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设计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104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设计规划.docx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设计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设计规划.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设计规划.docx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设计规划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开展总体规划

〔2021-2030年〕

 

二〇一四年一月

前言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以下简称“环大亚湾新区〞〕位于惠州市南部,西邻深圳、东莞,东接汕尾,南濒大亚湾,背靠广阔内陆腹地。

为贯彻落实?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

和?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开展规划?

,加快环大亚湾新区开发建立,促进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北地区陆海统筹协调开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包括惠阳区全境〔含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惠东县境内324国道以南6个镇,陆地面积21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81.4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约28平方公里。

规划近期至2021年,中期至2021年,远期至2030年。

本规划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环大亚湾新区功能定位的行动指南,是指导环大亚湾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规划建立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根据。

图0-1环大亚湾新区规划范围图

第一章开展根底和战略意义

一、根底条件

环大亚湾新区区位交通条件优越,产业开展态势良好,海洋资源丰富,是港澳及珠三角辐射粤东和内陆地区的桥头堡,腹地拓展潜力宏大。

〔一〕以石化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初具规模。

环大亚湾新区从石化产业起步,已形成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中海壳牌95万吨乙烯消费才能,2021年石化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消费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实际利用外资等几项指标均位列前三。

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初具规模,2021年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368亿元和57亿元。

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打破,正成为珠江口东岸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陆海统筹的区位条件优越。

环大亚湾新区是珠江口东岸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站〞,位于香港辐射粤东地区的枢纽地带,往西与深圳、东莞接壤,陆路距香港60公里,海路距香港47海里,随着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的建立,将与深圳、香港形成1小时乃至半小时生活圈。

往东通过厦深铁路和沿海高速公路与我国东南沿海主要经济区域相连。

往北通过京九铁路、国道205连通粤北及内陆地区,是粤北及赣

图1-1环大亚湾新区交通区位图

南的重要出海口。

往南面向大亚湾,与辽阔的南中国海相连,具有建立海上对外通道和交通枢纽的有利条件。

〔三〕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逐步成型。

环大亚湾新区已初步形成铁路、公路、水路〔港口〕、航空〔惠州机场〕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惠州港为国家一类口岸,2021年港口吞吐量7007万吨,其中马鞭洲港区已建成2个30万吨级、2个15万吨级原油码头,是国内原油深水泊位最集中的港区。

惠州机场正在加快复航;拥有沈海高速、惠深沿海高速、潮莞高速惠州段、长深高速惠盐段和广惠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厦深铁路通车,深惠城际轨道、广梅汕铁路扩能工程正在规划建立,惠大铁路进港线全面贯穿并与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在惠州境内交汇,为实现环大亚湾新区陆海统筹开展创造了条件。

〔四〕海洋生态与人文资源丰富。

环大亚湾新区海洋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长公里,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岛屿140多个,设有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南海水产资源的种质资源库〞,是南海重要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分布区和海洋牧场示范区。

拥有惠州首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挺故居,以及秋长、平海等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海洋文化兼备。

〔五〕人口和产业承载才能较强。

以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的环大亚湾新区根底设施日臻完善,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2021年消费总值占全市的35.9%。

开发强度较低,已开发面积占总面积不到10%,除建成区和根本农田之外,大部分为适宜开发的丘陵和滨海平原地区,是当前惠州乃至珠三角东岸不可多得的战略拓展地区。

二、战略意义

加快环大亚湾新区开发建立,有利于打造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增长极,增强开展活力和动力,在加快转型晋级中推进经济社会开展再上新台阶,实现再造一个新惠州的目的;有利于探究陆海统筹开展新形式,利用我省建立海洋经济强省的契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临港重化工业转型晋级,完善我省沿海经济布局;有利于强化珠三角对粤东、粤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打造珠江口东岸地区战略开展新平台,促进深莞惠一体化开展,构建横贯东西的战略通道,吸引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带动粤东、粤北地区的加快开展,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开展新格局;有利于探究环大亚湾地区生态文明建立新路子,以环大亚湾新区为纽带,促进惠州海岸带的整体保护与开发,确保海洋环境整治与陆源污染防治相结合,实现绿色低碳城市建立和现代海洋产业开展协调互补;有利于探究城乡开展一体化的科学途径,以环大亚湾新区为载体,率先构建城乡规划、根底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效劳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的新格局,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沉着建立,以海洋经济为主线,按照“石化为基、多元开展、高端为本、创新引领〞的产业开展途径,统筹陆域开展和海洋开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建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重大战略平台,打造西融深港、东连粤东、辐射粤北的新兴增长极,把环大亚湾新区建立成为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富有魅力的现代化生态湾区,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的发挥更大的战略性支撑作用。

