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docx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
1.孔子语录孔子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4)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6)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7)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8)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9)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0)子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11)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12)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13)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4)曾子曰:
“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16)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17)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18)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
(19)子曰:
“富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20)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21)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22)(点)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
1、孔子说:
“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来这,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但我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
“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
4、孔子说:
“只读书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但不读书,就会有害。
”
5、孔子说:
“由,教给你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
6、孔子说:
“看见品德高尚的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品德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
7、孔子说: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见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
8、曾子说:
“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刚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
“(碰上)寒冷的冬天,这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
10、子贡问: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
“大概是‘恕’吧!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
2.《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记述了孟轲的重要言论和有关活动,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古代散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厉害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去躲避。
假如人们所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假如人们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去做的呢通过这种方法,就能得以生存,然而有的人却不愿采用;通过这种行为,就能躲避祸患,然而有的人却不愿这样做。
这是因为人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令人厌恶的东西有超过死亡的。
不只是品德高尚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它,只不过品德高尚的人能不丢掉罢了。
一筐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生存,没有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他,就是过路的饥人也不会接受;践踏过再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对于高位厚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穷人的感激而接受:
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们的天性.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后人常将他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从田野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百里奚从买卖场所中被举用。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所行不顺,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过去所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吐露在言语中,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4.《曹刿论战《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着作,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庄公。
他的同乡说:
“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
“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曹刿)于是进宫廷拜见庄公。
曹刿问:
“你凭什么作战”庄公说:
“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大家。
”曹刿说:
“小恩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不会听从你的。
”庄公说:
“猪牛羊这些祭品、玉器及丝织品,我(祭祀时)不敢虚报,一定按实情对神说。
”曹刿说:
“小信用未能令人信服,神不会保佑你的。
”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必定按照实情来处理。
”曹刿答道:
“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借这一条件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鲁军在长勺和齐军交战。
庄公(上阵)就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
“(现在)不行。
”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啦。
”齐军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
“还不行。
”曹刿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了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曹刿答道:
“打仗要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消失了。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在此有埋伏,我发现齐军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体形容貌美丽。
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
“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
”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就又问他的妾说:
“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
“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
“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
“徐公不如你漂亮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对我有所要求。
”
于是,邹忌上朝廷去见威王,说:
“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
可是,的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有一百二十座城,后妃和左右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
由此看来,您受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
”
威王说:
“好!
”于是下了一道命令:
“各级官员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口和院子里像个集市;几个月后,偶尔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
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别国”。
6.《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臣亮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为三国,(我们)蜀国军力疲惫、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生死存亡的时刻啊。
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外奋不顾身,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的待遇,想将此报答给陛下啊。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而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忠诚进谏的道路啊。
宫廷中的侍臣和朝廷中的官员,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差别。
如果有做坏事、触犯法令的以及尽忠做了好事的人,都应该交给有关主管部门评判他们应得的惩罚和奖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当出于私心偏袒一方,造成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实行,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益处。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中将士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能安排得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坚贞正直,能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种地,只想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显声扬名。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屋中来拜访我,向我征询对当代大事的看法,我因此甚为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争失利之际我接受了任命,在艰难困危之中领受了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细心,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愁叹息,惟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偏僻的地方(去作战)。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并率领全军,进军北方,平定中原。
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诈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天下,返回到原来的国都。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
至于(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掌握分寸,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的重任交给我,如果我不能实现,那就惩罚我失职的罪过,用来告慰先帝的英灵。
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言论,那就责罚攸之、祎、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
陛下也应该自己多加思虑谋划,征询治国良策,明察和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遗诏。
(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如今我正当远离陛下,面对奏章我落泪纷纷,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7.《桃花源记》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有一天他沿小溪行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夹着小溪两岸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很为这种景象惊异。
他又向前行船,想走尽这片桃花林。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处没有了,就有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隐约好像有光。
渔人就离开船,从洞进去。
洞开始很狭窄,仅能通过一个人。
渔人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开阔明亮了。
洞外,土地平坦开阔,屋舍整齐。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狗的叫声互相听见。
这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田劳动,男女的衣着,全象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小孩全快快乐乐。
里面有一个人看见渔人,竟然很吃惊,问渔人从哪儿来。
渔人详细回答他。
他便邀请渔人回家,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渔人。
村中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问消息。
他们自己说祖先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再从这儿出去,就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渔人一一给他们详细说出所知道的,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都拿出酒食款待渔人。
渔人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开。
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
渔人出去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标志。
回到武陵郡,拜见太守,报告这些情况。
太守立即派人跟随渔人前往,寻找原来所做的标志,竟然迷路了,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志趣清高的人,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寻找桃花源。
但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
从此以后就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8.《三峡》郦道元字善长。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着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从三峡开始的七百里当中,江流两岸都是连绵不断的大山,连一点儿缺断的地方也没有。
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皇帝有命令需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到江陵了,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在春、冬这两个季节,则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和瀑布飞流冲荡。
江水清清,树木苍郁,山势险峻,百草丰茂,真是情趣无限。
每到初晴的日子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和寂静。
常有猿猴在高处放声长鸣,声音连续不断,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鸣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当地打鱼的人的歌中唱道:
“巴东三峡巫峡最长,(人们听到)猿猴的几声哀鸣,泪水就要沾湿衣裳。
”
9.杂说(四)《马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面前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0.《小石潭记》柳宗元我国唐朝着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