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seyr黑河市委书记刘刚在市委四届十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Mwseyr黑河市委书记刘刚在市委四届十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wseyr黑河市委书记刘刚在市委四届十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wseyr黑河市委书记刘刚在市委四届十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黑河市委书记刘刚在市委四届十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月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工作,部署2011年工作。
同时,由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2010年市委常委会工作。
一、“十一五”工作的回顾和2010年市委常委会工作
“十一五”时期,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艰苦奋斗,胜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
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20.1亿元、6877元、26.7亿元、3.1亿元和26.1亿元,2010年预计可增长到256亿元、14677元、135亿元、13.7亿元和54.6亿元,五年增长81.8%、81%、4倍、3.4倍、1.1倍,年均增长12.7%、12.6%、37.9%、34.6%、16.3%,比“十五”时期分别高3.4、3.8、24.9、30.2和7.4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值提前四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提前三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新建和改(扩)建公路7359公里,100%的乡镇和98%的村屯实现了道路通畅;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文化品位、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荣膺“中国魅力中小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12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通过验收。
人民群众生活再上新台阶,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041元和3324元,2010年预计可增长到12070元和7045元,五年增长1.4倍和1.1倍;就业、社保、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社会和谐稳定。
过去的五年,是国民经济加快发展成效显著的五年,是对外开放阶段性成果最为丰硕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提高最快受惠最多的五年。
2010年,先后召开4次市委全会、1次市委工作会议、19次市委常委会,紧密结合黑河实际,坚定贯彻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突出抓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全力组织攻坚克难,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紧紧抓住上级政策机遇,从优势明显、基础坚实、见效较快的事情入手,全力消除制约加快发展的症结,扭住事关全局的重点,努力促进经济加快发展。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3%。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2.4%。
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年初预定目标。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1~11月,开复工重点项目56项,完成投资121.5亿元,相当于前三年总和,比上年全年翻了一番,投资总额和增幅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其中重点产业项目27项,完成投资32.7亿元。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有效发挥。
1~11月,旅游总人数增长24.7%。
会议、试车经济吸引外地人员2.4万人次。
俄持简化手续入境人数增长43.2%。
带动市区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娱乐业营业额增长20、18.7、23.3、10.2和10个百分点。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1%。
对外开放活力进一步增强。
1~11月,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51.9%,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数量、合同金额增长33%和5倍。
重汽4S店一期和玻璃深加工项目竣工投产,浮箱固冰通道、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水泥粉磨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境外土地开发达到90万亩,境内对俄果蔬出口基地达到8万亩。
俄电加工园区实现产值8.5亿元、税金4750万元。
引进到位资金增长24.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倍。
(二)优化经济发展结构,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把加快发展与优化结构、提升效益有机统一起来,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长27%。
工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8亿元,增长41.5%。
煤炭、建材、冶金等七大重点行业利税过千万元,其中煤炭、建材两大行业利税过亿元。
矿产税收达到4.5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三分之一强,比去年全年净增近亿元。
七大工业园区入住企业72户,51个项目建成投产。
农业生产创历史性新高。
粮食总产263.4万吨,增长20.6%。
大豆种植面积减少13.4%,小麦、玉米、薯类分别增长47.5%、2.2倍和1.1倍。
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148万亩、产品13大类6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660万亩、农产品800个。
预计林牧渔业产值分别增长20%、10%和17.3%。
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启动了北安昌泰物流、九三现代物流等物流项目,中储粮北安直属库、黑河粮库扩容等仓储项目及北安汽车4S店聚集区项目。
引进龙江银行开办了6家小额贷款公司。
山口湖、中俄民族风情园等景区景点进一步完善,矿泉理疗中心、宏福温都水乡养生会馆等服务项目加紧建设,五大连池景区成功晋级5A级景区。
(三)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以改革为动力,把促进发展与改革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垦地合作共建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将场县共建上升为局市共建,签署《合作共建框架协议》,明确了2010~2015年合作共建目标任务。
“三代”面积达到600万亩。
合作组建8个千万元以上农机合作社。
共同推进了九三、北安、嫩江等地工业园区建设,依托农垦大型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650万亩。
同处一地的垦地小城镇基本实现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双山示范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城乡一体发展举措更加有力。
启动10个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乡镇及6个新型农村样板社区建设,配套出台了户籍、医疗、财政等方面改革措施,放开、放宽示范镇户口变更及落户条件,建立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赋予乡镇一级财政职能。
北安市被列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
