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1342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docx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docx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长宁区2009年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卷(2009/04)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

请勿在试卷上答题,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5分)

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历史上首届以“城市”为内容的世博会。

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预计到2010年,全球总人口中的55%将居住在城市。

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课题。

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演绎城市多元文化融合和科技创新,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

②上海世博会园区,横跨黄浦江两岸,沿江规划区内汇聚着众多近现代工业文明遗迹和厂房,约两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和超过四十万平方米的工业建筑遗产都将受到有效保护和积极利用。

1865年洋务运动时期的江南造船厂船坞,矗立了近百年的上钢三厂五金仓库……总面积达到世博会园区总建筑面积的五分之一。

对老建筑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保护和后续利用,在世博会园区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

“传承历史文脉,利用历史建筑做世博的展示馆!

”上海世博会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理念。

有文化遗产的城市,才是有文化的城市。

见证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浦江历史工业建筑群落是这座城市最值得留存的历史记忆。

③江南造船厂,其前身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中国第一座炼钢炉、第一艘机动兵轮、第一尊后膛钢炮、第一艘潜艇全部诞生于此。

它更是把近现代科技的理念带给了古老的中国,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

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附属机构一一翻译馆内,工作人员共翻译出了百余种西方近代科技书籍,包括中国第一张翻译过来的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表。

江南造船厂的大部分建筑将被保留,世博会期间将成为企业馆所在地,而世博会后则将被改建成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群,长久留存。

④建于清朝末年的南市发电厂,是上海最早的火力发电厂,将被改建成未来都市能源提供的展示基地--绿色发电厂,注入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多种元素,并直接为世博园区提供能源。

上钢三厂五金仓库将摇身一变,成为世博会的休闲中心“和兴码头”。

昔日钢花飞溅的特钢车间,也将变成歌舞升平的“演艺中心”……传承历史文脉与追求城市新生活在这里实现了完美对接,充分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⑤上海世博会规划图的红线,曾经一变再变,直至形成世博会历史上形状最复杂的园区。

在众多棚户区、工厂犬牙交错的地带建造世博园区,就是为了避免乱拆滥建和无谓浪费,为了尽量不影响老百姓的正常生活,更是为了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⑥在贯穿世博会园区的中轴线上,全世界的艺术家将用各种艺术品来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

而与主轴横向相交的步行廊,串连所有的国家馆,是体现和谐城市、阐释和谐理念的承载空间。

大型主题演出、民间艺术展示……步行廊将成为全世界文化交流的最密集的一条街。

据悉,首次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亮相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将展示未来城市人们生活、工作、休闲、交通等若干功能的和谐共存,展示各国城市全新的生活方式。

中国馆则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系统地展示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华智慧,阐释以中华智慧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演绎的新亮点。

⑦上海世博会的又一亮点,是智能化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的实践。

园区绿化,不再用自来水浇灌,黄浦江水通过生态处理,层层净化后被引入园区。

过去,干净的黄浦江水经过城市的利用,流出城市时变成有害污水。

但世博会上将展示,通过生态技术,原来干净的黄浦江水在被利用后,流出去则是洁净无害的水。

总规划师吴志强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是要破坏自然,而是要反哺自然。

这样的城市,才是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

”“过去是城市建在哪里,哪里绿化就少了,现在要改变这一现象,城市建到哪里,密集种植将使城市的绿化率更高。

大量的屋顶花园、屋顶绿化、立体绿化,世博会将是探索未来城市自然生态走向的风向标。

④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内,未来世博的智能化生态建筑已见端倪:

出门不需要带钥匙,智能终端会根据主人的指纹、声音、脸型来自动识别。

室内通风、隔音、窗户、照明、家电家具等都能通过智能化的手段进行调控……城市最佳实践区还将通过展示世博园智能化生态建筑,诠释未来建筑发展水平。

⑦1970年到2000年的历届世博会阐释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人主宰自然到人回归自然,科技的创新和文化的融合进发出巨大活力。

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则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

