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752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策略.docx

《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策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策略.docx

策略

五、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模拟分析

  针对推动物价上涨的三大因素(输入型价格上涨、交易性货币供给增速提高和工资上涨),我们利用“季度经济增长模型”模拟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和提高存贷款利率对抑制未来物价上涨的有效性。

政策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或提高存贷款利率会有效降低物价上涨幅度,但将付出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速下降代价。

  

(一)人民币名义汇率一次性升值对未来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主要通过降低按人民币计价的进口价格涨幅、抑制出口和经济增长,对物价涨幅产生影响。

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会在短期内迅速降低物价上涨幅度,但对后期物价涨幅的抑制作用很小,且一次性大幅度升值对出口及经济增长会产生重大负面冲击。

  假定今年二季度人民币名义汇率一次性升值5%,则2011年和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均将分别下降到9.5%和9.6%,CPI涨幅分别为3.9%和6.6%,PPI涨幅分别为1.1%和6.9%。

总体看,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5%对经济增速影响较小,能够明显抑制今年物价上涨,但对2012年物价涨幅的抑制作用较小。

  假定今年二季度人民币名义汇率一次性升值10%,则2011年和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分别下降到9.2%和9.1%,CPI涨幅分别为2.6%和6.2%,PPI涨幅分别为-3.3%和4.4%。

总体看,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10%对经济增速的负面冲击很大,但能够大幅度降低今年CPI和PPI涨幅,但对2012年CPI涨幅的抑制作用较小。

  

(二)人民币汇率渐进升值对未来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的影响

  人民币渐进升值对短期出口和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较小,但需要持续的较大幅度升值才会有效降低物价涨幅,对长期经济增长冲击较大,且需要考虑渐进升值形成的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假定今年二季度到2012年四季度期间人民币名义汇率每个季度升值1%、累计升值幅度为6.8%,则2011年和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分别下降到9.5%和9.6%,CPI涨幅分别为4.4%和5.6%,PPI涨幅分别为2.9%和4.3%。

总体看,人民币汇率小幅度渐进升值对经济增速影响较小,能够有效降低物价涨幅,但物价下降幅度较小。

如果人民币名义汇率每个季度升值2%、累计升值幅度为13.2%,则2011年和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分别下降到9.3%和9.1%,CPI涨幅分别为3.7%和4.2%,PPI涨幅分别为0.2%和-0.8%。

总体看,人民币汇率较大幅度渐进升值对经济增速影响较大,但能够明显抑制物价涨幅。

  (三)提高存贷款利率对未来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的影响

  提高存贷款利率主要通过降低交易性货币供给增速和投资增速抑制物价上涨幅度。

假定今年二季度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一次性提高10%,则2011年经济增速为9.7%,2012年将下降到9.3%。

2011年和2012年CPI涨幅分别为4.4%和3.6%,PPI涨幅分别为5.1%和6.3%。

综合看,大幅度提高存贷款利率会有效降低食品价格和CPI涨幅,但对抑制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作用较小,且会对投资和长期经济增长产生较大负面冲击。

  (四)人民币汇率小幅度渐进升值、存贷款利率小幅度提升对未来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的影响

  假定今年二季度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一次性提高5%的同时,二季度到2012年四季度期间人民币名义汇率每季度升值1%,则2011年和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分别为9.5%和9.3%,CPI涨幅分别为4.1%和3.9%,PPI涨幅分别为2.6%和2.7%。

总体看,采取人民币小幅度渐进升值和小幅度提息并用措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较小,能够全面有效降低CPI和PPI涨幅,是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保持经济较快平稳增长的有效措施。

  六、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政策建议

  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进口价格上涨、交易性货币供给增速提高、城乡居民工资上涨是推动本轮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但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如土地价格上涨、投机性炒作等,也对物价上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交易性货币供给增速提高,货币因素对物价上涨的推动作用正在提升;进口价格涨幅回落和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实际增速下降,输入型价格上涨压力和国内成本推动作用趋于下降。

