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029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选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选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选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选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docx

《精选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docx

精选学校心理学自考复习笔记

[浙江]学校心理学复习资料(详细的串讲大纲)

带★为重点复习内容

★心理咨询:

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P151

学校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学校心理咨询是指在学校所开展的心理咨询活动。

P151

★尺度参照测评:

是教师或学习障碍研究专家根据某一衡量学习水平的尺度来评价儿童的学习成效的模式。

这种测评模式所提供的信息不是具体数据,而是有关儿童学习水平的描述性信息。

P202

行为评价法:

指由他人或儿童本人对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表现作出评价的方法。

P227

★★★时间序列设计:

是指对一组非随机取样的被试实施实验处理,并在实验处理前后周期性地作一系列测量,然后分析测量数据是否具有非连续性,从而推断实验处理的效果的一种准实验设计。

P64

常模:

是判断个别差异的依据和比较的标准。

P88

目标群体:

对适应性行为进行评价时被评估的对象,就是目标群体。

P246?

示范:

是传授社会行为最有效而且效率最高的方式。

它用来抑制或促进各种行为。

P235

标准化测验:

是经过一套严格的标准化程序进行编制,并按标准化程序去使用的测验。

P87

观察学习:

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P122

行为角色扮演:

儿童社会技能测评法之一——行为评价法中的一种,是直接观察法的一种变式,比一般的人工设计采用了更多的结构化或标准化因素,向儿童呈现一组场面或情境,要求儿童面对场景做出就像真正碰到同一情境时一样的反应。

P230

效度:

指测验对要测量的东西能够测量的正确程度。

P88

横断研究:

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行为状况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P60

★智力测验:

是为科学、客观地测定人的智力水平而按照标准化的程序编制的一种测量工具。

P94

同伴等级评定表:

这是一种社会测量问卷,将一个班级(或其他群体)内每个儿童的姓名依次排列,紧挨着每个姓名是一个五点或七点式等级评定尺度。

要求被试标明对名单中每个人的喜欢程度。

P226

★心理评估:

是运用运用心理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心理测量法等,围绕解决某一问题对学生心理所做的综合评价过程。

P88

NEO人格问卷: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科斯塔和麦克协根据人格的“大五”结构理论编制的人格五因素问卷。

用于测量人格的神经质、外向性、对经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谨慎性。

分自我报告和他人评定两种形式,适用于20岁以上的成人。

P107

★系统:

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机能的整体。

P55

刺激泛化:

是指条件作用的形成使有机体习得了对某一刺激作出特定的行为反应,因此也就可能对类似的刺激作出同样的行为反应。

P120

观察法:

是研究者通过或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P66

常模参照测评:

是将儿童当前学业表现的标准化测评分数与常模对比,并考验对比差异是否达到显著水平。

P199

★同伴提名法:

是社会测量法中历史最长、也可能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它要求班级(或其他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按照一定标准挑选出一定数量的同学,儿童所得的提名次数就是其分数。

P224

临床判断:

是作为一种方法,从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中抽取几类有用的信息进行评价,由此来作出正确判断。

P248

路径分析:

它是多元回归分析的延续,用于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证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通过路径分析,可以估算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或间接效应,并以路径系数来表示。

P82

投射性测验:

是利用没有明确结构和固定意义、易于引发多种反应的刺激,鼓励被试暴露出隐藏在潜意识之中的思想、情感、欲望、动机等,以此推断它的人格结构。

著名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克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测验和绘画测验。

P103

★学校恐惧症:

是指由学习所造成的压力,如学习压力问题,厌学问题,学习困难问题,学习障碍问题等等。

P19?

★间歇强化:

是指以不定期的强化来维持某种行为,而不是每次出现该行为就给予强化的方法。

P143

纵向研究:

就是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称为追踪研究。

P59

★多基线设计:

是时间序列设计的一种变式,它允许研究者对一个被试或一组被试的多个行为进行测查,有助于分析个体间的差异。

P65

★访谈法:

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P70

负强化:

是在个体表现出符合要求的行为之后撤去某事物,或让其离开某情境,从而提高目标行为发生率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P142

“危险儿童”(childrenatrisk):

包括父母离异的儿童,父母外出工作留在家里乏人照顾的孩子、滥用钱财的父母及其孩子、时常自杀的儿童、怀孕的少女、可能的“辍学者”,以及其他需要学术和心理学帮助但又不是传统特殊教育范畴的学生。

P49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要理解个体的学习过程,必须充分地考虑环境因素、个人对环境的认知以及个人行为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

人的行为是由环境、个人与行为三者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他的理论也被称为三元学习论。

P121

行为定义法:

社会技能的一种定义法,将社会技能定义为,是特定情景下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将尽可能产生或维持某种强化行为,尽可能减少或消除惩罚。

P220

准实验设计:

是介于前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研究设计,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前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却不如真实验设计那样充分和严格。

P6

结构访谈:

又称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依据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

P71

强化:

这是一种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方法。

即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如果在一指定的情境中,某人做事之后,积极强化物随之而来,那么,当他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境时,就很可能再做相同的事情。

P140

偶联契约法:

这是一种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经行为者本人同意后,以书面协议的形式,明确规定是否有这样的行为表现将会获得怎样的后果。

P144

自我报告量表:

用于测量儿童对学校、父母、同伴的态度以及自己的行为问题的感知。

问卷有两种,分别适用于8-11岁和12-18岁儿童。

P112

抵抗:

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是指幼儿期所体验的、所压抑的情感,在咨询和治疗过程中遭受抵抗而无法意识化,其意义在于增强个性的自我防御。

P176

问卷法:

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P73

正强化:

是运用某种令儿童、青少年喜欢、愉快的事物或事件偶联于特定的目标行为,借以提高该行为发生率的一种行为干预方法。

P142

超我:

是弗洛伊德心理结构的三个层次之一,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

前者是超我的惩罚性的、消极性的和批评性的部分,它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

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所构成,是抽象的东西,它希望个体为之奋斗。

P165

社会技能:

是个体为圆满完成一项任务所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

P219?

诊断性评价:

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和标准,以使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异常或障碍、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描述、分析、归类、鉴别、评估的过程。

P7

心理动力理论:

这派理论将个体的发展看成一系列连续的发展阶段,在其中的每一个阶段个体都要解决一些冲突,对这些冲突的合理解决就意味着个体的发展与成长。

P53

追踪研究:

就是纵向研究,即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P59

社会技能操作缺陷:

是一种无情绪唤醒反应的操作性缺陷,这种类型的儿童,往往具有各种行为技能,但这些技能却不能在可接受的水平上表现出来。

P222

塞耶(Thayer)会议:

于1954年举行,这次会议促进了以后几十年内学校心理学有关培训、证书颁发和业务思想的形成。

简答题

横断研究及其特点。

P60

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行为状况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这是学校心理学最常见的一种研究类型。

它可以同时研究大量的数据资料,成本低,费时少,研究效率比较高。

但这种研究方式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取样程序也较复杂。

简介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P98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大卫?

韦克斯勒编制的,1949年出版,是继比纳量表之后,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个人智力量表之一,其适用对象为6-16岁的儿童。

韦克斯勒在量表中设计了12个分测验,用来测量儿童的各种能力。

这12个分测验分为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两部分。

★儿童社会技能训练的一般策略。

P232

儿童社会技能训练的一般策略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前控制:

主要集中于识别和改变先前的环境,或者为儿童的适当行为操作提供场合,以便同伴间积极的社会性互动。

后控制:

是对儿童的行为进行随后控制的一系列过程,主要基于以下设想:

儿童的不良社会技能主要源于儿童的适当行为未得到及时的强化。

示范:

用现场或象征性的动作示范来教给儿童社会技能。

认知—行为技巧,包括指导训练、行为演练及自我控制技巧如自我指导、自我监控、自我强化等,来教给儿童社会技能。

$简述儿童社会技能的评价方法。

P224

对儿童的社会技能进行测评的方法很多,下面是在学校情境中进行测评的两种方法:

一、社会测量法。

它的具体形式可以分为三类:

1.同伴提名法。

这是社会测量法中历史最长、也可能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它要求班级(或其他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按照一定标准挑选出一定数量的同学。

儿童所得的提名次数就是其分数。

2.同伴行为描述法。

同伴提名法虽然能确定儿童被接纳或被拒绝的地位,但却无法弄清儿童身上哪些具体的具人特点或技能造成了这种地位。

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更为结构化的方法,即同伴行为描述方法。

3.同伴等级评定表。

这种社会测量问卷是将一个班级(或其他群体)内每个儿童的姓名依次排列,紧挨着每个姓名是一个五点或七点式等级评定尺度。

要求被试标明对名单中每个人的喜欢程度。

二、行为评价法。

指由他人或儿童本人对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表现作出评价的方法。

包括:

1.等级评定法。

由教师和父母完成的行为检查表和等级评定都是儿童社会技能测评中常用的方法。

2.直接观察。

即直接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功能分析。

3.行为角色扮演。

是前者的一种变式,一般向儿童呈现一组标准化的场面或情境,要求儿童面对场景做出就像真正碰到同一情境时一样的反应。

4.自我报告法。

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方法有哪些?

P136

常见的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方法有消退、暂停、反应代价、过矫正和厌恶法。

1、消退。

这种方法来源于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专家认为:

人类的不良行为都是不良的条件强化作用的结果,如果取消这些不良的强化物,不良行为就会自然消退。

2、暂停。

这种方法就是使行为者在一段时间得不到对目标行为的任何强化,从而使目标行为的发生率下降。

通常有两种做法:

一是在一段时间内对目标行为不予强化;二是要求行为者离开当前存在强化物的行为情境,到暂停区呆一段时间。

3、反应代价。

就是剥夺或撤去作为偶联事件的正强化物,从而使特定行为得到抑制,使其发生率得以下降。

4、刺激控制技术。

就是对情境中的有关辨别刺激加以控制,从而使相关的不良行为少发生或不发生。

此技术主要有三种:

排除、限制、代替。

5、其他一些降低不良行为的技术:

过矫正法、厌恶法、系统脱敏法、放松法、行为契约法等。

列举常用的儿童心理评估工具。

P94

一、智力测验方面:

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瑞文揄能力测验等;

二、人格测验方面:

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人格调查表、青年人格调查表、NEO人格问卷、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三、行为评估方面:

儿童行为核查表、儿童行为评价系统(包括:

自我报告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