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6665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9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古代汉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古代汉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古代汉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古代汉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docx

《古代汉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docx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教案

绪论

第一节“古代汉语”概念的廓清

一.什么叫“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即古代汉族人民所习用的语言。

“古代”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

五四运动以反帝反封建为目的,当时的仁人志士为了彻底击跨中国封建统治的基础,遂发起了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为内容的“白话文”运动,从而使“白话文”登上了大雅之堂,揭开了“现代汉语”的新篇章。

一般人一提到“古代汉语”,总是把它同文言文等同起来。

其实这两个概念并不等同。

现代人心目中的“语言”,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

对于“古代汉语”而言,它的书面语就是文言,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叫文言文。

古代汉语当然也包括口头语。

在汉字产生以前,古代汉语只有口头语。

文字产生后的好长一段时期,书面语与口头语一直是一致的。

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载体)。

从甲骨卜辞、金文《利簋》、《诗经》、《楚辞》、《论语》、《战国策》乃至《史记》,言文的分界并未十分明显。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些笔记体小说、乐府歌辞及一些文人的作品,如《世说新语》、《齐民要术》、《搜神记》等,唐代的《百喻经》、《颜氏家训》等都是记录口语的作品。

这些作品标示了白话文的兴起即古代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分离。

从此以后汉语便呈现出占统治地位的“文言”与不占统治地位的“白话”相互对立、平行发展的局面。

也就是说,“古代汉语”不仅包括书面语,还应包括口语;书面语不仅包括先秦以来的“文言”,还包括六朝以来的古代白话。

古代汉语大致分为:

书面语、口语;书面语又分为:

文言和古白话文。

文言:

指先秦两汉典籍中的语言及唐宋以后文人仿古作品的语言。

古白话:

指魏晋以后笔记小说、佛经译注、传奇、变文、宋话本、元曲、明清小说戏剧中的语言。

二.“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

四个时期:

远古:

殷商以前没有文字记载,从理论上讲汉语只以口语形式或至今尚未发现的文字形式存在并长期发展。

时间:

距今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到公元前17世纪。

可以叫做无实证时期。

(附:

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到前21世纪初。

三皇时代无以考嵇。

约在公元前31世纪初到前26世纪初)

上古:

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3世纪历经商、周、秦、汉。

是古代汉语的成熟时期。

中古:

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左右,历经六朝、隋、唐、宋、金。

是古代汉语蜕变分化期。

近古:

公元13世纪到20世纪初叶,历经元、明、清。

是古代汉语的停滞期和现代汉语孕育期。

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发展变化的结果,其直接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六朝时期的白话作品。

明清小说、戏剧、四大名著等是现代汉语坚实的基础。

现代汉语又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古代的、外国的和民间的语言养料来极大的丰富自己。

就古代汉语而言,现代汉语深深地植根于古代汉语的丰厚土壤之中(不仅限于近代汉语),学习并继承古代汉语的凝练、精粹与极富表现力,是立体的和全方位的。

第二节“古代汉语”课及学习方法

一.“古代汉语”课的学习目的

1.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汉语的根,绵延数千年。

其中蕴藏着我们汉语及汉族文化智慧方面的丰富宝藏。

而现代汉语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要想真正地学好现代汉语就必须从古代汉语中汲取养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代汉语又是古代汉语的必然继承。

任何一个想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汉民族语言的人,都应该认真的去学习古代汉语。

在这里我特别倡导大家应该建立起“大汉语”观,而扬弃过去那种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严重对立的错误倾向。

这种倾向给人们学习古代汉语制造了种种误区。

(主要是欲割断汉语的历史)

学好古代汉语是继承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必要环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光芒万丈,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重要影响。

这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光荣和骄傲。

学习和继承这份遗产是我们神圣的职责。

我们应该无条件的把祖先的这份优秀文化和传统智慧学到手,使它在我们的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古代汉语”课的定位

我们已知道,“古代汉语”是一个范围较大的概念。

不论“文言”、“古白话”都不是一时一地的语言。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语言资料,在语言、语汇、语法方面必然有很大的差异。

全面系统的研究这些差异及其演变历史,这是汉语史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的“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基础课。

主要学习对象是文言,与中学文言学习有联系。

是在中学学习的基础上,比较系统的学习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词汇、语法是重点。

目的是:

(1)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意在批判地继承祖国古代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更深入地掌握祖国语言,加深语言文字修养。

