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复习与练习.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复习与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复习与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复习与练习
1.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国家.也落后于一些()中国家.到1978年.()仍位列发展中国家之后.经过改革开放,199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10,在发展中国家排名(),2001年跃居世界第六,发展中国家(),2006年,跃居世界()位,已经超过了()国和( )国
2,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 )的奋斗目标
3.什么是城市化:
4.城市化进程出现了( )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如( )城市群,( )城市群和( )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发挥大城市的( )带动作用。
5.随着( )时代的到来中国逐渐进入了( )时代
6.互联网不仅改变着中国传统的( )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 )以及( )的方法,改变着人们( )( )学习( )方式
7.( )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意识( )意识( )意识成为很多种中国人行动的指南。
1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2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
“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这段话主要说明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不妥协的立场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
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其外交的坚强后盾D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
3、2005年全国人大颁布的《反分裂国家法》第一条中规定: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上述观点表明(A)
A.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4中国共产党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是在下列哪会议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
5、下列有关城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又称城市化B、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
C、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D、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
6我国城镇化道路有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②农民进城务工经商③城市区域化的倾向④政府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政府提出实施积极城镇化战略是在A、2000年B、2001年C、2002年D、2003年
中国的因特网日益普及,因特网技术在中国的出现是
A中国改革经济体制的结果B中国对外开放的结果C中国科技进步的结果D中国人民生活巨变的结果
8下面是对中国当前社会生活的描述,其中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组是①农业社会②工业化时代③信息化社会④城市化⑤知识化社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9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我国的三大城市群之一?
A长江三角洲B闽南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D京津城市群
10到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几位?
A四B五C六D十
11中国政府自从哪一年全面开展因特网业务?
A1994年B1995年C1996年D1997年
12上海是近代人们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地方,这是因为上海( )
A.人口众多 B.经济发达C.开放最早D.思想最新
13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
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
英语
Sandwich
Beer
Telephone
Engine
Dollars
commission
洋泾兵英语
三明治
啤酒
德律风
引擎
大拉斯
康密兴
词意
夹肉面包
麦制酒
电话
发动机
外币
佣金
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 )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④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1934年《申报》载:
“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日用品。
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得清洁卫生的绝大理由,也积极地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15下列饮食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受西风东渐的影响,传统的饮食习惯受到冲击B吃西餐成为广大人民的一种时尚
C日常的西式食品对普通百姓产生一定的影响D西餐首先是在通商口岸出现
16中国近代首先突破中国人的传统,穿上西装的是( )
A.留美幼童 B.资产阶级维新派C.部分买办D.资产阶级革命派
17、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
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
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 )
A.婚礼简约B.自主择偶C.自由恋爱D.夫妻平等
18.“王淑芬:
(看李三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
改良!
越改越凉,冰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
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
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
哼!
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上面这段话出自老舍的《茶馆》,下面对其所反映时代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改良”成为一种社会思潮B.辛亥革命后,民主的道路曲折
C.辛亥革命后彻底废除旧的陋习D.当时的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19.“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
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20.关于近代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油”“洋火”“洋布”等洋货已在农村普遍使用B女子缠足现象没有停止
C.倡导婚姻自由D.婚丧仪式提倡简约文明
21.近代中国农村的风俗习惯变化较小,主要是因为( )
A农村的封闭落后,难以接触到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B自然灾害频繁,没有经济能力来改变自身的生活状况C.未受到列强的侵略影响,所以变化不大D农村的封建传统思想浓厚,难以接受西方的事物
22.我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①由通商口岸逐渐向内地扩张②各地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③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密切相关④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开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3.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
这一变化表明( )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24.中国新式交通的引入和发展,最符合历史潮流的是( )
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C.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D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25.近代中国的航运业发展历尽坎坷,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列强联手压价、竞争B清政府不重视发展C发展航运业无利可图D中国人受落后思想束缚极力反对
26.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
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
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出行计划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
C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27.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在交通运输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萎缩状态,原因在于
A.中国的交通方式发生了质的变革B.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快速发展
C.造船企业纷纷破产D.航空航天事业的进步
28.20世纪初,实业家张謇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B.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C.通过电话了解D.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29、2009年12月26日,全球首条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投资最大、时速最快的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下图)正式投入运营。
关于中国铁路事业,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中国最早的铁路是清政府修筑的唐胥(唐山到胥各庄)铁路 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③2003年,世界上第一条碰悬浮列车在上海投入商业运营 ④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0.下列关于我国近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社会进步为前提的
B.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加强了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C.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和国际接轨
D.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31.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
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A.电影电视B.电报电话C.报刊杂志D.铁路交通
32.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这主要是由于( )
A工农群众人数众多B.电影拍摄者都是工农群众C战争题材易于吸引观众D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33.每晚730分,大家在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又都等着看随后的天气预报,这反映了电视的( )A.传播资讯的功能B.媒体功能C.娱乐功能D.购物功能
34“粉丝”是现代年经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是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之一是( )
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的词语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C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
35.2010年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县突然发生了里氏7.1级大地震。
15分钟后,这一不幸的消息已传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
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 )①报刊杂志 ②电影 ③电视 ④互联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6.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
依据这一媒体特性与影响,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作为信息载体能无限拓展青少年的知识B.使人们了解无限宽阔的世界发展和未来变化
C.给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精神带来危害,弊大于利D.可以上网获取知识,但要警惕网上的不良信息
37、1978-1995年,我国的GDP年增长率远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能够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
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
C.亚太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D.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中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38.现在社会上“帅呆了,酷毙了”、“粉丝”、“菜鸟”、“骨灰级”等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语言,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B.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C.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D.市场意识带来的影响