二、根本原那么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把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开发建立全过程,加强陆海生态系统保护和岸线资源管理,确保开展规模和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才能相适应,实现人海和谐开展。

全域规划,组团开发。

加强规划引导,强化空间管理,推进陆地与海洋、城市与乡村全域覆盖的一体化空间规划,遵循“生态型、网络化〞的理念,培育一批主题鲜明、分工合理的功能组团,促进城市、产业、人口和生态可持续开展。

陆海统筹,区域联动。

坚持陆域海洋统筹开发,根底设施统筹建立,现代海洋产业统筹开展,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形成集约高效的科学开发新格局;立足区位优势,强化与京九铁路沿线城市的协作与互动,实现与珠三角核心区和粤东、粤北地区的联动开展,成为区域协作开展的纽带。

港城互动,产城交融。

以港口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载体,加快推进港口、临港产业区与城市互动开展,促进城市效劳功能和设施同步完善,提升新区整体竞争力,实现“港-区-城〞三位一体的协调开展。

开放引领,创新开展。

坚持用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谋划新区开展,加强与港澳台及欧美等兴旺经济体的合作,推动对内对外开放互相促进,着力在新区开发形式、建立方式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探究创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三、战略定位

〔一〕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和炼化一体化后续工程,创新石化产业开展形式,延伸开展中下游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

高标准构建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消费形式,促进石化产业向基地化、园区化、高端化和一体化开展,建立大型石化产业集群。

建立石化园区绿化隔离带,控制石化工程岸线使用,做精滨海石化工业景观,打造规模、程度均居世界前列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二〕广东陆海统筹综合开展试验区。

通过科学合理的陆海统筹规划和设计,处理好岸线利用与腹地开发、陆域开发与海洋开发的关系,实现陆海资源利用的有效衔接,着力统筹陆海产业、土地、岸线、交通、生态环境以及“港-区-城〞的交融开展,推进海洋与陆域统筹管理体制创新,促进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良性互动。

〔三〕珠三角辐射带动粤东粤北开展的增长极。

发挥环大亚湾新区的地理桥梁作用,依托高铁站、空港、海港等重大区域性根底设施建立,增强对珠三角核心区的要素吸引才能,加强与粤东、粤北周边地区的合作,构建优势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开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形成与周边地区分工合作、互动多赢的开展格局,将环大亚湾新区建立成为辐射带动粤东、粤北地区开展的强大引擎。

〔四〕港城交融生态湾区。

强化面向临港产业的商务办公、总部经济等消费效劳功能,培育与惠州中心城区互补开展的城市功能,营造港城交融的生态人文景观风貌,支撑惠州打造惠城、惠阳—大亚湾和仲恺“一城三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

开展海岸带整治修复试点示范,大力开展滨海旅游业,进步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程度,将环大亚湾新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湾区。

〔五〕城乡一体化开展示范区。

统筹惠阳、大亚湾和惠东滨海地区的城乡开展,率先建立健全城乡开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平衡配置。

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城市功能组团的开发边界,注重保存滨海田园风光和村庄原始风貌。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涉农二、三产业,大力推动根底设施一体化建立,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新型社区建立,推进城乡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为惠州推进全市城乡一体化开展提供示范。

四、开展目的

〔一〕到2021年,起步区初见雏形,实现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新惠州。

交通根底设施框架根本成型,港口吞吐量打破亿吨,惠州机场民用航空全面复航。

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得到遏制和改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初步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和海洋新兴产业规模扩大,现代效劳业活力显著增强。

人口规模由130万人增长到160万人左右,地区消费总值由850亿元增长到2000亿元,人均地区消费总值由万元增长到12.5万元,实现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新惠州。

〔二〕到2021年,现代化生态湾区框架根本形成,成为新兴增长极。

海陆联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本建成,与深莞共同形成珠三角东岸便捷高效的客流和物流中心。

海洋环境整治与陆源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世界级临港先进制造基地和珠江口东岸消费效劳平台更加完善。

人口规模到达200万人左右,地区消费总值到达3200亿元,人均地区消费总值到达16万元,对粤东、粤北地区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三〕到2030年,核心区建立成熟完善,港城交融的现代化生态湾区根本建成。

