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前沿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211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6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前沿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子商务前沿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子商务前沿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子商务前沿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子商务前沿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前沿技术.docx

《电子商务前沿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前沿技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商务前沿技术.docx

电子商务前沿技术

 

电子商务前沿技术

电子商务新技术

一.前台表现新技术

1.JavaScript实现动画效果

以下的4个站点全部基于JavaScript,却拥有Flash一样的绚丽效果。

在很多Web开发者看来,Flash并不是他们的首要选择,因为Flash至今对搜索引擎仍是不透明的,另外,Flash的渲染需要浏览器插件,而JavaScript的一切都是本地的。

Aviary-

Aviary使用了非常圆润的Tab效果,点击Tab后,渐出渐入的栏目介绍性内容非常漂亮,它的基于JavaScript的下拉菜单也美轮美奂。

Toolani-

黄色内容区块下方的,基于jQuery的Tabs非常漂亮。

Podcasttuneup-

漂亮的Tab带着有趣的上卷与下卷效果。

作为对比,该Tab框上方还有一个基于Flash的Tab框,可以看出,Flash的反应速度明细要快得多,然而却要等半天的时间加载。

Adworks-

尽管这些Tab并不象前面提到的那几个,带渐入溅出效果,但那些大图标实在惹人喜欢。

2.用Javascript实现网页表单鼠标拖拽

 Javascript的特点是dom的处理与网页效果,大多数情况我们只用到了这个语言的最简单的功能,比如制作图片轮播/网页的tab等等,这篇文章将向你展示如何在自己的网页上制作拖拽.

虚拟技术的应用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

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4.DIV+CSS布局

CSS是英语CascadingStyleSheets(层叠样式表单)的缩写,它是一种用来表现HTML或XML等文件式样的计算机语言。

在我们用table布局时,都曾接触和应用到css。

DIV元素是用来为HTML文档内大块(block-level)的内容提供结构和背景的元素。

DIV的起始标签和结束标签之间的所有内容都是用来构成这个块的,其中所包含元素的特性由DIV标签的属性来控制,或者是通过使用样式表格式化这个块来进行控制。

简单地说,div用于搭建网站结构(框架)、css用于创建网站表现(样式/美化),实质即使用XHTML对网站进行标准化重构,使用CSS将表现与内容分离,便于网站维护,简化html页面代码,可以获得一个较优秀的网站结构便于日后维护、协同工作和搜索引擎蜘蛛抓取。

二.网站数据库前沿技术

HACK

CSShack由于不同的浏览器,比如InternetExplorer6,InternetExplorer7,MozillaFirefox等,对CSS的解析认识不一样,因此会导致生成的页面效果不一样,得不到我们所需要的页面效果。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浏览器去写不同的CSS,让它能够同时兼容不同的浏览器,能在不同的浏览器中也能得到我们想要的页面效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和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进入了基于XML的电子商务新时代。

XML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但它同样存在很多安全问题,经过对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进行的研究,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XML-PKI技术,将它和XML技术相结合可以保证基于XML的电子商务交易信息的机密机,可靠性,完整性和抗抵赖性,保证了电子商务的安全。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必须更好地解决用户普遍担心的安全问题,目前虽然我们想到了密匙、证书等安全措施,但还是没有减轻人们对电子商务的担忧。

那我们为什么不尽快让指纹识别技术参与到电子商务中来,改变中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呢使用指纹识别系统,不但可以带来更高级别的安全防护,还可以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因为用户不用再花钱去购买USBkey等产品。

只要在指纹库建设、指纹识别技术的普及推广、技术的改进上下功夫,指纹识别参与到电子商务建设中来就指日可待。

2.移动电子商务

自从互联网在90年代初被人类价值发现后,人类对它的经济意义发掘越来越明显。

与此同时,许多人还在探讨有线互联网的价值时,无线互联网技术正在取得突飞猛进的变化。

可以说,有线的、窄带的互联网仅仅拉开了人类应用互联网的序幕,无线互联网正在开创互联网产业一个新时代,技术的突破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应用。

巨大的、不断增长用户群体,长期的稳定收益,和不断扩展的网络,是这些新技术所形成新产业的共同特征。

无线互联网产业正好符合这些爆发性产业的特征,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产业本身就是传播业,传播业的改善,本身不只是改善自身,更多的是改善了相关产业,结果形成了一个不断扩展的市场,这就是无线互联网的产业基本特征。

