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5667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29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汇总.docx

《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汇总.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汇总.docx

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汇总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一、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Z)

答:

健康管理就是在控制健康风险这个需求的基础上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二、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Z)

答:

主要目标:

1.完善健康和福利;

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

4.易化疾病早期诊断;

5.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

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8.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三、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

(Z)

答:

1、了解健康(第一步是采集个人健康信息)

(问卷+体检):

1)一般情况:

性别、年龄、职业等

2)目前健康状况、疾病既往史、家族史

3)生活方式:

膳食、体力活动和运动、吸烟、饮酒、睡眠、休息

4)体格检查!

5)健康知识、信念;定性调查;心理状况等

2、评估健康(第二步是进行健康风险性评估:

是根据个人的健康信息(危险因素)对目前的

1).生活习惯、行为

2).生理(体检)指标

3).未来患病/死亡危险性

进行定性或量化评估。

3、计划、干预、管理健康(第三步是进行健康干预:

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

主要内容有:

膳食指导、运动干预、心理疏导、戒烟限酒

四、健康管理的服务流程(Z)

答:

1.健康管理体检

2.健康评估

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

4.个人健康后续服务

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

五、健康管理基本策略的种类(Z)

答:

有六种,它们是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六、生活方式管理的概念(Z)

答:

生活方式管理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

七、疾病管理的概念(Z)

答:

疾病管理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与患者沟通的系统,它强调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

八、疾病管理的主要特点(Z)

答: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3.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

第二章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循证医学

概念:

应用最多的有关信息(最佳证据),通过谨慎,明确和明智的确认评估,做出医学决策的实践活动.

核心内容:

医生对患者建议或实施任何诊断、治疗或预防保健措施,都要尽可能基于可靠依据.证明这种措施确实对患者有益.并尽可能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目前公认最可靠的证据来自”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循证医学代表性成果是大量”临床指南”的制定和实施.

问诊的主要内容:

1、一般情况:

姓名性别年令民族职业婚姻状况籍贯病史陈述者就诊时间住址联系方式

2、主诉: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3、现病史:

此次患者患病的全过程:

1)起病情况与时间包括起病原因与诱因

起病急或缓何时发病

2)主要症状特点:

出现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演变过程伴随症状

3)诊治经过

4)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患者精神状况体力状态大小便情况睡眠状况

4、既往史:

平素健康状况,曾患疾病(包括传染病),外伤手术史,预防接种史,过敏史,特别要记录与目前疾病有密切关系的情况.

5、个人和家族史

1)个人史:

社会经历、职业及工作条件、习惯嗜好有无冶游史

2)家族史:

直系亲属健康及患病情况,特别应询问是否有与患者患同样同样疾病的情况,有无遗传有关的疾病

6、(女性)月经和生育史:

1)月经史:

要描述月经初潮年龄、周期、天数、经量、颜色、经期症状、末次月经日期、绝经年龄

2)生育史:

妊娠与生育次数

体格检查主要方法: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1、视诊:

医师用眼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的表现的诊断方法.用于全身一般状态和体征如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步态等.

2、触诊:

医师通过手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可以进一步检查视诊发现的异常征象和明确视诊不能明确的体征.腹部触诊尤为重要.根据施加压力大小分浅部触诊和深部触诊.

3、叩诊:

是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一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分直接叩诊法和间接叩诊法.

4、听诊:

听诊是医师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活动时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目前主要用听诊器的间接听诊法听心、肺腹及血管杂音、骨折面摩擦音等;

临床实验室检查的主要内容

1、血液学检验:

血常规、血型、凝血系列、溶

血系列等

2、体液与排泄物检验:

尿、粪、痰、胸水、脑脊液胃液胆汁等

尿液检查包括

1)一般性状尿量气味外观比重酸碱度

2)化学检测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胆红素

3)尿沉渣检测细胞管型结晶体等.

3、生化学检验

1)糖、蛋白质、脂肪及其代谢检验;

2)血液和体液中的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检验;

3)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检验;

4)酶谱检验,

5)激素和内分泌功能检验;

6)药物和毒物浓度检测

肝功能检验内容:

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血清蛋白电泳血清总胆红素测定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旧谷丙GP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旧称谷草GO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

肾功能检测内容1)肾小球滤过功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测定;2)肾小管重吸收酸化功能.