资源开发和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出台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决定和实施意见,组建矿产资源公安稽查大队和支队,引进战略投资主体。
放宽了小城镇土地政策。
“依法、自愿、有偿”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市流转、规模经营面积分别增长25%和2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推行市直预算单位公务卡制度和财政票据管理电子化改革。
建立财税库银四部门联席会议机制。
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
推行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制度。
实行财政性投资项目全过程评审机制,审减工程造价3500多万元。
城市管理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
城市道路、路灯、绿化、垃圾清运、公厕管护等,全部实行公开竞标、资金包死、节约归己、超支自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四)高度重视民生民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出台关于贯彻省委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30项惠民行动和12项重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大的福祉。
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果。
新建校舍7.7万平方米,翻建危房6.7万平方米,完成12所学校标准化建设。
市中医院完成主体工程。
3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通过国家验收并投入使用。
举办首届黑河中俄文化大集及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中俄文化交流不断深入。
城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全面推进。
改造棚户区71.5万平方米、泥草房57.1万平方米。
发放廉租房补贴2万户,落实配租房800套。
建成大黑河岛天然生态植物园及人行桥桥头广场、北岸广场和江天广场,成功晋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三优”文明城市创建获省殊荣。
五大连池旅游名镇建设稳步推进。
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及新型农村样板社区建设取得明显形象进度。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5.3%,小城镇住房砖瓦化率75.3%,自来水普及率83.7%,道路硬化率49%。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年度计划投资47.9亿元的民生项目超额完成投资2亿元。
城乡低保补差标准分别提高20元和100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
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100%,“新农合”参合率99.6%。
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5.6%。
生态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全市整体纳入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主体范围。
安全稳定形势良好。
“平安黑河”建设扎实推进,治安防控能力明显提升,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各类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进京到省上访件次、人次和群体访件次分别下降29.4%、17.7%、10.5%。
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0.8%、35.4%和53.4%。
连续9个防期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边境管理进一步加强,边境秩序安全稳定。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打造拉得出、过得硬、打得赢的干事创业队伍。
思想建设务实有效。
认真抓好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圆满完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创办黑河讲坛和市民大讲堂,开展百名领导上台讲党课、千名干部下基层调研、万名党员进课堂“百千万”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明显提升。
组织建设全面加强。
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公推差选县(处)级领导干部,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的配套办法。
坚持以实绩、以品行、以绝大多数干部群众认可为导向,着力建设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组织工作在全省满意度测评中名列第一。
作风建设扎实推进。
倡导“五加二、白加黑”精神,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扔掉花架子,拿出真本事,创造新业绩”。
深入开展“讲党性、树新风、优环境、促发展暨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主题作风建设活动,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全市上下形成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
廉政建设不断深入。
贯彻落实“一岗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工程化”方式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加大案件查办力度,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亲临黑河指导工作,并在政策、项目、资金、干部使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得益于我们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高度统一,努力开拓既符合上级要求又切合黑河实际的发展道路。
得益于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坚定信心,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一把手带头抓落实,亲自解难题,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出头,雷厉风行、务求实效的求实作风。
得益于我们在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的推进中和破解难题的实践中,发现干部、选拔干部、锻炼干部、使用干部,重用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漂亮干事的干部。
得益于我们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治领导核心作用,调动人大、政府、政协等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一心、凝心聚力的团结氛围。
二、关于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基本要求
审时度势、尊重规律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要科学审视市情,进一步明确黑河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形势,努力在发展大势中抢先机、占主动。
——加快黑河发展顺应了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
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在步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的重要机遇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势头依然迅猛,历史积淀的发展基础愈加雄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党领导下的民主法治国家体制日益成熟。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经过历任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黑河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问题,从容应对预测不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可能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加快黑河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特殊优势。
