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22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2999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22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22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22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22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22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228.docx

《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2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228.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228.docx

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228

附件1:

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

一、社会自然环境基础条件

〔一〕地理位置

张掖市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上,南依祁连山、北靠合黎山,素有“桑麻之地”、“渔米之乡”之美称。

区域内盛产小麦、玉米、红枣、甜菜、葵花、蔬菜等80多种农产品和名贵中药材,土特产品有元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祁连葡萄酒等,是西北肉牛养殖第一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西菜东运”五大基地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被称之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王国”。

〔二〕气候状况

张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少雨,农田水利建设以灌溉农业为主,有着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

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灌溉体系完善,耕种条件优越。

全市保有耕地380万亩,土壤肥沃,污染较少;全年日照3000小时,无霜期112—145天,农产品品质好;年平均气温5—8℃,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绝佳的水土光热资源组合,使得张掖农产品光合作用充分、病虫害少、品质优良,是全国少有的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交通运输条件

境内高速公路和连接新疆、内蒙、青海的主干道全部贯穿,机场建成通航,兰新高铁开工建设。

公路、铁路、航空相互交织,东西、南北干线交错纵横,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节点城市和新亚欧大陆桥的战略要地,也是我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菜东运、西粮东调的战略通道。

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立体交通,为张掖特色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社会经济条件

张掖市现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区县,共有93个乡镇,904个行政村。

总面积40874平方公里。

居住着汉族、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126万人口。

聚居在祁连山北麓肃南县境内的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

其民族风情独特,是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20.76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44.81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7.11%;乡村人口75.9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2.89%,其中初中文化程度61.2万人,高中文化程度8.3万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4万人,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连续5年实施30万农村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有8000多人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1万人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14万人取得农村劳动力培训合格证书,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2-3门实用技术。

广阔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强,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智力基础。

二、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张掖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基本形成了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集中打造张掖玉米种子、肉牛、高原夏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和优势品牌,建成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竞争力强的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基地。

全市3个县区进入全省蔬菜产业大县,蔬菜生产成为全国五大基地之一,肉牛产业跃居全国前列,六个县区分别进入全国产粮大县和全省肉牛、肉羊产业大县。

“张掖玉米种子”是中国唯一获得地理证明商标的种子产品,全国最大的西门达尔种群、富有特色的养殖模式,为建设西北肉牛第一大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掖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

全省首家院士工作站--张掖院士专家工作站挂牌成立,与中国农科院签订院地合作框架协议,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科院兰州分院和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河西学院等75个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了紧密的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储备聘用了大批高科技人才。

全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到达432个,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086人,农业良种覆盖率到达95%,农业科技应用率到达85%,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奉献率到达52%。

创造性建设绿洲现代农业实验示范区,甘州区被确定为全国21个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之一。

现代设施农业、荒漠区设施农业、设施延后葡萄发展迅速,木瓜、火龙果等热带作物成功引进种植,效益显著,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到达1625个,有31个被命名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有8个被授予“全省百强合作社”称号,甘州区长绿蔬菜合作社被树为全国典型。

2012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到达65.7万亩,占承包面积的26.2%,涉及农户5.27万户,其中出租面积到达42.9万亩,占流转面积的65.3%;规模经营面积55.7万亩,占承包面积的21.9%;流转面积100亩以上的经营户达1003户,万亩流转乡镇到达25个,整村流转的到达33个。

2013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突破75万亩。

三、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业增加值到达62.33亿元,较2005年35.75亿元增加26.58亿元,年均增长5.9%,粮食生产连续6年获得丰收,产量到达109.23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2005年87.3万吨增加了21.9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5575元,比2005年的3751增加1824元,年均增长8.2%。

〔二〕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提升。

目前已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1009家,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32家,上亿元的9家,1000万元以上的62家,年加工农产品178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到达54.5%,较“十五”期间提高6个百分点。

认定市级龙头企业57家,有34家被列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高台中化番茄制品公司进入国家级行列。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420个,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达1.2万人,60%的农户参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特色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深入推进中国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中国西部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和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着力做大做强玉米制种、马铃薯、蔬菜和肉牛等重点产业。

玉米杂交制种面积到达92.84万亩,产量达4亿公斤,产值突破16亿元,制种面积占全国的近25%,产量占全国大田玉米用种量的近40%;马铃薯种植面积到达38.9万亩,总产85万吨。

日光温室到达5.86万亩,高原夏菜面积到达40万亩,瓜菜总产量113.3万吨。

牛饲养量到达76.16万头,肉蛋奶总产量分别到达10.2万吨、1.34万吨和4.49万吨,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到140个,饲养量占到全市总量的60%。

林果“三红产业”〔设施红地球葡萄、红梨、红枣产业〕发展壮大,设施红地球葡萄到达4009亩〔挂果2584亩〕,红梨3000亩,红枣13.16万亩。

〔四〕科技应用能力逐步提升。

全市建成职教中心7所,拥有农业科技机构432个,农民专业科技服务组织237个,农业科技人员11525人。

引进新材料、新品种1000多个,示范推广节本增效创优技术近百项,组装配套集成实用技术30多项,培育科技户示范户2万户。

农业机械总动力200万千瓦,拖拉机8.69万台,配套机具16.54万部。

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引进推广马铃薯、玉米种植收获、秸秆综合加工、设施农业、保护性耕作等新机具3.6万台件,耕播收机械化综合水平到达66.1%。

