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再见了亲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2037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4 再见了亲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104 再见了亲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104 再见了亲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104 再见了亲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104 再见了亲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4 再见了亲人.docx

《104 再见了亲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4 再见了亲人.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4 再见了亲人.docx

104再见了亲人

14再见了,亲人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刚强、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重点难点

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课前准备

开展读书活动,了解志愿军抗美援朝,英勇牺牲的战斗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题激发兴趣

 

 

二、初读感知大意

 

三、品读感悟亲情

 

四、抒情赞颂亲人

1、每个同学都在爱的海洋里成长,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

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这些有血缘关系、关系亲密、给了你无限帮助的人,我们都称之为“亲人”。

2、我们中国人民与邻国的朝鲜人民跨越国界,并无血缘关系,可是当年,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却把朝鲜人民称为至亲至爱的亲人,分别时情真意切地说“再见了,亲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一起学习魏巍写的《再见了,亲人》。

(板书课题)

1、提出初读要求: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

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他们的哪些事感动了你?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反馈、交流

1、是什么使不是亲人的两国人却比亲人还亲呢?

2、组织交流:

(一)“志愿军与大娘”之情:

(1)句子: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这真是雪中送炭哪!

A.引导学生抓住“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想象当时这样做的危险和艰难,从而体会大娘为志愿军不顾生命危险的精神。

B.抓住“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来体会,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成语的含义,接着联系句子具体谈谈这个成语“雪”、“炭”分别指什么,最后想象“雪”——志愿军当时的困境及困境会给他们带来的后果,从而进一步体会大娘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为他们而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品质。

(2)句子: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您为了我们失去了惟一的亲人。

(二)“志愿军与小金花”之情:

(1)句子:

你回来以后,焦急地等待着妈妈,可是……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

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

(三)“志愿军与大嫂”之情:

(1)句子:

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

(2)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方法同上)。

3、朗读体会惜别深情

4、感情朗读1-3自然段,升华情感

1、前来送行的人只有三个吗?

课文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呢?

2、这三个人代表着千千万万的朝鲜人民。

光她们三个就为志愿军战士做了那么多的事,付出了那么多的血汗,可想而知,当年的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多少代价,怎么不令人感动呢?

 

1、齐读课题

 

2、学生简介时代背景。

 

1、学生初读课文。

2、学生汇报:

课文中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

3、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感人的事。

1、带着问题学习最使自己感动的小故事,划出让自己特别感动的内容,抓住词句说说体会,并把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抓重点词句感受亲情。

3、感情朗读:

朝鲜大娘愿意为志愿军付出生命,给了志愿军及时的帮助,她把志愿军看成比自己还要重要的人---“亲人”,读出感动。

4、学生抓住“惟一”、“丢”、“背”等词来体会,先理解“惟一”的意思,再谈谈“惟一的亲人”对大娘意味着什么,接着体会大娘这一“丢”丢下的是什么,“背”起的又是什么,从而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感情胜过亲人。

5、感情朗读:

朝鲜大娘为救志愿军不顾最亲最爱的小孙孙。

6、学生抓住“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等词句体会小金花内心失去妈妈的悲痛。

7、感情朗读,演读。

8、抓住三个“挖”来理解它们的不同背景,再想像这三个“挖”字背后,大嫂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挖的,从而理解大嫂不顾生命危险为战士们挖野菜的可贵品质,感人至深。

9、感情朗读

 

1、说出自己的感动,说出心中的赞扬,最好能合适地选用反问句。

 

简介时代背景

是为学习本课作

铺垫。

有利于进一步

了解志愿军抗美

援朝,英勇牺牲

的战斗故事。

 

初读课文,整体

感知课文大意。

 

从这两句话中,学生体会到大娘洗补衣服几夜不眠、大娘八年来像慈母般地关心战士们等感动人的情节。

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指导朗读反问句的语调,采取不同形式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反问句,体会反问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情感喷涌时,让学生适时地抒发,并尝试用反问句来表达情感,既能让学生抒发自己对朝鲜人民的赞美之情,又加强学生对反问句表达效果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指导朗读

二、课内链接课外,仿写段落

 

三、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

1、为了志愿军,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可以超越国籍,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不顾惜亲人的生命。

她们为什么能为志愿军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呢?