我们有土地、矿产、森林、河流等自然禀赋,有四季变化鲜明、风光秀美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历览沧桑变化、见证民族兴衰的历史文化遗产,有保证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生态,有毗邻俄罗斯、领略异国情调的区位优势,有航空、航运、铁路、高速公路等日趋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有遍布省内外、国内外的人脉资源。
只要我们牢牢抓住、充分发掘资源和区位优势,开发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就能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
——加快黑河发展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
广大党员干部人心思进、人心思上、人心思干,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认识统一、干劲十足。
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都把力量凝聚到中心工作上来,凝聚到推进黑河加快发展上来,形成了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只要我们继续发挥好党委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打造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使人民群众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焕发出全部聪明才智和旺盛的创业激情,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市委四届十四次全会,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总体部署,确定了黑河“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原则,明确提出要继续扎实推进“五个行动区”建设,做好事关全局的八项重点工作。
在充分考虑需要与可能的前提下,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确定了“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3%、五年翻一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四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六年翻一番的目标,实现上述目标,2011年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上项目、育产业、健体系、成规模发展主题,强化综合开发、全面开放、深化改革、促进和谐各项措施,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建设水平和改善民生水平,为“十二五”时期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开局。
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
实践中,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重大原则:
——坚持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
努力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同时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着力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矿业、能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规模加速放大。
积极构建包括旅游、外贸、会议、试车、商贸、物流在内的生产生活服务体系,为产业发育和效益提升提供支持。
——坚持扩大投资与增加消费并重。
努力提高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同时发挥消费对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坚持以重点项目建设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投资强劲增长势头。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和投资。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借助边境口岸城市和旅游城市优势,吸引两国公民扩大消费。
——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重。
积极主动开发和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以深化对俄开放为重点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扩大境内外生产基地规模,培育境内外加工园区,提高外贸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加强对俄大项目合作,提升俄电加工园区建设水平。
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借助资本加速流动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契机,积极引进企业、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建立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
——坚持促进发展与改善民生并重。
既要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又要使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
坚持民生工作常抓不懈、民生投入不断增加,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利益问题入手,不断提高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水平。
深入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建立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切实解决好群众利益诉求,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抓“五项建设”与抓党的建设并重。
确保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共同进步。
特别要正确处理好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的关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标准选好人用好人,以严明的纪律管好人育好人,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领导保证。
三、关于2011年的主要任务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各方面工作既要与“十一五”时期相衔接,又要与“十二五”时期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任务相统一。
要着眼于建设“五大行动区”、完成“八项任务”,下大气力做好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加快产业项目建设,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举全市之力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建设一批牵动全局、关系长远的产业型大项目,为产业发育和经济增长积蓄力量,努力实现“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实现财政持续增收”的目标。
立足独特的矿产资源优势,坚定实施“矿业兴市”战略,加快建设多宝山铜矿、翠宏山铁多金属矿、争光岩金矿等矿产项目。
抓住国家和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开发区黑河行动区建设,立足现有条件和基础,加快建设太阳能级多晶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大黑山风电、天华风电设备制造、上海电气风电设备制造、CL建筑体系基地、维生素C等“三新”项目。
