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辽宁大连甘井子区第二十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精选复习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9717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8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辽宁大连甘井子区第二十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精选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辽宁大连甘井子区第二十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精选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辽宁大连甘井子区第二十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精选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辽宁大连甘井子区第二十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精选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辽宁大连甘井子区第二十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精选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辽宁大连甘井子区第二十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精选复习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辽宁大连甘井子区第二十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精选复习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辽宁大连甘井子区第二十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精选复习题解析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辽宁大连甘井子区第二十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精选复习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辽宁大连甘井子区第二十三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精选复习题解析版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

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A.太阳B.地球C.月球D.飞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以太阳为参照物时,航天员相对太阳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航天员是运动的,故A错误;

以地球为参照物时,航天员相对地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航天员是运动的,故B错误;

以月球为参照物时,航天员相对月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航天员是运动的,故C错误;

以飞船为参照物时,航天员相对飞船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航天员是静止的,故D正确。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如果研究对象相当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如果研究对象相当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的。

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一本8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

A.1umB.1mmC.1cmD.1dm

【答案】B

【解析】

从四个选项中可以看出,只有选项B最接近于初中物理课本厚度,

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故选B.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透明的手被挡住,在手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手影,这是光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B.水面“折枝”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而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C.桥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符合题意;D.放大镜看猴脸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答案】B

【解析】

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故选B。

5.“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体征,下列体征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泥鳅身上的黏液B.壁虎脚上的刷状肉垫

C.斑马身上的条纹D.蛇身上的粗糙鳞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动物为了生存的需要,进化过程中出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体征,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结构.结合不同动物的生活特点,分析其结构的功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解:

A、泥鳅身上的粘液,相当于在身上涂了一层润滑油,减小了身体与泥之间的摩擦,便于泥鳅在泥中穿行.故A正确.

B、壁虎身上的刷状肉垫,增加壁虎脚面的粗糙程度,增加了其与墙壁之间的摩擦,便于其再墙壁上行走.故B错误.

C、斑马身上的条纹,是一种保护色,是为了防止被其他肉食动物发现.故C错误.

D、蛇身上的鳞片,增加了皮肤的硬度,是为了保护其在爬行时,不被划伤.故D错误.

故选A.

6.如图所示,不倒翁能稳稳地立在桌面上,设不倒翁受到的重力为G,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为N,它对桌面的压力为F,则

A.G与N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N与F是一对平衡力

C.G与F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G与N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不倒翁能稳稳地立在桌面上,桌面受到压力N的大小等于不倒翁受到的重力G的大小;不倒翁受到的支持力作用点在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上;重力的作用点也在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

所以G与N是一对平衡力;不倒翁对桌面的压力F,作用在桌子上,方向竖直向下。

而压力F的受力物是桌子,所以N与F不是一对平衡力,G与F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故选D.

【点睛】分析不倒翁受到的重力、支持力、压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判断.

7.小丽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当她向平面镜走近0.5m时,她与平面镜中像之间的距离为

A.0.5mB.1mC.1.5mD.2m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丽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当他向镜子走近0.5m时,人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是1m−0.5m=0.5m,人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0.5m,则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是0.5m+0.5m=1m.故选B.

【点睛】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

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可解答此题.

8.观察如图中的四个情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可以归纳得出: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气球瘪了,体现了手的压力改变气球的形状;故A正确;

B、竹子弯了,体现了熊猫的拉力改变竹子的形状,而不是体积;故B错误;

C、木板凹了,体现了人的压力改变了木板的形状,而不是运动方向;故C错误;

D、弹簧变短了,体现了人的压力改变了弹簧的形状;而不是运动快慢;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9.如图是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现要进行视力矫正,则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B.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C.甲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答案】A

【解析】

甲图中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因此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选A。

10.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图中区域是

A.IB.Ⅱ

C.ⅢD.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B′为物体AB的像,像A′B′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物体应该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又因为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所以可以确定AB在二倍焦距以外的III范围内。

故选C.

