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路径选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6577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路径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路径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路径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路径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路径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路径选择.docx

《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路径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路径选择.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路径选择.docx

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路径选择

低碳经济时代煤炭企业发展多元化经营的路径选择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

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

我国煤炭工业企业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在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的基础上,将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与这种变化更好地协调起来,从而对企业长远发展做出正确的路径选择,就成为众多大型煤炭企业面临的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低碳经济”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

创建低碳经济》。

从此,“低碳经济”成为引起全世界日益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当时,《能源白皮书》中并没有给出这一新名词的确切定义以及相关界定方法和标准。

目前虽然全球都在谈论“低碳经济”,但其概念仍然不是很明确,而且在不断地更新发展。

较为主流的理解是,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有效控制。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

就像“知识经济”强调经济发展中的较高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循环经济”强调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循环利用一样,“低碳”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增长方式提出的又一个新的要求。

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煤炭企业的特点及现状

(一)煤炭生产企业的特点

1、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突显煤炭企业的局限。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为了开发利用,国家根据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建设了若干煤炭生产企业,每一个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煤炭资源,从几千万吨到几十亿吨不等。

单从每一个企业拥有的煤炭资源的数量来看,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是随着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储量就越来越小,直到枯竭。

因此,一个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的寿命也就是100年左右时间,这一点与非开发资源企业有着一定的区别。

以煤为劳动对象的煤炭企业或矿区的寿命就必然是有限的,都经历一个开发、成长、兴盛、衰老、报废这一自然过程。

因此,煤炭企业在发展中后期存在一个转产及出路问题。

2、投资建设规模庞大使得企业的兴衰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

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建设投资一般都在几十亿元以上,需要建设十几年,煤炭企业的建设离不开煤炭资源,企业场所无法选择。

企业开始兴建,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以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稳定职工队伍。

一旦企业建设起来便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人员就业,从目前国有煤炭生产企业拥有的职工来看,每个企业都有几万到几十万职工,加上附属企业职工和煤炭企业职工家属,一个煤炭工业企业的所在地一般都有十几万到几十万以上的人口,相当于一个中型城镇规模。

一般地,随着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壮大,该地区会形成一座资源型城市。

   3、产品的单一性使得社会适应性差。

煤炭生产企业长期以来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就是煤炭,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煤炭的销售、运输都由国家统一调拨,这种单一产品的生产方式对企业没有什么影响。

然而,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尤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煤炭生产企业的产品必须考虑满足社会市场的各种需求。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深,现在国有生产企业也只是在为生产忙碌,产品单一的状况没有改变,距离社会对煤炭产品质量需求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

煤炭企业的产品是煤炭,属于基础性能源产品,具有一次性消费的能源产品的特征。

   4、成本的递增性使得发展后劲不足。

煤炭企业一般是从浅煤层开始开采,随着矿井开采深度越深,资源逐渐枯竭,地质与水文状况恶化,开采困难加剧,产量逐渐下降。

此外,矿山压力增大,巷道维护困难,安全生产条件变差,生产辅助环节变得多而复杂,劳动生产率逐渐下降,同时储量减少,使回采工作面减少,生产冗余人员增加,由此带来成本上升。

由于受资源的制约,国有煤炭生产企业有一个必然的存在发展过程:

建设初期生产能力逐步增加阶段——正常生产阶段,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能力——萎缩阶段,由于储量减少,生产能力逐步下降。

前两个阶段是企业的兴盛发展阶段,正常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比较顺利,而到了第三阶段,企业生产能力下降,煤炭资源枯竭,实际上,由于国有煤炭生产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当前几个资源濒临枯竭的企业,出现了种种困难。

5、制约因素多。

煤炭企业既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又受交通、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煤种煤质、市场供求的制约。

企业只能是这些客观条件的被动接受者,靠企业自身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6、煤炭产品具有可延伸性。

煤炭既是燃料动力,又是重要化工原料,通过煤炭深加工,可增加其附加价值,而且,深加工的链条越长,其附加值也就越高。

另外,矿区往往有许多伴生资源,可以对各种相关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二)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现状

   1、煤炭生产能力强。

我国是煤炭大国,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76%和69%。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煤炭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煤炭产量由1949年的3243万吨,到2008年增长到27.93亿吨,分别增长了85倍多,有力地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煤炭产量占世界产量42%左右,其增量占世界80%以上。