但劳动生产率提升幅度下降导致国内消化吸收物价上涨的能力逐步减弱,短期内政策性因素对物价上涨的抑制作用也正在弱化。

抑制未来物价过快上涨,需要处理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与稳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需采取多方面措施综合治理。

  

(一)适度控制现金和短期贷款等交易性货币供给增速。

作为交易性货币供给,短期贷款增速的不断提高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因素。

抑制物价上涨幅度,首先需要控制交易性货币供给增速。

但降低短期贷款增速会加重企业资金短缺局面,需要协调处理抑制物价上涨与满足企业经营资金需求的矛盾。

  

(二)适度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调控进口价格及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物价上涨的推动作用。

进口价格涨幅提高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而影响进口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国际市场需求和美元贬值等国外因素,国内能够调控的手段是提高人民币升值幅度,降低按人民币计价的进口价格。

但人民币汇率升值也会对出口及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需要协调处理好抑制国内通货膨胀与稳定出口及经济增长的关系。

  (三)适度控制工资上涨幅度。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随着劳动力供求格局逐步向总量供给不足转变,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上涨将是我国物价上涨的持久推动因素,适度控制工资上涨幅度是抑制物价涨幅的重要手段,但需要处理好抑制通货膨胀与改善居民生活的关系。

  (四)加大政策性调控措施对物价上涨的抑制作用。

食品消费在城乡居民消费中占比很高,食品价格上涨也是历次物价上涨的重要结构性因素,平抑食品价格涨幅是稳定物价涨幅的关键。

食品、特别是农副产品生产周期较长,需求与供给的价格弹性很低,避免农副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应从加强农副产品生产与供给管理着手,同时需要疏通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2稳定物价的金融对策分析

就货币政策而言,保持物价稳定是毫无疑问的首要任务,中国人民银行法所明确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

但保持经济较高增长速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及今后较长时期内所必须追求的目标,尤其是金融危机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因此,我国治理通货膨胀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既要控制物价上涨,又要保持经济增长,这是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

我国目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带有复杂的综合性,但最主要原因是大量的货币供给而引发流动性过剩。

在治理流动性泛滥而引起的物价上涨时,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规模是最为有效的策略。

只有将货币供应量增长幅度尤其是M2的增长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之真正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才能在根本上保证物价的稳定。

2.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应以深化差别准备金率为重点我国属于金融市场尚不发达的国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还是主要的工具。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有效地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款资金量,从而减少货币的总供给。

就目前情况看,经过2010年以来的10多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处于历史高位,到2011年6月14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调至21.50%,银行资金已经相当紧张,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已经明显缩小。

并且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可以起到收紧流动性、紧缩信贷规模的作用,但不能有效影响金融市场资金价格,也不能有效引导资金流向,却往往会限制商业银行流动性,进而对经济持续增长起到抑制作用。

所以目前已经不宜继续调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应以维持目前水平为主。

使用法定准备金政策的着力点不是简单的调高,而是应在合理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进一步采取差别准备金率,即按资本充足率、按存款规模大小、按地区差异等规定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继续发挥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控作用。

2.2重视利率结构调整,发挥利率的市场调节作用利率政策要重视利率结构调整,发挥利率的市场调节作用。

提高贷款利率可以增加借款成本,减少贷款规模,有利于控制货币供应总量的膨胀,是控制物价上涨的有效途径。

因此,提高利率是控制本轮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0年10月以来,我国已先后5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而物价的不断攀升,仍然给调高利率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7月CPI达6.5%,而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才3.5%,CPI与一年期存款利率之差扩大至3个百分点,这种负利率局面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效果带来不利影响,提高利率仍然是我们的重要选择。

