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调研报告与乡镇平安创建工作总结1汇编.docx
《乡镇干部调研报告与乡镇平安创建工作总结1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干部调研报告与乡镇平安创建工作总结1汇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镇干部调研报告与乡镇平安创建工作总结1汇编
乡镇干部调研报告
第一篇:
关于乡镇干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第二篇:
关于乡镇干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第三篇:
关于乡镇干部交流的调研报告
(1)
第四篇:
关于提高乡镇干部素质的调研报告
第五篇: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正文
第一篇:
关于乡镇干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乡镇干部在干部队伍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我县xxx名干部(含事业单位干部)中,占干部总数的17%,他们长年累月处在基层第一线,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影响区域的平安稳定。
特别是全县规范公务员津补贴以来,虽然在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利益格局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利益与现实的搏奕中各类矛盾日益突显,一项惠及干部的好政策却无意中“引爆”了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困惑,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管理尤为紧迫和重要。
关于加强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进行如下汇报。
一、当前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现状
(一)文化程度全面提高。
从200x年开始,xxx县分配xxx余名大学、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工作,200x年以后我县又多批次在毕业大学生中招录人员,安置转业、退伍军人400余人,进入乡镇干部队伍。
目前,全县1341名在职乡镇干部中,大专学历1104人,占总人数的82%。
由于大量高学历人才的注入,有效改变了乡镇干部文化素质低的现状。
乡镇干部也由过去的干得多,想得少,逐渐转化为“理论思考多,付诸实践少”,这也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当前,我县乡镇领导有xxx人,其中45岁以下的领导xxx人,占乡镇领导总数的xxx%。
45岁以下的乡镇干部(含乡镇领导)xxx人,占乡镇干部总数的90%,绝大多数乡镇干部年富力强,处于青壮年时期。
由于年龄结构和成长环境等原因影响,当前较多的乡镇干部没有农村生活经历,或在农村生活的时间较短,往往表现出“岸上指挥多、俯下身子干事少,眼光向上多,心系群众少”,与农民和村社干部在思想沟通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工作上的认真程度不够
一些干部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后,往往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年龄偏大后,总想有朝一日换个岗位,到县级部门去轻闲一下;一些年青干部认为自己具有年龄优势,文化程度较高,在乡镇工作有点“曲才”的感觉。
因此,总会导致部分乡镇干部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处理好工作关系,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混日子的态度,对待工作不热心、不尽心、不细心、不用心、不安心。
乡镇干部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较少,工作方法简单,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避重就轻,思考不够,采取的对策措施少,不能及时处置;有的干部虽然身在基层,却心在机关,到村社开展工作总是走马观花,根本不深入农户,不向农民了解实情,指导工作点子不多,汇报工作长篇大论,推进工作力度不大。
二、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乡镇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待遇不断上涨的格局下,乡镇干部的教育,乡镇的管理工作却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格局。
细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主观上,与某些乡镇干部学习不够、服务意识淡化、创新能力不强有关;客观上,与乡镇工作转型、乡镇干部管理弱化,乡镇领导的素质和能力不强等息息相关。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工作转型,让部分干部不会干事
一些干部普遍认为乡镇工作就是跟群众打交道,主要靠“和稀泥”,“搓汤圆”,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根本没有认识到乡镇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
因此,乡镇干部从主观和客观上放松了学习和技能提高。
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主要工作内容也从七十年代指导生产;八十年代催粮催款,刮宫引产;九十年代引企业,谋发展;到如今构建和谐,讲科学发展。
工作已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从微观向宏观转变,从“取”到“予”转变,从“硬”向“软”转变。
巨大的转型让一部分乡镇干部感到“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用不成”,以致工作上找不到方向,无处下手,无从使劲。
(二)激励机制缺少,让部分干部不愿干事。
由于受领导职数及干部选用体制的限制,乡镇干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