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拥有千万吨以上产量的煤炭企业仅36家,产量13.76亿吨,全国规模以上煤炭生产企业8226家,原煤产量26.2亿吨,占全国产量27.93亿吨的94%。

全国2万多煤炭生产企业中,75%以上是中小型煤矿,占全国产量的49%。

   2、煤炭供求矛盾突出,产能过剩压力大。

由中国工程院和行业专家完成的《我国煤炭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就提出:

综合考虑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条件、科技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承载力、水资源、煤矿安全、运输条件和人口等多因素分析,到2020年,我国科学的煤炭生产能力应在38亿吨左右。

而根据国家煤监局前不久对全国煤矿的统计,全国目前共有在籍煤矿15119处,总产能36.91亿吨;另据国土资源部对已颁发的采矿许可证统计情况统计,全国具有煤炭采矿许可证的煤矿共14423处,总产能36.6亿吨。

由此可见,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煤炭产能已接近科学能力和需求量的“上限”。

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除了最直接地会带来未来煤炭价格的大幅下降外,矿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都会空前增大,这对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挑战。

 3、煤价上涨空间缩小与成本大幅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煤炭市场宽松,价格上涨乏力。

电煤价格双轨制取消后,重点合同电煤和市场煤价格并轨遭到了一些电力企业的抵制,个别省份制定了新的电煤指导价格,限制重点合同电煤价格上涨。

受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煤炭供应充足的双重影响,冶金用煤价格普遍下降。

另一方面政策性增支因素多,政策性增支集中出台,成本面临急剧上升压力。

近几年,随着补还安全欠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等,煤炭生产成本增长较快。

目前,还有一大批已经出台或正在酝酿出台的政策性增支因素。

煤炭运价、煤炭资源税相继提升、安全投入加大等因素造成煤炭成本大幅度增加。

如资源税由0.3-1.2元/吨,提高到2.50-4.00元/吨;资源补偿费由销售收入的1%提高到3-6%;煤炭资源价款平均6元/吨;提取安全费用20-30元/吨;安全成本19元/吨;提高入井津贴、建立工伤保险制度、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征收未利用采煤沉陷土地使用税、排污费等。

按照国务院同意的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还将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和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等。

上述政策全部实施,将增加成本50-90元/吨。

从促进可持续发展看,这些政策都是必要的,但过于集中实施,将导致煤炭成本急剧上升。

如果不能形成上下游产品的价格传导,全部由煤矿负担,将对煤炭经济运行带来严重影响。

4、煤炭开发和利用的环境压力愈来愈大。

目前,我国原煤入洗率仅为40%左右,比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低20-50个百分点,每年产生煤矸石7000万吨,累计堆存近30亿吨,占用土地15万亩。

煤炭及与其拌杂的矸石,采掘造成的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下水渗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使人类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采煤排出的矿井废水,使地表水系受到严重污染;因燃煤排放的煤尘、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浓度分别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64倍和2.19倍;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不仅占用了土地,破坏了土壤,而且许多自燃的煤矸石山进一步污染了环境。

据有关资料介绍:

目前,山西人均排放量为全国平均值的2.9倍,其中,烟尘排放量为全国平均值的7倍,二氧化硫和颗粒物为全国平均值的6.5倍。

近年来,山西省城乡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70年代上升30%~50%,恶性肿瘤占厂矿、职工死亡总数的30%,各类呼吸道疾病、职业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显著增加。

此外煤炭资源破坏严重。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资源不计成本,无偿占用,加之生产技术及管理水平不高,尤以乡镇煤矿为甚,造成某些矿井开采过程中大量丢失煤炭资源。

国有煤炭生产企业、地方国有煤炭生产企业以及乡镇煤矿的综合回采率只有30%左右,其中乡镇煤矿回采率只有15%左右,因而更加缩短了企业的生产寿命。

   三、低碳经济时代煤炭企业发展多元化经营的必然性

在2010年两会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中指出:

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

同时指出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

做好低碳经济规划在未来将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如果期望在此次转型契机中获得先机,就必须现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战略。

针对我国煤炭企业特点及现状,我们提出发展多元化经营是煤炭企业应对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一)煤炭企业发展多元化经营是历史的必然

从工业化初期的“稀释排放”到“末端治理”,尽管人类为治理污染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依然日趋严重。

