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2200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李清照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李清照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李清照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李清照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清照论文.docx

《李清照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清照论文.docx

李清照论文

李清照论文

篇一:

李清照毕业论文终稿

中文摘要:

...............................................1

中文关键词:

.............................................1

英文摘要:

...............................................1

英文关键词:

.............................................1

前言...............................................-1-

一、李清照婉约词的创作背景...........................-1-

(一)家庭熏陶........................................2

(二)婉约词风........................................2

二、李清照婉约词的意象艺术...........................3

(一)“花”的意象美..................................3

(二)“雨”的意象美..................................4

三、李清照婉约词的抒情艺术...............................6

(一)青春洋溢、无忧无虑的少女之作....................6

(二)细腻婉约、多愁善感的少妇之作....................6

(三)国破家亡、伤世忧时的老妪之作....................7

(四)婉约词抒情的艺术手法............................7

四、李清照婉约词的语言艺术...............................8

(一)情感鲜明的色彩美................................8

(二)和谐明快的音乐美................................9

(三)清新自然的生活美...............................11

结论..............................................-11-

致谢..................................错误!

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12-

论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美

摘要:

李清照的词作有着独特的抒情特色和语言特色,本文将通过对李清照婉约词的研究,从四方面综合论述了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美。

首先从李清照婉约词的创作背景进行阐述,李清照出身士大夫之家,深受家庭熏陶,从小便有着良好的文学修养,其词中更是体现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

接着,从“花”、“雨”两个意象阐述了李清照婉约词的意象艺术。

然后,从李清照少女、少妇、老妪三个年龄阶层以及李清照的艺术手法来阐述其词的抒情艺术。

最后,从色彩美、音乐美、生活美三方面阐述了李清照婉约词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

李清照;婉约词;艺术美

OnLiqingzhaogracefulwordsArtisticbeauty

Abstract:

Liqingzhaowordhasauniquelyricalcharacteristicandlanguagecharacteristic,thisarticlewillthroughthestudyofLiqingzhaogracefulwords,fouraspectscomprehensivelydiscussestheartisticbeautyofLiqingzhaogracefulwords.FirstfromtheLiqingzhaoandrestrainedexpoundsthebackground,Liqingzhaobornhomeofscholar-bureaucrat,byfamilyinfluence,andhasagoodliteraryaccomplishment,fromurinateinthewordistoreflectheruniquefemaleconsciousness.Then,fromtheflower,rainimage,expoundstheLiqingzhaogracefulwordsandrestrainedtheimageryart.Then,fromtheLiqingzhaogirl,youngwoman,thewomanthreeagegroupsandartisticmethodtoillustratetheLiqingzhaowordslyricart.Finally,fromthecolorbeauty,musicbeautyandlifebeautythreeaspectselaboratedtheLiqingzhaogracefulwordsandrestrainedlanguageart.

Keywords:

Liqingzhao;Gracefulwords;Artisticbeauty

前言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的词作以女性特有的纤巧细腻渗透出了大丈夫的阳刚之气,貌似不饰雕琢的白描文风凝结了词作的自然之美,其简练通俗的语言倾诉了无尽的思愁哀绪。

李清照以独特的风格和词品,继承和发展了婉约词派,奠定了她在词史上一流作家的重要地位。

李清照词的语言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她的杰出的语言才能在严格的词律中挥洒自如,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

李清照的词风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极大。

李清照的词主要写的是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其早期词自然活泼、清丽婉约,而后期在经过国家破亡、丧夫之痛,甚至是经过牢狱之灾后,词风变得哀婉悲戚、愁绪绵绵。

李清照的作品盛传不衰,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一、李清照婉约词的创作背景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精通诗词文赋,善作书画音律,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绽放出奇光异彩。

如此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一)家庭熏陶

李清照出身于一个文化氛围很浓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其善属文,工于词章,有《洛阳名园记》传世;其母王氏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善于写文章。