我县在乡镇建制调整时,将27个乡镇并为13个,乡镇干部领导职数大大减少,去年乡镇干部换届选举,全县仅有10多名乡镇一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基本上是百里挑一;同时,由于“洋博士领导”和“空降兵领导”的不断增加,让一些自身素质优良的乡镇干部,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后,又时常面临年龄、学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走上县管领导岗位的更是凤毛麟角,导致了乡镇干部政治前景变得短暂而且脆弱。
政治前途的渺茫,运用经济手段推动工作的办法被取消,在“名、利”两大“利空”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乡镇年青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骤减。
同时由于大部分乡镇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交流少,谈心少,导致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貌合神离,根本无法做到用感情激励人、用事业吸引人、用表率感染人,让更多干部对工作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
一部分组织纪律较强,自觉性较高的同志也进入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随波逐流的状态。
(三)粗放型管理,让部分干部不能干事
当前,乡镇领导干部一般不懂现代管理,片面地把工作布置、制定制度、给钱给位当作管理,往往是制度多措施少、安排多落实差、实惠多效率低。
有的乡镇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无人研究解决,工作基本是提在口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有的乡镇热衷于照抄照搬市、县领导讲话和上级文件,不结合实际,安排工作不具体,没有操作性,以至下面无法入手和落实;还有的乡镇总认为上级安排的工作没有结合实际,抱怨上级“搞形式”,不管什么工作一律“软打整”,层层批批文件,玩玩文字游戏、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只管责任追查时能推脱,根本不问工作结果。
由于工作任务不清,措施不力,责任不明,导致部分乡镇干部根本不能干事。
(四)同工不同酬,让部分干部无心干事
首先,公务员津补贴政策实施后,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迟迟未推行;加之乡镇行政和事业混岗现象严重,因此出现了在一个乡镇,同一个科室,干同一种工作,因身份不同,工资出现一倍以上的差别。
今年各乡镇发放出差费补助时,人为的再次拉开了乡镇事业干部与公务员收入的差别,让占乡镇干部总数三分之二的事业人员感到与公务员的差别较大,心里不平衡,导致部分事业干部根本无心工作。
(五)权利上收,让干部无力干事
当前,随着乡镇部分职能的上收,村民自治的推行,使乡镇职能进一步弱化,权小责大成为当今乡镇责权关系的真实写照。
目前,乡镇作为一级政府,但一级财权、一级事权的空间已经很小,就连人事权也被上级控制,乡镇内设科室的数量和职数都必须由上级确定。
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期,作为直接面对矛盾的一级政府,开展工作最大的武器就是“靠嘴”,对上“处处求人”,对下“无计可施”。
为此,乡镇根本无法掌控经济发展,甚至在机关干部利益的调配,老百姓利益维护上也难有较大作为,进而导致乡镇陷入“干部无能,政府无法”的境地。
三、加强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个地区工作的好坏,与该地区干部素质有直接关系。
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都应把抓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大力抓好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教育。
针对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对症下药,以科学和务实的态度来加以解决,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着眼长远、注重疏导、标本兼治,逐步实现乡镇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制度化、人性化和科学化。
(一)强化思想理论教育,让乡镇干部素质高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教育,通过采取学习辅导、专题讲授、开展读书活动等有效形式,强化干部对历史、政治、经济、科技、专业技能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干部知识面,开阔眼界,提升素质。
紧跟时代步伐,强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注重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学一些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理论,以便有效推动工作。
同时,还要强化对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真正把干部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人。
(三)减少务虚工作,让乡镇干部干实事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权,工作的重点就是落实上级的方针政策。
由于自身或上级的原因,当前乡镇耗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从事务虚工作。
一方面由于层层工作开展的检验标准是看材料,因此导致乡镇也花费大量人力从事文字工作,一部分乡镇领导不管对上汇报对下布置工作也步入了“事事靠秘书,处处要材料”的局面;另一方面乡镇除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的会议活动外,还要参加各个县级部门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有的部门为追求视觉效果,经常要求乡镇出人头凑数,甚至还向民营企业中大量抽人到县“当群众演员”,耗费了乡镇相当大的人力。
因此,必须从上到下纠正这种不良风气,让乡镇把更多的人力投入到具体工作之中。
同时在乡镇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乡镇工作规范化,目标具体化,结合定岗定责,编制乡镇干部工作手册,形成乡镇领导分工的最佳搭配模式,细化科室及科室人员的职责、工作流程、办事程序,具体到每个环节,让每个乡镇干部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不开展或开展不好,将受到什么处理,通过规范管理,实现领导“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