依托丰富的农林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突出抓好祥润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完达山鲜奶加工、翔龙汉麻综合深加工、林板一体化、高强度瓦楞纸等农林项目。
要确保项目开工。
严格落实项目包保责任制,已经明确开工的项目,要利用解冻前四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上报批复、材料准备和其他筹备工作,尽量抢在四、五月份开工。
开复工项目要占到拟开复工项目90%以上,新开工项目要占到开复工项目30%以上。
加快项目建设。
完善“五个一”推进机制,实行重点产业项目按进度督办机制,将督办结果与干部考核和年底考评挂钩,严格兑现奖惩措施,确保项目如期完成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如期投产达效。
抓紧项目谋划。
不仅要谋划好明年的项目,还要谋划好整个“十二五”时期项目。
要根据国家和省的产业导向,结合我市资源和区位优势,结合现有产业体系的完善配套,结合现有产业的改造升级,抓紧谋划对产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或重大意义的项目。
储备项目要达到明年乃至“十二五”拟推进项目的两倍以上,形成科学完备的项目库。
今年九、十月份,市里要组织看项目活动,原则是看新项目、产业项目、大项目和具有特殊意义的项目。
希望各地抓紧行动,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向市委、市政府汇报。
(二)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进步、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抓住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建设两大平原综合开发试验区机遇,积极推进黑河行动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科学调整农业结构。
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作物轮作、基地建设、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科学调整种植业结构,划分种植品种、面积和地块;突出抓好奶牛、肉牛、鹅、黑龙江江鱼养殖带和肉羊、生猪、矿泉鸭养殖区,抓好中俄特色林木种苗、寒地优质小浆果经济林和北药种植基地,推进畜牧、水产、林业加快发展。
用产业化引领现代农业。
依托资源禀赋,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特色畜牧养殖基地、冷水鱼养殖基地和外向型农业生产基地。
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大力推进配套原料基地建设,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的利益连接机制。
开展“品牌年”活动,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条件成熟的可探索与农垦完达山、九三、北大荒等知名品牌联牌发展。
加大气象设施建设力度,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推进局市共建上新台阶。
农垦“三代”要扩大面积、提升水平,逐步扩大全程代耕范围,垦地共建农机合作社要加强管理,共建小城镇特别是“双山示范区”要在建设、管理和社会事业融合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共建工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联合招商等方面要积极进行新的尝试。
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
巩固提升第一、二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抓好第三批新农村建设试点。
结合改造城郊村、打造中心村、撤并微小村、缩减自然村、迁移深山村,科学调整村屯布局,合理确定重点示范村,集中投入,加快建设。
突出抓好新农村沿黑龙江、202国道、齐嫩高速三条示范带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点面结合、双向带动。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努力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同时积极支持农民发展特种经济作物种植、特种冷水鱼、禽类和毛皮动物养殖,增加其他农业收入。
搞好市场服务,促进农产品直接进入终端市场,实现农业收益最大化。
鼓励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利用农闲时节外出务工和进山采摘,增加非农收入。
(三)统筹推进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
认真落实全省“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座谈会”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通盘考虑对俄对外开放工作,在充分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定思路清晰、总揽全局、内容全面、措施具体的对俄开放总体战略,建立运作顺畅、指挥有力、方式灵活、务实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和细化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对俄开放的统筹推进和全面升级。
积极推进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黑河行动区建设,深入落实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以扩大对俄开放为重点,全面实施大开放战略。
推进跨境通道建设。
启动浮箱固冰通道、黑河货检二期建设,完成逊克口岸改造,协调俄方加快黑龙江大桥前期工作。
改善通关过货环境,为两国企业提供优惠便捷服务。
优化对俄贸易结构。
鼓励提高地方产品出口贸易比重,增加国家急需的能源和矿产等原材料、机电工程设备和农林产品进口。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俄腹地市场和东南亚、日本、韩国、欧美等市场。
支持国内企业在俄项目。
积极推进阿穆尔——黑河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星河公司阿州水泥粉磨站、东方明珠煤炭开采、千里雪公司和恒业公司在俄房地产开发、阿州建筑材料综合市场、盛安公司中国重汽4S店等项目,加强与俄方在农业、建筑等方面经济技术合作和劳务合作。
探索建立境内外加工园区。
根据境外市场特别是俄罗斯需求,壮大境内对俄果蔬出口基地、食品出口加工基地,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俄罗斯建设农业开发基地、工业加工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
通盘考虑两国公民消费。
面向两国两城公民的不同消费群体,发展不同档次民俗风情体验、文化体育娱乐、商品购物服务和便捷金融服务等各类服务业。
扩大对俄交流合作内容与规模。
巩固与阿州在经济、文化、体育、教育、科技等各领域合作,扩大与其他地区的友好往来。
(四)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民生工程和民生项目为着力点,进一步提高民生水平,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
满足群众基本需求。
实施创业带动、岗位开发和就业援助等工程,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
推进养老、医疗、失业等各类社会保险扩面,抓好第二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提高职工医疗保险最高报销额度和居民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
加大“一棚一草”改造和廉租房建设力度,解决好低收入群众和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城乡居民、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收入。
高度关注物价波动,严格执行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中低收入群众生活不受影响。
关心残疾人、妇女、儿童、老龄事业,真心实意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满足群众教育需求。
改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年底前市区学校全部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50%的县城学校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