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季清洁取暖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2003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冬季清洁取暖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冬季清洁取暖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冬季清洁取暖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冬季清洁取暖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冬季清洁取暖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冬季清洁取暖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冬季清洁取暖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冬季清洁取暖的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冬季清洁取暖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冬季清洁取暖的调研报告

关于冬季清洁取暖的调研报告

一、现阶段我县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情况

市政中心负责城区博济、侨润、狮子楼三个办事处的清洁取暖改造工作。

自2017年县政府出台实施方案,开始启动以来,2017年改造气代煤525户,电代煤1921户,合计2446户;2018年改造气代煤675户,电代煤3818户,合计4493户;2019年气代煤401户,电代煤7876户,合计8277户。

2017-2019年三年气代煤合计1601户,电代煤合计13615户,总计82个村庄15216户。

在项目建设上,我们坚持“倒排工期、平行作业、压茬推进”,完善制定具体改造台账,确定施工队伍后,加班加点实施设备安装和线路改造。

并每村安排驻村盯包小组,由街道办事处和市政中心工作人员组成,始终确保有3-5人驻村现场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涉及多部门联合办理的问题,及时召开现场协调会,坚持特事特办,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了各项工作均按照时间节点来推进。

同时,为保证工程质量,所有线路改造和采暖设备的安装,均由具有专业资质的队伍施工,并抽调县市政中心和供电、燃气公司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所有采暖设备均安装在安全区域,确保每个细个都规范化安装,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二、居民取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改造用户安全意识淡薄。

参与冬季清洁取暖改造的用户都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底,安全意识薄弱,对电气取暖设备的正确使用、保养知之甚少,甚至不理解取消使用第二火源的安全措施,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危险,亟需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二)取暖配套设施建设亟需加强。

目前,我县清洁取暖改造主要是“电代煤”和“气代煤”,城乡电力、燃气基础设施建设与清洁取暖发展趋势相比,已经严重滞后,造成电气消费远高于散煤取暖。

(三)群众认可度较低。

农村地区群众受生活习惯和使用成本等因素影响,对参与清洁取暖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

清洁取暖运行补贴1000元的标准低于实际运行费用,导致老百姓不愿意改,或者改造了不舍的用,导致了开机率的降低。

三、下一步意见建议

(一)将安全教育培训常态化。

在今后的监管中,我们将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要求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以村庄为单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用户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通过集中授课、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现场演示等形式,让老百姓记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并经常性的邀请老百姓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

(三)强化设施运行管理。

督促供电、燃气企业制定完善巡查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对天然气门站、储配站、调压站、燃气管网、加气站及附属设施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巡查冬季清洁取暖工程电力、燃气配套设施保护范围内有无违建占压和施工作业行为等。

开展电力、燃气监督检查,及时制止违法经营和占压、损毁电力和燃气设施行为,及时报告、协助处理电力和燃气安全事故。

(四)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冬季清洁取暖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

持续开展清洁取暖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大力宣传传统燃煤的危害、清洁取暖的现实意义,不断提高社会公众清洁取暖意识。

把推进清洁取暖作为国民环保教育和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搞好顶层规划设计,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原则,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因地制宜加快提高清洁能源供暖比重,让人们认识到,推进清洁取暖,既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既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履职尽责,也需要每一个人切实行动起来。

通过宣传,凝聚起推进清洁取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强大力量。

关于某村周边区域改造提升项目周边区域的调研报告

为按时实现大运村周边区域城市功能、交通、形态、环境的有效提升,大运村改造提升部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大运村周边区域改造提升项目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运村周边区域改造提升项目基本情况

大运村驻地地处东郊,紧临三环路东段,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

大运村周边区域改造提升项目共计9个,涉及城市功能提升、城市交通提升、城市形态提升、城市环境提升4个类别,分别由区住建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公园城市局、区水务局和属地街道办事处牵头实施,通过道路改造、环境整治、景观打造等综合手段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和风貌,以适应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对大运村周边区域城市功能的要求,并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