(四)落实退出机制,让乡镇干部干好事
要从根本上扭转一部分乡镇一般干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和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顽症,就必须打破“终身制”问题,让乡镇领导和一般干部工作有压力。
严格逗硬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对乡镇干部实行月评与年度考评相结合,对日常工作不努力,任务完成较差的一律纳入每月的考评,对一年中有几个月考评不称职的年度考核一律不称职,并根据相关规定是一般干部的进行待岗或辞退,是领导干部的一律免职。
对已经在经商办企业,把工作当副业,“泡”在机关求有退路的乡镇干部,借鉴周边区县做法,发挥他们有经济头脑、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出台政策,给他们招商引资任务,让这部分人合法流出,如没有完成招商任务不享受工资待遇,避免加重财政负担的现象。
(五)提升管理水平,让乡镇干部干成事
撤并乡镇后,乡镇人数由原来几十人,增加后多的达到近300人,全县增加100人以上的乡镇有4个。
面对人员队伍庞大的乡镇机关,传统的人盯人、“革命靠自觉”等粗放型管理办法,根本无法适应乡镇的发展变化。
另外,县在选拔乡镇领导时,大都偏重于业务精、品性好,在管理能力和水平上考虑相对较少,这些人到领导岗位上“临阵磨枪”,往往对管理认识不全面,更谈不上科学管理乡镇。
因此,要有计划地面向社会引进一些懂管理的人才进入乡镇领导队伍,推动乡镇实行科学管理,真正从管理中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篇:
关于乡镇干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乡镇干部在干部队伍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我县***名干部(含事业单位干部)中,占干部总数的17%,他们长年累月处在基层第一线,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影响区域的平安稳定。
特别是全县规范公务员津补贴以来,虽然在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利益格局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利益与现实的搏奕中各类矛盾日益突显,
一项惠及干部的好政策却无意中“引爆”了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困惑,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管理尤为紧迫和重要。
关于加强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进行如下汇报。
一、当前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现状
(一)文化程度全面提高。
从200*年开始,***县分配***余名大学、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工作,200*年以后我县又多批次在毕业大学生中招录人员,安置转业、退伍军人400余人,进入乡镇干部队伍。
目前,全县1341名在职乡镇干部中,大专学历1104人,占总人数的82%。
由于大量高学历人才的注入,有效改变了乡镇干部文化素质低的现状。
乡镇干部也由过去的干得多,想得少,逐渐转化为“理论思考多,付诸实践少”,这也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当前,我县乡镇领导有***人,其中45岁以下的领导***人,占乡镇领导总数的***%。
45岁以下的乡镇干部(含乡镇领导)***人,占乡镇干部总数的90%,绝大多数乡镇干部年富力强,处于青壮年时期。
由于年龄结构和成长环境等原因影响,当前较多的乡镇干部没有农村生活经历,或在农村生活的时间较短,往往表现出“岸上指挥多、俯下身子干事少,眼光向上多,心系群众少”,与农民和村社干部在思想沟通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工作上的认真程度不够
一些干部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后,往往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年龄偏大后,总想有朝一日换个岗位,到县级部门去轻闲一下;一些年青干部认为自己具有年龄优势,文化程度较高,在乡镇工作有点“曲才”的感觉。
因此,总会导致部分乡镇干部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处理好工作关系,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混日子的态度,对待工作不热心、不尽心、不细心、不用心、不安心。
乡镇干部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较少,工作方法简单,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避重就轻,思考不够,采取的对策措施少,不能及时处置;有的干部虽然身在基层,却心在机关,到村社开展工作总是走马观花,根本不深入农户,不向农民了解实情,指导工作点子不多,汇报工作长篇大论,推进工作力度不大。
二、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乡镇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待遇不断上涨的格局下,乡镇干部的教育,乡镇的管理工作却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格局。
细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主观上,与某些乡镇干部学习不够、服务意识淡化、创新能力不强有关;客观上,与乡镇工作转型、乡镇干部管理弱化,乡镇领导的素质和能力不强等息息相关。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工作转型,让部分干部不会干事
一些干部普遍认为乡镇工作就是跟群众打交道,主要靠“和稀泥”,“搓汤圆”,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根本没有认识到乡镇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
因此,乡镇干部从主观和客观上放松了学习和技能提高。
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主要工作内容也从七十年代指导生产;八十年代催粮催款,刮宫引产;九十年代引企业,谋发展;到如今构建和谐,讲科学发展。