2010年,一曲以“世博精神”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在上海奏鸣。

(根据王春等《踏访正向我们走来的上海世博会》改写,原载《科技日报》)

1.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首次以“城市”为展示内容的理由是:

(2分)

(1)__)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

(2)__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课题。

(2分)

2.第③段举“江南造船厂”一例,对其作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B)(3分)

A.说明世博会园区建设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保护老建筑。

B.说明上海世博会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传承历史文脉。

C.说明上海是一座拥有文化遗产因而具有文化的城市。

D.说明见证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建筑群落最值得留存。

3.依照文意,概括上海世博会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要点。

(3分)

(1)__传承历史文脉追求城市新生活实现完美对接。

_________

(2)__以“和谐”智慧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______________

(3)_智能化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的实践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画线句中“反哺”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人类)回报和养护(自然)(2分)

 

5.文章结尾提到“世博精神”,请结合上海世博会主题对这一精神作简要评析。

要点:

(1)、科技创新和多元文化融合是世博会的永恒精神。

(2)“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是这一精神的延续,城市全新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也是文化传承和交流融合的结果。

(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

(22分)

西栅的梆声  迟子建

①乌镇是一枝莲,东栅、西栅、南栅、北栅是它张开的花瓣。

东栅因为天光和烟火气盛,这片花瓣在我眼里是银粉色的。

西栅呢,它被不绝的流水环绕着,那层层叠叠的楼台水阁,迷宫似的灰街长巷,也就有了舟楫的气象,似乎你轻轻一推,它们就会启航。

这片轻灵的花瓣,在我眼里就是烛白色的了。

烛白色不像银白那么耀眼奢华,也不像乳白那么温柔平淡。

烛白色,它高贵而又深沉。

因为烛白色里,掺杂着天堂的色彩。

②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

与它们比起来,依赖车船出行的人,是多么的被动啊。

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

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身下这片枕河入梦的人家了,从天宇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飘飘洒洒,也是说到就到了。

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只要它起了顽皮,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早晨的皇帝。

③西栅由十二座小岛组成,所以进出西栅,须乘坐渡船。

我到乌镇时已是晚上九点,江南的雨淅淅沥沥下着,好像乌镇这个素服女子忙活了一天,正在做安寝前的沭浴。

从西栅的码头登船,去通安客栈,大约一刻钟.西栅的渡船是我喜欢的那种,带篷的木船,梭形,人工摇橹,至多坐六人,既不像大船那样笨拙少情调,又不像只能容一两个人坐的小舟,在水波上活跃得像条鱼一样,让人心生不安。

不大不小的渡船,如同恰到好处的鞋子,最适合游人的脚。

船家是个女子,乌镇人对她们有个亲切的称谓:

船娘。

而我觉得,女子的性情,最适合在西栅摆渡。

因为这儿不是荒凉的海域,需要顶天立地的男人披荆斩棘;西栅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是个听桨声的地方,由性情多温婉的女子做“掌门人”,再妥帖不过了。

④船娘戴着斗笠,不紧不慢地摇着橹。

虽然落着雨,但岸上投下的灯影,依然盛开在河面上,看来电的筋骨,实在强啊。

没有月亮的夜晚,那一团团湿漉漉的橘黄的灯影,看上去像是月亮生出的金发婴孩,是那么的鲜润明媚。

带着一身的水汽,船停靠在客栈的码头上了。

简单吃了点东西,洗漱后躺下,已是深夜了。

旅途的劳顿,并没有使我立刻入睡。

不过在西栅失眠是幸福的,因为你在静得出奇的夜里,能听见淙淙的流水声。

⑤来乌镇的次日,是茅盾文学奖颁奖的日子。

我醒来的时候,西栅还没醒,因为它被浓雾包裹着,所以到了天亮的时辰,它却亮不起来。

早饭后,我出了客栈散步。

上了一座灰白的石拱桥,站在桥上,只见河两岸的房屋,好像晾晒着一匹匹白色的丝绸,被雾气紧紧缠绕。

你想看远一点的河道,看不清楚;想看近处房屋的飞檐,也是看不清楚的。

雾中的西栅,也就有了如梦似幻的感觉。

上午十点多,雾小了,雨又来了,所以那个白天的太阳,和那个夜晚的月亮,是逃跑的新娘,芳踪难觅.如果说乌镇是一朵静静的莲的话,那么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在我眼里就是昙花。