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故事?

3、师引:

想一想,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

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为角色,以她们的口吻,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同样可以按“劝慰――叙事――抒情”的结构,用第二人称来写。

4、交流评析。

1、战士即将启程,列车就要开动,两国人民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2、指名朗读,学生评读。

3、创设情境引读。

(1)师:

战士们登上了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亲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发出了喊声――

(2)师:

列车开始启动,紧紧拉着的手松开了,列车前行,亲人向后退去。

战士们多想再看他们一眼呀!

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

(3)师:

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战士们只好挥手,大声呼喊着――

(4)告别的情景感人至深,现在你就是志愿军战士中的一位,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向朝鲜亲人挥手告别――

练习朗读。

 

1、说说还知道哪些有关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故事。

2、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片断,读后谈感想。

3、想一想,在依依惜别

的时候,朝鲜人民会说

些什么?

4、以她们的口吻,写一

个片断。

 

1、学生个人练习朗读。

体会怎样才能读出这份

感情。

 

生: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生:

列车呀,请开得慢

一点,让我们再看一眼

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

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

上再停留片刻。

生:

再见了,亲人!

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

起。

生齐读4-6自然段。

 

通过再次读课文,讲故事,体会无数志愿军战士也在朝鲜这片土地上洒下了鲜血,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两国人民的鲜血凝成的。

 

以读启思,读

中体验,读中表

达情感。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列车开走了,然而中朝两国人民的心永远连在一起。

正如金日成首相所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之间结成的深厚友谊将永远留在朝鲜人民子子孙孙的心中。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推荐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板书设计:

大娘冒着炮火送打糕累昏

为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14再见了,亲人小金花:

救侦察员失去妈妈

大嫂:

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

课后反思:

 

15*金色的鱼钩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重点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

1、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

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读

后谈谈感受。

(学生会谈到会被

班长为革命,为他人牺牲自己

的品质感动)

1、 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

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1)“炊事班长快四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A.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B.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2)“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A.指名朗读,读后议论:

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B.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

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3)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

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

……我怎么向党汇报?

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指导朗读。

(4)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思考:

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5)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指导分角色朗读。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

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

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出示句子)

提问:

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

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读课题。

 

1、快速默读课文,想想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后谈感受。

 

品读重点句

1、找出描写外貌的句子:

(1)句1: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2)句2:

老班长胜利

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

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

到不能支撑的地步。

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

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

诚。

 

2、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1)学习“硬咽草根鱼

骨头”片段,抓住“皱

紧眉头”、“硬咽”等词和

“我”当时的心情,体

会老班长的品质。

感情

朗读课文。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自由朗读,读后议论:

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

动?

(3)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自由读句子:

A.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4)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

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

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

的心理活动。

(5)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1、深情朗读中心句。

2、回答问题。

 

1、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2)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引入新课。

 

放手让学生畅谈

初读后的感受。

这样能及时释放

学生心中的感动,又

能根据学情来展

开下面的教学。

 

学习作者抓

住人物的语言、

动作、神态展现

人物内心的表达

方法。

 

体会老班长

的品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学习中心句,

体会文章中蕴

含的思想感情。

 

简要地复述故

事,再次感受到

老班长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的品质

的教育。

六、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课后实践活动:

可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板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

(长满红锈的)鱼钩

老班长————————————三个小同志

闪烁灿烂光芒

课后反思:

 

16 桥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前准备

准备一段洪灾的录像资料。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三、感受险情

 

四、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

 

五、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

出示课题:

1、范读课文。

2、过渡:

这篇文章感人吗?

请同学们同桌一起读一读,想一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想一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现在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可怕的一幕。

(放录象或看书中插图)

2、过渡:

是的,当时的情况是这样令人惊心动魄,你们能找出文中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吗?

(课件出示句子)

3、汇报交流谈体会,指导感情朗读促感悟。

读出洪水的凶猛。

1、山洪来势凶猛,情况危急,这种情景下,人们是怎么做的?