农业良种覆盖率到达95%,农业科技应用率到达85%,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奉献率到达52%,高于全省全国水平。

〔五〕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全市建成万亩以上灌区24处,其中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8处,中小型水库48座,塘坝35座,总库容到达2.14亿立方米,中小型水电站73座,装机容量79万千瓦,黑河沿岸独立引水口门43处,干支渠893条4763公里,斗渠4205条5765公里,机电井5795眼〔其中农业用井5198眼〕,提灌站141处,保灌面积到达222.8万亩。

累计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面积65.9万亩,推广常规节水农业面积248万亩。

组织实施退耕还林(草)、三北四期、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绿色通道和林果产业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47.56万亩,封育35.88万亩,育苗5.06万亩,绿色通道386.52公里,农田林网更新改造7.53万亩,退耕还林23.68万亩,草原围栏1127万亩,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形成6.2万亩的特色果品〔杏、枣、梨、葡萄〕基地、30万亩的林草药综合经营基地和50万亩的沙棘基地,森林覆盖率到达10.71%。

〔六〕社会化服务条件不断改善。

全市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483个,占全省总数的23%,入会成员3.8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9%,带动农户13万户。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到达136个,发展农机大户1330户。

实施“新网工程”,组建县级配送中心6家,发展城区直营店8家,乡镇加盟店及村级配送点330个,建立各类服务网点511个。

〔七〕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市拥有农村小学576所,专业教师5686人,农村中学59所,专业教师288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8%,初中入学率达98.09%。

全市有医疗点的行政村842个,占92.6%,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达1268人。

大力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择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2010年全市劳务输转26.83万人,其中有组织输转15.8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2.48亿元。

四、重点农业示范项目简介

〔一〕张掖国家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简介

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是张掖市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是甘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也是张掖“1+5”生态城市框架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示范区规划区北起连霍高速公路,沿张党公路向南到大满干渠,以张党公路为中轴,向东西两侧各规划500米,以盈科干渠为北界,甘州区水务局农场南侧为南界,向西延展到雷寨村主干道为西翼,向东延展到党寨村主干道为东翼,涉及梁家墩、党寨、大满3个乡镇、12个村、60个生产合作社和3个农林场、1个畜牧科技实验场,面积3.06万亩。

试验示范区以“绿洲农科、生态文明”为建设主题,依照“一轴、两翼、三板块”的总体规划布局,以科技创新为立区之本,试验示范为核心任务,主导产业为重要依托,节水生态为建设前提,城乡一体为发展方向,按照“多采光、少用水、节省地、高效益”的要求,从北向南建成节水型标准化生产示范、农业试验示范、生态农业试验示范3大板块。

试验示范区自2010年3月启动以来,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部分土地整理、水利配套、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共整理土地3.1万亩,修建各类道路53.5公里,迁坟4642座,衬砌渠道47.9公里,新建小康住宅2850户,栽植各类苗木19.5万株,并相继开展了以蔬菜育苗、林果新品种示范、优质玉米种子标准化繁育为主的300多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项目,累积完成投资12.84亿元。

今年试验示范区计划投资4.55亿元,主要开展研发体系建设、现代农业试验、现代农业示范、体制机制创新、龙头企业引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等6大类70项具体工作。

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试验示范区打造成为高值农业的先锋,高效节水的样板,院地合作的窗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普的基地以及“三农”工作综合试验示范的平台,进而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把试验示范区建设成全国有影响、有特色,在甘肃领先、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

〔二〕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简介

张掖国家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是甘州区为加快推进张掖国家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进程,进一步提升试验示范层次和农业科技研发水平,立足服务金张掖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大市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在试验示范区新建的集玉米种子生产加工技术研发、玉米种子检验检测、蔬菜科技研发、农业科技培训、农业新品种展示及会务、办公和专家食宿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研发中心。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建筑面积10890平方米,建筑形制为六边形维合,一层展厅为回字形布展方式,各个展厅又可单独使用,二、三、四层为研发室和公寓部分,在两个交汇的圆厅部分做学术交流及技术培训;中间设交通枢纽联系南北功能区,各个功能分区独立又可关联,通过体量变化突出主体,在鼓励建筑形式个性的同时,强调建筑之间形式的协调对话。

整个建筑包括示范区节水型社会展厅、农业成就展厅、玉米种质资源展厅、公共实验室、办公室、专家公寓等配套附属设施。

〔三〕张掖绿洲良种奶牛繁育示范场简介

张掖绿洲良种奶牛繁育示范场是由张掖市甘州区前进村村民集体投资建设的一家以良种奶牛养殖繁育、鲜奶生产销售、良种乳犊牛培育扩散为主的综合型合作企业。

繁育示范场地处张掖市绿洲开发区东南角,总占地面积300亩,投资8000多万元,现已建成对头式高标准轻钢结构半封闭带全自动清粪系统奶牛舍8座、占地2500平方米的两层式办公综合楼一座、职工宿舍及食堂两层楼一座、并列式挤奶机组及待挤厅1座、5600立方米青贮窖4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精料库房32间、干草棚2200平方米、200KW的沼气发电站一座,安装2*30位全自动奶产量电子计量、发情牛在线监测器等设备。