4、免疫学检验

1)免疫功能检查

2)临床血清学检查

3)肿瘤标志物的免疫学检测.

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升高,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肿瘤标志物绝大多数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单独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能作为肿瘤诊断依据.

5、病原学检验

1)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查

2)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查

3)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检查

4)细菌耐药性检查

疾病的X线图像改变

1、大小改变:

如心影增大;

2、位置改变:

如关节脱位

3、形态改变:

如各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骼关节系统发育异常、肿瘤、炎症、外伤等都产生形态变化

4、轮廓改变:

如心脏病、心包病变、骨关节疾病

5、密度改变:

如肺内渗出、肿瘤致肺内异常密度增高、骨骼炎症、肿瘤致骨密度降低或破坏

6、功能改变:

如心包积液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

CT检查优缺点

优点:

1、为人体组织断面像,密度分辨率明显优于X线

2、能良好地显示人体内各部位的器官结构,发现形态改变、组织密度变化

缺点:

1、有射线

2、难发现器官组织结构的功能变化

3、个别部位由于伪影影响检查结果,常见的为颅底部骨伪影影响后颅凹脑组织检查

4、因成像野的限制,不宜检查四肢小关节

5、难以显示空腔器官的粘膜变化

6、做强化扫描时有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存在

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

1、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及物理特性

2、检测某些囊性器官(如胆囊、胆道、膀胱和胃等)的形态、走向及功能状态.

3、检测心脏、大血管和外周血管的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包括对各种先天性、后天性心脏病、血管畸形及闭塞性血管病变的诊断

4、检测脏器内各种占位性病变的物理特性,根据占位性病变的声学分型,鉴别占位病变的实质性、囊性、囊实混合性,部分还可鉴别良恶性.

5、检测积液(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胆囊积液、肾盂积液等)的存在与否,以及对积液量的多少做出估计

6、产科上可确定妊娠,判断胎位、胎儿数量;确定胎龄,评价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发现胎儿畸形;评定胎儿生理功能.超声引导下还可对羊水、脐血、胎儿组织取样做染色体等实验室检查,或对胎儿进行宫内治疗.

7、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做针吸细胞学或组织活检,或进行某些引流及药物注入治疗

MRI图像的优缺点

优点:

1、无射线

2、可完成矢状、冠状、横切、斜切等多轴成像

3、图像不受人体正常组织的干扰,不产生伪影

4、其强化扫描造影剂无不良反应

缺点:

1、成像检查时间长

2、患者置于磁体内有恐惧感

3、小关节、小部位的成像开展不普及

4、费用高

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

1、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脏传导障碍

2、心肌梗塞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和演变是诊断的可靠依据.

3、对房室肥大心肌受损和心肌缺血的诊断有帮助.

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内镜可以直接观察脏器内腔病变,确定其部位、范围,并可进行照相活检及进行治疗.在诊断上,应用最广的是消化道和支气管内镜.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范围:

食管、胃、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内镜检查范围:

结肠、小肠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范围:

气管、支气管

药品的概念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合理使用抗生素应遵循的原则

1、合理选药:

首先分析可能的致病菌并据此来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病情加重时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可能感染的菌群来选用抗菌谱广的药物.

2、合理用药: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介入治疗的概念

在医学影像或内镜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通过药物、物理、化学等手段直接消除或减轻局部病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具有微创、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等特点.

放射治疗的原理和副作用

原理:

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线、电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治疗疾病.

副作用:

取决于不同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与放射治疗部位面积计量及射线性能相关.