工作已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从微观向宏观转变,从“取”到“予”转变,从“硬”向“软”转变。
巨大的转型让一部分乡镇干部感到“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用不成”,以致工作上找不到方向,无处下手,无从使劲。
(二)激励机制缺少,让部分干部不愿干事。
由于受领导职数及干部选用体制的限制,乡镇干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
我县在乡镇建制调整时,将27个乡镇并为13个,乡镇干部领导职数大大减少,去年乡镇干部换届选举,全县仅有10多名乡镇一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基本上是百里挑一;同时,由于“洋博士领导”和“空降兵领导”的不断增加,让一些自身素质优良的乡镇干部,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后,又时常面临年龄、学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走上县管领导岗位的更是凤毛麟角,导致了乡镇干部政治前景变得短暂而且脆弱。
政治前途的渺茫,运用经济手段推动工作的办法被取消,在“名、利”两大“利空”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乡镇年青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骤减。
同时由于大部分乡镇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交流少,谈心少,导致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貌合神离,根本无法做到用感情激励人、用事业吸引人、用表率感染人,让更多干部对工作表现出一
第三篇:
关于乡镇干部交流的调研报告
(1)
关于乡镇干部交流的调研报告
区委党校、独山镇、单王乡调研组
乡镇干部交流是指对在乡镇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的有计划调换职位岗位。
干部交流工作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干部人事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实践证明,实行干部交流,有利于干部成长,有利于队伍建设,有利于事业发展。
根据区委组织部《XX年全区组工调研重点课题实施方案》的要求,8月中旬,我校抽调骨干教师组成调研小组,对独山、单王、石婆店等乡镇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乡镇干部队伍结构现状
截至XX年7月底,我区22个乡(镇)街共有一般干部104人,其中男性83人,占79%,女性21人,占20%。
30岁以下34人,占32%;31-40岁5人,占4、8%;41-50岁34人,占33%。
大学学历47人,占45%;大专学历28人,占27%;中专学历29人,占28%。
本次调研活动中召开座谈会三场,发放问卷调查表50份,收回有效问卷调查表48份。
从座谈和调研情况看,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干部交流非常必要,约占85%;61%的被调查者认为交流干部的年龄应年轻一点,最好在35岁以下;56%的被调查者认为,交流干部应该以副科级职务为主。
二、我区乡镇干部交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方面:
1、提拔交流满意,平职交流不满意。
2、乡镇交流到区直单位满意,区直单位交流到乡镇不满意。
3、事业企业单位交流到公务员单位满意,公务员交流到事业企业单位不满意。
4、普遍存在想调入到经济条件好的乡镇或靠城区近的乡镇工作。
条件差的乡镇交流到好的乡镇满意,条件好的乡镇交流到差的乡镇不满意。
5、对一般干部交流的目的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本位主义”思想。
往往只从狭隘的利益出发,愿意接收保留素质好、能力强的一般干部,而从本乡镇推荐交流出去的一般干部往往是“差”的、“弱”的或者有“毛病”的干部,将干部交流调整当作对干部的一种组织处理,给干部交流调整涂上了消极的色调。
(二)组织领导方面:
1、区直单位与乡镇副职双向交流太少。
2、条件好差乡镇之间干部交流力度不大。
3、对交流干部的跟踪、培养和提拔力度不够。
4、干部交流缺乏正常化、制度化。
5、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正之风,存在用人不透明、不公正现象。
6、干部交流缺乏人性化,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同志关心照顾不够。
组织领导对交流干部的夫妻分居、子女抚养、老人赡养、家庭住房等实际问题解决的不够。
(三)工作方面:
1、区直单位交流到乡镇的干部没有乡镇的工作经验,往往
只顾自己的分管工作,不理解乡镇的工作难度,只会发号示令,不大符合实际。
2、交流频繁会影响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存在临时观念,工
作不够认真。
同时领导干部交流频繁对乡镇的连续稳定发展不利。
3、发展思路好,情况熟悉,群众拥护的领导干部交流走了
影响当地的发展。
(四)家庭生活方面:
1、部分离家较远的交流干部,家庭父母子女难以照顾,给家庭生活带来不便,工作不安心,存在间断性,工作时间得不到很好保障。
还有的乡镇住房困难。
2、不同乡镇待遇不一样,影响交流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其家庭生活。
特别是从经济发达的乡镇交流到贫穷乡镇的干部,福利待遇相差很大,心理上存在不平衡。
3、偏远乡镇交通不便,特别是副职以下干部,双休日下班回家的交通难解决,并且交通花费较高。
4、干部交流对女同志困难很大,家庭照顾不上,子女缺乏管教等。
三、加强我区乡镇干部交流工作的建议
活力出自流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干部成长的一条重要规律。
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虽然有情况熟悉,便于开展工作的一面,也易形成固守老套套、老框框,视野不宽,对新情况、新事物缺乏敏感性,产生自满情绪和惰性,工作干劲下降等不利因素。
其次,有些干部工作时间长,在工作过程中得罪了一些人,造成工作在本地难以开展,实行干部交流调整,改变工作环境,使他们跳出原有的工作圈子,尤其是人情圈子的束缚和影响,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其三,干部交流调整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有效途径。
经过干部交流调整可以优化干部年龄结构,改善文化层次、合理搭配专业特长,解决男女比例、干部老化、工作懒散、内部不团结等弊端,整合优化人力资源。
因此,加强干部交流调整对干部队伍建设是有益的。
