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用劳动创造未来.docx
《让学生用劳动创造未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用劳动创造未来.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学生用劳动创造未来
让学生用劳动创造未来
“劳动”在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它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我们的话题主要界定在中小学生的“体力劳动”教育。
本世纪初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
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培育。
义务教育阶段把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使其成为一门必修课程的一个学习模块,目的在于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为劳动而劳动或坐在教室里被动接受劳动知识的教育状况。
高中阶段,把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综合的必修课程单独开设,以此作为载体把劳动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本研究从“劳动素养”的视角,关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和亟须改进的问题,进而提出新的对策。
一、调查的对象、方法
本调查选择本省城市化程度较高的苏南地区,随机选择两所学校,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寄宿制高中学校,这两所学校,一所处于原城乡结合部,一所处于原来农村乡镇。
现在这两所学校所在地区已经完全城市化,农民土地全部被征用,住所动迁到城镇小区。
我们在两所学校共发调查问卷350份。
回收有效问卷320份,占所发问卷的91.7%。
其中四年级学生62份,初二年级62份,高一年级97份,高二年级99份。
考虑到受调查对象成分较为复杂,本调查内容没有过多涉及劳动技能,主要侧重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等三个方面。
围绕这三个方面,共设计21道题目,其中20道选择题,一道简答题。
研究人员还深入宿舍、餐厅和教室对所调查班级进行了跟踪观察与分析。
二、目前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现状
(一)学生在平时和寒暑假已有意识参加一些家务劳动。
家务劳动时间与儿童道德优点的相关分析表明,家务劳动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形成儿童勤劳勤俭的品格。
夸美纽斯说:
“聪明的父母们不但提供其子女以生活之资,占有充足的资产,而且也必须使他们尽其一切手段来劳动,如此,他们的心灵就充满智慧。
”
我们分别从平时和寒暑假两个方面来调查。
发现有55.4%的学生在平时能在父母布置下稍做一点家务活,有79.76%的学生在寒暑假中做一些家务活,其中有12.29%的学生每天做得较多,有26.9%的学生反映每天都会坚持做一些。
但是统计数据表明,初二年级学生与小学和高中学生相比差距较大,初二学生有67.7%的人平时几乎一点不做家务活,比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高出35.1个百分点,比高一、高二多出60.1个百分点。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有很多深层的原因:
一是小学时代家长注重素质教育,而中考压力重,到了初中后父母们不得不及时转向;二是初中各科作业较多,孩子每天做都还来不及,家务活就无暇顾及;三是小学生做家务活,对于他们来说更多是为了“好玩”,做起来有兴趣,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务活就纯粹成了劳动,这也是初中学生做家务劳动较少的原因。
再者我们所调查的高中学生多为寄宿生,洗衣、刷碗都是自己的事情,他们把这些都等同于家务活,所以他们做家务的比率也远好于初中学生。
(二)“劳动光荣,劳动致富”的价值观念在中小学生中仍占主流。
价值观影响世界观,决定一个人的言行。
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价值取向。
经过几年来的新课程改革,我们学生的劳动观念有着怎样的变化,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
为此,我们设计了三道题目。
1.下面四类人,你对哪一类最羡慕?
A.歌星、影星、超级女生(男生);B.房地产商、炒股成功者、买彩票幸运的人;C.建筑工人、清洁卫生工人、在地里劳作的农民;D.体育明星、优秀教师、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
AB两项与CD两项构成比对,选CD两项占57.7%,其中选D项的占53.2%,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侥幸致富、投机致富并不肯定,并不羡慕,而是希望劳动致富,并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你认为人生幸福的来源是:
A.有一个好爸爸、好妈妈:
B.有一个好的人生机遇;C.劳动创造一生幸福。
对A项的选择率随年龄段的升高呈递减态势,小学初中均为66.13%,高一年级为30%,高二年级为26%:
对C项的选择比率随着学业的增长而增长,小学四年级14.51%。
初中二年级32.26%,高一年级43%,高二年级44%。
虽然选择比率并不尽如人意,但通过比率的变化也能说明劳动教育也在促进着学生价值观念不断成熟,世界观不断走向完善。
3.你认为社会上有最低贱的劳动岗位吗?