那个夜晚的颁奖盛典结束后,第二天,与会人员纷纷离去了。

客栈的小码头忙碌起来,船娘忙碌起来,被桨搅起的水波,也忙碌起来了。

⑥我留下来游览西栅。

游过西栅,天色已昏。

回到客栈,清理完旅行箱,想想明天就要离开西栅了,心中似乎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

九点一刻,我独自出了门,看夜下的西栅。

⑦石板路上,几乎看不见行人了。

西栅静起来,而另一种光明,却升起来。

点缀着夜晚的灯光,以乳黄为主,但也有幽蓝的光带,裹着石桥,使桥有了闪电的气象。

那一盏盏古朴的风灯,在苍灰的屋檐下,随着晚风轻轻摇荡,像恋人温柔的眼。

我走进一条深巷,周围竟一个人都不见,那一座座阒然无声的深宅大院,使我怀疑里面居住的不是人,而是神灵。

我有些害怕,连忙回到离出发点不远的放生桥那儿,桥下有一个小酒吧,还有零星的顾客。

刚停下脚步,就见柳树丛中闪出一只猫来,雪白雪白的,它好像赶赴什么约会,飞也似地越过石桥,去另一岸了。

猫离去了,一个清扫员出现了。

她一手拎着撮子,一手提着扫帚,打扫石巷。

我看了看撮子,里面最多的是落叶。

乌镇再怎么江南,也是秋意阑珊了。

我跨上桥,刚好看见有一只载客的船从远处荡来.我听见客人在问:

“岸上是什么树呀?

”船娘答:

“香樟树。

”之后再无人语,有的只是水声。

我看着这只船渐渐接近石桥,然后鱼似地从桥下跃过,不见了踪影。

正当我要走下石桥的时候,一阵梆声石破天惊地响起,这是打更的人在报时了。

打更的人穿行在哪一条巷子,我并不知晓。

但这寂寥而空灵的梆声,与教堂的钟声一样,让我身心顿时为之一爽。

是啊,这禅意深厚的梆声让我明白,所有的盛典和荣耀,不过是一季的盛花,会转瞬间付与流水。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在脱离了灯火璀璨、人语喧嚣的环境后,惧怕一个人走夜路.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

(原载2008年12月29日《文汇报》,有删改)

6.第①段运用比喻和比较的写法,突出了西栅_轻灵____和_高贵而又深沉____的特点。

(2分)

7.第②段描写“白鹭”、“云朵”、“晨雾”颇有特色,请任选一例加以赏析。

赏析要点:

白鹭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描绘白鹭飞翔时轻盈优美的身姿;云朵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表现它们欢快自由、轻灵飘逸的状态;晨雾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表现它们一哄而起、笼罩一切的景象。

(任选一例,2分)

8.文章从第③段起按__时间__顺序写来西栅的所见所感,脉络清晰。

此外,第⑤段“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在我眼里就是昙花”,与下文“__所有的盛典和荣耀,不过是一季的盛花,会转瞬间付与流水(_____________”句前后照应。

(2分)

 

9.第⑦段画线句与课文《__荷塘月色____》中“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一句,在表达作用上有何异同?