全面建成环境优美的生态平安格局和成熟完善的根底设施网络,形成现代效劳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产业构造,人口规模到达280万人左右,地区消费总值超过9000亿元,成为高端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新引领区、改革开放活力区和绿色低碳示范区。

表2-1:

环大亚湾新区经济和社会开展目的

名称

单位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30年

指标

属性

绝对值

绝对值

2021~2021年均增速〔%〕

绝对

2021~2021年均增速〔%〕

绝对值

2021~2030年均增速〔%〕

经济开展

地区消费总值

亿元

850

2000

15

3200

13

9000

8

预期性

人均地区消费总值

万元

16

32

预期性

第三产业占地区消费总值比重

%

29

38

45

预期性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消费总值比重

%

预期性

城乡建立

城镇建立用地规模

平方公里

180

235

265

280

预期性

人口规模

万人

130

160

200

280

预期性

历史文化名村数量

0

3

3

3

约束性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

14

15

约束性

每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

标台

预期性

文化特色

万人拥有医生数

预期性

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数量

预期性

人均教育经费支出

1480

1780

1960

2500

预期性

生态建立

 

中水回用率

%

5

10

20

预期性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

80

90

95

100

约束性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80

≥85

100

100

约束性

单位地区消费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约束性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100

100

预期性

空气质量到达二级以上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比例

%

79

90

95

98

预期性

注:

地区消费总值绝对值为现价,增长率为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平减指数按103%左右计算。

专栏2-1:

人口规模、经济开展程度预测

一、人口开展预测

2021年,环大亚湾新区和惠州市域常住人口分别为130万和万,新区常住人口占市域常住人口的27.8%。

综合考虑环大亚湾新区人口及社会经济开展特征,将来新增人口主要有三大来源,分别是本地人口城镇化〔包括疏解老城区的人口和周边县区到环大亚湾新区就业、居住的人口〕、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到惠州定居的外来人口,预期环大亚湾新区总人口近、中、远期分别为160万、200万、280万,城镇化程度分别为72%、75%、83%。

二、经济开展程度预测

2021年环大亚湾新区消费总值为850亿元,考虑新区开发建立初期重大根底设施的投资拉动作用,2021-2021年为新区的快速开展期,分别按照15%和13%的年均增长率对2021年和2021年进展预测,地区消费总值分别可到达2000亿元和3200亿元;2021-2030年开展逐步平稳,按照8%的年增长率预测,2030年地区消费总值超过9000亿元。

上述测算,均按地区消费总值平减指数103%左右计算,地区消费总值增长率均为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增长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立足全域,着眼长远,合理构建空间开发总体框架,优化城镇体系,突出重点功能区建立,标准空间开发秩序,强化岸线开发管制,加快形成有序有度有限的空间开发格局。

一、打造陆海统筹、产城交融的新区空间格局

坚持走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开展道路,以海岸带、自然山体和水系为生态本底,以交通廊道为引导,打破行政区划,整合开展资源,突出开展片区的主导功能,形成空间集约、陆海统筹、特色鲜明的“一轴一带、八大片区〞新区总体格局〔见图3-1〕。

〔一〕打造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一轴一带〞。

1.城市功能拓展轴。

依托惠州港和惠州机场两大交通枢纽,以惠州主城区和大亚湾石化基地的联动开展为动力,沿京九铁路支线、惠大高速和惠南大道等南北向交通构建陆海统筹大通道,在大亚湾临港产业片区、惠州南站新城和惠州良〔井〕〔永〕湖地区等重要城镇节点和产业区培育航运效劳、总部经济、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功能,建立联动南北、带动周边、支撑惠州向南向海开展的核心轴。

2.海洋经济开展带。

图3-1环大亚湾新区空间构造图

以大亚湾临港产业片区和稔平半岛滨海旅游片区为双核心,依托沈海高速、厦深铁路和珠江口东岸港口群,向西积极吸引深港科技创新资源,共建以石化产业和海洋科技等为主导的研发平台,加强与深港国际都市圈的严密合作;向东带动红海湾与大汕头湾开展,延伸大亚湾先进制造和滨海旅游优势,形成广东东部海洋经济特色开展带,共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二〕建立功能互补、产城交融的“八大片区〞。

1.大亚湾临港产业片区。

位于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石化、汽车和电子信息等产业,构建循环经济新形式,培育港口物流和高端航运效劳,成为具有世界先进程度和辐射才能强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

