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720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方案

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方案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拟在充分发挥现有专业优势基础上,建好建强以市场营销专业为核心,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支撑的市场营销专业群。

为积极有序稳定推进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群高水平建设的主攻方向,主要路径和核心方向,围绕专业群发展前沿,着眼国家和全省产业发展需要,瞄准服务域,加快专业优化调整,深化内涵建设,在服务国家发展和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背景

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驱动下,服务业内涵更加丰富、分工更加细化、业态更加多样、模式不断创新,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能、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和国际竞争的主战场。

市场营销专业群面向现代服务业中的商务服务业。

商务服务业不仅在引导生产、促成消费等方面效果显著,也直接为商业活动中的各种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直接促进商品流通与服务交换,具有“乘数效应”。

凭借市场营销赋能,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制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已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的新常态、新趋势。

(一)产业现状

1.全球现代服务业现状。

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结构呈现出服务业主导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变革。

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服务业创新升级。

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加速服务内容、经营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服务网络化、智慧化、平台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快速提升。

服务业转型升级正在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消费革命,使产业边界日渐模糊,融合发展态势更加明显,个性化、体验式、互动式等服务消费蓬勃兴起。

服务投资贸易全球化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服务全球化成为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鲜明特征。

服务业成为国际产业投资热点,制造业跨国布局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全球化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各类要素,资本、技术和自然人跨境流动更加便利,带动全球服务投资贸易快速增长。

信息化大大提升服务可贸易性,数字服务贸易持续迅猛增长。

2.中国现代服务业现状。

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历史阶段和从上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方式转变的要求更加迫切,需要以服务业整体提升为重点,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我国服务业发展仍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

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质量和效益偏低。

服务供给未能适应需求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不足。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整体上处于国际分工中低端环节,服务贸易逆差规模持续扩大。

更为关键的是,服务业发展还面临思想观念转变相对滞后,体制机制束缚较多,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等障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指出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国家发展改革委《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明确提出,生产性服务业要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现代服务应更加专业化。

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推动生产服务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发展壮大高技术服务业,提升产业体系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3.本地区现代服务业现状。

《地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促进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全省发展的重点领域。

我省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总量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一二三产业比重为4.3:

39.2:

56.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4.7%。

2020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6156.67亿元,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二)产业发展趋势

1.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动商务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2.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

促进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

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会计、法律、会展、物流等服务业,壮大总部经济。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旅、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

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推动商务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

近年来,我省高等职业技能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质量有所提升,但商务服务业人才培养并没有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商务服务业类专业设置时间较晚,数量偏少,不少新兴行业目前尚无对口的专业设置,即使有也因专业设置时间过短、师资力量薄弱与教学设备落后,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承轻创新、重单一型轻复合型与研究型,不论是供给总量还是人才结构与质量,都难以适应商务服务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高水平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是满足全省商务服务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

二、组群逻辑

(一)专业群与产业链对应性

市场营销专业群紧密对接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赋能下的商务服务业升级需求,为企业提供新型现代服务人才培养、员工培训及技术技能创新应用服务支撑,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

商务服务业包括:

组织管理服务(企业总部管理、投资与资产管理、资源与产权交易服务、单位后勤管理服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其他组织管理服务)、综合管理服务(园区管理服务、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市场管理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其他综合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市场调查、社会经济咨询、健康咨询、环保咨询、体育咨询、其他专业咨询与调查)、人力资源服务、安全保护服务、会议展览及相关服务、其他商务服务业。

市场营销专业群是由“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三个专业整合而成的新型专业群。

市场营销专业对接商务服务业中的市场管理服务、市场调查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对接组织管理服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对接供应链管理。

(二)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

市场营销专业群面向商务服务业,服务于全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数字化转型升级需要,培养政治思想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生产运营、研发设计等行业背景知识,掌握数据分析技能,从事市场需求分析与数据挖掘、产品营销规划、品牌建设、供应筹划、客户服务等现代服务工作,数据素养突出、跨界应用能力出色、国际视野宽广的复合型创新型现代商务服务技能人才。