孔子说: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3)为中学文言教学作准备。

2000年新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言与现代文比例各占50%,说明社会在重视古汉语方面已经达成共识。

(4)为进一步深造打基础。

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

为了学好这门课,一定要注意方法上的问题。

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兴趣。

“热情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有了浓厚的兴趣,任何学习上的问题都会很好的得到解决。

其次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我们所采用的教材(王力先生《古代汉语》)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通论、文选、常用词。

其中文选是基础的基础。

同学们要在中学学习的基础上认真学好所讲的每一篇文章。

然后与通论结合,从而逐步形成对古代汉语的系统性知识。

第三,要尽量的积累文言词汇量,语言水平的高低更离不开词汇量。

所以文选要有目地的背诵,常用词不但要记还要注意贯通,要有意识地去掌握一些词的词义系统。

最后,作为未来的中学教师还要逐渐锻炼分析、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三.参考文献

1、王力《古汉语常用词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

2、张永言《简明古汉语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3、杨伯竣《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

4、楚永安《文言复式虚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5月出版)

5、郭锡良《古代汉语》(1981年9月)

6、许嘉璐《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

7、程湘清、何乐士《实用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91年12月)

8、《中华活页文选》

9、《古文观止》

10、《古文鉴赏辞典》

四.作业:

1、课外阅读教材绪论部分

2、预习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隐公元年》

第一课时

题解:

《春秋》原文: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郑庄公。

郑:

春秋国名,姬姓,位于今河南新郑县。

春秋时有五等爵:

公、侯、伯、子、男。

又有伯、仲、叔、季的长幼之序。

这里的“伯”指爵位。

克:

战胜,打败。

朱熹:

克,胜也。

(克服)段:

公叔段,郑庄公之弟。

共gōng国名,位于今河南辉县。

叔,弟也。

鄢:

位于今河南鄢陵县。

杜预《左传序》曰:

“《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

”又“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

相传为孔丘所作。

《春秋》记事简短,不叙史实,故后世多有传者。

“传”有似于今天的“演义”。

第一段:

故事的开端,庄公与弟、母矛盾的产生。

初:

《说文》:

“始也。

从刀衣,裁衣之始也。

”引申为开端。

(词语:

起初当初)。

放在篇首表示追述,相当于“从前”、“(很早)以前”等。

武姜:

古代称呼女子有两种称法:

未嫁之前只称父姓,或加排行,如孟姜女。

出嫁以后在父姓后加“氏”,如姜氏。

死后冠以夫姓,曰“武姜”。

古代有“姓以别婚姻,氏以别身份。

”之说。

寤:

杜预注:

“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之。

”清代黄生《义府》:

“杜云‘寐寤而庄公已生’此说非也。

寤而已生,此正产之极易者,何必反惊而恶之?

予谓‘寤’当与‘牾’通。

牾,逆也。

凡生子首出为顺,足出为逆,逆生而产必难,故其母恶之。

”(词语:

牴牾龃龉)。

古人认为逆产不祥。

惊姜氏:

惊,动词使动。

比较:

惊世骇俗/惊涛骇浪。

亟:

qi屡次。

ji迅速、急迫。

亟,会意。

人立于天地间须动手动口,劳碌不停。

巌邑:

巌、岩,异体字,险要。

(本为陡峭的山崖)又指军事、战略要地。

今广州有七星岩。

佗:

从人驼东西。

tuó是驮、驼的本字,通“他”。

大: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后世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太’由‘大’而来。

”“太”表尊敬,规格高。

如:

太子、太太、太守、泰山等。

大夫:

“大”读dà、dài。

王力主张读dà《辞源》注为dài。

太:

大之极。

大太为古今字。

本段句法:

1、状语后置:

郑武公娶于申2、使动用法:

惊姜氏3、兼语句:

使(之)居之4、双宾句:

谓之京城大叔

(比较:

面世/面试/面对)

第二段:

兄弟矛盾的发展。

(第2—4自然段)

城:

从土成声,本为城墙。

都城:

国都的城墙。

[长城:

英译Greatwall(高大的墙)]

百雉:

杜预注:

“方丈曰堵,三堵曰雉。

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

侯伯之墙方五里,径三百雉。

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

堪:

动词,经得住,受得了。

欲:

及物动词,想要得到或希望发生某事。

焉:

疑问代词,做状语时指处所,询问方法时表示“哪里就”,“怎么可以”,“如何竟”等意。

对:

回答。

有卑对尊的色彩。

(词语:

应对徐如,对答如流。

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强调式。

“之”为助词。

等于说:

如何有过够?

