史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7770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史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史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史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史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观.docx

《史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观.docx

史观

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解读相关考点

一、文明史观与相关考点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附表1古今不同的政治文明与贡献

在人类政治文明中的创新与贡献

古希腊

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任期制、议会制、差额选举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古罗马

创造出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罗马法成为近代许多欧洲国家的法律基础,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法原则也直接源于罗马法。

古代中国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集中,皇权至上,中央机构职责分明、权利制衡、相互补充,中央有效节制地方。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农耕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近代英国

君主立宪、议会主权、责任内阁、政党政治

近代美国

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分权制衡、民主制、政党政治

新中国

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附表2:

古代东西方先哲苏格拉底、孔子比较;

孔子

苏格拉底

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分裂割据,是黄土农耕文明

希腊邦国林立,是海洋工商业文明;

思想主张

相同是都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社会和人的伦理道德,都尊重人的价值,都重视知识、教育和道德修养;不同是孔子思想关注社会改造,苏格拉底侧重哲学研究;

结果影响

两者的思想都对世界影响深远,但其政治理想都未实现。

附表3:

17—18世纪中国明清思想批判与法国启蒙思想比较

17—18世纪明清思想批判与法国启蒙思想比较

经济方面都是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政治方面都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剥削压迫;思想文化方面都产生近代民主色彩的思想批判,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

中国有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法国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

①批判目标相同——都指向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思想:

中国思想家激烈批判了程朱理学和君主专制,法国思想家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体系。

②追求目标相同——都提出了变革社会的政治构想:

中国的思想家主张独立思考、个性发展、男女平等、经世致用、工商皆本、言论自由等;法国思想家主张分权学说、民主政治、信仰自由、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

不同:

中国的批判思想未形成成熟的思想体系,当时未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而启蒙运动则成为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开启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附表4:

古希腊与古罗马政治文明比较

古希腊

古罗马

国家形式

分散的城邦制,邦国林立,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

罗马是庞大的军事帝国;

政治体制与

统治方式

经历了君主专制、贵族集体统治、全民集体统治的演变,建立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

罗马经历了君主专制、共和国贵族集体统治、帝国君主专制的演变,同时制定法律进行法制建设

政治文明

贡献

见上表,此略

二、整体史观与相关考点

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而整体历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

整体史观认为,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

整体历史观认为,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

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附表1世界市场形成示意图

英国成为霸主

20世纪初最终形成

从属于

开始形成

19世纪中后

初步形成

世界

市场

附表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知识结构

时间

表现

原因

认识

开始形成

地理大发现后

早期殖民扩张积累原始资本;商业革命后市场扩大、商业组织和信贷方式变化;世界联系加强。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历史的进步;但欧美列强居主导,亚非拉殖民地是附庸地位,发展严重不平衡;列强之间争夺激烈,引发局部战争和世界大战。

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后

①国际贸易迅速发展;②人口资本大规模流通;③便捷的交通通讯方式;④军事武力扩张;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⑥亚非拉成为列强经济附庸

最终形成

二次工业革命后

深化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

市场的国际化、贸易的国际化、生产的国际化、金融国际化、投资国际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日益加强等。

科技进步与生产力发展;新交通通讯方式;两极格局结束;各国建立市场体制;跨国公司、区域集团发展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趋势无法改变;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发展;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全球性问题只有共同协商才能解决。

附表3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历史影响

生产力

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政治

国际工运

对外侵略

外交

第一次

蒸汽

时代

初步形成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建立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度

分化出两大阶级

马克思主义诞生

巴黎公社运动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掠夺原料殖民体系初成

东方从属西方;英国建立殖民霸权

第二次

电气

时代

最终形成

德日俄资本主义改革

英法美民主制逐步完善;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国际工运新特点

列宁主义诞生

资本输出;

瓜分世界;

殖民体系终成

瓜分世界,争夺激烈,引发一战

附表4: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历史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政治

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矛盾、革命任务与性质、对外政策发生巨变;

引发太平天国起义和洋务运动

经济

近代工业产生(洋务、民族企业);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文化

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引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变法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顺应时代潮流推行“新政”。

经济

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社会生活变化

文化

立宪共和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进一步变化

世界重大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整体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横向、整体发展的历史,重视交往、强调友好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整体史观,一是全球史观,二是要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本专题试图从整体史观的角度探讨世界重大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世界重大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一、知识结构