二、大运村周边区域改造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运村地处城乡结合部,由于城市扩张,安置了大量因征地拆迁转变为市民的农业人口,并因其紧邻成都市区的天然地理位置优势吸引了众多的流动人口。

但城区城市规划仍停留于上世纪末水平,街道狭窄拥挤、管线混乱无序,城市风貌老旧杂乱、基础设施配套陈旧落后,城市功能明显滞后并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

(二)改造提升项目较为集中,项目建设工期紧张,无法完全错时施工,同期施工的可能性极大,项目施工将会长时间对城区交通造成严重影响。

(三)大运村周区域土地及规划现状对项目建设进度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重要节点及广场景观整治工程范围内用地性质为办公用地、供水用地、公园绿地,因此项目无法按公园绿地用地性质办理规划控规信息图等相关规划手续,需进行调规;2.建设路道路及风貌整治工程、大运会专用通道等建设用地的土地指标未解决或落实。

(四)城市配套设施并未完全跟上城市经济发展的步伐,特别是通信、电力、能源、水务等杆管线设施的规划相当滞后,存在大量的一杆多用、一标多用的情况,甚至对以往的一些管线设施都未进行归档备案,均涉及管线是否下地及整治方案的现状与问题,不仅影响城市风貌,还严重制约项目施工进度。

三、推动大运村周边区域改造提升的对策措施

(一)着力改善城市面貌。

1.秉持“谋赛谋城、校城相融、多彩大运”理念,开展大运村周边特色风貌规划设计。

2.按照“必需必要可行有效”四大原则,改造提升项目要紧密围绕优化交通组织、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城市风貌、提升服务功能,实现城市风貌、功能的有效提升。

(二)加强项目协调科学安排工期。

1.结合施工区域的道路交通现状,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加强项目间的沟通协调,分批安排项目动工,尽量减轻因施工对交通造成的影响。

2.严控项目工期,按照“一项目一调研一方案”的要求,制定项目组织管理、进度安排、资金保障等详细实施方案,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同时,倒排工期,实施挂图作战,全力保障风貌整治、环境提升、区间道路联通成网等9个大运村周边重点保障项目于2021年4月前全部建成投运;3.是强化进度督导,严格按时间节点、项目重要环节进行督办,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确保项目落地落实、快建快投;4.是严格进展报送,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有跟进、进度有数据、过程有监管。

(三)认真分析相关项目现状,仔细分析解决项目在土地、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程序不减、环节不少、时间加快”的原则,为大运村周边区域改造提升项目规划和用地方面建立绿色通道,加快开展相关项目控规调整、土地指标申报及征地拆迁工作,保障项目建设如期推进。

(四)按照大运村“必需必要可行有效”四大原则,加快构建“水、电、气、讯”四大配套能源要素保障服务体系,对大运村建设区域的管网系统进行统一整改与规划,结合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以改造与提升以往的杆管网系统为基础,建立以东安湖体育中心,辐射大运村及整个周边杆管线网络体系。

建议大运村周边区域改造提升项目业主单位加强与项目涉及的管线业主单位沟通协调,及时摸清管线底数、制定迁改方案,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三)加大组建力度,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分布面广的特点,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因地制宜,采取抓大户、抓重点、抓典型、抓示范的办法,通过重点突破,典型引路,推动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大党组织组建工作的力度,并为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创造建立党组织的条件。

探索创造出“单独建、联合建、依托建、区域统建”等多种组建形式和方法,提高了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组建率,有效地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采取向没有党组织、没有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或政治指导员的办法,深入企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做好组建工会、共青团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工作,积极为企业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截至今年2月末,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已建立党组织**个,非公有制企业应建党支部组建率达**%。

其中党总支**个,党支部**个,联合党支部**个。

区非公党工委成立以来新建党组织**个,理顺党组织关系**人。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党建工作难摆上位置。