/哪里有个够?

/有什么满足?

等。

厌:

满足。

“讨厌”、“厌倦”是引申。

不如早为之所:

“为之所”是双宾语结构。

等于说:

“给他安置一个合适的地方”。

毙:

伤、病而倒。

引申为:

失败,垮台。

杜预注:

毙,踣也。

踣,倒。

贰:

两属,即不忠。

成语:

三心二意/忠贞不二,引申为:

背叛,如;贰臣。

鄙:

边邑。

后引申为见识浅,如:

鄙人。

又引申为品格低下,即卑鄙。

“若之何?

”古汉语一种固定的说法,等于说“拿他怎么办?

舆:

字形象双手授之形。

即“拱手(相)送给”之意。

及:

字形象一只手在背后抓住。

会意,赶上,到达,够得着。

暱:

通“”《说文》:

“黏也”。

崩:

《说文》:

“山坏也”。

崩塌,跨塌。

第二课时

第三段:

(第5-6段)克段于鄢,高潮。

完:

《说文》:

“全也。

”修理房屋。

杜预注:

“完城郭。

”修缮、修葺。

聚:

从豕取声,积聚。

段注:

积以物言,聚以人言。

犹召集。

袭:

不宣而战,偷偷进攻。

攻;有道打无道。

伐;有宣而战。

又《左传·庄公29年》: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袭:

可做量词:

一袭长衫。

夫人将启之。

启之:

为他开门。

有人称这种现象为“为动用法”。

而誓之曰:

誓之:

对她发誓。

有人称这种现象为“对动用法”

黄泉:

杜预注:

地下之泉。

第四段:

结局:

母子和好

封人:

杜预注,典封疆者。

典:

管理、主持之意。

患:

《说文》:

“忧也。

从心串guàn声。

”发愁。

悔:

自恨。

周人道德观念,不孝为大罪。

“忤逆罪大,人所共诛”。

因……而悔,因动。

羹:

王力说:

上古的‘羹’指一种带汁的肉,如同今天的红烧肉。

中古以后转为以汤为主,似同于今天的杂酱。

刘邦:

吾翁即乃翁,若烹乃翁,幸分吾一杯羹”。

阙:

通“掘”。

融融、洩洩;入、出,互文见义。

作业:

1、背诵全文

2、归纳课文里“及”、“请”、“焉”的不同用法。

3、结合课文学习认识下列文言句式:

①宾语前置②双宾句③兼语句④状语后置句

⑤连谓句⑥使动用法⑦为动用法⑧对动用法

《齐桓公伐楚》

第一课时

解题: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侯爵,因用管仲为相,奉行“尊王攘夷”的政策,所以很快在诸侯中确立了霸主的地位,可以“以诸侯之师侵蔡。

第一段:

主要写齐、楚之间首次外交接触。

师:

《说文》:

“二千五百人为师”。

引申为军队。

寡人:

古代国君的谦称。

不穀、孤等均意为缺乏德能之人。

风马牛不相及:

孔颖达:

马牛牝牡相诱不相及。

(牝pìn:

牲畜雌性称牝。

如牝鸡司晨)此言两地相距之远,无争杀的必要:

连相互吸引的牛马都没来往。

虞:

意料。

涉:

涉足。

管仲:

名夷吾,桓公时为齐相,极有治国方略,声望很高。

后人借他的名编《管子》一书行世。

召shào康公:

即召公。

名奭shì,文王庶子,封于召(陕西岐山县),周成王时官太保。

“康”是其谥号,有时也称召伯,意为诸侯之长。

太公:

即姜太公,名尚,字子牙。

文王时为相,武王尊之为师尚父,为周定天下出了大力,封于营丘。

九伯:

九州之长。

古时划分中国为九州。

实:

语气副词。

与下文“君其问诸水滨”的“其”字均表示命令或请求,是一种勿庸置疑的语气,相当于说“尽管”。

夹:

大人腋小孩曰夹,会意。

引申为左右扶助。

辅:

面颊。

辅弃相依(车为牙床骨),引申为帮助。

履:

动词,用脚踩。

杜预注所践履之界。

义有引申,指边界,管辖的范围。

祭:

手持肉献于神灵,会意字。

缩:

郑玄曰:

“束茅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若神饮之,故为之缩。

”征/徵:

“徵”为“收取”,“征”为远行。

又指天子巡狩。

征人即远方的游子。

“南征”即南巡。

次:

古代军队驻一夜曰舍;两夜曰信;三夜以上曰次。

即“屯扎”。

第二课时

第二部分(第2—4段),写齐师伐楚,齐侯面对宁死不屈的屈完,只好与之结盟。

耀武扬威以失败告终。

(屈完态度强硬,柔中带刚,高超的语言技巧。

如:

到达。

详见P47。

陈:

古“”为姓,“”为陈列。

后合为一,即“摆开阵势”。

惠:

谦敬副词,恩德、恩赐、恩惠。

岂不穀是为?