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二、重点突破

1、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14至16世纪由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开辟的新航路,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也使中国明清时期对外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美洲的外来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西欧开始对华的殖民侵略;中国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开始了西学东渐的历程。

2、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

1840年,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将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商品输出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列强的侵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妨害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引发了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了抵抗列强的侵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开明地主阶级开始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2)第二次:

1870年前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过渡。

它们加紧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3)第三次: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科技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进一步增强,发达国家利用科技的优势控制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既有机遇,更面临着挑战。

3、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爆发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革命从旧民革向新民革过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日益萎缩。

巴黎和会上,操纵会议的帝国主义国家不顾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的现实,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九国公约》,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引发了国民大革命运动。

(2)第二次世界大战:

随着世界各国人民和法西斯矛盾的激化,中苏美英等26国于1942年成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援助。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大国力量的对比,经济军事实力膨胀的美国妄图称霸世界,扶蒋反共成为战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控制中国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扶助蒋介石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4、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以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命性征服了广大进步的中国青年,1921年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国情相结合,从幼稚走向成熟,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探索民主革命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还引起了两次巨大的思想飞跃……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十月革命的胜利: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新的出路,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3)共产国际的成立:

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的共产国际作为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帮助中国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共产国际建议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4)苏联模式的形成:

1936年苏联颁布的新宪法,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也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之中,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不得不照搬苏联模式,对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后来日益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实施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三、典型题例

(一)举例说明19世纪六七年代世界政治的重大变化。

概括同一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变化情况。

答:

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如:

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

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使无产阶级走向国际联合;1871年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中国的变化: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无产阶级逐渐成长,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

资本主义产生,资产阶级逐渐成为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

洋务运动开展,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二)20世纪60——90年代,原来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在发展社会经济道路上遭受重大挫折的原因。

3.20世纪70年代,中国为推动经济的迅速发展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4.根据以上分析,你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1.有利条件: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扩展,有利于亚洲国家吸收新技术;西方发达国家向国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亚洲国家可以利用劳动力优势发展经济。

不利条件:

亚洲长期遭受西方殖民侵略,经济基础薄弱;美苏争霸,亚洲局势不稳定。

2.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经济建设,缺乏国际间经济联系和交流;轻视知识分子,忽视文化教育;长期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内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重视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

4.必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必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重视科技教育,走科教兴国之路。

四、知识检测

1.西学东渐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C.文艺复兴兴起D.欧洲近代科技诞生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入超D.加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突出表现是

A.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海军B.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

C.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D.学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4.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

C.君主立宪思想D.自由主义学说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崭春天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忙于一战B.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辛亥革命的鼓舞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开展

6.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向结合的成果有

①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倡导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探索正确的民主革命道路④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开始于

A.1937年B.1939年C.1941年D.1945年

8.中国收回领土主权最多的一年是

A.1945年B.1949年C.1997年D.1999年

9.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外交工作取得突破的原因不包括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世界霸权主义者实力下降

C.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D.毛泽东周恩来的努力

1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对外关系的突出成就是

A.开始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B.抵制了超级大国的强权外交

C.与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建交D.基本实现了周边无敌国的外交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恩来指出:

“中法两个民族都是伟大的民族,有着古老的文化”。

材料二、18世纪中后期,中法两国都出现了一部全书式著作,即《四库全书》与

《百库全书》。

材料三、18世纪时,中国文化在西欧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对很多启蒙思想家都有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被大量介绍到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在推动世界文化事业传播与发展中作出的最大科技贡献是什么?

(2)据材料二简述以上两部著作各自出现的政治背景,并指出它们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分析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其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

1.A2.C3.C4.C5.A6.B7.C8.A9.C10.D

11.

(1)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

(2)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法国封建统治陷入全面危机,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往的救国探索遭受重大挫折;启蒙思想成功指导了法国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适应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的要求。

中国先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历史长河一线牵——以文明史观组织历史学习素材

就高三阶段学生来说,历史学习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某一知识点的识记、理解之上。

而在于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理解某一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结果,理解整体历史发展的特点等。

这就要求学生超越性地理解掌握教材。

笔者以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类整理,有效整理知识素材,则应将注意点放在观点与整理素材的方法之上。

一.以文明史观组织学习素材

通常,我们在解释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时,会用到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

如:

推动人类进步的源动力是什么?