目前网络正在作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影响现有的商业和经济系统,而移动商务又作为一种新商业动力,改造整个的网络生态系统,技术形态的无线互联正在超越技术束缚,给网络一双起飞的翅膀,萦绕整个空气中的商业机会。

和宽带技术一样,无线互联正在成为电子商务的新引擎。

技术

Web技术在近两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是当前网络技术的热点,基于的各种新技术和应用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许多新名词也陆续出现在我们每一个普通互联网用户的面前,如Blog、TrackBack、RSS、网摘、Wiki、SocialBookmark、SNS、P2P等。

有人把以前基于静态的HTML语言的Web技术称之为,把基于动态的DHTML语言的Web技术称之为;而把目前基于交互式内容发布方式的Web技术称为。

由此可见,Web技术的发展也是越来越人性化,由完全由发布媒控制,到以用户为心的个性需求定制,Web技术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目前大部分网站仍是基于,甚至的。

技术

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技术因其廉价的远程通信成本和较高的安全性受到了各界用户的普遍欢迎,在近几年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除了以前已有的PPTPVPN、L2TPIPSECVPN外,目前也不断涌现新的VPN通信技术,如MPLSVPN、SSLVPN等。

1>VPN定义

虚拟专用网指的是依靠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和其它NSP(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公用网络中建立专用的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

在虚拟专用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没有传统专网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而是利用某种公众网的资源动态组成的。

2>VPN的主要优势

节约成本:

主要表现在移动通讯费用的节省(只需接入本地ISP);专线费用的节省(无需租用专线);支持费用的节省(允许单一WAN端口多种用途)等几个方面。

增强的安全性:

可通过隧道技术(Tunneling)、加解密技术(Encryption&Decryption)、密钥管理技术(KeyManagement)、身份认证技术(Authentication)安全技术保证VPN通信安全。

广泛的网络协议支持:

支持IP、IPX、NetBEUI、AppleTalk、DECNet和SNA等当前应用的协议。

完全控制主动权:

企业可以利用ISP的设施和服务,同时又完全掌握着自己网络的控制权。

支持新兴应用:

如IP语音,IP传真,还有各种协议,如RSIP、IPv6、MPLS、SNMPv3等。

技术

有线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走到了一个拐点了,相信近几年都不会有太多变化,毕竟10Gbps的速率已能满足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络应用需求了。

目前在这方面的变化是千兆以太网和万兆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普及和设备价格的进一步下调。

相反,刚刚步入实质应用的WLAN无线网络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在WLAN新技术领域,主要表现在接入标准和网络安全标准两个方面。

在接入标准领域,目前主流的接入标准就是几年前颁布的IEEE,它可以提供54Mbps的接入速率,同时兼容于早期的IEEE和IEEE。

6.sqlserver2005

在当今的互联世界中,数据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必须始终为用户可用且能够确保安全,有了SQLServer2005,组织内的用户和IT专家将从减少应用程序宕机时间、提高可伸缩性及性能、更紧密的安全控制中获益。

SQLServer2005也包括了很多新的和改进的功能来帮助企业的IT团队更有效率的工作。

SQLServer2005包括了几个在企业级数据管理中关键的增强:

易管理、可用性、可伸缩性、安全性。

7.IPV6新一代网络协议

IPv6是下一代主要的Internet网络协议。

从IPv4升级到IPv6将带来诸多改进,如简化路由、扩大地址空间,以更好地支持商业计算。

IPv6——下一代网络协议正在走来,它允诺要改进Internet的网络连接和工作方式。

这是更类似于一种新的银行规则那样的基础结构问题,而非一种可能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热门新技术。

IPv6(也叫作IPng或简称为v6)将能消除IPv4的某些缺点,这些缺点现在由于Internet在全球爆炸式的迅猛发展已经变得很明显。

IPv6是一项我们迫切需要的改进的规范,通过它可以更容易得到IP地址、更便宜更迅速的路由,以及企业很需要的QoS和加密之类的特性。

  HSDPA是WCDMA上增强版技术,在不改变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将下行数据速度增长10Mbps,恰恰是高速数据的需求,HSDPA成为运营商必选的技术,目前NTT

