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679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家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家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家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家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风.docx

《家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风.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风.docx

家风

家风

目录

一分钟看懂什么是家风[图]……………………2

家风,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5

自古文人重“家风……………………………8

中共领导人的治家之道…………………………9

网友们心中的家风是什么……………………10

中国古代家训的精髓——重德修身………11

家风,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14

 

一分钟看懂什么是家风[图]

家风,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

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

“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

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

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

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

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

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

”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

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

家是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呢?

   高尚的精神情趣

   父母要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带头把家里的精神生活搞得充实、高雅、丰富,防止精神污染。

有些父母让低级趣味充斥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极坏,比如抽烟、喝酒、赌博.....

   父母可以用看书,赏花,听音乐等好的习惯来影响孩子,孩子身临其中,也必然受到审美情趣的熏陶。

    浓厚的学习气氛

   “文风”是家风中的重要一种,是培养孩子性情的、熏陶孩子素养的重要方面。

热爱学习、崇尚知识,让家庭充满学习氛围,这是一种智的追求。

孩子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久而久之,也会变成知书达理的“绅士”或“淑女”。

信息时代要求我们建立学习型家庭。

无论父母做什么工作,都应该热爱学习,崇尚知识,让家庭充满学习气氛。

   

   有个孩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名,人们以为他当编辑的父母一定为他修改过作文,做过指导。

可是一了解,父母根本就没给他“吃小灶”:

“我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哪有时间辅导他呀!

”那么,秘密在哪儿呢?

还是氛围——每天妈妈伏案改稿,爸爸埋头写作,家里来了客人,谈论的也都是如何修改文章,论“结构”,谈“中心”,家庭中的这种“文风”熏陶着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喜欢上了写作文。

   和谐的家庭关系

   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甚至会影响到学习成绩。

   为了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父母对孩子也要民主,主动倾听他的意见、平等协商。

家庭成员间都应注意情感的投入,这是一种心语心的交互,“爱要说,爱要做!

”彼此给予温暖、给予关怀。

为了孩子,一定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如果父母不注意家庭中人际关系的建设,不注意情感投入,夫妻争吵甚至动手,孩子就会在争斗的环境中形成野蛮的行为。

一个留级生说:

“我没法不留级,我在家没法学习。

爸爸妈妈整天吵架,不是砸玻璃就是摔东西,有时妈妈几天不回家,爸爸就拿我撒气,有时我看到爸爸坐在墙角抽烟,一抽就是几个钟头,我心里也烦极了,哪有心思学习呀。

”大家想想,这样的家庭关系怎能培养出有教养的文明人。

 

   另外,家庭中不能没有歌声和笑声。

要让孩子的生活充实,家庭中必须有健康的精神生活。

人们需要物质生活,同时也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学习、工作,也需要游戏、休息;需要严肃,也需要活泼、幽默。

家庭气氛过于沉闷,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有些父母担心与孩子嬉笑打闹有失“家长威严”。

其实这种想法根本事无稽之谈,与孩子在一起欢乐地游戏,有助于调节两代人的感情,孩子和你亲近了,反而会听你的话。

父母如果总绷着脸,孩子反而会敬而远之。

总之,要使家庭充满欢乐情趣,才能使孩子、大人的情绪得到调节,体会到天伦之乐,提高家庭的凝聚力,从而形成综合的家庭教育力量,推动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自古文人重“家风”

  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

因此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了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可惜因不知读书的重要而不喜欢读书;年纪老了,懂得读书的重要了,也想好好读点书了,可惜因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地读书了。

徐渭这是告诫子孙:

要珍惜时光,趁早好好读书。

  皇室家庭也不例外。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贪玩,无心读书,他父亲兴王心中担忧,就将他关在书房里,反复罚抄一副家教对联:

“读书好练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

”规定每天抄100遍,否则鞭笞。

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才领悟了父亲的苦心,痛哭下跪于父亲面前请罪。

从此,他把这副对联挂在书房里,敦促自己用功读书。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以竹入联写就:

“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以此教育儿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

  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备的洋务人才、曾任广东按察使的王之春,他的家教联是:

“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

”意思是:

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

  林则徐也十分重视家教,其家教联写道: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林则徐晚年因病辞官回乡后生活俭朴,对子孙要求甚严,处处言传身教,时时督促教导,乡亲们无不称赞他是做人的楷模。