(三)群内专业逻辑性

商务服务业的流程是:

需求分析与数据挖掘➯产品营销规划➯品牌建设➯供应筹划、配送交付➯客户服务,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流程中需求分析与数据挖掘、产品营销规划、品牌建设、客户服务归于市场营销专业;供应筹划、配送交付归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所有过程都应精细管理,归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商务服务业的升级和发展,需要从业人员成为复合型人才,要具有数据思维和决策能力,懂产品、精营销、通管理、擅服务,单一专业已经难以培养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本专业群建设,着眼战略眼光,立足专业水平,自觉赶上时代潮流,跟上发展步伐,提速提质提效提高水平。

企业是市场主体,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

市场营销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纵贯企业经营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不同场域。

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和现代物流管理三个专业的耦合,是以一个以市场营销为核心的有机整体。

以市场营销专业为轴心建群,可以实现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融、职业岗位相关,教育教师资源、实训实践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生,主干挺拔,支撑坚韧,克服传统商科人才培养中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壁垒过强的弊端,增强专业间的贯通性、逻辑性、可持续性。

市场营销专业群中的三个专业都是建立在客户需求分析和数据挖掘的技术基础上;共享工商企业管理、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经济法、数据分析和挖掘等课程;共享教师;共享物流实训室、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商务综合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共享校外实习基地;共享用人单位。

三、建设基础

(一)优势与特色

市场营销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创新创业、产教融合成效、专业群基础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具体如下:

1.人才培养规模较大。

10余年来已向社会输送6000余名优秀毕业生。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群学生人数为1652,占全校总人数近1/7。

2.人才培养质量较高。

(1)2019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率高达99.83%;2020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8.5%,省内就业率96.7%。

2020年升学高达147人,升学率23.79%,远超全省高职院校平均升学率。

(2)市场营销专业群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获奖,国家级4次、省级5次(详见表1)。

3.创新创业成果较好。

(1)市场营销专业群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奖国家级1次、省级4次,市级1次(详见表2)。

(2)毕业生自主创业成绩突出,10余年来,涌现出70位创业明星。

4.产教融合成效较显著。

(1)市场营销专业群已与30家企业签约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聘请了30位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实战导师”。

(2)与合作企业成功举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高层论坛。

(3)打造乡村电商项目,解决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难问题,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对乡村游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4)参编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现代物流基础》是校企共建教材。

(5)与企业共建《网络营销》课程,共同完成课程教学。

5.专业群基础较实

(1)市场营销专业群是“十四五”期间拟重点建设和已立项的校级专业群,“十四五”期间拟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

(2)市场营销2018年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核心专业,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现代物流管理都是1+X证书试点专业。

(3)市场营销专业群专任教师获得省级教学能力大赛(高职组)三等级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省级课题11项,横向课题1项;参与编辑出版教材4部,其中《现代物流基础》已入选“十二五”、拟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1篇SCI论文,国内期刊论文98篇;授权专利10项。

四、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理实一体,寓理于战”办学理念,坚持“科技赋能,数字升级”根本导向,以夯实市场营销主干核心作用为主线,着眼于商务服务业,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践教学基地打造、社会服务拓展”为抓手,精干主业,融通融合,打造现代商务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培养具有大市场营销理念和知识结构的高素质现代商务服务精英,把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专业群。

(二)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构建“校企合作、多元融合、多道成长”人才培养模式。

省级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获奖5项;创业率2%;就业专业对口率80%以上,一次就业率99%以上,省内就业率99%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99%以上。

2.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建成“平台+模块+拓展”市场营销专业群课程体系,校级市场营销专业群案例库;主干课程3门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网络营销实务》成为省级精品在线课程。

3.教材与教法改革。

编写《市场营销实务》、《网络营销实务》、《管理学基础》校本教材,《市场营销实务》进入“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目录;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