针对我区乡镇干部交流的现实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营造干部交流调整的良好氛围。
干部交流调整是干部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严肃的组织手段,必须切实加强领导。
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树立大局观念,营造好干部成长的氛围,积极配合和支持干部调配工作,在全区形成一盘棋,逐步使干部交流制度化、正常化、经常化。
同时建议区委在相关会议上重申干部调配纪律,以确保调配
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干部交流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广泛的宣传,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广大干部提高对干部交流工作的认识,从而自觉接受组织安排,以高昂的斗志和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工作考验。
2、明确原则,形成制度,确保乡镇干部交流调整有序进行。
干部交流调整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坚持明确的指导原则,即:
严格程序、依法办事的原则;合理流动、人尽其才的原则;分期分批、适度调整的原则;突出重点、抓好后备的原则和多方兼顾、主动关心的原则,使干部交流更加规范。
同时要建立起一整套相对完整的制度来做保障。
因此,要着眼逐步建立干部交流调整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议制定《裕安区干部交流调整工作的实施办法》,对干部交流调整的原则、范围、对象、程序及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使干部交流调整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3、突出重点,选好对象,确保干部交流的实效性。
干部交流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改善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和能力结构,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这就要求在实施干部交流的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确保被交流干部在新的工作岗位能有所收获,建功立业,同时也不影响其原单位的工作效能。
在交流对象上,要重点抓好那些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及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干部和
机关综合部门一些管钱、管物权力相对集中的岗位上的干部的交流。
在交流方向上,要重点抓好干部的横向和纵向交流。
增进机关与基层的沟通、理解和工作的协调共振。
让一批年轻干部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成长,培养他们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
特别是加强向偏远乡镇交流,将发展快的乡镇经验传授到较差的乡镇,以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带动差的乡镇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平衡发展。
在交流属性上,要重点抓好回避交流和换岗交流。
这种交流可以使干部尽快摆脱各种复杂关系的干扰,放开手脚大胆工作,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得到更多的、比较全面的锻炼。
4、全面清理,规范手续,严格控制区直机关借调乡镇工作人员。
区直机关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既占原单位编制,又占岗位,削弱了乡镇工作能力,给乡镇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并且被借调的人员大多是乡镇工作扎实、能独挡一面、年轻的骨干。
建议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次借调人员清理工作,对借调人员进行分类分析,对确因工作需要借调的,(推荐打开:
)由组织、人事编制等部门办理手续,进一步完善干部借调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权限,加强对借调人员的考核管理。
5、摸清实情,分类定级,提高边远乡镇干部的福利待遇。
根据全区乡镇各自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远近情况,由相关部门调研后确定不同等次、标准的交通费、生活补助等,纳入经费管理范围
公开、透明发放,提高干部的积极性,鼓励一般干部到边远乡镇工作。
对少数家庭、身体等方面确有实际困难的干部,根据工作表现和干部培养需要又必须交流的,应考虑尽量就近交流,并对其家庭生活等实际困难给予关心和照顾,以便其安心工作。
8、严肃纪律,严格要求,确保乡镇干部交流调整落到实处。
干部交流调整工作是一项严肃的组织工作。
在干部交流调整调配过程中,各级党组织都要注意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每个层次、每个环节都要做到“集体讨论,会议决定”,决不能搞个人说了算,不能搞本位主义。
交流调整方案一经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并严格执行有关工作纪律。
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组织交流决定的要给予免职或降职处分。
确保干部交流调整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使我区干部交流工作更好地服务和服从于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执笔:
区委党校)
XX年10月
第四篇:
关于提高乡镇干部素质的调研报告
关于提高干部素质的调研报告
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干部在这一建设实践中居于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建设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是开创农村建设新局面进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
了解干部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