  郭沫若曾于1940年为其侄媳魏蓉芳题写了一联:

“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

”此联用蜂腰格嵌入侄媳妇的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

  老舍在女儿出嫁后,仍十分关心女儿的生活,特别为她写了一副对联:

“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

”以此为女儿的生活作了长远规划,希望她治家有道,健身有方,体现了慈父对女儿的爱护和关心。

中共领导人的治家之道

 

   家风往往是作风的某种反映。

对于领导干部的子女来说有权势的父辈并不足以依赖,惟有靠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习家“家风”:

勤俭节约讲情义

    毛家“家风”:

低调做人、清廉

   周总理的“十条家规”

   陈云家风:

身教重于言教

网友们心中的家风是什么

 

  【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

  您知道您家的家风是什么吗?

您家的家风是写出来挂在了墙上?

还是在父母的话语里?

还是打小就藏在了您心里呢?

……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

    网友们心中的家风是什么:

  宁夏银川退休医生:

中国的传统别忘了

  浙江杭州西湖边的退休老人:

第一,要孝顺;第二,要和气一点

  山西晋中后沟村村民:

叫儿子不要出去招风惹事,不要打架斗殴

  中建阿尔及利亚分公司:

不能糊弄人,不能干坏事

  天津干果摊摊主:

如果人要忠厚了,就有好日子过了

  天津年货摊老板:

厚道,诚实诚信为主干吗都要诚信才有回报

  台湾杂货食铺的老板:

正直和守法如果你一定要走偏锋,或者把路走歪掉的话现世的报应是很快的

  河南郑州幼儿园小朋友:

不怕吃亏很懂道理,很守规矩并不要求很听话讲道理很整齐

  回大陆旅游的台胞:

做人要谦卑你看那个稻子长得满满的越饱越低头表示它赚很多钱还是很低头很谦恭很谦卑有礼的只有那个很自大的才(很跋扈)昂首向上那都是空无一物虚有其表

  台湾资深杂志出版人:

祖先牌位上上面有八个字左边叫孝悌忠信右边叫礼义廉耻妈妈常讲对人要有度量所有事情都可以跟别人分享不要小气因为有度量就会有福气

  安徽安庆退休职工:

做什么事都要规规矩矩的做任何事情不要浪费吃了果子不要忘了栽树人

  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勤俭节约起家如针挑土败家如浪淘沙富有不癫狂穷不失志

  德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才有才无德等于没有才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

梨园行

  从儒家的这个忠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节自个要有节气该做的做,不该做绝对不能做

  父母从懂事开始家教很重要

  从小就知道做人规范我对社会怎么做我对长辈怎么做我对儿女怎么做就不会走错路了

中国古代家训的精髓——重德修身

原标题:

中国古代家训的精髓——重德修身

  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曾子杀猪教子、孟母三迁等故事至今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详。

历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等等,都留有家训。

还有许多形式的家书、教子诗等等。

在这些历朝历代的著名家训家规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与美德,被不厌其烦的叮咛后世子孙。

北齐士族颜之推,为了告诫子孙不可自恃门第、骄逸怠惰,同时也希望子弟能将士族门风维系不坠,于是写下洋洋洒洒二十篇,约四万多字的《颜氏家训》。

这本家训在其后的一千三、四百年间传诵不息,被后世尊为家训之祖。

颜之推的苦心没有白费,颜家子孙果然争气。

他的孙子颜师古是唐朝注《汉书》的大学问家,五世孙又出了誉满书林的颜真卿和名政治家颜杲卿。

  “重德修身”是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

  宋代大儒朱熹即在《家训》中指出:

“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

”意思是说,有德的人虽然年龄比我小,我也会尊敬他;不肖的人,虽年龄比我大,我也必定疏远他。

从中可以看出朱熹对德的重视程度。

在朱熹看来,重视道德修身就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

  朱熹进一步指出: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其意思是指善事多么小也要积极而为,恶事多么小也不能为之。

不要以为自己曾经做过善事而忽视小恶,就不拘小节。

忽视小恶,让其存在和发展,就会变成大恶。

不拘小节也会发展至变节;注意小节,细心修养,才能达到高风亮节。

  清朝时期曾任大理寺卿的王昶在家规中也告诫子弟:

见利不能忘义,不能产生贪心;对待别人,不能产生漠视心、欺诓心、徇情心,更不能产生自私自利占便宜心;待人要宅心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家训中首先强调的是“修身”,其次是“齐家”,包括对老人、孩子、妻子、兄弟、仆人的对待之道。

再外围是“睦族”,旁及个人在庞大家族中的本分。

出了亲族的范围后,为官之道志在君国,也是家训中念念不敢忘的。

也就是儒家经典“大学”里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从内容上看,各家家训中讲孝道的篇章极多,还不厌其烦的列举各项实践细节。

家训中一再训诫,取得功名的子孙要分外谦卑感谢,因为若没有祖先德泽庇荫,哪轮得到你有今天这份侥幸?

同样道理,子孙努力奋发,为的不是彰显个人价值,而是光宗耀祖;多做善事,则是“积德以遗子孙”。

  家训中份量排名其次的,要算“勤俭”二字了。

宋朝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就是一篇经典名作。

在这篇家训中,司马光强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怎么幸运的家族,都不可能每一世都做大官,何况落拓不羁的世家子最容易败坏先人家业,因此骄奢习气是绝对要不得的。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一丝一缕,应念物力维艰。

”这是《朱子家训》(亦称《朱柏庐治家格言》)中传诵很广两句话,全篇训诫的也是“勤俭”二字。

  虽然强调“勤俭”,不过许多家训中可并不赞成“遗厚财给后世子孙”。

相反的,他们认为这样有害无益,因为子孙“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司马光对此说道:

“难道圣人就不管子孙的贫困了吗?

过去那些圣贤留给子孙的是廉洁、俭朴的优良品德。

  家训中再强调的一点就是“恭默”——谨言慎行,宽厚忍让,不招摇惹事。

像诸葛亮“诫子书”强调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点出儒者最向往的崇高境界。

最戒慎恐惧的,则是子孙骄傲怠慢,好勇斗狠,结果招人嫉恨,甚至惹祸上身,罪殃家门。

恭默的德性,还可以表现在慎交友上,富家子弟唯恐交上酒肉朋友,不要和奸佞之人、刻薄之人、行为怪诞之人交往,以致沾染不良习气等等。

  众多家训中“修齐之道”谈得多,勉学读书的篇章反倒不算最多。

这些自己有着赫赫功名的写训者,在家训中却常劝子孙不必介意功名,反而视“耕读传家”为理想目标。

  读圣贤书的目的是学习如何做人,并非是为了做官富贵。

颜之推在“教子”篇里提到,齐朝有一个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孩子讲鲜卑语和弹琵琶,还很得意孩子能“伏事公卿,无不宠爱”,颜之推对此表示深恶痛绝。

  清朝石成金写的《传家宝全集》也说到,如果把子孙教成“希图前程,指望富贵”的人,结果当了官贪赃坏法,弄到家破身亡,遗累父祖,这可不是子孙不肖,而是父母当初教得差了。

颜之推的家教思想

  颜之推生于南北朝时期,山东琅琊临沂人,曾在北齐和周做官。

他结合自己从小学的家庭教育和切身经历,写了一本《颜氏家训》,主要用于教导子孙,一共七卷二十篇,涉及的内容包括历史、文学、训诂、文字、音韵、民俗、社会、伦理、教育等,反应了颜之推的全部社会思想。

  颜之推提出以下一些家教原则:

1、“固须早教”。

他主张从十月怀胎开始,母亲就应用优美的声音陶冶自己,用礼仪支配自己的言行。

孩子生下后,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就要加以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免得养成坏习惯再去纠正。

  2、“威严有慈”。

颜之推认为父母在教育子女时,要做到威严和慈爱相结合,过于严厉,孩子不会敬孝,过于宠爱子女会不听话。

  3、以身作则建立良好家风。

颜之推认为在日常生活中,由父兄言传身教很重要,上梁不正,下梁必歪。

  4、重视环境熏陶。

颜之推认为人在幼小时,思想未定型,可塑性很强,周围人的言行举止,对他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让孩子选择良好的朋友交往。

  在家庭教育的内容上,颜之推主要讲以下几个方面:

  1、勤学。

他认为古代的明王圣帝,都需要勤学,何况普通人,无论工、农、商、学都应勤学,以求进步。

  2、自立。

他要求子弟要学习一技之长,以自立为本。

他说,“人生在世,会当有业”。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专门的技能,才能自立于社会,他告诫后代说,“父兄不可长依,乡园不可常保”,“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学有一技之长,才能随时随地自立于社会。

  3、务实。

他认为,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利行”,把握了学问,就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古代名人家教故事:

善于对孩子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孩子经常面对各种问题,大脑的思维就会比较活跃。

因此,父母要想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就要多向孩子发问。

北宋著名哲学家邵康节的做法,很值得家长们借鉴。

  有一天中午,邵康节与12岁的儿子邵伯温正在院子里乘凉。

这时,院墙外边突然伸出一个人头,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了回去。

  邵康节问儿子:

你说这个人在瞅什么?

儿子说:

八成是个小偷,想偷点东西,看见有人就走了。

邵康节却说:

不对。

然后,他启发儿子道:

如果是小偷,他见到院子里有人,肯定会立刻缩回头去。

但是,他明明看到院子里有人,却还是瞅了一圈,这说明什么呢?

儿子想了一会儿说:

他恐怕是在找东西吧。

邵康节又问:

是的,但是他只瞅了一圈,那是找大东西还是找小东西?

儿子回答:

是找大东西。

  邵康节又启发儿子道:

那么,什么东西会跑到我们院子里来呢?

那个人又是农民打扮,他会来找什么东西呢?

这回,儿子肯定地回答:

他肯定是来找牛的。

邵康节满意地点头道:

说得对,他是来找牛的。

以后,你要多动脑筋才是。

  向孩子发问,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答案不是唯一的开放性问题,如:

回形针有些什么用途?

如果让你去郊游,你会选择哪里?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

可见,向孩子发问还要有一定的技巧。

教育学者陈龙安认为良好的发问应该掌握十个方面,他总结的十字诀就是:

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发问时以假如开头,让孩子进行思考;“例”就是让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多举例子;“比”就是让孩子比较两件事物的异同;“替”就是让孩子思考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除”就是多问孩子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可”就是让孩子思考可能的情况;“想”即让弦子想象希望的各种情况;“组”是教孩子把不同的东西组合。

并思考组合在一起会如何;“六”就是“六可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类”是让孩子类推各种可能性。

因此,父母要善于向孩子发问,并且要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哪怕是错误的,父母也应先让他说完,再给予恰当的指导。

对于孩子回答得不是很恰当的地方,父母还可以通过不断地发问来引导孩子更进一步的思考,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的同时开拓思维的广度。

 “孟母三迁”的启示

  《故事》孟子小时候,他的母亲非常注意他的教育问题,曾经为了选择居住的人际环境,连续搬家三次。

汉朝刘向的《列女传》有这段记载:

孟母带着幼年的孟子,起初住在一所公墓附近。

孟子看见人家哭哭啼啼地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

孟母说:

“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搬到了集市的附近。

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孟子又学着玩。

孟母说:

“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

”就又立刻搬家,搬到学堂的附近。

这时,孟子学习礼节和要求上学了。

孟母说:

“这里才是适宜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

”于是就在那里居住下来。

  点评:

孟母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搬家三次。

从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看,是有道理的。

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对人心理的发展也有决定性的作用。

人们的学习往往可分成两种,一种是通过抽象的理论思维能力;一种是靠耳濡目染的形象直观接受能力。

这后一种学习又是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的,要特别注意。

尤其是年幼的儿童,直观、模仿性很强,这是他们这阶段的主要学习思维方式。

故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环境对儿童学习是很重要的。

当然过分夸大环境的作用的所谓“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片面的。

我们不能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即人的心理不是外界影响的消极产物,它对自身的行为活动具有指引和调控的作用

家风,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

 

    建构和谐家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家庭成员要理智,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父母不要当着孩子面吵架,要相亲相爱;

   父母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家庭成员要尊敬老人,关心老人;

   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热情的欢迎;

   要与邻里和睦相处;

   父母要开朗、乐观,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愁苦、抑郁情绪;

   家庭成员对客人要热情、诚恳;

   对有困难的人要同情、关心和帮助;

   对任何人都不能漠不关心,要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