DoCoMo已经在日本试商用HSDPA,而中国移动也明确表示,将会考虑采用HSDPA技术。

  IPTV是基于IP技术的宽带电视,可以实现点播、快进、快退、录像等先进功能。

  IMS全称为IP多媒体子系统,通过IMS,运营商可以利用更丰富的通信方式以及更有效的IP多媒体服务来实现基于IMS业务扩展。

  TD-SCDMA是中国自主推出的3G国产标准,以大唐电信、普天等企业为首。

  WiMax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

WiMax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公里。

  lxEV-DO技术是cdma20001x技术向提高分组数据传输能力方向的演进,它是在独立于cdma20001x的载波上向移动终端提供高速无线数据业务,不支持话音业务。

R4

  WCDMAR4,具备软交换核心网的R4技术版本由于具有与后续版本更为平滑的演进路线,因此具备更强大的业务开发和应用能力,从长远来看,R4相对于R99具有后发优势。

Mobile

  WindowsMobile5是微软最新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版本,内置WindowsMediaPlayer10Mobile,这是一项卓越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地将歌曲、视频和图片与PC同步。

商正在国内四地测试该业务。

  VoIP是一种以IP电话为主,VoIP通讯俗称“网络电话”,并推出相应的增值业务的技术,它是新一代的IP电话业务,依托互联网宽带与光纤电讯网络的互接,降低了电信通讯的成本。

三.网络服务器新技术

服务器(仅指硬件服务器)技术的发展近几年也是日新月异的。

先是有各种处理器扩展技术的对垒,再就是扩展性能更好、适应性更强的刀片服务器技术的出现,然后近两年的64位计算和双核、多核处理器技术。

可以说是令人目不暇接。

这些技术中有的已成为当前的主流服务器技术,有的则还是最新的技术,正处于发展之中,如多核技术。

1.刀片服务器技术

所谓刀片服务器(BladeServer)是指在标准高度的机架式机箱内可插装多个卡式的服务器单元,是一种实现HAHD(HighAvaiMabiMityHigh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服务器平台,为特殊应用行业和高密度计算环境专门设计。

刀片服务器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低功耗设计,能节省大量能源,减少能耗;占用空间小,高密度计算的方式有效地节约了空间;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可以简化服务器的管理工作,减少维护费用;采用刀片服务器来构造服务器集群,易于维护管理,是最适合用来构造集群。

2.服务器处理器的扩展技术

目前在服务器中所采用的处理器扩展技术主要有SMP、MPP、NUMA和群集这四种技术。

SMP(SymmetricalMultiProcessing:

对称多处理)并行技术是相对非对称多处理技术而言的,应用十分广泛。

MPP(MassivelyParallelProcessing:

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是一种无共享模式的并行处理技术,能实现比SMP更多的处理器扩展,有的高达100多个处理器。

它的优点就是SMP扩展方式的缺点。

它的缺点就是比较难以实现。

非均匀存储访问(NUMA)是一种并行模型,属于DSM这一类。

在NUMA体系结构中,每个处理器与自已的本地存储器和高速缓存相连,多个处理器通过处理器、存储器互联网络相连。

处理器还通过处理器、I/O网络访问共享的I/O和外围设备。

集群(Cluster)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发展高性能计算机的一项技术。

它是一组相互独立的计算机,利用高速通信网络组成一个单一的计算机系统,并以单一系统的模式加以管理。

其出发点是提供高可靠性、可扩充性和抗灾难性。

一个集群包含多台拥有共享数据存储空间的服务器,各服务器通过内部局域网相互通信。

.64位处理器技术

64位计算其实并不是现在才有,早在许多年前RISC(精减指令集计算)处理器就已是64位的了,如IBM的POWR系列处理器,SUN的SPARC和UltraSparc系列处理器,HP的PA-RISC和Alpha系列处理器,SGI的MIPS系列处理器等。

只是在X86架构中,64位才是近几年开始的。

4.服务器的双核和多核处理器技术

服务器的双核和多核处理技术其实也不是现在才有,RISC架构处理器早就有了,这里所指的双核和多核处理器技术也是特指兼容Intelx86架构的服务器处理器,目前也就是Intel的64位至强和AMD的64位Opteron处理器的双核和多核技术。

“无边界网络”概述

粗看一下,觉得Cisco的这个“无边界网络”与现在大炒特炒的“物联网”有些类似,因为它们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