有认为是阶级斗争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也有认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斗争推动历史的进步……。

这些观点在解释历史现象时很有用,但多数观点在解释历史问题时会遇到了困惑。

如果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看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能很好地解释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

文明就是具有进步价值取向的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创造活动过程和成果。

它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突出以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发展;将创造活动的过程与创造的结果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它涵盖一切时代包括原始时期的人类创造活动和结果,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

在文明的进程中,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不同地区人群的相互交往是决定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这一思想为更多的学者所接受,并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得到体现。

方兴未艾的全国各地的课改中,大都是以文明史史观编撰新的历史教材。

也正因如此,近年来,历史高考的试题基本上都体现了文明史观。

2004、2005年上海历史高考试题即是如此:

【例1】(2004年上海历史考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器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请按朝代顺序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十项成果,并逐项概要说明理由。

(共13分)

参考答复:

如,战国时期的“四诊法”,奠定了中医诊断的基础。

汉代的造纸术,方便了文字记录,也是对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大贡献。

【例2】(2005年上海历史卷34题)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13分)

(1)试列举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

(8分)

(2)归纳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的变化。

(5分)

【例3】(2005年上海历史卷35题)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一书中写道:

19世纪中期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它以万国博览会这一自我庆祝的仪式拉开了序幕。

1851年伦敦博览会、1855年巴黎博览会和1876年费城博览会无不昭示着这一胜利,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增长和科技的进步。

(13分)

(1)19世纪中期欧美“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是怎样实现的?

(2)如何理解19世纪中期英、法、美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全面胜利”?

(3)西方为什么要以博览会来展示自己的成就?

你认为2010年的上海将赋予世博会何种崭新的涵义?

上述试题无不围绕文明史观进行设计。

因此,在学习整理知识时,应注意以文明史观组织素材。

例如,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是不同地区人群的相互交往,在整理知识时,就可以将古今中外不同地区人群交往的相关史实作为一个主题来做一个小课题研究。

可将海洋文明地区人们的探索活动,基督文明,阿拉伯文化的扩展,中国古代汉文明对外交往史,草原帝国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作用,十字军东侵对欧洲历史的影响等内容组合起来,从而探究世界历史是如何发展的,各文明区域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的。

二.有效组织素材的方法

组织素材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1.主题成史

以主题史方法编组素材是最常用的办法。

它能有效地展现某一历史现象发展的全过程,有利于理解其内在联系。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可以将中国古代的经济史、军事史、职官制度史、农业史、天文史、对外关系史、民族关系史、文化史……等为主题将知识整理成体系。

针对近代史,可以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世界殖民史、民族解放运动史、社会主义运动史、国际关系史、中国近代抗争史、中国近代思想史等为主题进行归类整理。

2.宏观看史

年鉴学派认为,历史不是孤立的,将历史事件放在一定的范围内研究,将有助于理解某一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对历史的演进的作用,有助于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在学习历史问题时,要将历史事件放在一定的时空范围中探究,这对于学习历史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通观人类自新航路探索以后的500年历史。

整个世界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一个系统。

我们可以将人类

这500年的历史分成几个阶段:

1500年以后的世界历史发展情况表:

时期特点

1500——1640年资本主义萌芽、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早期的殖民扩张

1640——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期(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中期开始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工业革命与工业时代来临)

19世纪3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完善(英改革、法革命、美内战、德意统一、日俄改革)

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再次大发展时期(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垄断时代开始)

19世纪末—1918市场与资源的竞争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1929西方衰弱、20年代的相对稳定时期;共产主义在俄国胜利

1929—1939大萧条与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矛盾再激化

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40年代以后大同盟到冷战时代

一个历史阶段中发生的许多历史现象不是孤立的,它与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有着必然的联系。

表中可见,欧洲社会在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之后,科技出现新的气象,这导致了地理大发现和人文时代的到来。

资本主义萌芽,促使了宗教改革,自然法思想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宗教改革、思想的启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提。

众多的因素成就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的诞生。

17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时代在世界范围内逐步确立起来。

……

依此类推,前一历史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往往是后一历史阶段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