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夏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455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8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江夏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武汉市江夏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武汉市江夏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武汉市江夏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武汉市江夏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江夏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武汉市江夏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江夏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江夏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武汉市江夏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武汉市江夏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江夏区智慧工地项目

2、建设性质:

新建

3、建设单位:

武汉市江夏区建设委员会

4、建设工期:

3个月

5、项目地点: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建设局

6、建设规模:

本工程为江夏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本期项目预计工地数量为五十个,分布于江夏区内,每个工地按三路视频数据进行设计。

7、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任务为建设监控中心子系统;该系统分为硬件平台与软件平台两个部分。

硬件平台由各类服务器、存储、大屏显示、监控工作站和移动终端等组建而成。

软件平台对区级监控中心范围内所有监控站点的图像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统一管理,同时需完成与市级软件平台的对接工作。

8、投资估算:

本工程项目总投资282.73万元。

其中工程费246.5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3.2万元,预备费12.9万元

9、资金筹措:

江夏区城建资金。

1.2建设单位简介

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城市建设、工程建设管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土地规划、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方针、政策。

  

(二)根据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负责编制全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园林绿化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参与城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有关专业规划的制定。

  (三)统筹协调全区城市建设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下达全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三旧”和棚户区改造、征收和还建、土地储备和出让、建设投融资等年度城建计划并组织实施;会同财政部门安排、使用和管理城建资金。

  (四)负责辖区次干道、支路、道路综合整治、背街小巷和既有主干道园林绿化、环卫设施、排水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设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的审查、审批和报批工作;组织审查工程设计、预算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前期工作;负责道路征地征收和工程建设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城市地下管网和路灯建设工作。

  (五)负责区管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以及拆除工地的监督管理;负责建设行政执法和依法行政工作。

  (六)指导建筑业的行业管理,培育、规范建筑市场,促进行业发展;负责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市场准入、工程合同、工程造价、施工许可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工作。

  (七)负责全区“三旧”改造工作;组织策划和实施区域内土地资源利用项目,指导土地整理、储备和出让工作;参与重点功能区及重大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的综合协调。

  (八)负责全区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类行政审批、建设、验收等工作;组织落实全区义务植树工作;负责全区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审验的申报工作;承担区绿化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九)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工作。

负责建设行业关键岗位执业资格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

  (十)负责全区城市建设档案、信息、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和利用工作。

  (十一)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区建设委员会设7个内设机构:

  

(一)党政办公室

  

(二)基础设施前期科

  (三)基础设施建设科

  (四)城市改造办公室

  (五)储备项目管理科

  (六)市场监管科(行政许可科)

  (七)投资财务科

1.3项目提出的理由

江夏区工地众多,管理实务繁重。

通过本系统的建设,管理者可以了解到现场的施工进度,可以远程监控现场的生产操作过程,可以远程监控现场材料的安全。

由此实现项目的远程监管,可以加强工地的安全管理。

1.4编制依据及可行性研究范围

1.4.1编制单位及资质

编制单位:

资质等级:

发证机关:

证书编号:

法定代表人:

1.4.2编制依据

1、甲方提供的有关文件及指导意见;

2、《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的意见》

3、《武汉市推进“智慧工地”工作方案》;

4、《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和技术导则》;

5、项目相关设计资料及其它相关专业标准规范。

1.4.3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范围

根据项目建设条件的实际状况,通过对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分析、建设场址工程技术方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定员、项目实施计划、环境保护、消防与公共安全、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以便为项目的融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1.5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

1、项目所在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本可研认为该工程所在地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具备良好的工程建设条件。

2、环境影响评价。

拟建项目监控系统,通过现有网络,部署硬件设备和软件完成对工地的安全管理,对环境无影响。

3、本工程项目总投资282.73万元。

其中工程费246.5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3.2万元,预备费12.9万元。

资金筹措:

江夏区城建资金。

4、社会影响评价。

该项目对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重要的意义。

项目的社会风险很小。

5、问题与建议。

建议在下阶段工作中加快设计、招标工作进度。

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优化设计方案,使本工程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据住建部统计,2015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442起、死亡554人,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减少80起、死亡人数减少94人,同比分别下降15.33%和14.51%。

2015年,全国有32个地区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其中有10个地区的死亡人数同比上升。

2015年,发生建筑安全事故多起,伤亡多人,出事率和死亡率虽然分别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还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监管力度达不到是建筑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建立长效机制,搭建有效地监管平台,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来加强监管力度,实现工地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显得尤为重要。

为促进建设行业与信息化的充分结合,武汉市开展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等11项“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行动,其中推广“智慧工地”应用属于11个重点推进项目。