(4分)

相同点:

都是以“眼”来比喻灯光,生动形象。

(1分)不同点:

一写风灯的柔和,表达作者对西栅的依恋和温情;一写路灯的忽隐忽现,表达作者内心淡淡的忧愁和迷茫。

(2分)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 )( F  )(6分)

A.作者认为“船娘”性情温婉,最适合在乌镇西栅这宁静的江南水乡摆渡。

B.第⑤段用“逃跑的新娘”比喻太阳和月亮,是因为“我”讨厌西栅雨雾。

C.第⑥段承上启下,由对西栅白日风光的描绘过渡到对文章主旨的阐发。

D.第⑦段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白猫、舟中问答和梆声来表现夜下西栅的静。

E.从全文看,作者描绘西栅景色,是为了强调要珍惜自然,保护古镇文化。

F.文章巧用修辞,融叙述、描写、抒情于一炉,语言清新自然,细腻生动。

11.有人说第⑦段“乌镇再怎么江南,也是秋意阑珊了”中“乌镇再怎么江南”不通,你的看法如何?

(2分)

认为不通的,可从语法角度分析:

“江南”作为专有方位名词不可充当谓语中心语,属于主谓成分搭配不当,或疑问代词“怎么”(代程度副词)也不能修饰名词“江南”。

认为恰当的,可从词语活用和修辞角度分析:

“江南”活用为动词性的“处于江南”,或借代“温暖”,使语言表达更加简练、新颖而富有感染力。

(理由充分并与观点一致2分,理由不充分但与观点基本一致1分,缺乏理由又与观点不一致O分)

12.文末说“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4分)

{1)喻指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内心亮堂起来。

(2)表达返朴归真、追求淡泊宁静的思想情感情。

(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任选6空)(6分)

13.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金石可镂_。

(荀子《劝学》)

(2)彼童子之师,__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

(3)古人学问无遗力,_少壮工夫老始成_。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

(《论语·学而》)

(5)__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6)且君子之交淡若水,_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

(7)会挽雕弓如满月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四)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16题。

(8分)

玉楼春  宋·宋祁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①。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②?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縠(hú)皱:

有绉褶的纱。

这里形容水的波纹。

棹:

船桨,这里代指船。

②肯:

岂;怎能。

14.“玉楼春”是这首词的词牌_(或词调、曲调名)____。

(1分)

15.王国维《人间词话》评“红杏枝头春意闹”句曰:

“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你认为“闹”字好在哪里?

(3分)

“闹”字化静为动,(运用比拟手法)使红杏人格化,写出了春日枝头红杏争奇斗妍、生机盎然的景象。

(3分)

16.你对词的下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评价?

(4分)

(1)珍惜美好时光,轻视钱财而追求快乐生活。

(2)但也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思想。

(共4分)

作者: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

仁守天圣二年(1024)与其兄宋庠同举进士。

初任复州军事推官。

召试,授直史馆。

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

曾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

与其兄庠齐名,时呼“小宋、大宋”。

因其词《玉楼春》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人称红杏尚书。

为人喜奢侈,多游宴。

其词多抒写个人生活情怀,未摆脱晚唐五代艳丽旧习。

但构思新颖,语言流丽,描写生动,一些佳句流传甚广。

原有文集一百五十卷,已散佚。

清人辑有《宋景文集》;近人辑有《宋景文公集》;赵万里辑有《宋景文公长短句》。

 注释:

①縠皱:

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②棹:

船桨,代指船。

③浮生:

指飘浮不定的短暂人生。

④肯爱:

怎肯吝啬。

⑤晚照:

落日的余辉。

本词赞颂明媚的春光,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上阕写初春绚丽的风景,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春景画: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春和景明,城东的景色越来越美。

湖面上微波荡漾,上面的一条条游船,满载着游客的欢笑。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绿杨含烟,春深了,适值清晨,四周处处弥漫着拂晓的轻寒。

红艳艳的杏花簇绽枝头,像火焰一样地跳动着,蜂飞蝶舞,春意盎然。

下阕再从词人主观感受上对美好的春光做进一步的烘托,抒写出了人生如梦,时光稍纵即逝,应及时寻乐的情趣: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人生如同浮萍,漂浮不定,苦恼何其多,欢乐又是多么少!

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带不去,有谁肯吝啬千金,却轻视美人的嫣然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为君我端起斟满美酒的金杯,真诚地邀请夕阳,让它共同和我们一起干杯:

希望金色的晚霞夕照,能够慢慢逝去,多在美丽的花丛中停留一会儿!