11.把一个质量是O.5kg的篮球竖直向上抛出,假定运动过程中空气对它的阻力恒为0.5N,则篮球在竖直上升和降落过程中所受力的合力分别是

A.5.5N5NB.5.5N4.5NC.5N4.5ND.4.5N5.5N

【答案】B

【解析】

【详解】篮球所受重力为G=mg=0.5kg×10N/kg=5N,已知空气阻力f=0.5N;

(1)篮球在上升过程中,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下的空气阻力f,篮球受到的合力F=G+f=5N+0.5N=5.5N;

(2)篮球在竖直降落过程中,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空气阻力f,所受的合力为F′=G−f=5N−0.5N=4.5N.故选B.

【点睛】

(1)由G=mg求出篮球的重力;然后分阶段对篮球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方法求出篮球受到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12.如图所示,关于甲、乙小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小车一定是静止的

B.乙小车可能是静止的

C.乙小车一定向左运动

D.甲小车不可能向左运动

【答案】C

【解析】

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

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

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

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

故选C.

13.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立竿见“影”是指把竿竖在阳光下,可以看到竿的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B.毕业合“影”,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照相的,属于光的折射。

C.湖光倒“影”,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属于光的反射。

D.形“影”不离,影是指自己的影子,是身体遮住光线后,在地面形成自己的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只有B.毕业合“影”属于光的折射,符合题意。

考点: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光的折射的实际应用。

14.《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中也描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

海市蜃楼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

【答案】A

【解析】

【详解】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所以A正确;故选A.

15.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7.5cmB.12.5cmC.4.5cmD.10cm

【答案】A

【解析】

【详解】比较发光棒的高度和像的高度可知,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应满足:

5cm=f

【点睛】知道在光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实像,其次因为物体高2cm,像高4cm,所以是放大的像,所以像应该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给出的焦距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物距的大小.

16.“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

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为了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则像要变小一些,像要变小,则像距变小,物距变大.

解: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是要把成的像变小点,就要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故应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故选D.

17.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交通规则上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D.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

【答案】D

【解析】

【详解】A.保持车距的目的是防止前面的车刹车时,后面的随之刹车,由于惯性后面的车仍向前运动,如果距离过近,容易撞上前面的车。

故与惯性有关。

B.当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停车时,由于惯性车仍要向前运动,雨天,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车就更不易停下来,所以要慢行。

故与惯性有关。

C.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击车体而对人造成伤害。

故与惯性有关。

D.公共场所吸烟时,整个场所都会充满烟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故与惯性无关。

故选D.

【点睛】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运动的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止的要保持静止状态.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结合惯性的知识加以分析.

18.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

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

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A.脚踏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增大摩擦的

B.轮胎上制有花纹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

C.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D.在转动的部分加润滑油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自行车的结构上,由不少地方涉及到了摩擦的知识,有的是为了增大摩擦,有的是为了减小摩擦.首先要理解该结构的摩擦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然后结合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来加以改变.

解:

A、脚踏板上的摩擦是有益的,因此要增大,它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A错误.

B、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是有益的,因此要增大,它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不是减小摩擦.故B错误.

C、车闸与车脚的摩擦是有益的,因此增大压力可以增大摩擦,故用力捏刹车把.故C正确.

D、在转动的部分摩擦是有害的,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但不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

故选C.

【点评】理解自行车上的哪个结构的摩擦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是此题的关键.

19.如图所示,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因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所以在光屏上会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分析各选项可知,只有B选项中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B.

视频

20.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了

A.实物的等大的倒立的实像B.实物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C.实物的缩小的倒立的实像D.实物的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眼睛成像原理类似于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所以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必然是实像,必然倒立,视网膜很小,食物很大所以是缩小选项C对。

考点:

眼睛成像原理

21.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以外B.50㎜以内

C.略大于50㎜D.恰为5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照相机前面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并且照相机工作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时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而像距必须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此时焦距为50mm,所以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即像距变小,故选C.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22.站在河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

A.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B.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

C.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D.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人能看到水中的鱼,是因为鱼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进入我们的眼睛,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一些,是鱼的虚像.故选B.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3.如图所示,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B.球对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C.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球的拉力

D.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A.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因此它们是一对平衡力;B.球对弹簧的拉力作用在弹簧上且方向竖直向下,球受到的重力作用在球上其方向竖直向下,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的条件,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C.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球的拉力,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故选A.