39.“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旅游、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40.宣传画形象而又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面是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②③④
A.②④③①B.③②④①C.①②③④D.④②①③
41
.右图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龙凤瓷”对瓶,画面为23个省省花、5个自治区区花、4个直辖市市花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花。
围绕着国花次第开放,其寓意最准确的是A.各族人民紧密团结B.中华民族繁荣强盛
C.国家政策开明、开放D.祖国统一、社会稳定
42“过去手中的票证(见下图)是计划经济和物资短缺的产物,是为了解决温饱的,而现在的票证是有价证券(如股票),是日子好了以后用来投资的,概念已经完全不同了。
小小的票证见证了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生活变迁。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改革开放的加快B.经济快速发展
C.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D.票证制度的日益完善
43.我国人民的服装由单调走向时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国际形势的影响B.服装产业的发展C.纺织业的发展D.经济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
44.互联网1995年登陆中国,迄今为止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传媒方式,其原因不包括()
A.它能打破时间、空间界限,超越国界、种族的束缚B.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植
C.产生时间最早,群众基础雄厚D.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45.自1995年我国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以来,互联网发展迅速,其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使信息、知识更迅速、更便利地传递和共享②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③现代生活方式彻底取代了传统生活方式④人们的价值观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发生变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46.20世纪70年代,青年人普遍穿着
草绿色军装,原因是多方面的。
下列各项与之无关的是()
A.当时中国面临严重的外来威胁,年轻人最崇拜解放军B.“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C.当时的社会环境压抑着年轻人个性的发展D.绿色染料价格便宜
47.“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体现了()
①当代中国人对生命价值的高尚追求②现代生活节奏的高效与快捷③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④现代社会拜金主义盛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8.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A.旅游热、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B.银行卡、私人轿车、家电普及
C.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
49.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
的产生。
这种现象说明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
C.服饰变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
有限
50.某人征婚广告称:
“
(一)女子须不缠足者;
(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
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
现在
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期C.20世纪中期D.21世纪初期
51.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
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趋势B.自由平等精神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2.近代中国农村的风俗习惯变化较小,主要是因为( )
A农村的封闭落后,难以接触到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B自然灾害频繁,没有经济能力来改变自身的生活状况C.未受到列强的侵略影响,所以变化不大D农村的封建传统思想浓厚,难以接受西方的事物
53.20世纪初,实业家张
謇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B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C.通过电话了解D.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54.“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
传递方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
”该材料反映的是
A.电报传入B.电灯传入C.电话传入D.英语传入
55.请你仔细欣赏右面图片。
从图片中你能汲取哪些信息()
①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②20世纪初在上海等大城市有了汽车等交通工具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④中国交通运输业近代化的具体体现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6.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
“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
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
”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
①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②由机械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现③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④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7.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
“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58.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
”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电视B.电影C.报纸D.广播
59.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到:
“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
自油灯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B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C新旧风俗杂陈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60.某市历史教研网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及物质变化的网页链接
,其中包括服饰、社会习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交通通讯,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流行语言B.基因工程C.菜篮子工程D.安居工程
61.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圆满落幕,人们大多通过电视转播来了解比赛情况。
100年前,中国人除了到现场观看比赛外,还能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奥运会的比赛情况?
()
A.听广播B.看报刊C.看电视D.上互联网
62.20世纪初,江苏省历史上第一份报纸《江苏时事报》出版,随着报纸发行的增多,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它对人们的影响有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减少文盲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3.李宇春,因电视选秀节目而产生的偶像明星,2005年登上美国《时代》
杂志的封面,成为了一个微妙的符号。
湖南电视台电视节目《超级女生》体现的电视的功能是()
A.传播资讯B.播报新闻C.艺术欣赏D.娱乐
64.20世纪五十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
“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
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
……收音机改变了一切。
……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
”这直接说明()
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65.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习惯,它有利也有弊。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各个方面调查互联网对社会和中学生的影响。
他们所拟定的调查报告的题目最贴切的是
A.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B.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C.互联网促进教育发展D.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发展和机遇
二、非选择题
66材料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
——《孝经》
材料二:
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改令剃发。
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
——蒋良骐《东华录》卷五
材料三:
盖欲除满清之藩蓠,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
——张枬《论辫发原由》
材料四:
60年光阴荏苒,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从建国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到如今兼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
中国女性越来越美丽,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
——《中国女性60年发型变迁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人从什么角度又是怎样看待自己身体的?
(4分)
(2)据材料二、三,在头发问题上有哪两种不同的认识?
有何相同之处?
(6分)
(3)据材料四,建国后中国女性发型变化的趋势怎样?
说明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10分)
6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变。
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
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交通工具的哪些方面?
交通工具的变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68材料一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
亿元)
1952年
1956年
1957年
工业总产值
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
483.9
582.9
604.0
工农业总产值
827.2
1286.5
1387.9
*注:
1952年工业比1949年增加187%农业增加50%。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
亿美元)
材料三读下表
1978年
2000年
城市数量
193个
663个
小城镇
2173个
20312个
市镇总人口
1.7亿
4.56亿
城市化水平
17.9%
36.1%
请回答:
⑴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⑵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⑶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21世纪以来,该现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此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6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78年到1995年我国GDP平均年增长9.9%,其中1991年到1995年年均增长率高达11.8%,远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
1990年我国经济总量排名第十,2001年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
材料二1978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全国城市化率只有17.9%。
1978年到2000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6.1%。
材料三传统的“四大件”从20世纪80年代前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到20世纪80年代后变为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如今再变为住房、手机、家用电脑、汽车等。
人们日益讲究穿戴,注重品位,追求时尚。
请回答:
⑴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