全身反应包括:

1、血液系统:

白细胞、血小板降低

2、消化系统:

纳差、厌食、恶心、呕吐

3、神经系统:

嗜睡、失眠等

物理疗法的临床应用

1、各种炎症尤其是慢性炎症的恢复治疗

2、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的恢复治疗

3、各种原因导致的肌肉损伤的治疗

4、术后并发症的治疗

5、有一些疗法如超声波扩大了原有的作用成为外科手术工具.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4.三级预防策略的概念

基于疾病自然史的几个阶段以及健康连续带的理论,人的健康问题的出现有一个时间过程,即为接触健康危险因素,危险因素作用于机体,机体内病理变化从小到大,最后导致临床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依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针对疾病发生、发展或恶化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和临床预防等三种预防措施,由于三种预防措施是连续的梯次性预防措施,因而称之为三级预防策略。

5.第一级预防的内容

一级预防及病因预防,包括两方面:

一是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如个人的健康教育、有组织的预防接种、做好婚前检查和禁止近亲结婚、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某些疾病的药物预防等几方面:

二是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即针对公众健康所采取的社会和环境措施,如制定和执行各种健康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有益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开展公共健康教育,消除和防止环境污染、职业病防范等。

6.第二级预防的内容

疾病的临床前期的“三早”预防,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传染病,除了“三早”,尚需都做到疫情早报告及患者早隔离,即“五早”。

7.第三级预防的内容

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于已丧失劳动力或伤残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和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9.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

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干预措施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

10.临床预防服务的主要内容

通常有求医者发热健康咨询、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

健康咨询,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订改变不健康行为的计划,督促求医者执行干预计划等,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建议开展的健康咨询内容:

劝阻吸烟,增进健康饮食(合理膳食),保持正常体重,预防意外伤害和事故,预防HIV感染以及其他性传播疾病。

健康筛检,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在健康人中发现未被识别的患者或有健康缺陷的人,以便及早进行干预,属于二级预防包括血压、体重、胆固醇、视敏度、听力、子宫癌、乳腺癌、结肠、直肠、口腔检查等。

免疫接种,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化学预防,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包括矿物质)、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

11.健康危险评价的主要内容

从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有关个体的危险因素信息,通过比较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三者之间的差别,以便了解危险因素对寿命可能影响的程度及降低危险因素之后寿命可能增长的程度。

12.健康维护计划的主要内容

以提高客户的健康生活品质、减少疾病发生可能为目标,根据个人或团体的健康状况,提供以健康档案管理为实施基础,以健康体检与健康评估为监测手段,以健康讲座和健康通讯资料为促进措施的服务计划,根据危险因素的评估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危险因素特点,确定干预的具体措施,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及其时间安排等,初步体现健康管理服务的连续性与个性化。

13.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指社会群体(家族、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理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

14.社区公共卫生的概念

人群健康的策略和原则在社区水平上的具体应用,根据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保护、健康促进以及疾病预防的项目,促进社区人群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群健康的均等化。

它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主要起疾病预防控制作用。

16.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包括11项内容,即: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2013年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Z掌握内容

2、慢性病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慢性病危险因素大致分为三类:

环境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素和宿主危险因素。

最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体力活动不足、病原体感染、遗传基因因素、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和精神心理因素。

5、恶性肿瘤危险因素

吸烟、HBV感染、膳食营养因素、职业危害、其他环境因素。

7、高血压的概念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8、血压测量的主要方式

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

9、诊室血压的测量方法

1)选择符合标准的水银式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及中国高血压联盟认证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

2)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的上臂臂围,至少覆盖上臂臂围的2/3。

3)测量前1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进食、喝含咖啡的饮料、吸烟、服用影响血压的药物;精神放松、排空膀胱;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

4)被测者坐于有靠背的座椅上,裸露有上臂,上臂及血压计与心脏处同一水平。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

5)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用水银式血压计时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搏动明显处。

6)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收缩压取柯氏音第Ⅰ音,舒张压去柯氏音第Ⅴ音。

7)确定血压读数:

所有读数均应以水银柱凸面的顶端为准,读数取偶数。

8)间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两次平均值记录。

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两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平均值记录。

10、自测血压的基本方法

新诊断高血压者,建议家庭自测血压连续7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遍,去掉第一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天血压值,根据后6天平均值,为治疗提供参考。

血压稳定后,建议每周固定一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1小时,服降压药前测量坐位3血压。

血压不稳定或未达标者,建议增加自测频率。

推荐使用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

正常上限参考值135/85mmHg。

11)动态血压的概念及参考标准

动态血压是指患者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的24小时血压。

正常值国内参考标准:

24小时均值<130/80mmHg,白昼均值<135/85mmHg,夜间均值<125/75mmHg.正常情况下,夜间均值比白昼均值低10-15%。

12、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高钠低钾饮食、超重肥胖、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

13、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14、糖尿病的分类

1型、2型、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5、糖尿病的常用诊断标准

我国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2)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

(3)OGTT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17、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遗传、超重肥胖、体力活动不足、膳食因素、早期营养、糖耐量损害、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其他因素。

18、冠心病的概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19、冠心病的分型

1979年,WHO分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

新的分型:

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冠脉病。

20、21、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和主要诊断方法

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或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可基本明确冠心病的诊断。

心绞痛的特点有:

常由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或心动过速而诱发,也可发于夜间;典型疼痛部位为胸骨体上中段的后方,也可在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内侧臂至小指及无名指,或至颈部、咽部、下颌骨,少数可放射至其他不典型部位或放射部位疼痛更显著。

心前区疼痛范围如手掌大小,界限不清;疼痛性质压迫、紧缩或发闷,有时有窒息和濒死感,疼痛可轻可重,重者伴焦虑、冷汗;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1-5分钟可自行缓解,偶可长达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急性心肌梗死突出症状为胸痛,疼痛较心绞痛更剧烈,呈压榨性或绞窄性,难以忍受,患者有濒死感,烦躁不安;部位及放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持续时间久,半小时至几小时或更长,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需要使用麻醉性镇痛剂。

急性心梗的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心电图改变和血清酶学的升高。

22、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超重和肥胖、糖尿病、生活方式(吸烟、饮食、体力活动)、多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其他(家族史、紧张、忧虑)。

23、脑卒中的概念

脑卒中是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俗称中风。

脑卒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

24、25、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主要诊断方法

脑梗死:

1)多数安静时急性起病,活动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脑栓塞起病尤为急骤,一般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部分患者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3)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头颅CT和标准头颅磁共振在24小时内常不能显示病灶,但可排除脑出血,24小时后逐渐显示低密度病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早期显示缺血组织的大小、部位。

脑出血:

1)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2)突发据造型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头痛、呕吐,可伴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头颅CT是诊断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准确、清楚的显示脑出血部位、出血量。

蛛网膜下腔出血:

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其突出体征是脑膜刺激征。

头颅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

27、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颈动脉狭窄、肥胖、其他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缺乏体力活动、饮食、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

28、慢阻肺的概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主要累及肺,也可引起全身不良反应。

29、慢阻肺的临床表现

症状:

1)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2)咳痰;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COPD标志性症状;4)喘息和胸闷;5)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抑郁、焦虑。

体征:

早期不明显,随疾病进展,可出现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肺叩诊呈过度清音,两肺呼吸音减低,肺部干、湿啰音;低氧血症者可出现黏膜及皮肤发绀,伴右心衰竭者可见下肢水肿、肝大。

31、慢阻肺的危险因素

个体因素:

遗传、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

环境因素:

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

第五章基本卫生保健

一.基本卫生保健的概念:

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HealthCare)是最基本的、体现社会公平的、社区内的个人和家庭能够普遍获得的、能够接受且充分参与的基本卫生保健。

初级卫生保健既是国家卫生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社区总体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内容。

二.基本卫生保健的原则:

1.合理布局:

即使人人接受卫生服务的机会均等。

2.社区参与:

即社区主动参与有关本地区卫生保健的决策。

3.预防为主:

卫生保健的重点应是预防和促进健康,要以寻找和消除各种致病因素为核心。

4.适宜技术:

卫生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和物资应是能被接受的和适用的。

5.综合利用:

卫生服务仅仅是所有保健工作的一部分,应与营养、教育、饮用水供给、住房同属于人类生活中最基本和最低的需要。

三.基本卫生保健的内容:

根据《阿拉木图宣言》基本卫生保健工作可分为四个方面、八项内容。

(1)四个方面

1.健康促进:

包括健康教育、保护环境、合理营养、饮用安全卫生水、改善卫生设施、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卫生、养成良好生活方式等。

2.预防保健:

在研究社会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客观规律及它们和人群所处的内外环境、人类社会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