繁育示范场以建设生态环保型、绿色健康型、良种高产型的奶牛繁育场为目标,按照“良种繁育+养殖合作社+全方位技术服务”的高效奶牛养殖产业化运作模式,全方位聘请奶牛养殖等各方面专业型技术主干,培养由多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团队,从饲草、精料入库质检、生产把关、繁育场日常防疫消毒及检免疫、疾病诊治、配种等一系列的技术工作着手,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养殖规模效益,提高养殖专业化程度,提高环保养殖意识,最终使良种奶牛繁育示范场实现数据化管理、标准化养殖、绩效化考核、倍增式发展。

2013年合作社与四方力欧畜牧科技股份〔北京〕合作,在石岗墩农业开发区建设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的万头奶肉牛养殖场,注册成立了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占地32000亩〔养殖区占地2000亩,饲草料种植区30000亩〕,规划建设3万头奶肉牛养殖场,其中万头奶牛养殖场2个,万头肉牛养殖场1个。

项目分三期工程实施。

项目建成后,合作社奶肉牛存栏可达30000头,日产鲜奶到达600吨,年出栏育肥牛10000头,为引进国内知名乳制品加工企业落户我市投资建厂提供充足奶源,为解决农民增收,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拓展新思路,开创新模式。

〔四〕张掖绿洲现代物流园区简介

张掖绿洲现代物流园区位于滨河新区以西,占地总面积4.63平方公里,园区规划至2020年末,区内人口达5万人,物流需求总量达500万吨。

物流园区功能规划为“六中心”,即:

金张掖公路客货运服务中心、车辆销售及配件交易中心、糖酒农副食品交易中心、建筑建材交易中心、装饰材料交易中心、大型汽车维修救援服务中心。

今年以来,园区先后引进四川、北京、青海等地客商投资30亿多元建设商贸城、农贸市场、商务酒店等10多个项目,总占地面积1700多亩。

目前,投资3亿元的甘肃仕通汽车城项目已完成4幢4S展示厅,投资6亿的四川愿景商贸城、投资4.5亿元的北京光荣农贸市场、投资3.5亿元的甘肃安远沟建材综合交易市场、投资1.4亿元的青海兆晖商务酒店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安徽江淮吉元、甘肃友好、甘肃金岛、兰州金岛等多家汽车销售项目,投资4000万元的甘肃省交警总队高速公路二支队业务用房、投资2.3亿元的张掖至诚家庭旅馆一条街等开发建设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投资2000万元的政府综合广场项目已完成地下管网、地面建筑等基础工程,正在进行地面铺筑、装饰等工作;投资9000万元的园区东环路、发展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分层碾压及排水管道敷设、安装等工作。

〔五〕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城北、黑河东侧,总占地面积46.02平方公里,是西北内陆最具特色的湿地公园。

体验区规划范围东至张靖公路、西至312国道、南至城市建设区北边缘、北至三闸村一社,总面积约6.95平方公里。

功能结构为“两核一轴”、“一环三区”。

其中,“两核”指以南湖和北湖形成的两个旅游核心;“一轴”指贯穿南湖游客中心至北湖鸟类科普长廊的湿地木栈道精品游览线;“一环”指电瓶车道形成的南北环路,主要承担核心区不同功能区的联系,为核心区的主要疏散道路;“三区”指湿地科普区、湿地休闲区和外围控制区。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于2009年3月开工建设,重点组织实施入口广场、道路、生态恢复、水源修养、旅游服务等工程。

目前,已完成投资2亿元,疏浚水系18条23公里,围堰堵坝11道7.2公里,重点区域退耕还泽3163亩,开挖南湖、北湖等水面景观600亩、漂流河道3.9公里。

建成栈道7.1公里、电瓶车道20公里,公园路1.7公里。

修建南入口、西入口、东入口3个入口广场,建设观景长廊100米,景观亭8个,观鸟亭7个,景观桥4座,配套完善了指示牌、警示牌、环卫等旅游设施。

建成并投入使用游客服务中心、甘泉府、生态垂钓园。

开通电瓶车游览观光、湿地漂流、趣味自行车、休闲马车、湿地垂钓等旅游项目。

2009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命名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目前甘肃省唯一、黑河流域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

2011年12月被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成为拱卫城市的天然氧吧和加湿器,为构建“1+5”生态城市框架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公园将进一步加大景区湿地景观及生态文化建设力度,着力实施景观提升工程,以马文化产业园、飞禽保护区、流泉养生馆及游船观光航道等一批新建项目为重点,深入挖掘山丹军马文化、张掖地方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农耕文化,以湿地知识、湿地动植物知识、湿地保护宣传、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打造张掖湿地文化品牌,用文化包装旅游,让旅游承载文化,实现湿地生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014年2月2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