——大亚湾石化区组团。

位于大亚湾荃湾半岛,加快推进石化工程二期、三期建立,促进石化深加工和精细化工消费的开展,建立规模居前、创新活力强大、环保技术一流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大亚湾中心区组团。

位于大亚湾澳头镇,面向石化、电子信息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总部经济、商贸会展、信息效劳和科技研发等高端消费性效劳功能。

——西部综合产业区组团。

位于大亚湾中心区以西,依托东风汽车和比亚迪发动机等工程,积极引进电动汽车整车工程,建立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和LED产业基地。

2.惠阳综合效劳片区。

位于惠阳城区,与大亚湾临港产业片区共同组成珠江三角洲地区性副中心、惠州市级主核心,以及环大亚湾新区内的综合性效劳中心。

——惠州南站新城组团。

位于厦深铁路惠州南站周边地区,推进商贸物流、效劳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效劳业开展,强化区域效劳中心功能,建立成为珠江口东岸的专门化新兴效劳业中心,惠州南部门户、副中心,效劳惠阳、大亚湾区和深圳东部地区的惠阳新中心区。

——惠阳老城组团。

结合城市更新,完善商业商贸、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等生活效劳功能,为周边产业区和村镇提供完善的生活效劳设施。

3.新圩低碳产业片区。

位于新圩镇,立足深莞惠区域合作,打造惠州国际低碳新城的重要拓展区、绿色低碳产业聚集区和深莞惠城郊型旅游观光胜地。

——低碳产业组团。

重点培育节能环保、太阳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配套建立绿色建筑和绿色市政根底设施,打造以绿色低碳产业为主导的惠州国际低碳新城。

——低碳生活组团。

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培育低碳居住、生态休闲、安康效劳等功能,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建成效劳深圳、东莞及周边地区的城郊型低碳生活社区。

4.镇隆电子信息产业片区。

位于镇隆镇,与仲恺高新区联动开展,打造珠三角东部电子电器业消费基地、惠州建立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重要功能区。

——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组团。

依托现有电子信息产业根底,重点培育新材料、新一代挪动通信、汽车电子、新型电池、数码显示设备等电子信息产业,进步惠州高端电子信息产业自主配套才能。

——生活效劳组团。

结合周边山水资源,重点开展特色商贸、零售等生活效劳功能,适度配套城郊旅游效劳。

5.稔平半岛滨海旅游片区。

包括平海镇、铁涌镇、巽寮旅游管理区和港口旅游管理区,在尊重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根底上,大力开展滨海旅游,建立精品旅游景观岸线和精品旅游景点,打造珠三角乃至全国知名的滨海旅游区。

——巽寮湾商务休闲组团。

提升巽寮度假区的开展程度,开展高端滨海度假、商务会议和海上运动等效劳功能,建立海洋原生态旅游区、五星级酒店群、特色文化商业街和高品质海景居住区,打造粤港澳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平海古城海洋文化小镇组团。

保护平海古城历史建筑,挖掘与重塑滨海古城风貌,建立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和乡土工艺等于一体的海洋文化综合旅游区。

6.稔山特色产业片区。

包括惠东稔山镇、黄埠镇、吉隆镇,重点开展商贸流通、创意研发和时尚女鞋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打造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和传统产业晋级转型示范区。

——稔山滨海新城组团。

依托厦深铁路惠东站和红树林海洋生态园,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开展滨海展贸、旅游效劳和高品质居住等功能,完善公共效劳及绿色根底设施配套建立,打造宜居宜业生态新城。

——世界女鞋基地组团。

依托黄埠镇、吉隆镇现有女鞋制造根底,重点开展制鞋产业的设计、研发、制造、营销和展示等环节,培育国际一流品牌,打造世界女鞋基地。

7.白花新兴产业片区。

位于白花镇,重点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休闲旅游等产业,成为惠东县城扩容提质的重要载体。

——新兴产业组团。

重点开展与大亚湾石化区相配套的石化新材料产业,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型电子、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惠州新兴产业基地。