有56.2%的学生选择“无”,有28.8的学生选择“说不清楚”,选择“有”的学生只占15%,到了高二年级已下降到5%。
只有最低贱的人格,没有最低贱的劳动,这充分说明学生对社会劳动有了更正确、更清楚的认识。
(三)学生劳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在周三的早晨和周五的下午对所调查的7个班级值日情况进行调查观察,发现为了明确值日责任,有5个班级把每个值日生的分工明确写在黑板上。
每个值日生都会自觉地按照分工,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窗明几净,走廊干净;黑板没有粉笔字的残痕,黑板槽里没有残存的粉笔灰;14个班级教室卫生保持情况良好,有多数学生在自己的座位边都挂有盛放垃圾的塑料袋。
20个班级100%地做到了早晚两次卫生扫除,不需老师督促,即使有个别值日生忘记了值日。
也会有班长或劳动委员及时提醒。
两个学校的德育处主任也都反映,以前德育处的很重要的日常工作就是每天班级卫生检查评比,现在这件事基本不用过问了。
我们还随机抽查了寄宿学校的学生宿舍,发现这里的宿舍卫生全部由学生负责,宿务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检查评比,学校的黑板上每天公布每个宿舍的卫生及内务整理的加分扣分情况,在183间宿舍中减分的宿舍只有16个,占总数不足9%。
这所学校虽然也开展衣服送洗业务,但无一人送洗。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也发现,100%的住宿生单薄易洗的衣服都是自己手洗,厚硬的衣服带回家去机洗。
三、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优秀劳动者的特征尚不明显。
我们认为,作为优秀劳动者,应该具备的素养有五项:
①具有劳动光荣、劳动致富的观念;②劳动意志品质坚强,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③有强烈的责任感,劳动的主动性强,遵守劳动纪律;④有“独立见解”和“科技兴趣”;⑤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质量。
围绕这五个方面,我们进行了调查。
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目前“体力劳动”在中小学生的心目中的位置并不高,虽然有56.2%的人认为社会上并没有最低贱的职业,但在班级干部的职位中愿意做“劳动委员”的只占到11.5%。
对“未来的规划”愿意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或农民,113人中,只有23人;而希望做一个脑力劳动者的占78.7%。
看来“体力劳动也光荣”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解决这一问题任重道远。
家务劳动和学校值日缺乏主动性是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教育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家务劳动你是主动要求做还是家长嘱咐才做”的回答中,选择后者的占93.4%,在回答“学校值日你是:
A.主动去做,不需要班长或组长安排;B.按照分工,努力做好;C.时常会忘记,在班长、组长的安排和督促下才做;D.时常让别人代劳。
”中,选C项占51.2%,选D项仍占到8.7%。
虽然本次课程改革,把“劳动教育”改成了“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次调查的一些数据充分表明,目前中小学生的科技兴趣并不高,劳动技术只重视技术不重视科技的现象令人担忧。
有61%的人没有读过科技发明类和科幻类的书籍。
97.2%的学生没有尝试过科技小发明活动,81.8%的人没有独立动手进行过某项小实验。
在对“你最希望进行的一个科技发明是什么”的回答中,表示“现在还没想”的占到43%。
一个人的科技兴趣直接影响着科技素养的提高,一个对技术发明不感兴趣的劳动者,只能是一个“出死力,死出力,出力死”的人。
要“提高劳动效率”,“独立思考”,谈何容易!
(二)学生劳动素养不均衡现象要引起警省。
虽然说从整体上看目前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正在不断提高。
但不均衡现象还很严重。
首先是纵向的不均衡现象,比如,对待学校劳动值日的态度,初二学生有48.38%的学生表示,自己并不积极主动,需要靠其他人来督促。
而这个比率在小学四年级中只有3.23%。
高一年级只有11%,高二年级只有3%。
再如选“平时一点家务活也不做”的,初二年级有67.7%,小学四年级有32.2%,高一年级有8%,高二年级有7%。
又如。
在初二年级只有43.5%的学生认为“自食其力。
劳动光荣”是“人的一生准则”,而这个问题在小学和高中的回答比率都接近了70%。
这样的差距还可以列出很多。
其次,少数学生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与多数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比如,人生最苦的事情。
有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是“不能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
还有些学生认为天下没有最苦的事情,自以为苦则苦,自以为乐则乐,表现出一种自信乐观的精神;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填写“学习最苦,因为我讨厌学习”,厌学情绪极为强烈。
再比如关于人生幸福的来源,有47%的学生认为“要有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当然也有接近34%的同学认为“劳动创造一生幸福”,反差之大,可见一斑。
我们还发现,受调查学生中约有18入网络游戏成瘾(由于这件事情隐秘性很强。
估计实际数字还会更多),有的人为了弄到钱,不惜骗家长,还有的偷邻居的东西换钱来上网。
把绝大多数的学生培养成为合格公民,确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三)不要让“劳动”成为缺失的教育。
受调查的学生普遍认为家长、学校、老师并不重视劳动教育。
初二年级约有74.19%的学生认为,“家长只对学习有要求,对家务活没要求”,小学有53.23%。
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则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家长只是在自己特别忙的时候才会要求自己做一点家务活。
在回答“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劳动教育的态度是”时,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对除值日工作以外的学生劳动“不重视”和“根本不过问”。
可见劳动教育在家庭和学校中受到重视的程度并不高。
学校的劳动教育越走越窄,有64.7%的学生认为所谓劳动教育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课,而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春游、秋游和参观,有70%的学生认为劳动技术就是信息技术。
不把劳动当教育,这是家长和学校不重视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原因。
家长只过问孩子的衣食住行,只关心学业成绩,也会为孩子请家教,也会为孩子买教辅资料,但从不把孩子的劳动放在心上。
社会乃至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和学生,只看重分数,劳动教育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四、解决劳动教育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国家要加强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立法。
一些发达国家对推进和规范劳动教育都采取了种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美国、德国的一些法律中规定了6岁到18岁的孩子应该做的家务和社会劳动。
德国的法律规定:
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
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擦汽车和在菜园里翻地;16-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
日本和新加坡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实行中小学生参加清洁卫生运动的规章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年青一代的劳动教育问题,中小学生要学工、学农、学军,知识青年要上山下乡,农村学校要放夏、秋两个忙假,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对青少年一代的劳动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国情发生了改变,这些劳动教育制度也逐渐淡出。
但却没有与时俱进的新制度出台,更缺少像如上一些发达国家那样的立法,劳动教育的缺失也就在所难免。
因此,我们呼吁国家尽快地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立法,从根本上保证中小学劳动教育持久性健康地开展。
(二)中小学校应该立足校情,对劳动教育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
在这一点上,特别是劳动教育的校本特色方面我们做得远远不够。
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参考。
如在日本,为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一些学校把学生带到荒无人烟的小岛,让孩子们自求生存。
日本许多学校都举办“田间学校”、“森林学校”、“孤岛学校”让孩子们经风雨见世面,培养勤劳勇敢的精神。
他们对孩子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在苏格兰北部有一所名为戈登斯敦的学校。
是英国“贵族学校”中的贵族,三代英国王室成员曾在此就读。
学校根据责任、挑战、服务和国际主义这四大原则,来设计劳动教育活动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劳动观念,终级目标是培养能够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全面发展、积极进取的国际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