4.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高级职称30%;博士15%;硕士以上100%;45岁以下教师持技能证书100%;建成校级30个教师实践基地、3个教师工作室、1个大师工作室,1个兼职教师库,60个实训导师,1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各获奖1项;省级以上纵向课题5项;核心论文8篇;授权专利3项。

5.实践教学基地打造。

建成数字营销实训室、工商企业管理实训室、智慧物流实训室、企业运营沙盘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90家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成“实训+实习+实战”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6.社会服务。

建成数字营销研究中心、经纪人培训平台、网络营销培训平台、现代物流培训平台,年均培训2000人次,横向课题经费30万元。

五、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校企合作多途径拓展。

(1)市场营销专业群要多方调研、找到企业方的需求点、校企双方的契合点,主动出击和本省企业寻求合作,特别是规模以上的上市企业进行合作,他们一般具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全面的培训体系、较强的人才需求和校企合作愿望。

(2)市场营销专业群要和行业协会诸如营销学会、营销师协会、物流协会、物流与供应链学会建立联系,以了解行业动态、掌握行业标准。

(3)市场营销专业群要争取多个职业技能证书的试点。

2.多元融合育人才。

市场营销专业群坚持“德技、专创、课岗、书证”多元融合培养人才。

(1)徳技融合。

市场营销专业群要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要将企业劳动模范、科技精英事例融入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建设具有德育元素的课程思政,挖掘在课程、项目、活动中的劳动元素,培养“最美劳动者”。

(2)专创融合。

市场营销专业群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同时要将创新创业的意识、方法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微创新、微创业;聘请企业人员作为“创业导师”;举办创业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赛,以赛促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3)课岗融合。

专业课程应和岗位要求、行业标准融合。

市场营销专业群要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定期举办论坛,邀请合作企业高管就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开展研讨,编制校企深度融合、岗位链契合度高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要将岗位要求、行业标准等融入课程。

(4)书证融合。

学历教育应该和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相融合,市场营销专业群3个专业要全部开展职业技能证书试点,开设与证书衔接课程10门以上,每个专业要能为学生提供2~3个职业技能证书。

3.多赛道成长促发展。

市场营销专业群要遵循“因材施教、学有所获、尊重差异、发挥特长”的理念,让学生多赛道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市场营销专业群与行业领先企业共办订单班并尝试现代学徒制班教育,订单班或现代学徒制班学生占到专业群学生一半。

(2)发挥集团办学优势,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贯通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试点。

(3)多方式支持学生参加专升本。

(4)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大赛。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校企共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群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行业标准,围绕能力迭代培养需求,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与拓展课程模块一起,在学校公共课程基础上,共同构建“平台+模块+拓展”专业群课程体系。

以“平台”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以“模块”和“拓展”实现不同专业间课程差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个性化和系统化培养相结合,完善“理实一体,寓理于战”的理论教学体系。

到2025年构建完成“平台+模块+拓展”市场营销专业群课程体系。

2.校企共建专业群案例库。

加强与行业领军企业的深度合作,对接职业标准和规范,引入企业案例,共建案例库,按“两快一新”(技术追踪快、项目更新快、表现形式新)要求,紧跟现代商务服务业不断发展的步伐,动态调整案例。

3.主干课程数字化改造。

(1)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为媒介,将主干课程3门建设成为数字化课程,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2)《网络营销实务》打造成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全面切实提高课堂质量。

(三)教材与教法改革

1.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编撰应紧密对接现代商务服务业职业情景及工作需求,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深度融入内容体系,贯穿课程思政理念,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统一;教材配套资源包含视频、动画等形式,呈现出多维立体化特征;教材内容及配套资源紧跟信息技术及产业升级、企业商务服务类岗位需求变化而持续动态更新,每3年至少迭代更新1次。

教材形式适应职业教育需要,采用活页式、工作手册式。

2.积极推进教法改革。

坚持以学生个性需求与发展为中心,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形成“互联网+”教学新生态;推进“微课”、“移动学习”等在线交互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自主、个性化学习,形成“互联网+”学习新模式;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游戏化教学、工作过程导向式教学方式。