一是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同志缺乏对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认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性质特殊,党员人数少,建不建党组织关系不大,党员教育管理可有可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情况复杂,党员教育管理难开展,存在畏难情绪;农村、机关和社区党的建设任务繁重,顾不上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等。

二是对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主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认识不一,心态比较复杂。

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主对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心存疑虑,有的认为企业资产属个人所有,建立党组织没有必要;有的怕党组织活动多,加重负担,影响生产;有的担心党组织干预企业生产经营。

三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的党员对开展党的建设缺乏认同,积极性不高。

这些党员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教育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二)党员数量较少,流动较快,党组织组建难度较大。

一是产权上的私有性,弱化了与党组织的内在联系。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大多无上级主管单位,诞生之初普遍未设置党组织,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党务工作者与国有企业相比,都被“边缘化”了。

二是党员数量难统计。

从目前的统计渠道中无法得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的确切数字。

三是党组织难建立。

与国有、集体企业相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力量薄弱,缺少建立党组织的基本条件。

(三)活动缺少保障,受到制约,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难开展。

一是个私企业点多面广,从业多样,经营活动节奏快,有的跨地经营,有的经营地与注册地分离,使党组织的设置、管理遇到许多新的情况。

二是私营企业中党组织开展工作很大程度上受企业主的制约,客观上使得党员管理教育、党员发展等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

三、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思路,增强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自觉性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四破四立”,切实消除思想障碍。

即破除少数党政领导的“无所谓”心理,树立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事关全局的观念;破除少数基层党组织的畏难情绪,树立理直气壮抓党建的观念;破除少数企业主的戒备心理,树立非公经济组织要健康长寿、离不开党的政治优势的观念;破除一些党员的雇佣心理,树立在非公经济组织同样可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观念。

一方面要按照“七一”讲话提出的新任务、新标准、新政策,进一步突破思想禁区、破除组织发展上的关门主义,拓宽工作思路;另一方面,要坚持从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党建工作的基础和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总结提炼、不断积累管用的党建理念,逐步掌握工作规律,进而掌握实践创新的主动权。

要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树立“服务、促进、引导”的党组织功能理念。

(二)加大组建力度,规范隶属关系,抓紧消除空白点

一是对已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经济组织,无论规模大小,都应明确刚性要求,及早组建党组织。

二是要坚持“抓大带小”。

对资产规模较大、员工人数较多、在当地利税贡献突出、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以及在当地具有较强辐射力的中心市场,要列为重点对象盯住不放,帮助其尽快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

三是要大力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

打破计划经济时期按单位体制“一对一”设置党组织的思维方式,广泛尝试联合组建、区域组建、行业组建、挂靠组建、委托组建、嫁接组建等多种方式,一幢居住楼、一个专业市场、一个工业区,只要有利于党员管理,有利于开展活动,都可以成立组建党组织的依托。

四是要建立长效、统一的管理体制,切实理顺党组织的隶属关系。

实行“分类管理、以块为主”的办法,将个体工商户、外资企业中的党组织分别划归对其企业生产经营有规范约束力的工商、外经贸等行政监管部门党组织主管,将数量较多的私营企业确定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党组织主管。

(三)创新渗透途径,不断扩大党的建设的覆盖面

要坚持党建、工建、团建一起抓,特别是在打工族比较集中的私营企业,应优先建立群团组织,促进党组织的建立。

要进一步扩大党建工作联系员的覆盖面。

党建工作联系员的人选可以是党员领导干部,也可以是一般党员;可以从党政群机关选派,也可以从企业或其他基层单位物色。

联系员可以实行定点联系,也可以划片负责。

各级领导要结合办联系点,带头当党建工作联系员。

对上述两条途径仍然覆盖不到的,要纳入社区管理或指定有关主管单位党组织负责,通过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服务站、社会治安网络等多种组织载体全面纳入,不能放弃联系、失去控制。

(四)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化解制约因素

一是要把住市场准入关口,建立源头管理机制。

工商部门在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办理注册登记和年检手续时,应要求其填报负责人及员工的政治面貌和党的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坚持定期向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反映,从源头上督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时建立党的组织。