李清照受家庭熏陶,从小习文弄墨,工诗善词,有良好的文学功底,在闺中即有文名。

幼时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女子。

她不像那时社会上一般的闺秀,把自己锁在闺阁之中,而是经常走出深宅大院,投入自然的怀抱,寄情山水,展现出她那春春蓬勃的气息。

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由于具有共同的文学、艺术爱好,婚后夫妇俩感情生活融洽。

然而在和谐的家庭生活之外,朝廷内部争斗直接影响了赵明诚、李清照两人的幸福生活。

首先是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受牵连被免官,其后赵明诚出仕,但由于对仕途兴趣不大,而是节衣缩食,将精力放在金石古籍的收集与研究上。

在徽宗大观元年,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在政治斗争中失利,不久便病死了,李清照夫妇便返回青州故居,过起了约十年的隐居生活。

直至宣和二年,赵明诚出仕莱州太守,李清照同往任所。

在这段时间内,由于丈夫经常游学、为官外出,感情甚浓的两人不得不经历离别之苦,李清照不可避免会有无尽的愁绪,她将浓浓的思念灌注于她的词作之中。

靖康元年,金兵南下,掳走二帝,李清照随宋室南渡,开始了她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李清照夫妇两苦心收集的古物书籍,大部分都毁于战火。

不久之后,赵明诚病故,此时国破家亡,夫妇永诀等,加诸李清照一身,李清照所受惊扰可想而知。

绍兴二年,李清照再嫁张汝舟,不久便离异。

李清照没有子女,从此孤老而终。

(二)婉约词风

优秀的文学作品,流淌着的是作者的血泪真情,是对当时的自然社会及社会状态的情感体验,李清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天才女性,我们在其作品中,可以看到的是她的生命活力,是她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的一个展现,是她情感生活的自然流露。

在这些词中,我们更能看到词人对自身情感的自我认识和体验,感受到词人痛苦却又执着、热烈却又孤独的人生追求。

李清照作为前卫者,用创作向我们诠释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的词,充满了纯净高雅的女性意识,这在描绘其自我的生活的词中得以展现,如《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李清照借其对“花”的关心,借海棠感叹了青春易逝。

李清照着眼于女性特有的心理,塑造真实可感的自我形象,表现出了她对易逝青春的珍惜,抒发了她在爱情中的烦恼忧愁、幸福快乐。

李清照的词作,无论是其思想还是其内容,都处于当时的主流文学之内。

受时代所限,她本人不具备当代女性那样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在男性作家占绝大多数的宋代词坛上,李清照女性的身份及其作品的女性视角和话语,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对真实的展现女性生命体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清照凭借特殊的生活经历,独特的艺术气质,敏锐的审美感受以及超群的艺术才华,以女性作家特有的创作视角、创作笔触和创作心理,在词中唱出了女性的心灵之歌,形成

了别具风韵的“易安体”。

李清照这种特有的女性特征,使她成为唯一堪与众多男性作家媲美的女性词人,也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婉约词宗的地位。

二、李清照婉约词的意象艺术

(一)“花”的意象美

李清照是喜欢花的,其词中花的意象的数量相当多,包括梅、桂、菊、荷等花。

不同时期的花代表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内心世界,少女时期的“花”是清新、可人的;结婚后的“花”则带有了思念和忧伤;南渡之后的“花”意象则是趋于一种残败、凋零的状态。

从“花”的意象中我们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特有的细腻情怀和心灵历程,呈现了一种女性的生命历程,花是词人的化身,是她人生各个阶段的自我形象的写照。

李清照少女时期写花词只有三首,分别写了梅花、荷花和海棠,数量最少,这与其年龄不大、知识与生活的积累不够有关。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家教良好,聪明开朗,天真活泼,多才多艺,她的生活是甜蜜而又充满阳光的。

在家喻户晓的《如梦令》中可以感受到这样的气息。

长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日暮时分,夕阳西下,漫天红霞,一群沉醉于美景中的少女荡着小舟嬉戏在碧绿的荷叶间,忽的,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词中那蓬勃娇艳的荷花宛然就是那亭亭玉立的李清照,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

