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5865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生物试题.docx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生物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生物试题.docx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生物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不能反映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雨后春笋B.葵花向阳C.大雁南飞D.潮涨潮落

2.倡导“低碳生活”,需了解社区内塑料垃圾袋的使用情况,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A.资料分析法B.调查法C.观察法D.实验法

3.将马铃薯和三七归类为粮食作物和药用植物的依据是

A.实际用途B.形态结构C.生理功能D.生活环境

4.西双版纳植被茂密,塔克拉玛干沙漠几乎寸草不生,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温度D.土壤

5.生物的生存会受到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

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吃与被吃关系的是

A.七星瓢虫与蚜虫B.昆虫与食虫鸟C.水稻与杂草D.田鼠与蛇

6.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这一特征体现了

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改变环境

7.以下不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棵树木B.一片森林C.一个城市D.整个地球

8.关于捞鱼河、海东等湿地对昆明生态环境的作用,描述最贴切的是

A.保持水土B.净化水质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

9.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是丙>乙>丁>甲。

若该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生物圈

11.通过观察软木薄片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A.罗伯特·虎克B.普利斯特利C.海尔蒙特D.马永顺

12.使用显微镜时,首先要进行对光,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转动转换器,选择低倍物镜②转动反光镜,找到明亮的圆形视野③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光圈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①②D.③②①

13.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最少的一组是

A.目镜5× 物镜40×B.目镜10× 物镜40×

C.目镜10× 物镜10×D.目镜12.5× 物镜40×

14.用显微镜观察写有“官渡”二字的薄纸条,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

A.官渡B.渡官C.

D.

15.萌萌将一片菠菜叶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却看不到菠菜细胞,原因是()

A.萌萌没有对菠菜叶的细胞进行染色B.周围环境的光线太阴暗

C.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不能穿过菠菜叶D.萌萌显微镜操作不规范

16.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细胞正常形态而滴加的液体是

A.清水B.生理盐水C.碘液D.油滴

17.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D.细胞能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8.取一粒花生种子放到火上烧,烧掉的物质不可能是

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无机盐

19.用胶状琼脂、果脯、小塑料食品袋等物品制作动物细胞模型,与真实动物细胞相比,胶状琼脂相当于动物细胞的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线粒体

20.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有关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B.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不同

C.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D.细胞进行分裂时染色体要加倍

21.草履虫完成氧的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的结构是

A.纤毛B.口沟C.表膜D.收集管

22.以下单细胞生物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是

A.疟原虫B.酵母菌C.眼虫D.衣藻

23.结构最复杂、分布最广泛的植物类群是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

24.我国特有的珍贵孑遗树种,有“活化石”之称的植物是

A.水杉B.银杏C.红豆杉D.苏铁

25.多数作物在春天播种的原因是种子的萌发需要

A.适宜的温度B.充足的空气C.一定的水分D.合适的光照

26.下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1将来发育成根B.4的结构名称是种皮

C.2将来发育成茎D.5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

27.为检测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小熊同学每次取100粒种子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计算种子的发芽率为

检测次数

第一次检测

第二次检测

第三次检测

萌发的种子数

96

95

97

 

A.95%B.96%C.97%D.100%

28.下列不属于植物营养器官的是

A.根B.茎

C.叶D.花

29.在植物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分生区B.伸长区C.成熟区D.根冠

30.“春暖花开看物苏,蓓蕾嫩芽满枝株”。

嫩芽能发育成枝条是因为芽中有

A.机械组织B.保护组织C.分生组织D.营养组织

31.下列植物中需要昆虫帮助传粉的是

A.玉米B.水稻C.小麦D.油菜

32.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A.表皮

B.叶肉

C.叶脉

D.气孔

33.当施肥过多导致植物出现轻度萎蔫时,最适合的补救措施是

A.移栽植物B.适量浇水C.疏松土壤D.减少光照

34.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A.只有遮光部位变蓝B.整个叶片都是黄白色

C.只有见光部位变蓝D.整个叶片都变成蓝色

35.在试管中放入清水和金鱼藻,用白炽灯先后放在距离试管10厘米、20厘米、30厘米和40厘米处,照射相同时间,产生气泡最多的距离是

A.10厘米处B.20厘米处C.30厘米处D.40厘米处

36.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7.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中采取以下措施,不能提高产量的是