但是利率上调水平要注意与国际利率水平的关系,如果国内利率水平高于国际利率水平,会引发国际资本流入。

如果美、日等国为了恢复经济继续保持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政策,则必然加大我们对热钱涌入的担忧,对经济的不利将会愈加明显。

而且,利率过高可能会抑制企业投资规模、减少供给的效应,不利于稳定物价。

在法定准备金率不断上调、银行信贷资金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银行只能收紧贷款规模,如果利率结构没有合理改变,银行可贷的资金少了,资金会优先投放给国有企业及政府扶持的项目。

因此,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

另外,提高利率会增加经营成本,企业借贷压力增大,存在进一步推高物价的效应。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利率调控造成了两难的选择。

所以,当前通过利率政策调节物价,要在提高基准利率的同时,重视利率结构的合理调整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

通过市场机制发挥利率对资金流向的调节作用,使资金资源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最有效的选择,促进资金优先用于最有效率的投资,有效地控制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

不能单纯地为控制物价而加息,而是要在加息的同时考虑优化资源配置。

可以考虑加大差别利率的调控,进行不对称加息,减轻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企业负担,降低物价成本,维护经济在紧缩政策中健康发展。

2.3减少外汇储备增量,控制人民币被动投放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外汇占款过多,使人民币投放数量被动增加并难以控制,是我国货币供应量过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与现行外汇管理体制及多年实行的强制结售汇有直接关系。

建立于1994年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使我国中央银行为收购外汇而投放了大量人民币,这也是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

因此,合理调整外汇储备规模、减少人民币被动投放,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对于人民币投放数量而言,调整外汇储备存量已经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关键是要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量,只有减少外汇储备增量,才能减少因购汇而导致的人民币被动投放。

我国于2011年1月1日起,企业出口收入可以存放境外,无需调回境内,表明我国已不再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这对于减少中央银行因购汇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来说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4继续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此轮通货膨胀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市场存在强大的通货膨胀预期。

我国早就提出了要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目标,但由于形成通货膨胀预期的因素短期内还不会消失,所以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也不会消除。

这种预期的存在,会对企业及个人的投资消费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并对今后的物价上涨产生推动作用。

因此,继续加强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是稳定物价的重要工作。

这要求我们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将物价上涨率控制在一定水平内,尤其是要有效调控房地产价格,为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提供良好基础。

其次要通过合理控制投资增长规模和信贷资金增长规模来减少需求对物价的拉动作用,积极化解美、日等国持续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形成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为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提供支持。

最后要在产能过剩与物价上涨并存的形势下增加有效供给,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产保供,抑制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过快势头,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为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提供保障。

关于解决物价上涨的对策

(2011-11-2710:

57:

17)

转载▼

标签:

物价上涨

教育

分类:

申论热点

近来,受到多种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物品价格持续上涨,并可能由此引发通货膨胀,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形势十分严峻。

对此各大媒体把焦点对准了物价上涨问题,舆论纷纷呼吁应“关心物价、关注民生”。

要求政府应尽最大努力利用各种调控手段稳定物价,使局面有所缓和。

所谓物价上涨,是指商品在一定的经济因素刺激下,受到价值规律的影响而形成的市场价格向上波动。

造成近期物价上涨过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受国际大宗商品涨价的输入性传导;

(2)稀缺资源的过度开发;(3)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供求关系紧张;(4)劳动力和运输成本的增加,带动价格上涨;(5)社会资源分配不均,某些商品集中在少数商家手中,给市场投机炒作创造条件;(6)流通环节多,经过多次倒卖,层层加价,使差价拉大。

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已采取了一些相关的措施进行调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为了进一步控制物价上涨,还需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努力:

一、         完善市场机制,加大补给力度。

一是完善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引导中小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避免寡头企业垄断市场,肆意哄抬物价,二是要加强企业对生活消费品的生产补给力度,使市场供应充足。

二、         要从源头抓起,减少流通环节。

农副产品是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必须加大对农副产品的供应力度,才能从源头上控制物价的整体水平。