不榖,义为“不善”。

古人谦虚,用以自称。

疑问句的宾语前置,是,助词。

先君之好是继。

宾语前置句,“是”为助词,有强调宾语的作用,并非复指代词。

宾语是“先君之好”。

敝:

《说文》:

“败衣也。

”此为谦词,破败。

社稷:

“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古人重视祭祀社稷,各诸侯国都没有社稷坛,后成为国家的象征及代名词。

绥;《论语》:

“升车必正立执绥。

”周生烈曰:

“正立执绥,所以为安。

”绥,从系mì,妥声,缰绳也。

引为安抚,词:

绥靖。

屈完说辞分析:

1.示弱

2.晓以利害:

攻打郑国对秦无益反而有害。

3.离间:

晋人无信而贪得无厌,将来必为秦患。

作业:

1.解释下列词语:

虞与实征徵陈阵

2.结合课文学习下列句式:

①介宾结构做状语②连动式

3.自学《宫之奇谏假道》

《烛之武退秦师》

第一课时

背景知识:

晋献公宠骊姬,骊姬害申生、重耳。

重耳出逃,先后到齐、卫、宋、郑诸国,除齐之外,众皆无礼。

后重耳借助秦国之力回国而为晋文公,随即伐诸无礼。

第一段:

烛之武临危受命。

无礼于晋:

指对重耳没有礼貌。

状语后置。

第一句整个原因状语后置。

军:

,外:

,念“包”。

陈兵。

安营扎寨。

臣之壮也。

“……之……也”为古汉语固定结构,表示时间,等于“在……时候”。

无能为也已:

也已,语气词连用。

语气的重点在最后一个词上。

已,通“矣”。

第二段:

晓以利害。

缒:

《说文》:

“以绳有所悬也。

陪《说文》:

“重土也。

”犹“培”。

与“倍”(益也)同源。

越国以鄙远:

连谓式。

“以”,连词。

鄙,边境。

此为动词,作为边境,即占领。

名词意动。

僖公九年,晋惠公流亡秦国,至十五年始归,许焦、瑕而来给。

版:

,板,同源。

设版即筑墙或设防。

肆:

《说文》:

“极陈也,从长、隶声。

”引申为伸展、扩张。

阙:

本指城门两边的高台,通“缺”,使动用法。

等于说“挖墙角”。

第二课时

蹇叔哭师

将殡于曲沃:

状语后置。

柩有声如牛:

定语后置。

拜:

古礼。

双手合抱在胸前,头屈至手。

轶:

超车,引申为经过。

掌:

手掌,引申为掌握。

管:

a.竹制乐器,六孔,象笛子。

b.古代城门的钥匙,形状很像这种乐器,称管,后称籥。

访:

《说文》:

“泛谋曰访。

”咨询。

劳:

《说文》:

“劇也。

”“用力者劳”。

勤:

劳苦。

悖:

背逆。

辞:

杜预注:

“不受其言”。

召:

zhào以口为召,以手为招。

,从口、刀声。

墓:

上古墓而不坟。

坟,大土堆,是墓的标志或防盗墓。

拱:

杜预注:

“合手,手指分开围圆之状”。

孟子:

拱把之桐……。

与:

①yǔ介词②yú通“欤”③yù参预

辟、避同源。

崤山:

函谷关之东,有路如槽,两山相嵌,沟深如海。

《晋灵公不君》

第一课时

第一段:

灵公无道,士季谏之。

灵:

谥法,无道曰灵。

君:

《说文》:

“,尊也。

”,治也,君,发令以治,君而不义曰无道。

厚敛以彫墙:

敛,税也。

以,连词。

彫:

从,周声。

“”是花纹,刻画也。

墙,从啬,qíang声,木板墙,犹今之屏风。

台(臺):

观。

古代建筑,“四方而高者也”。

胹:

《说文》:

“烂也。

从月、而声。

”用火炖。

《方言》:

“秦晋曰胹。

如熟,如烂。

蹯:

,兽蹄印,代“蹄”。

畚:

《说文》:

“蒲器也,可以盛粮“。

即今之草筐。

之:

在古代汉语中作人称代词时,一般是第三人称,但也有活用现象。

溜:

霤,房檐水涡处。

鲜:

xiān,本为一种鱼。

《说文》:

“鲜,鱼名,出貉国。

从鱼,羴省声。

”引申为鱼类,《老子》第60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后转为“鱻”xiān即,新鲜),借为“尟”xiǎn,少也。

衮:

《说文》:

“天子享先王,卷龙绣于下常(裳),从衣yǎn声”,天子的朝礼服。

与“兖”同义,“上公亦得服衮”。

代指天子和诸侯及其职分。

第二段:

灵公与赵盾尖锐的矛盾。

杀谏。

骤:

,马疾步也。

段注:

“今字‘骤’为暴疾之词,古则为屡然之词。

凡《左传》、《国语》言‘骤’都皆与‘屡’同义。

患:

《说文》:

“忧也。

”即忧患、发愁、担心。

词语:

心腹大患/患得患失。

贼:

《说文》:

“败也。

,从戈,则声。

”即破坏。

段注:

败者,毁也。

引申为杀害。

盛:

《说文》:

“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

从皿成声。

”由chéng到shèng。

满也。

丰盛:

多样多量。

兴盛;人多财多。

朝:

zhāo清晨;cháo,早上见。

假寐:

郑玄:

“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

主:

所凭依。

即依靠。

忠:

《说文》:

“,从心,中声,尽心曰忠。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或尽心地做别人托付的事,要为人负责。

忠是古代一种道德信条,中古后专指对上,即忠君。

信:

《说文》:

“诚也。

触:

《说文》:

“牴dǐ也。

从角,蜀声。

”即使劲碰(用头),冲撞。

后词义弱化为接触、触摸。

第二课时

第三段:

爵:

酒器,象雀之形。

嗾:

sǒu,《说文》:

“使犬声。

”《方言》:

“秦晋之西鄙自冀陇而西使犬曰哨。

”段注:

“哨、嗾一声之转。

獒:

《说文》:

“知人心可使者曰獒。

”杜预:

“獒,猛犬也。

”《尔雅》:

“犬四尺为獒。

提弥明死之。

死之:

为之而死。

为动用法。

趋:

刘熙《释名》:

“徐行曰步,疾行曰趋,急趋曰走。

第四段:

插叙灵辄故事。

(行文益密)赵盾逃国。

饿:

挨饿。

“饿”在古代词义较重,指严重饥饿,身体乃至生命受到威胁。

不食三日:

三日为补语。

臣、宦:

《说文》:

“臣,象人弯腰为贵族行役也。

”奴隶的一种,到贵族家里去服务曰宦。

为之箪食与肉。

“为”,动词,提供。

全句为双宾结构。

箪:

《说文》:

“笥也。

”形声字。

装食物的竹器,有盖。

圆曰箪,方曰笥。

形状较小。

食:

名词shí一切食品。

sì专指饭。

动词,shí吃,sì给…吃,使…吃。

橐:

《说文》:

“囊也。

大曰囊。

小曰橐”。

行囊。

戟:

《说文》:

“有枝兵也”。

亡:

,逃也。

“”古“隐”字。

即藏起来。

后引申为死。

第五段:

写赵盾弑君。

桃园;灵公的苑囿。

打猎的地方。

史:

,记也。

大史:

官名,记录历史的官员。

书:

,从聿、者声,箸也。

段注:

著于竹帛谓之书。

又“聿”yù古“筆(笔)”字。

第六段:

孔子的评语

“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

(《孟子·滕文公下》)

《齐晋鞍之战》

第一课时

第一段:

写齐侯骄横,遇到晋军顽强抵抗结果失败。

鞌、鞍异体。

齐地名,在今济南附近。

父:

fǔ同“甫”,古代贵男子的尊称。

御齐侯:

与下文“御郤克”均为“为动”。

译为:

为…驾车。

翦灭:

前,小篆作,古“翦”字。

剪、翦同源。

翦:

鸟羽很齐。

朝食:

从日出到隅中之间吃饭叫朝食。

即“吃早饭”。

成语“灭此朝食”。

这句话表现了齐公骄傲自大与目空一切。

另,晡(bū)食:

指下午三点到五点(申时)吃的第二顿饭。

成语:

宵衣旰(gàn)食,形容起早贪黑。

旰食,指夜餐。

不介马:

介、甲同源,,,此为动词,为动用法,给马穿上甲。

驰之,使动。

屦:

草鞋。

汉代以后称履。

(质地较好),有麻屦、草屦之分。

刘备贩屦。

合:

《说文》:

“也。

”“亼”古“集”字。

合口即闭口。

引申为“接触”、“接火(即军队交战)”如:

回合。

始合,即刚一接战。

贯:

穿也。

古作“”,又作“串”。

一串钱叫一吊,又叫一贯。

又古读“串”如“贯”。

《说文》:

“贯,穿物持之也。

从一横;,象宝货之形。

”此为“穿过”或“穿透”。

折:

,从斤断草。

《说文》:

“断也”。

朱:

,朱心木。

深红色。

殷:

yān,赤黑色。

朱骏声:

“殷,烟之借也。

险:

《说文》:

“阻难也”。

地势不平,难以通过。

名词,后引申为危险。

此处用本义,即车无法通行之处。

识:

《说文》:

“知也”。

即熟知。

殿:

“镇”之借。

古时音同zh→d,假借。

集:

《小尔雅》:

“集,成也。

”《广雅》:

“集,就也”。

朱骏声:

“集,就之借也。

”集事即成就功业。

擐:

huàn《说文》:

“贯也”。

二字同源同义,穿也,身穿。

勉:

《说文》:

“强也”。

“勉强,自迫也。

”王筠注:

“谓力所不及而强行事也。

”左:

本字“”,左手。

后“、、、”皆为“帮助”

并:

朱骏声:

“相合为并”,归结,归并。

援:

《说文》:

“引也”。

“拉也”即拿东西来用。

词:

援引,攀援等。

逸:

《说文》:

“,失也。

”段注:

兔善逃,故从兔。

本义:

逃走。

引申为跑得很快。

绩:

功业,成果。

本为“绩麻”之“绩”意为“理”、“纠”。

引申为“战绩”《左传·成公十一年》“大崩曰败绩。

周:

名词动用,环绕。

第二课时

第二段:

写晋司马韩厥中御追亡。

有迷信色彩。

君子:

a.统治者b.有才德的人c.妻子称呼丈夫d.贵族男子的通称。

此处为最后一种义。

越:

①超越②朱骏声:

“越,‘蹶’之借”。

即“倒”,如一蹶不振。

摔倒或受到挫折。

毙:

《说文》:

“顿仆也。

”段注:

“朝前倒,头朝下。

寓:

《说文》:

“寄也”。

俛:

《说文》:

“頫,低头也。

第三段:

写齐侯的车子被韩厥追上。

丑父假充齐侯,齐侯免于被俘虏。

郤克终于赦免丑父。

絓:

《说文》:

“茧子缫丝时挂丝。

”通“挂”

轏:

《说文》:

“栈,棚也。

从木,戔声。

”“竹木之车曰轏。

肱:

,上臂,引申为胳膊。

絷:

段注:

“马系也”即绊马索,误。

当为“马缰”。

奉、捧为古今字,双手持。

璧:

《说文》:

“瑞玉环也。

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yuán)”古人珍视玉,以为重礼。

(肉,指璧的周围;好指中间的孔。

语出《尔雅》)

舆:

从车,声(zhòng),音yù。

有两个义项:

①车厢②众多

陷:

深入。

不幸:

不如意(愿)。

属:

通“适”(从朱熹注),恰巧。

摄:

代理。

如:

摄政王。

忝:

tiǎn,从心、天声、辱也。

得罪。

戮:

lù虐杀。

王筠:

先辱而后杀也。

劝:

《说文》:

“勉也”。

积极鼓励。

将为戮乎:

被动句,“为”是介词,引出施动者。

通论

(一)文字

第一节汉字的构造

一.文字(letters)和汉字(Chinesecharacter)

世界上的文字大体归纳为三:

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表形文字是大多数语言的初始形式。

它主要是表陈物体的形象,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表意文字是用一定体系的象征性符号来表达语意的。

汉字、古埃及文、古巴比伦文即楔形文字都是属于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即字母文字。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文字都是表音文字。

它是科学、省力的文字。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字形与字音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因而汉语中就有许多同音词和同形词。

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汉字可分为三类:

表意字:

日、出、林等

表音字:

自、我、西、南等

表音兼表意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