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时,国资、体改等部门也可参照这一做法办理。

二是要建立业主教育、引导机制,降低党建工作的“进入”难度。

引导业主把单纯的谋利动机逐步上升到社会责任感,把单纯重视资本逐步上升到资本、人本并重,把单纯的经济行为逐步上升到追求民族精神、创业精神,从而形成对党建工作的自觉认识,主动接纳党建工作。

四是要注重载体建设,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

首先要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其次要强化党员的监督管理;再次要创新党员的活动方式;最后,还要抓好典型,树立样板。

(五)创新领导方式,确保工作落实。

要逐级明确责任,完善工作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

要明确各镇街局和有关部门党委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方面所负的主要责任和直接责任,在党委领导下,建立和落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联席会制度、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台帐制度、定期通报和年终考核、奖惩制度,督促工作落实,要切实加大人才、感情、经费等方方面面的投入。

将党性观念强、素质较高的人才放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事党务工作;切实关心和爱护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的党员,对因坚持原则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党员和群团组织负责人,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

在鼓励企业立足自身解决党组织的活动经费、活动阵地的同时,要制定倾斜政策,帮助党组织改善工作条件,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市总工会关于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推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的完善,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根据豫工法[2003]4号文《关于对三方协调机制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通知》要求,xx市总工会于8月份采取发统计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法对我市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劳动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制度,是解决劳动关系问题和参与经济、社会民主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工会法》也作了明确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

按照法律规定和形势的需要,xx市市、县区二级均建立了以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政府,工会代表职工、经贸委代表企业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始终以促进就业为重点,以建立顺畅高效的协调机制为基础,以促进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目标,以完善法律法规为保障,努力开辟政府、工会、企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新途径,新方法,基本上形成了“主体协商、三方指导、政府调控、依法规范”的格局。

劳动关系主体三方密切配合,建立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任务,制定程序规则,积极开展活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保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三方机制工作基本情况统计表》显示:

1、全市两级三方会议建制以来召开协商会议52次,会议协商研究涉及劳动合同3次,集体合同7次,争议处理8次,社会保障6次,安全卫生7次,劳动标准6次,工资分配7次,再就业3次,其它3次;

2、建制以来下发文件8次,都是三方联合下发;

3、建制以来调研检查13次,其中三方联合11次,工会单方2次。

截止目前,工作人员尚未培训过。

二、主体构成和组织形式

由于我市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只有市、县区两级开展了此项工作,在乡镇和行业方面尚是空白,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xx市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立于1999年6月;xx区建立于2001年2月;xx县建立于2001年7月;xx县建立于2001年7月;xx县建立于2002年9月,三方协商会议制度都以三方的名义下发了文件,规范了制度。

三方协商的主体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会和经贸委。

其中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代表政府在三方协商中起组织、引导、协调的作用,通过与工会和经贸委的经常性接触与沟通,宣传政府方面的政策意向,争取双方的认可,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以实现本地区对劳动关系的宏观调控;工会代表职工参与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如实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使有关劳动政策的制定能够真正体现职工的利益;经贸委代表企业通过协商和广泛的活动,维护企业和经营者的利益。

在我市,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组织形式是三方协调会议,通过三方协调会议共同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劳动政策,解决处理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

如: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和市经贸委于6月27日召开了2003年的上半年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对今年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

1、进一步规范集体合同文本;

2、开办集体合同与工资协商培训班;

3、对集体合同工作进行一次调研;

4、选树和培养集体合同和工资协商的先进典型;

5、建立企业欠薪预警制度;

6、对全市集体合同履约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还讨论通过了《关于调整xx市推行集体合同制度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协调会议制度的通知》。

xx县通过三方协调会议对如下工作达成一致意见:

1、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加快为下岗失业职工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工作;

2、由三方联合对全县各类企业下岗职工的就业状况、生活情况进行一次调查;