另一首“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浣溪沙》)②描绘的是一幅作者与她的朋友们在花园里玩耍嬉戏的图景。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有着如花一般的青春年华,如花一样的纯真的梦。

李清照婚后关于花的词作有14首,是最多的时期。

这期间,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恩爱,琴瑟和鸣,但由于赵明诚外出做官,时常留李清照一人在家。

无论是恩爱甜蜜的相聚,忧伤惆怅的分别,还是寂寞孤独的空闺生活,词人都将它们融入到了花意象之中。

婚后的李清照,虽然夫妇间琴瑟和鸣,但除了屏居青州外,基本上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

独守深闺的李清照敏感多情,满腔的思绪情感无人倾听,她只好将其倾注于笔端。

花儿不再娇艳,不再生机勃勃,而是怎一个“残”字了得:

“泪融残花”、“红藕香残”、“梅花鬓上残”、“更挼残蕊”、“梅萼插残枝”——满园的花儿无百花争艳之态,而是呈现出“秋已暮,红稀香少”。

如同“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醉花阴》),李清照一边埋怨着日子难熬,一边又觉得时间飞逝,在不知不觉中,美好的节日重阳又到了。

因为不能和丈夫一起而“愁永昼”;感叹青春年华像流水一般流逝则是“又重阳”。

万木凋零,悲凉肃杀的秋天,仿佛也是人的生命的秋天。

词中,瘦菊与女词人形象叠印在一起,

①王学初校注《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7页

篇二:

李清照论文

宋代第一才女

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我们读着她那一首首清丽旖旎的词作,仿佛闻到了一缕缕檀香、梅香、酒香,感受到了作者那一丝丝令人心醉的愁情,真有“坠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俊”之感。

不少论者在赏玩之余,却不免惊异感叹其为一妇人却能卓然一家。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曾写道: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

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可见,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李清照何以在中国古典文学历史上享有如此美誉呢?

细究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李清照在其作品中以其独特的心理感受和细腻的词人气质打动了世人,她真实地反映了作为女性的自我,自然地流露出自我的女性生命意识,从而形成李清照独特的艺术魅力。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

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

那么,就让我们来仔细探讨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写作,是人类本真经验的表达,可女性的写作一开始就处在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

为了使女性写作的纯粹性浮现出来,一个女性作家首先要做到的恰恰是拒绝历史,拒绝文化。

也只有拒绝文化,通过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悬隔的策略,女性作家才能够从男性文化无处不在的经验领域中抽身而出。

她们已别无选择,只有回到“一间自己的屋子”,审视自己,更注重自身的感触。

李清照崇尚自我,作品中流露出对自我生命

价值的观照。

我们说人的觉醒和对自我的认识常常从自身开始的。

魏晋时期人们就开始重视个人才能、智慧和自身的形体美。

到了唐代,人们已能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壮语,这说明人们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识更进了一步。

这样的历史渊源,当然对宋代的这位才女有着很深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李清照对自己外在美的认识。

在封建男权社会里,“三从四德”是对女性的要求。

女性的生存必须得依赖于男性,所以“女为悦己者容”成为女性们遵循的一条定则。

女性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识似乎完全以男性的认识为评判标准,而李清照却是封建社会里的一个“异类”。

她拒绝封建男性文化,她对自我生命的价值有着充分的认识,在其作品中大胆地展示女性青春美、形体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从而我们就能窥见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在李清照作品中,以花喻人是她惯用的手法,我们就选几首来看清照是怎样认识自己的外在美的。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这首词上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累态可掬的娇美少女形象。

她有似锦的青春年华充满生命的青春之美。

词中“露浓花瘦”语意双关。

“露浓”表明时间是在早晨,“花瘦”说明花未开,含苞待放。

未开之花更富于魅力,再加上露珠的镶嵌和晨曦的映照,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这不正是作者拿如花似锦的青春年华的象征吗?