  这首词是宋代的名篇。

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为红杏尚书。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一个“闹”字不仅写出了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渲染出来了。

它运用通感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把红杏在枝头盛开的情况点染得十分生动,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赏析: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上片写初春的风景。

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

首先是“縠皱波纹迎客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条条漾动着水的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

然后又要人们随着他去观赏“绿杨”,“绿杨”句点出“客棹”来临的时光与特色。

“晓寒轻”写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头的情意。

“波纹”、“绿杨”都象征着春天。

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却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后一句终于咏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绝唱。

如果说这一句是画面上的点睛之笔,还不如说是词人心中绽开的感情花朵。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下片再从词人主观情感上对春光美好做进一步的烘托。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二句,是从功名利禄这两个方面来衬托春天的可爱与可贵。

词人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或机会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故引以为“浮生”之“长恨”。

于是,就有了宁弃“千金”而不愿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

既然春天如此可贵可爱,词人禁不住“为君持酒劝斜阳”,明确提出“且向花间留晚照”的强烈主观要求。

这要求是“无理”的,因此也是不可能的,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7分)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

“总角”及其他。

古人在说到年龄的时候,常常不用数字直接表达,而以某种称谓来代替。

一、垂髫(tiáo)。

它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孩子,男女不分。

《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总角。

它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

上文“轼始总角”,意为苏轼才十来岁。

三、豆蔻。

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四、束发。

指男子十五岁。

五、弱冠。

指男子二十岁。

六、而立。

指男子三十岁。

七、不惑。

指男子四十岁。

其他还有“知命”、“花甲”、“古稀”等。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

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

“童子何用知之。

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

“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

轼曰:

“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

“韩、范、富、欧阳①,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我说:

“(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

”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

“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

”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

“我知道了他的为人。

”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

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②待轼,曰: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

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

“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③。

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

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

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唉!

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

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④!

(节选自苏轼《范文正公集叙》)

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注]①韩、范、富、欧阳:

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②国士:

国中优秀人才。

③尧夫:

范仲淹有四子,长子纯祐(字天成)、次子纯仁(字尧夫)、三子纯礼(字彝叟)、四子纯粹(字德孺)。

④畴昔:

往昔;从前。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4分)

(1)则已私识之矣( 记住  )

(2)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遗憾  )

(3)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嘱托 )(4)乃克为之(能够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2分)

A.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

B.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C.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D.岂非命也欤/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1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白话文。

(6分)

(1)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_先生觉得我的言语(很)奇特,(就)把(他们的情况)全都告诉我了___

(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

__这一年(我)考取进士,方才被(或受)欧阳公赏识__________

20.第一段写“私识四杰”,在文中的作用是点明对范公产生敬意的原由,为下文记述未识范公及受托写叙之事作铺垫。

______。

(2分)

21.根据文意,分析作者“见属为叙”而“不敢辞”的原因。

(3分)

(1)作者自幼敬爱范公,此情由来已久。

(2)结识三杰而独不识范公,引为平生之憾。

(3)为范公文集作叙,可自托弟子身份实现结交范公的夙愿。

(意思相近即可)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2分)

仆闻古之为文者,必本于经而根于道;其纪志表传记序铭赞,则各有其体,而不可以淆焉,而莫之辨也;至其发言遣辞,又奚以剽贼①为工哉?

今不本于经,不根于道,而杂出于百家传记之说,则其立论不自其大而自其细,固已自小矣,尚何能与古人齐驱并驾哉!

老苏之文,顿挫曲折,苍然郁然,巉刻峭厉②,几不可与争锋,然而有识之士犹有讥焉者,良以其立论之驳,而不能尽合乎圣人之道也。

今无苏公之才,而立论又下苏公远甚,则何望其言之立而不仆耶?

古之用兵,其合散进退,出奇制胜,固神速变化而不可测也,至其部伍行阵之法,则绳绳乎其弗可以乱。

为文而不法,是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