3、利用县工会帮扶中心免费对职工进行培训;

4、决定于8月下旬组织一次依法征缴养老保险金的全县大型宣传活动。

三、工作制度和协调内容

我市市直和三县一区都以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和经贸委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制度的文件,对参加会议的人员构成、召开时间、工作职责、工作原则等制度进行了规范和健全。

在人员构成方面规定每方不得少于3人,时间要求一般每年在年中和年末召开两次,经一方提议也可召开临时会议。

其工作职责主要是:

1、在制定有关建立健全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意见、方案时交流情况,交换意见。

针对有关问题统一认识,提出意见和建议;

2、交流有关贯彻《河南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建立健全集体合同工作情况,研究在运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加强指导;

3、组织检查、交流、培训等活动,推动本地区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

所遵循的原则是合法、公正、及时;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三方利益;相互信任、支持、合作,协商一致。

三方协商的主要内容是:

1、通报交流各自协调劳动关系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对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

2、对本地区设计调整劳动关系的法规和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监督实施。

3、对具有重大影响的集体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和预防的意见建议。

4、研究制定本地区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的意见和方案,并组织检查、交流、培训等活动。

四、经验效果和典型事例

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运作过程中,积累了几点经验,以供探讨

1、坚持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

各级工会在推动建立三方协调机制工作中,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并真正落实到这项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把是否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作为衡量建立三方协商机制工作的根本尺度

2、按照实际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通过三方协调机制调整劳动关系,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三方协商的组织机构要从实际出发来设置,从有利于本地区工作开展的角度建立,这样才能为三方协调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3、正确把握三方协商的原则。

三方协商的四项原则应该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工会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地位进行民主协商,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劳动部门和企业代表组织的协调和沟通,求同存异,协商共事,形成共识。

自漯河市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以来,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共同努力,强化机制建设,使我市开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劳动关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解决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

如2002年8月,铁东开发区某私营企业一农民工在厂区内发生了工伤事故,企业以不是正式工为由拒不为该职工办理《工伤证》,致其不能享受工伤待遇。

市总工会获悉后提议召开三方临时会议,对此案进行研究和处理,并决定由劳动仲裁部门介入进行行政干预,事件最终得到了圆满处理。

在三方协调会上市总还提出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一次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的调研,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调研结束后,以书面形式向市委市政府作了详细汇报,促成了《xx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民工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政策的出台;xx县某公司118名职工因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问题与单位发生争议,造成群体上访事件。

县总工会了解情况后,立即提议召开三方协调会议,决定由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开庭受理此案。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在为职工办理双金时,申报基数过低,为职工少缴双金达50多万元。

仲裁委通过调解促使公司为职工补缴了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

五、存在问题

1、三方协商积极性有差异。

在三方协调机制实际操作中,作为代表职工的工会方由于上级工会抓得紧,工作比较积极,劳动局和经贸委处于从属地位。

2、三方协商机制没有资金作保证。

三方协商制度需要一定的办公基础设置,以及人员的培训、学习和考察都需要资金。

然而上级和地方没有拨款的渠道,致使工作成为无源之水。

3、三方协调机制工作发展不平衡。

目前市县两级工作机制已建立,而乡镇和行业的三方机制尚未建立。

4、部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人员的素质决定协商的质量,因此工作人员亟待进行培训。

5、三方协商机制的首席代表身份较低。

就我市目前的情况,三方首席代表都是各方副职担任,规格较低,有些问题不能拍板。

六、建议

1、平等协商,达成共识。

三方协商机制的完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劳动关系的需要,也是国际通行惯例。

三防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协商,对涉及到劳动关系的任何事都需进行协商。

2、完善立法,健全制度。

应尽快制定有关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专门法,使三方协商机制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把三方协商活动纳入法制轨道。

3、加强培训,准备人才。

要加强对三方代表和有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协商水平,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4、加强汇报,取得支持。

要多向党委和政府汇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工作情况,以取得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为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