继续打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差分课堂”教学模式。

(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实施引培并举,充实师资队伍,在建设期内,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积极引进高水平的年轻教师,积极培养年轻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从而使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力量明显增强。

1.加强教师外引。

(1)在学校用人政策指引下,引进不少于5名博士,实现“一年站稳讲台、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成为骨干”。

(2)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建立兼职教师库,加强专兼职教师双向交流;聘请企业中高层为“实战导师”;建立大师工作室。

2.注重教师内培。

(1)依托《鼓励教职工攻读博士管理办法(试行)》,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2)组织开展专任教师“五个一计划”:

精讲一门主干课程、指导一项创新创业或技能大赛项目、主持一项教研或科研课题、对接一个企业、联系一个兼职教师,着力培养和不断优化教师的五种能力:

专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

(3)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实践基地,全面落实学校“双百双进”工程要求,4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教师实践基地实训。

(4)逐步安排45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确保青年教师持证比例100%。

(5)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实现“保三争二”目标。

(6)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发表核心论文,进行发明创造,获得专利授权。

(五)实践教学基地

1.校企共建实践基地。

(1)市场营销专业群按照高标准、重实用、可发展的要求,合作共建开放共享且彰显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新商科数字化实训基地(详见表5),包括数字营销实训室、智慧物流实训室、工商企业管理实训室、企业运营沙盘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

(2)根据发展需求,市场营销专业群和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到2025年建设90家校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实现专业群共享。

2.深化校企合作内涵。

对现有合作企业进行优化选择,最终实现市场营销专业群每个专业至多和5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合作,可以:

(1)校企共建专业;

(2)校企协同育人,开展如冠名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形式的人才培养;

(3)举办企业产业学院或教育产业学院;

(4)共建职业培训中心或企业大学;

(5)共建师资队伍开展学生培养和职工培训工作;

(6)共同开展教学工作,校企双方根据合作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依据培养方案和培训方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

(7)共建实训室,共同开展实训教学和技术技能培训工作;

(8)共同搭建科研平台;

(9)校企文化交流互鉴等。

3.构建实战实践体系。

在校内实训室、实践基地、技术技能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建立“实训+实习+实战”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项目化、实践化,全面提升学生商务服务的实战技能。

(六)技术技能平台

1.经纪人培训平台。

依托第四批“1+X”证书制度试点中的“新居住数字化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评价组织者,建立经纪人培训平台,打造一个开放式的服务者生态平台,为本省房地产经纪人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成长机会,给经纪人赋能,推动经纪人职业化。

2.网络营销培训平台。

依托“1+X”网络营销方面的证书试点,完成新媒体营销、网络营销考证试点任务及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训。

3.现代物流培训平台。

依托“1+X”物流证书试点,服务物流企业做好“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报考,完成“1+X”证书培训及考证试点任务。

(七)社会服务

1.完善社会服务机制。

和规模以上企业的合作,将科研和企业的难题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实现企业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产出反哺社会,推进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完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双促进机制。

2.拓展社会服务领域。

(1)专业群将充分发挥技术技能平台的科研优势和服务功能,利用数据和信息技术优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2)与乡镇合作,精准调研农村电商、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农产品商务服务人才培训,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专业人才支持。

(3)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退役士兵提供商务服务类专业技术技能培训。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1.开展国际共融课程。

专业群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随世界发展变化,必须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自2021年开始,开展国际共融课程(试点)计划,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2.选派教师参加国际短期培训。

为保证与海外共融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联合开设国际空中云课堂,选派14名教师参加培训。

(九)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1.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成立由专业群建设带头人、企业高管、专业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专业群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关键问题。

2.学校举办方全方位支持。

学校高度重视市场营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拟投入1000万建设市场营销高水平专业群,同时协调集团内各产业资源全力支持专业群建设,全方位营造良好建设环境,确保市场营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顺利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