2、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

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3、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B.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

C.指导朗读。

(2)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短短的一句话里,连用三个感叹号,足以看出老汉话语的威严。

(3)老汉冷冷地说:

“可以退党,到我这里报名。

”(对于想抢先逃离危险的党员,老人是冷冷的态度。

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秩序。

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一颗为人民群众的心)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快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抓住“冲”、“揪”、“凶得像只豹子”体会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

B.指导朗读,读出老汉的凶。

C.可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

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从哪里看出来?

如果

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D.既然老汉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E.有表情朗读,读出敬佩。

(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

1、洪水无情,老支书牺牲了,木桥也塌了,可为什么课文要以桥为题目呢?

2、是的,虽然这一座木桥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的心中树起来,那就是――老支书,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支书,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危难关头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共产党员!

他是一座不朽的生命桥,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课题――《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

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

顺。

想一想:

课文写了一

件什么事?

2、汇报。

 

1、看录象或看书中插图。

2、汇报自己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3、找出文中描写洪水

(或雨水)可怕的句子,

用心体会。

4、汇报交流谈体会,感

情朗读。

 

1、找词或句来说说人们是怎么做的?

2、小组同学一起读课文

第7---27自然段,并讨

论:

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3、汇报自学情况。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3)老汉冷冷地说:

“可以退党,到我这

里报名。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快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

“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地把小伙子

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

桥轰地一声塌了。

小伙

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

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

,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从“吼”、“少废话,

快走”、“用力推”、

“似乎要喊什么”等词

我知道老汉爱儿子。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还没喊出来就牺牲了。

1、回答为什么课文要以桥为题目。

 

2、老支书。

 

3、读课题。

 

 

初步感知课

文内容,培养学

生阅读的概括能

力。

 

让学生在塑造

的情境与氛围中感

受山洪来临时的

可怕。

 

通过对描写洪水

(或雨水)的句子

的理解,来感受

洪水(或雨水)的

可怕。

 

抓住课文中令

人感动的词句,

感受老共产党员

无私无畏、不徇

私情、英勇献身

的崇高精神,

 

从老汉的话中感

悟老支书先人后

己的品质。

 

通过对这两

句话的理解,让

学生体会老支书

作为一名共产党

员忠于职守,作

为一个父亲,舐

犊情深。

 

仔细体味,反复品读,品出课文语言特色,也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内涵。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六、作业

课外搜集感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无私无畏

(不朽的生命)桥临危不惧

老支书先人后己

不徇私情

深沉父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再读课文,回味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三、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1、自由读课文,再次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向学习伙伴请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1)检查字音、字形

(2)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再学生朗读。

2、文章为什么要在最后才交待两人的关系呢?

3、交流

1、这篇课文是根据谈歌的小小说改编的,全文只有五百来字,却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它好在哪儿?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自由读课文。

 

2、汇报生字词学习情况。

“肆”的声母是平舌

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淌、瞪、

膛”的韵母是后鼻音,

“呻、搀、奠”的韵母

是前鼻音。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2、小组交流学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字词掌握与积

累。

 

让学生在塑造的

情境与氛围中感情

地朗读课文,得到

语感的有效提升。

体会课文在表达

上的特点。

 

体会课文语言特

色。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摘抄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

课后反思:

 

17*梦想的力量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重点难点

1、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2、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阅读江菲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原文《梦想的力量》。

2、非洲缺水的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题质疑

 

二、速读课文,理解“梦想”

 

三、再读课文,明晰“梦想之路”

 

四、感悟“梦想的力量”

 

五、畅谈感受,深化主题

 

1、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你有什么梦想。

2、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自由快速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划出有关句子。

(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2)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3)那我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补充非洲缺水的资料。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1亿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有2/3的农村和1/4的城镇近3.3亿人口缺水,整个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66%。

近年来,非洲旱灾频发,因饮用不清洁水引发的各种疾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万计非洲人的生命。

有关专家估计,非洲缺水问题还有可能继续恶化和蔓延。

3、指导读出瑞恩的决心大,语气坚。

1、加拿大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们挖一口井,还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那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

(1)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指导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1)瑞恩为攒够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2)瑞恩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更多人的支持。

A、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她决定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