词的下片为我们展示这个少女的性格特征。

她见到客人时有羞怯的一面,又

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机灵顽皮。

在封建社会,女子是不准抛头露面的,而身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却刻意渲染“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顽皮可爱,这可看到李清照对封建礼教的轻视,透露出对女性生命意识的观照。

由此看出,李清照毫不掩饰自己的青春美,对自我的认识已比较清晰。

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词: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

这首词上片写寒梅初绽,下片写月下赏梅。

写梅亦是写人。

作者对寒梅作了总体的勾勒之后,又以生花之妙笔点染了她的形象美和神态美,从而使读者进一步领略其象外之象,韵外之致。

在上片起首二句之后,也就是在总的勾勒寒梅形象的基础之上,紧接着用“香脸半开娇旖旎”比喻她含羞带笑,娇柔妩媚的美人面容;用“玉人浴出新妆洗”形容她如同刚出浴的美人那样娇洁。

这里句句写梅也是句句写人,妙处是梅与人、景与情水乳交融,化为一体,把梅花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从而也展示出青春少女晶莹剔透之美。

结尾处又点出“此花不与群花比”,与众不同,自我欣赏生命之美。

当然,李清照还有很多以花喻人的作品,这里不再赘述。

这些作品在写女性美或女性的春情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展示或自我需要,并非以男性为中心,将自己放在从属的被动地位。

其次,我们来谈谈李清照对自己内在美的认识。

人们赞赏李清照,更注重其作品中的“神骏”,这才是李清照内在才情、格调的内美的体

现。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这首词,词末有“此花不与群花比”一句。

这句堪与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比美,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花”韵胜,格高,自然不屑于和这些“群花”类比的,言外之意,作者已将梅花人格化,实际上写出了作者本人那种贞洁自立,“冒雪报春”的坚美姿质和高贵品性,同时,作者那超人的才情,高雅的格调自然地流露出来了。

还有,《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中“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这里作者也是将梅花视为知己,不仅将梅花人格化,而且将它个性化,作者的妙笔把高洁的梅魂与其超拔脱俗的情操两厢契合,融为一体。

从这里,我们自然地感受到了作者的内在气质。

当然李清照还有其他的“高洁”之句,如“自是花中第一流”、“疏影尚风流”等等。

以上我们是对李清照的内美的认识,实际上外美与内美是不可分的,它们融为一体,形成李清照独特的自我生命审美价值的观照。

我们谈到李清照在对自我生命价值认识时,不难发现作者是以一种“物化式”的抒情方式表达的。

这种表达方式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我们能感受出这种表达方式有点内敛,没有现代女诗人那喷薄的气势。

李清照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她有自己的理想,李清照表达自己的志向时大胆豪迈,表现出男儿气概。

李清照在一首《分得知字韵》的五言绝句中说:

“学诗三十年,缄口吧求知,谁遣好奇士?

相逢说项斯。

”项斯,唐代诗人,最初没有名气,不被人知,后来结识了杨敬之。

杨读了他的诗歌也赠送了一首诗歌给他。

杨敬之很爱才,便处处逢人为他吹嘘。

不久,项斯便名播长安。

女诗人

表面不说“缄口不求知”,但联系她其它作品如《打马图经序》一文末尾有“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一句,便可以推出李清照是希望能够遇上一个像杨敬之那样“相逢说项斯”的人。

从这里我们确实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位有抱负之人。

李清照还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出追求精神解脱,渴望自由的强烈愿望,例如《晓梦》等。

她不满朝廷的苟安政策,敢于在诗歌中批评当政者:

“圣君大信明如月,长乱何须在屡盟。

”她还挥毫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动人魂魄的人生绝唱。

可见其男儿气概之豪迈。

她的笔触不仅涉及了精神生活、社会政治生活,还涉及了文化生活,如《词论》中的大胆主张,对男性词人的尖锐批评等。

李清照确有那种豪迈气概,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女人,比起同时代的女子来说,她是一难得的奇女子。

虽然朱淑真也是一位才女,但在她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类似的高远之作,反而是一些“小女人”的作品。

当然,这并不是贬低朱淑真。

李清照违反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俗,而朱淑真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创作的呢?