A.进行合理密植B.增施有机肥料

C.延长光照时间D.增加氮气浓度

38.将萌发的种子放在暖水瓶中几个小时后,暖水瓶内的温度变化是

A.降低B.不变C.升高D.不能确定

39.我国提倡节能降耗,作为具有节能意识的小公民,我们不应该

A.绿色出行B.节水节电C.单面打印D.垃圾分类

40.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是

A.森林B.草原C.荒漠D.农田

二、综合题

41.下图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示例:

[⑥]线粒体):

(1)植物细胞最外面的⑦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其主要成分是_____。

(2)苋菜俗称“小米菜”,是云南常见的餐桌野菜,叶片颜色有绿、红、紫等。

炒熟后的小米菜会流出紫红色的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_____,而清洗小米菜时,水不会呈现紫红色,原因是[]_____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控制小米菜色素合成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

(3)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是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4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必不可缺少的是生物部分是_____。

(2)此生态系统的中,兔、狐、鹰、鼠、蛇等动物属于_____。

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

(3)此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

(4)一般情况下,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43.下图①~④代表人体部分结构层次,a~c代表生理过程。

请据图回答:

(1)受精卵通过a、b和c_____形成②_____组织。

(2)细胞的结构往往与其功能相适应。

图中②的细胞有很多类似树枝状的分叉,此结构特征是与其_____功能相适应的。

A.收缩、舒张B.保护、分泌C.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3)血液属于_____组织,可源源不断地为③提供有机物等营养物质和氧气。

(4)与植物相比,人体多了④_____这一结构层次。

44.仔细观察和识别下图所示植物,请据图回答(将字母填入相应位置):

(1)图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_____,其中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是_____。

(2)图中富含碘的植物是_____,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_____。

(3)“煤”是由古代的_____所属类群植物的遗体层层堆积,逐渐形成的。

45.如图为桃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桃花的主要结构包括_____(填序号),它们与种子、果实的形成有关。

(2)花粉从②中散放而落到[]_____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到黏液刺激,花粉萌发出花粉管,将精子送到④内与卵细胞结合,该过程叫做_____。

(3)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_____将发育成种子,[]_____将发育成果实。

46.为探究无机盐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小明用生长状况一致的玉米幼苗,分别培养在完全培养液和缺氮、缺磷、缺钾的培养液中。

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四组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注:

“完全培养液”是指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所有元素且合理配比,适合植物生长的培养液;“缺X培养液”是指与完全培养液相比,仅缺乏X元素的培养液。

(1)实验中,各组装置除了培养液成分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_____。

(2)若甲、丙两组进行对照实验,则实验的变量是_____,对照组是_____。

(3)由于小明的疏忽,观察时发现装置乙、丁标签已经脱落。

根据玉米植株的生长状况推测,乙、丁两组中缺少的无机盐分别是_____。

(4)综上,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47.2021年12月5日,我国河北塞罕坝林场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几代塞罕坝人用了56年的时间,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建成世界上成方连片的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今日的塞罕坝已成为首都和华北地区的水源卫士、风沙屏障,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世界誉为绿色发展的范例。

(1)造成昔日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主要原因是_____。

从荒原变成林海,塞罕坝人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是_____。

(2)为了绿化荒山,绿化荒漠,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校园绿化的建议:

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48.为探究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某同学利用盆栽植物、矿泉水瓶、大玻璃罐和碗等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

(1)夹上夹子,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进行了_____作用,释放出_____。

(2)将装置放在光下照射4小时后,用矿泉水瓶收集产生的气体。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检验,木条复燃,说明植物进行_____产生_____。

(3)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是植物叶片进行_____作用的结果。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通道是茎中的_____(填“导管”或“筛管”)。

参考答案

1.D

【分析】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详解】

春笋、葵花、大雁都具有生物的特征,都属于生物,而潮涨潮落是大海受月球引力而产生的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不能反映生物基本特征。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B

【分析】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详解】

A.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

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A不符合题意。

B.调查法是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了解社区内塑料垃圾袋的使用情况,适合使用调查法,B符合题意。

C.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

并且详细、真实、客观地做好观察记录。

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实验法是对发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它们之间使用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分析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