例如推进“农超对接”,建设平价商店,一方面可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又可以稳定物价。

三、         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

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强化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和配套包装,通过技术转型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节约生产成本,降低物价水平。

四、         加大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稳定。

政府应通过税收和银行利率等调控手段,防止部分商家利用贷款进行热钱买卖扰乱市场秩序。

五、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的修订,通用法律手段抑制商家对商品的不合理定价,对于商家哄价抬价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六、         调整分配领域,提高收入水平。

由于贫富不均容易导致市场供需不平衡,因此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强对民生消费市场的建设;另一方面又要努力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职工收入,增强民众的购买力,才能稳定市场的供需平衡。

七、         推进信息公开,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定期公开物价指标以提高对物价信息透明度,通过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引导民众合理消费,避免出现因盲目跟风抢购导致某些商品价格急剧上涨等现象,这对于稳定物价水平起到积极预防效果。

八、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由于国外市场经济起步早、规划较为完善,在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市场经济的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于物价上涨问题,我国政府已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关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物价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彻底解决的,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努力下,物价问题是可以最终得到妥善的解决。

 三、对策及建议

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仍属于温和上涨,是在前几年价格指数下降的基础上出现的恢复性上升。

但由于价格上涨的特点是结构性价格上涨,主要是与人民生活必需的食品类价格大幅度上涨。

势必对社会困难群体造成较大影响,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家庭消费结构为生存型,生活还处于温饱阶段,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涨价压力。

因此如何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帮助其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是现实而紧迫的重大民生问题,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的新课题。

     

(一)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央、省、市、县各级肉禽储备制度,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的能力。

目前因生猪价格持续上涨,拉动了整个副食品价格的上扬,给百姓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加剧了百姓的不安心理。

为了稳定市场,稳定人心,增强政府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物资调控能力,保持国民经济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各级生猪活体储备制度,形成中央、地方共同承担的价格风险防范机制,促进肉禽养殖、屠宰加工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建立价格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理机制,增强价格异动的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

重点加强粮食、食品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测工作,力求尽早发现价格异常波动的苗头,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抑制价格突发性暴涨,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价格监测机构要密切关注和掌握市场价格变化,及时有针对性地发布市场供求变化和价格信息,正确引导生产和经营,安定消费者心理,促进社会稳定。

     (三)广开就业渠道,提高低收入困难群体素质和增收能力。

由于低收入群体多数自身素质不高,社会竞争力不强,就业条件普遍较差,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扭转困难群众的就业观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分期、分批进行针对性、实用性的免费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同时,要把就业技能培训与推荐就业安置紧密结合起来,对困难家庭形成就业培训和安置一条龙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要广开就业渠道,尽可能地增加就业机会,同时,提高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增强困难群众的造血功能和自救能力。

     (四)努力扩大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要大力发展经济,千方百计增加生产规模、扩大经济总量、增加有效供给,通过调节供求关系平抑价格。

同时,积极推进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开展节能降耗增效,通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产品市场终端价格。

     (五)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救助,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

一是及时提高低保标准,合理弥补因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体生活造成的影响;二是完善社会化待业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解决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三是发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医保覆盖面,增强困难群体的抗御风险能力;四是加大政府对困难群众的生活补助,增加民政对困难群众的救济能力;五是建立健全包扶贫困户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捐助困难群众。

     (六)加强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与管理,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在调节价格方面的特殊作用。

要加大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增强政府调控价格的资金支配能力。

要适时、合理投放价格调节基金,主要用于扶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必要时可对困难群众给予专项价格直补。

     (七)搞好价格监管,规范市场价格行为。

要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市场巡查,充分运用调查、提醒、告诫、劝阻等方式,引导和规范市场价格行为,重点打击散布虚假涨价信息、囤积居奇,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控制物价不合理上涨,保持价格平稳。

同时,加强涉民收费的监管,保护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