——生活效劳组团。

依托白花镇区,与惠东县城联动开展,提升商业购物、文化娱乐、旅游效劳等功能,开展城郊型乡村旅游,整体提升惠东县城效劳程度。

8.临空产业片区。

主要包括永湖、良井和平潭镇,重点开展空港物流、都市农业和休闲旅游等产业,培育城市级乃至区域级的综合效劳功能,成为惠州主城区南拓的重要载体。

——商贸物流组团。

依托惠州机场,开展航空指向性物流产业,带动周边加工制造业和相关效劳业开展,建立珠三角东岸地区重要航空物流基地。

——综合效劳组团。

完善居住、旅游等生活性效劳功能,优先为文化体育、医疗卫生、高等教育和综合性会展等市级乃至区域级大型公共效劳设施预留用地,成为惠州主城区远景开展的战略性地区。

二、核心区空间布局

依托惠州南站和惠州港,推动大亚湾临港产业片区和惠阳综合效劳片区港城联动开展,重点建立由惠阳区的秋长、淡水和大亚湾的澳头、西区四个街道办事处大部分地区构成的核心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一〕建立客家与海洋文化相交融的城市景观中轴。

以惠州南站为起点,建立一条公共空间开放、公共活动聚集,现代港城景观和客家传统风貌相交融,集文化、体育、

图3-2环大亚湾新区城市中轴线示意图

科普、娱乐和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活力中轴线。

南部以高铁枢纽为核心,集中布局商务办公、商贸金融、酒店餐饮等效劳功能,打造惠州城市新门户;中部以文化展示为主题,着力推动城市公共效劳和公共空间建立,适度引入休闲商业娱乐功能,打造惠阳公共效劳核心区,成为区域公共效劳中心和惠州文化休闲新地标;北部以古屋河生态景观为依托,建立滨河湿地公园和客家风情旅游小镇,打造滨水休闲旅游区,成为城市生态绿心和岭南特色宜居区。

〔二〕建立港—区—城联动的六大功能组团。

依托区域交统统道构建促进环大亚湾新区港城联动开展、临港产业拓展、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协调开展的四条开展轴,严密串联海港、产业园区和新老城;依托山体、水库、

图3-3环大亚湾新区核心区空间构造图

河流和近岸海域,构建通江达海、山城相融的生态廊道。

在开展轴和生态廊道的共同引导下,重点培育六大特色功能组团,塑造生态组团式的城市活力空间格局。

——惠州南站新城组团。

以TOD形式为导向、公交社区建立为重点,围绕公交枢纽进展土地综合开发。

强化对外交通功能,完善以惠州南站为枢纽,以惠澳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白云路等构成的对外交通体系。

依托惠州南站、体育文化公园、古屋河湿地沿线地区和亚公顶城市森林公园等景观资源,建立连续贯穿、主题丰富的公共空间系统,构建地域特色鲜明的惠阳“城市客厅〞。

——惠阳淡水老城组团。

完善公共效劳设施、商业设施建立,着力缓解交通不畅难题,打通白云路等几条断头路,形成效劳环大亚湾新区的商业效劳中心和生活效劳中心。

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及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保护,活化淡水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支持惠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

——惠阳北部综合开展组团。

统筹城乡建立,稳步推进农村居民点改造,调整用地构造,增加公共效劳设施用地,进步城市中心土地利用价值。

营造城市特色,加强淡水河段沿线整治,增加公共绿地,优化商业设施布局,进步人居环境质量,创造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

——大亚湾中心区组团。

强化对石化企业消费性效劳功能培育,打造专业性消费效劳平台,促进石化产业向中下游延伸。

完善生活效劳配套,增加影剧院、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大型公共效劳设施,逐步建成惠州市级公共效劳次中心。

——大亚湾石化区组团。

引导石化产业区向绿色低碳方向开展,严格控制与大亚湾中心区绿化隔离带的宽度,优化树种配置,预留通山达海的视线通廊。

增加人行道、广场和公园等开敞空间,进步绿化覆盖率,营造舒适宜人的产业园区环境。

——西部综合产业区组团。

着力开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和新能源汽车三大主导产业,加快与深圳东部的交通对接。

结合城际轨道站点,增设公园绿地和配套效劳功能。

三、以新区建立引领惠州“沿江滨海城市〞塑造

以高铁、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等区域重大交通根底设施为依托,强化新区与惠城、仲恺的联动开展,构建“一城三组团、三核心构造〞的惠州都市区,引领全市域形成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的“网络化〞城镇开展格局,打造珠三角东岸地区的重要极核。

〔一〕推动与主城区产业协作开展。

深化环大亚湾新区与惠州主城区的产业分工和合作。

发挥主城区现代效劳业和人才集聚优势,为环大亚湾新区开展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