面对这种情况,人类开始醒悟到,与其治理“末端”污染,不如开发替代产品,调整工艺过程,优化系统配置,使污染减至最少。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

以煤炭为中心的能源工业对社会发展形成的巨大推动作用是明显而突出的,然而,由于煤炭工业的自身特点及其多方面的因素,带来的问题和负面影响也是严重的:

煤矸石堆存自燃现象所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弥漫于广阔的区域,对周边地区的居民、牲畜、农作物、地表水及农田构成了极大的危害,使周边的自然生存环境、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

同时,煤炭洗选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煤矸石和废水,也将这种污染带给了城市的周边区域。

从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身体健康的发展趋势来看,将来直接经营原煤的市场会越来越小,而以煤炭为能源基础,发展多元化经营,即发展到用煤的二次能源、三次能源和洁净煤系列产品是企业经营的发展趋势。

如果企业不改变只生产单一产品局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产品,将会被无情地淘汰。

(二)煤炭企业发展多元化经营是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

1、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低碳经济能促使煤炭企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化。

企业的形态和运行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的全新工艺过程所决定的。

而企业的工艺过程又受制于企业的目标。

低碳经济为企业提出了全新的目标,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并最终实现无废生产。

要迈向这一目标,企业必须合理定位产品,优选生产过程,革

新生产工艺,精打细算,实现节能、降耗、减污,不断强化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保持机构精干,最终能促使煤炭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实现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2、发展低碳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

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

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

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煤炭企业发展的周期要求发展多元化经营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

煤炭企业高速发展及成熟期,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管理趋于规范化,经济实力日益增强,该阶段是企业战略选择的关键时期,因为该期间开采量即将达到最高,煤炭资源日益减少,采选业的利润比重也相应的将要下降,因此,企业应开始从事相关多元化经营,开发以煤为基础的相关产业领域,也就是说要走以煤为主,综合开发的道路;煤炭企业衰退期,资源逐渐枯竭,企业无煤可采,衰退期的战略应是利用煤炭生产积累的资金和经验,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实施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到资源完全枯竭时,企业可进行顺利转型。

因此,发展多元化经营是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路径选择。

3、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我国优化能源结构。

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

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

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低碳经济能促使煤炭企业防治污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相对末端治理(“末端处理”)而言,低碳经济是一大进步。

在人类防治环境污染的长河中,“末端治理”功不可没。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工业化的加速,“末端治理”显露局限。

首先处理设施投资大,运行费高,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第二,“末端处理”有时不是“彻底的”处理,而是污染物转移,不能根除污染;第三,“末端处理”不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能制止自然资源的浪费。

而低碳经济却扬弃了这些弊端,力求把废物变废为宝,提高煤炭资源的产出和利用率。

   4、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我们加大研发投入。

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

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

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低碳经济能促使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不单是一种防治污染的手段,更是一种全新生产模式。

它克服了传统模式的缺陷,是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

人类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可以概括如下:

资源生产过程产品+废物消费过程使用价值+废物。

可以看出,传统模式为了获取产品和使用价值,需要“两头在外”,一头是从环境中获取可用资源,另一头向环境回弃无用废物。

正是这“一取”、“一弃”,使今日世界面临严重环境问题。

而低碳经济却高于传统,明确提出:

一要把物料消耗降至最少;二要使废物减至最少、甚至为零。

换句话说,就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最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类运用工具加工改造自然的能力。

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企业应关注国家气候方面的政策,并在"低碳经济"方面进行战略性投资。

要大量应用减少排放的技术,同时跟踪国际制度、国内政策的发展,并对可能制定的制度超前部署。

5、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制定国际“游戏规则”。

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低碳经济将逐步成为全球意识形态和国际主流价值观,低碳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

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呼声日盛。

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大国责任,重要的体现在减排与发展低碳产业方面。

这要求煤炭企业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发展多元化经营。

 

四、低碳经济时代煤炭企业发展多元化经营的路径选择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

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

这个承诺,充分反映出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国际责任,作为能源消耗和生产大国,这一承诺无疑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敲定了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但同时也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低碳经济时代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着多元化经营的路径选择。

(一)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需要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

1、多元化与专业化关系

多元化是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这个基础,也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多元化经营;多元化不是对专业化的简单否定,而是改变了专业化实现的形式,是专业化的发展,是更高层次专业化实现的形式,多元化经营促进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如采用成组技术等,这些形式是以专业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多元化与专业化也存在区别,专业化是与大规模生产相联系的,是实现规模经济的要求,多样化主要不是规模经济的要求,而是成长经济的要求,即企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内部资源的要求。