朱淑真一面填词一面又责备自己,还说什么“然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

这朱淑真的看法与薛宝钗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两位都是遵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遗训,而李清照却相反,不但大胆吟唱“风花雪月”,还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自己的高远志向。

可见,李清照的确是一位迥然有别与一般女子,具有自己独特的女性生命意识。

至此,我们确实能感受到李清照是一位非凡女性,闪烁着独特的生命意识的灿烂光圈。

她一生抱负远大,崇尚自我,坚持独立自主的人格

篇三:

(论文)李清照

李清照的情感历程对其创作的影响

【摘要】

本文试图说明李清照一生的情感经历诗词创作的关系:

随着诗人情感变化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变化。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以李照清的生活轨迹为顺序,论述李清照从少女到少妇的情感历程及其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少女至少妇时代,她生活顺畅,幸福美满,诗的内容及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豪放之气。

晚年,夫亡国破,她颠沛流离,饱经苦楚,诗词的总体风格较之前期有了较大的改变。

【关键词】清照情感历程创作风格

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我国文学史上的女作家屈指可数,而名声之大,对诗词创作贡献最著者,李清照可说绝无仅有。

就其影响而言,她巾帼不让须眉,可与唐之李杜,宋之苏辛相提并论。

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不能不算做一个奇迹。

她自成一家的词作,独树一帜,赢得了时人与后世的好评,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清照出身名门,其父李格非,字文叔,致力于经学,以文著称于时,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其母是相门之后,也知书达理。

《宋史·李格非传》云:

“妻王氏,拱辰孙的家学渊源。

她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懂金石,是个不折不扣的多才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于闺阁也。

”(注《词品》卷二)清王士祯云: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注《花草蒙拾》)谭玉生在《论易安词》诗中把她与李白相比:

“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

”(注《古今词辨》)足见清照诗词艺术成就之高,是久为世人公认。

反映其词学思想的《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主张诗词分家,是词学的一大进步。

清照出身官宦之家,这决定她以后的生活,但有可能因其它家宦海沉浮注定她有着起伏波折的生活。

作为封建社会里的一个女性,清照只有跟着生活的水流随之起落。

而她的诗词创作正是反映了其情感的变化历程。

一、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清照出生到出嫁前的这个阶段正是李家兴盛的一段时间,当时朝廷重用苏轼等人,作为黄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更是官运亨通。

所以,清照在原籍的这一时期的生活是安定,平静,幸福的。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和此期的其他少女一样,天真活泼,对未来充满憧憬向往,但她又平添了一份明慧开朗。

李格非如伯乐一样,发现其女聪慧端秀非常人可比,将来会有一番作为,也是为了她能有一个较好的归宿,于是在她十六岁时把她带到了京城。

是年,李清照两首《如梦令》使她名噪京师,声震朝野。

此词在当时受到的赞赏可以说是无以复加,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

词中所绘正是她少女之心的真情流露。

让我们来看其中一首:

尝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这一首描写她在一次出游时所遇的有趣的生活片段:

夕阳辉映下,沉醉的游人乘着未尽的酒兴与游兴归去,竟把小舟“误入藕花深处。

”女主人公睁大惺忪的眼睛看看怎么回事。

噢,原来是走错了路。

“争渡,争渡!

”这时却惊起了河滩上悠闲的鸥鹭,哄然乱飞。

作品中人物与自然、飞鸟融为一体,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水乡图画!

这里没有丝毫的造作和矫饰,作者捕捉了闺阁生活中一次荡舟活动,刻画出一位天真活泼、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

基调轻松,感情明朗,给人新鲜流动的感受。

再看另一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从“露浓”看,女主人应起得很早,并且已经“蹴罢秋千”,“薄汗轻衣透”,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