随时、随地,任何人都能获得任何所需要的信息。

”,充分体现了“移动办公”的时代本色。

但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比起口水满天飞,只见概念,不见方案的“物联网”,Cisco的这个“无边界网络”却实在许多,因为它已有了实实在在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或许这就是将来大家梦寐以求的“物联网”雏形吧,或者它就是我们所说的“物联网”的另一种叫法,毕竟Cisco是行业老大,自然不会随大流。

CIsco“无边界网络”要实现的是随时、随地你都可以获得任何所需要的信息,彻底打消网络具有特定覆盖范围的概念,让网络变得无处不在。

要真正实现无边界接入,那可不一两句口号可以做到的,而是要认认真真地解决所面对的一个个具体的问题。

这也正如我们平常经常说“有容乃大”,但要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却没几个人一样。

首先,“无边界网络”要解决的是随时、随地接入,这就要求在对应解决方案能全面地支持当前在各种可能面临的环境下主流应用的接入方案(特别是像WLAN、VDSL2、3G、卫星通信等这些新兴接入方案),与此同时,还要为这些不同接入方案提供全面、可靠的安全保护方案,真正实现“有容乃大”。

四.国内最新通信技术

技术

Zigbee是一个由可多到65000个无线数传模块组成的一个无线数传网络平台,十分类似现有的移动通信的CDMA网或GSM网,每一个Zigbee网络数传模块类似移动网络的一个基站,在整个网络范围内,它们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通信;每个网络节点间的距离可以从标准的75米,到扩展后的几百米,甚至几公里;另外整个Zigbee网络还可以与现有的其它的各种网络连接。

例如,你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北京监控云南某地的一个Zigbee控制网络。

不同的是,Zigbee网络主要是为自动化控制数据传输而建立,而移动通信网主要是为语音通信而建立;每个移动基站价值一般都在百万元人民币以上,而每个Zigbee"基站"却不到1000元人民币;每个Zigbee网络节点不仅本身可以与监控对对象,例如传感器连接直接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它还可以自动中转别的网络节点传过来的数据资料;除此之外,每一个Zigbee网络节点(FFD)还可在自己信号覆盖的范围内,和多个不承担网络信息中转任务的孤立的子节点(RFD)无线连接。

Zigbee和现有移动网(GPRS,CDMA-1X)的比较:

1>无网络使用费:

使用移动网需要长期支付网络使用费,而且是按节点终端的数量计算的,而Zigbee没有这笔费用;

2>设备投入低:

使用移动网需要购买移动终端设备,每个终端的价格在人民币1000元上下,而使用Zigbee网络,不仅Zigbee网络节点模块(相当于基站)费用每只人民币不到1000元,而且,主要使用的网络子节点(相当于手机)的价格还要低得多;

3>通信更可靠:

由于现有移动网主要是为手机通信而设计的,尽管CDMA-1X和GPRS可以进行数据通信,但实践发现,不仅通信数率比设计速率低很多,而且数据通信的可靠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而Zigbee网络则是专门为控制数据的传输而设计的,因而控制数据的传输具有相当的保证。

4>高度的灵活性和低成本:

首先,通过使用覆盖距离不同,功能不同的Zigbee网络节点,以及其它非Zigbee系统的低成本的无线收发模块,建立起一个Zigbee局部自动化控制网,(这个网络可以是星型,树状,网状及其共同组成的复合网结构)再通过互联网或移动网与远端的计算机相连,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业自动化遥测遥控;

5>比起现有的移动网来,尽管Zigbee仅仅只是一个局域网,覆盖区域有限,但它却可以与现有的移动网,互联网和其它通信网络相连接,将许多Zigbee局域网相互连成为一个整体。

有效的解决移动网的盲区覆盖问题:

我们知道,现有移动网络在许多地方存在盲区,特别是铁路,公路,油田,矿山等野外,更是如此。

而增加一个移动基站或直放站的费用是相当可观的,此时使用Zigbee网络进行盲区覆盖不仅经济有效,而且往往是现在唯一可行手段。

2.核心网IMS技术

IM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

IMS(IP多媒体子系统)是基于SIP的通用平台,可以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的多种接入方式,实现固定网与移动网的融合。