该方法是探究“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主要采取的方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解此题的关键理解调查法的概念。

3.A

【分析】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微生物界;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生物划分为分为:

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按照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实验生物、经济生物、野生生物、观赏生物。

【详解】

本题中把马铃薯和三七归类为粮食作物和药用植物,这是根据生物的用途进行分类的。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根据分类依据的不同可以属于不同的类群。

4.B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

水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缺少水分植物就不能生长。

西双版纳植被茂密,塔克拉玛干沙漠几乎寸草不生,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水分。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5.C

【分析】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七星瓢虫吃蚜虫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不符合题意。

B.食虫鸟是为了捕食昆虫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不符合题意。

C.水稻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不属于捕食关系,符合题意。

D.蛇吃田鼠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6.C

【分析】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详解】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海豹生活在寒冷的海域,它的皮下有着厚厚的脂肪,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这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7.A

【分析】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详解】

“一棵树”,只有部分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城市”、“整个地球”,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

所以,不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一棵树”。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8.B

【分析】

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此题考查的就是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主要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详解】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所以关于捞鱼河、海东等湿地对昆明生态环境的作用,描述最贴切的是净化水质。

故选B。

【点睛】

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9.A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

【详解】

生物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乙、丁、甲,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

因此四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丙→乙→丁→甲。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

食物链:

“丙→乙→丁→甲”,甲的营养级最高,因此该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甲。

故选A。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

是食物链的末端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10.D

【分析】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内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范围)。

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

在生物圈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故选:

D。

【点睛】

生物圈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要好好理解掌握。

明确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1.A

【分析】

各科学家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不同.通过观察软木薄片从而发现了细胞的科学家是罗伯特·虎克。

【详解】

A.罗伯特•虎克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生物学等方面也有贡献。

它曾用自己制造的望远镜观测了火星的运动。

1663年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至今仍被使用,A正确。

B.普利斯特里的实验,他认为蜡烛燃烧会污染空气,使小鼠窒息而死;通过实验他认为绿色植物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B错误。

C.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

5年后,柳树长到了82千克,而称一下泥土的重量,大约只减少了90克。

这证明树木的重量增加来自雨水而非土壤,C错误。

D.退休后的马永顺几乎无时无刻不忘垦荒、植树,他要用几年的时间把自己前半生砍的三万多棵树补种上,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生物学的发展历史,注意搜集相关的资料。

12.B

【分析】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

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

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

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4、最后整理实验台。

【详解】

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对光的正确步骤是: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遮光器,使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左眼注视目境,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能看到自亮的视野。

所以正确的顺序是:

②③①。

故选B。

【点睛】

显微镜的结构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13.D

【分析】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②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

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

【详解】

A.目镜5× 物镜40×,显微镜放大200倍,A错误。

B.目镜10× 物镜40×,显微镜放大400倍,B错误。

C.目镜10× 物镜10×,显微镜放大100倍,视野中细胞最多,C错误。

D.目镜12.5× 物镜40×,显微镜放大500倍,视野中细胞最少,D正确。

【点睛】

考生需计算显微镜放大倍数,区分高倍、低倍对视野的影响。

14.C

【分析】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

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详解】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

“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官渡”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

”,因此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故选C。

【点睛】

在显微镜的使用中,物像和实物的区别是考察的重点内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5.C

【分析】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利用通过可见光来放大标本。

如果标本太厚光线无法透过标本到达目镜,观察不到。

【详解】

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成像,因此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是薄而透明的。

所以萌萌将一片菠菜叶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却看不到菠菜细胞,原因是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不能穿过菠菜叶。

故选C。

【点睛】

了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6.B

【分析】

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

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

【详解】

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必须滴加与体液浓度相同的0.9%的生理盐水。

故选B。

【点睛】

熟练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17.B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

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

【详解】

A.细胞学说的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A正确。

B.除病毒以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错误。

C.细胞学说是由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的,C正确。

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关键掌握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

18.D

【分析】

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

【详解】

有机物能够燃烧释放出能量,其中绝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种子中的水在种子燃烧的过程中,被气化成水蒸气,剩余的灰烬就是无机盐。

蛋白质、脂肪、糖类属于有机物,可以燃烧掉;无机盐属于无机物,不可能烧掉。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有机物是含有碳的化合物,能燃烧;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