对大型煤炭企业整体来说虽然是实行了多元化经营,但对每一个经营项目来说,仍然是实行专业化经营,或者说专业化程度仍是比较高的。

因为专业化可以分为工艺专业化、对象专业化和产品专业化。

对于采用多元化经营的单个企业来说,它虽然不能实行产品专业化,但是它仍然可以组织工艺专业化或对象专业化生产经营。

2、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关系

相关多元化是在现有的产品和市场之外拓展,但仍然保留在一个范围稍宽的“行业”内,依照不同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技术相关、市场相关或技术/市场相关三种形式;非相关多元化是指脱离现在的行业,进入那些一般看来与现在的产品和市场无关的产品和市场内。

大型煤炭企业应根据资源型企业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向非煤产业转移,在资源开采初期、中期重点发展相关多元化项目,应围绕国家的产业优惠政策和发展重点,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根据矿区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选择和调研论证,如构建煤—电、煤—化—电、煤—电—铝、煤—焦、煤—建材等产业链条,在资源开采后期重点发展非相关多元化经营项目,因为随着资源的枯竭,资源优势逐步丧失,需要大型煤炭企业逐步退出煤炭采掘业,向非相关多元化经营项目转移。

在项目选择和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可采用购并等新型方式实现产业转型,从而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3、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关系

企业既是生产主体,又是消费主体。

因此,大型煤炭企业一方面要适度保护内部市场,在集团内部建立统一的非煤产品内部市场,完善内部交易的质量、价格、服务等管理办法,使内部市场交易可模拟外部市场交易,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实现相对公平的交易。

但在保护内部市场中,必须坚持内部市场保护只是一个过渡政策,保护应是有限度的,是建立在市场运行机制基础上,在质量、价格同等条件下的保护。

运行中始终坚持保护先进而不是保护落后,强调必须树立市场观念,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

另一方面,大力开拓外部市场,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在细分市场的同时,组建多元化经营专业化公司,加大创建名牌产品的工作力度,逐步把多元化专业公司推向外部市场。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创建省级名牌产品、国家级名牌产品战略,以此推动非煤产品质量的整体提高,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二)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需要合理的组织体制

1、加快调整组织结构,建立事业部制

现行的多元化经营组织体制中存在着系统分散、各成体系、管理混乱等弊端,造成无必要的内耗和浪费,对煤炭企业多元化的发展制约较大。

因此要尽快修改现有组织结构,为适应新的经营战略而建立新的组织结构,否则,便会导致企业经营效率的下降,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市场竞争。

根据目前的情况,为便于对多元化经营的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发挥煤炭效益好的优势,积累财力,促进多元化经营的迅速发展和壮大,采用事业部的形式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形成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的层次,而且重心在于构建非煤产业的组织体制,以促进非煤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尽快形成支柱产业。

2、建立战略决策体系

在从事多元化经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战略管理的重要地位是匆庸置疑的。

多数煤炭大型企业,其管理层次较多、幅度较宽、规模较大,要使各方面协调高效运营,企业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战略航标更是至关重要的,这样能使上下左右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和目标。

在总部组建战略研究机构的基础上,高层的战略决策重点可主要放在战略管理上:

选择企业的发展方向、制定企业的长远规划和实施投资战略;而各行业的战略、规划与决策可以交给事业部或次级子公司来做,并负责日常的执行,总部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控制;这样的战略决策体系,会使整个企业的战略规划体系更符合实际。

.3、构建市场主体,明晰产权

目前煤炭企业内部的许多多元化经营单位,无法直接面向市场,这严重束缚了经营单位的手脚,不利于增强企业活力。

对此,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把构成主导产业的骨干企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四自”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束缚,使其完全按照市场要求、市场方式规范运行。

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合理界定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协调国家、企业、部门和个人之间的权责利关系。

积极研究和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形成较强的决策控制和激励机制。

.4、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新产品开发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和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必然要进行新产品开发,为此,煤炭企业要成立自己的技术中心,下设专业研究所,形成以技术中心为核心、以生产单位和产业为基地、以产品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

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法,联合高校或科研部门,在对现有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基础上,开发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新项目,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非煤产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