“IMS定义了三层结构,控制层基于SUP—T协议,和上面的控制层和业务层之间具有开放的接口,允许运营商采用单一的核心网横跨移动网和固定网基于SIP的业务。

”雷震洲说,“IMS符合NGN把呼叫控制与传送分离的要求,它是软交换的延伸,在软交换的基础上对控制功能做进一步分离,目的是形成一个更加高度灵活的通信平台,不仅可以实现人到内容的多媒体通信,而且还可以实现人到人的多媒体通信。

3.数据通信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声。

所谓数据通信,是按照一定通信协议利用通信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

数据通信与电话通信的最大区别在于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早期的数据通信是在模拟网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它只能以直达线路方式向用户提供异步低速永久性连接电路的数据通信业务。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通信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时光纤传输技术的应用普及也为提供高速率、高质量的传输环境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电视、视频点播、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图文、智能用户电话等业务日见普及,而这些业务都与数据通信有密切的联系。

4.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媒介传播信息的通信方式,其特点是传输量大、速度快、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抗辐射性强。

"信息高速公路"实际上就是建设高速传播的光纤网络,即光纤通信技术的运用和发展。

数字通信在微波时代早已有之,但过去长期流行的是PDH系统即准同步系列。

自20世纪70年代末光纤数字通信技术进入电话网以后,198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首先提出同步光纤的构想即SONET,光缆被引入电信网络的各条中继线,光纤迅速取代了铜钱。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光纤通信的通信容量已提高了数百倍,最高比特率500Mb/s提高到了10Gb/s。

5.智能网(IN)技术

   

智能网是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将网络的业务功能、网络管理功能和信令转换功能独立出来,与交换部分和传输部分分离。

智能网技术是各国通信业致力发展的热点技术之一,智能网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电信网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全球的智能网业务得到异常迅速的发展。

推动智能网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电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网络运营者需要更快地推出新业务和提高性能,减少提供新业务对交换设备生产厂家的依赖,更加经济有效地利用网络;第二,新型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使智能网的结构得以实现。

智能网的最大优势就是新业务能力,依靠计算机和数据库中的应用软件,就可以开发新业务,增加新功能,而不必大量更换硬件设备。

这正顺应了当前技术变化快,通信企业难以随时更换设备的需要。

6.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泛指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相互间的通信,如寻呼机和移动电话,广义上则包括一切无线电通信、个人通信及卫星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业务是全球通信发展最快的一个门类。

20世纪90年代初,欧、美、日等国指定了数字蜂窝标准,着手实行移动通信由模拟向数字过渡,世界上出现了研究个人通信网(PCN)的浪潮,"无线革命"已经展开。

个人通信或者说通信个人化是人们早就梦想实现的一种理想通信方式,最终实现3个W,即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地方(Wherever)、在任何时间(Whenever)都能进行通信。

通信最新技术的发展堪称突飞猛进。

载波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发展。

信息的数字转换处理技术走向成熟,为大规模、多领域的信息产品制造和信息服务创造了条件。

在通信方面,从传输、交换到终端设备,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正在全面走向数字化,促进了通信最新技术从低速向高速、从单一语音通信向多媒体数据通信转变;在广播电视和新闻媒体领域,节目制作、传送和接收及印刷出版等均已开始实现数字化分布式处理。

网络技术大趋势是试图将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发展都架构在信息网络上,发展网络经济、网络社会。

(IntergratedServiceDigitalNetwork)

ISDN中文名称是综合业务数字网,中国电信将“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俗称为“一线通”。

“一线通”采用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技术,将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进行传输和处理,向用户提供基本速率(2BD,144kbit/s)和一次群速率(30B

D,2Mkbit/s)两种接口。

基本速率接口包括两个能独立工作的B信道(64Kkbit/s)和一个D信道(16Kkbit/s)。

其中B信道一般用来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D信道用来传输信令或分组信息。

“一线通”是以电话综合数字网为基础发展而成的通信网,能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可承载话音和非话音业务,用户能够通过多用途用户网络接口接入网络。

“一线通”不仅能提供电路交换业务,还能提供分组交换和非交换的专用线业务,客户可根据需要灵活选用,并且能与现有电话网、分组网实现互通。

“一线通”能够向用户提供三大类业务:

①、承载业务(与用户终端类型无关,如电路交换的承载业务和分组交换的承载业务等);②、用户终端业务(如数字电话、四类传真、数据通信、视频通信等);③、丰富的补充业务(如主/被叫用户号码识别显示/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