所谓智慧工地是指充分利用传感网络、远程视频监控、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建筑工地施工的在线监控、自动监督、远程监管,实现违规事件及监管调度指挥等功能,提升建设工地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建设工程科技创新。

目前,武汉市有数千工地,牵涉到多个方面的综合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责,建筑工地管理成为目前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中突出的管理难点,因此亟需创新管理手段与“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起来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

“智慧工地”通过信息化途径,保障建筑工地的安全。

2014年,武汉联通“智慧工地”项目在武汉市江岸区两个试点工地成功开通运行。

江岸区“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兼顾了政府、工地业主、社会大众的三方需求,利用联通高速的4G无线移动网络,通过监控中心大屏幕、台式电脑、3G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不同终端远程查看工地现场画面,实现全区联网、分级监管等功能,可整体上提升在建工地安全防范、管理水平和文明规范施工水平。

其核心功能包括视频监控、设施监控、人员监督、环境监测、动态预警、数据服务、在线执法、指挥调度八大应用。

各级监管部门可通过系统24小时全天候监控在建工地的作业情况,形成移动巡检的监管闭环。

较以往由执法人员定期上门抽检的方式,不仅能对安全隐患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扫除死角,也大大减低了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提高了的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人力、物力不足导致的监管难题。

该系统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开放了工地视频监控、工地材料进出监控、RFID考勤管理系统等十多项应用,可帮助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等提升信息化实操水平。

工地业主可进入系统,实时看到工地全景、物料摆放、人员考勤等。

社会大众通过互联网,可实时查询小区附近工地的施工情况。

比如,附近的工地噪音、粉尘较大,社会大众可实时查询是否超标。

如果噪音、粉尘超标,可通过系统向政府相关部门发起投诉;执法部门可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智慧工地建设将成为各级管理者最重要的监管手段:

据相关数据预测,2016年全国建筑施工项目数量将达到68万个,而每个建筑生命周期内,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

武汉做为全国工地最多的城市之一,在建工地不计其数而且分布广泛、现场环境恶劣,人员十分复杂、项目管理难度极大。

一套有效的智慧工地监管系统对于管理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2014年11月,智慧工地信息化平台在江岸区成功试点,通过监测和分析,采用智慧工地的试点项目较之未试点的项目,其施工风险得到较大程度保障,安全事故发生率也大幅减少。

2)智慧工地建设对经济、社会、产业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信息化一方面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经济形态向更加创新、更加低碳的新型工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新兴战略产业,并为产业体系重构,提升经济发展层次拓展了新的领域;在社会管理领域,信息化对于提升城市管理、强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安全、激励自主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机制转型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进一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探索出新的路径。

3)智慧工地建设能有力推动行业及城市经济发展

智慧工地以建筑服务为基本,针对建筑管理问题,将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与城市建筑服务无缝对接,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提供专业、智能的解决方案,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对于建筑行业乃至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都有着极大促进作用。

因此,智慧工地的建设无论是对于城市规划还是政企发展而言,都举足轻重。

综上所述,江夏区智慧工地项目的建设是非常急迫和必要的。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1社会条件

江夏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东与鄂州、大冶毗邻,南与咸宁交界,西与武汉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北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接壤。

江夏区原属武昌县,是武汉市的南大门,素有“楚天首县”之美誉。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现为武汉市新型城区。

截至2008年,总面积2018平方公里,人口63.03万人。

2011年,江夏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1%。

江夏区2008年-2011年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第一名,综合经济指标已整体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3.1.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夏区位于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段,中部高,西靠长江,东向湖区缓斜,以第四系红色粘土组成的网状平原为主,其两侧为平坦的冲积平原,东侧为梁子湖底地。

三种地貌形体基本平。

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区境北部,呈东西向带状,横刻在网状平原和冲积平原之中。

江夏区东部和西部为滨湖平原,地面高程约20~40米,中部和北部有成片海拔150米左右的岗丘。

境内有大小山体118座,其中海拔在100米以上的有52座,八分山海拔272.3米,是区境内最高点。

2、气象气候

江夏区属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其年平均气温介于15.9~17.9℃之间,历年平均值为16.8℃,年总降水量为889.2~1862.6毫米,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347.7毫米,日照时数为1450~2050小时之间,温暖湿润、四季鲜明、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

3.1.3建设条件

1、交通条件

江夏区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武咸城际铁路七月底交付使用,各等级公路网络遍布全区。

2012年,江夏区公路里程累计达306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6千米,一级公路163千米,二级公路304千米,三级公路112千米,四级公路2374千米。

区内航道3条92.5千米。

江夏区营运车辆拥有量达9442辆,比上年增长17.0%,其中,规模性货运企业23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