【点睛】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平衡力的条件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缺一不可;相互作用力的条件: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二、填空题

24.如图所示,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跳板也对运动员施了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前者使跳板发生了_________;后者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变

(2).运动状态

【解析】

【详解】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时候,跳板会变弯,所以是形状发生了变化;跳板对运动员施力时,将运动员弹起,使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点睛】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运动状态.

25.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歌声通过_________传播到教室里,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__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

【答案】

(1).空气

(2).噪声

【解析】

【详解】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歌声通过空气传播到教室里,这个声音影响到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所以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噪声。

【点睛】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26.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_______发声;这种笑声与人的笑声有明显区别,主要是这两种声音的_______不同。

【答案】

(1).振动

(2).音色

【解析】

【详解】经风一吹,笑树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壳壁振动发声,因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笑声与人的笑声有明显区别,主要是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

【点睛】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27.如图是人类首次拍到猩猩使用工具捕猎的情景。

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________些(选填“深”或“浅”)。

【答案】

【解析】

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眼睛,而眼睛是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这实际上看到的是偏高的鱼的虚像,所以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但不会成功.

故答案为:

折射;浅.

28.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艳丽的画面是由_________三色光合成的;而电视机遥控器发射的不可见光叫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光的三原色能合成各种色光.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可以制成热谱仪、夜视仪、电视遥控器.

解答:

解:

彩色电视机屏幕上艳丽的画面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合成.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能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遥控,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

故答案为:

绿.红外线

点评:

光的三原色和颜色的三原色很相似,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用途;红外线和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对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要知道.

29.在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它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琴弦越短时振动越快,_________越高。

【答案】音调音调(频率)

【解析】

考点:

音调.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弹奏吉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解答:

解: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弹奏吉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琴弦越短时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

音调;音调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只要对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有深刻的认识,并对吉他琴弦有深入的了解,将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便能找到答案.

30.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

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_______球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______球的速度越来越大(选填“甲”或“乙”)。

【答案】

(1).甲

(2).乙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知,在甲乙图像中,两点之间的时间相同,由于甲中两点之间的距离相同,根据

,说明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时间相同,路程逐渐变大,所以速度逐渐变大。

考点:

匀速直线匀速、变速运动、速度的计算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结合图像和速度公式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属于基础题。

31.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_________,约为1500m/s,用超声波测位仪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

则该处海深是_________m。

【答案】

(1).快

(2).3000

【解析】

【详解】

(1)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快;

(2)超声波4s内传播的距离:

s=vt=1500m/s×4s=6000m.则该处海深:

h=

=3000m.

【点睛】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液体介于两者之间;

(2)已知经过4s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和速度1500m/s,根据s=vt可求出声音传播的距离,这个距离是声音来回传播的距离,这个距离的二分之一就是该处海深.

32.2009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天文年”,原因之一是2009年7月22日,一场本世纪最壮观、全食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在天空上演。

“日全食”的产生可以用光的__________来解释。

有人通过在一盆水里滴些黑墨水看太阳倒影的简易方法观测日食以保护眼睛,此时太阳的倒影大小_________真实的太阳大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直线传播等于

【解析】

分析:

日食是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地球上看不到太阳的现象.

解答:

解: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日全食”的产生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平静的水面是一个“平面镜”,在一盆水里滴些黑墨水看太阳倒影的方法观测日食,

实际上观察到的是日食在水中成的像,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

因此太阳的倒影大小等于真实的太阳大小.

故答案为:

光沿直线传播;等于.

33.如图,汽车向右行驶过程中,小球突然向右摆动,说明汽车正在做_________(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

此时小球共受到_______个力的作用(忽略空气阻力)。

【答案】

(1).减速

(2).两

【解析】

【详解】

(1)汽车向右行驶,匀速运动时,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小球应在竖直方向,当汽车减速运动时,车的运动速度变慢,但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小球要向右运动。

(2)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沿绳斜向左上方的拉力,这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点睛】

(1)汽车匀速运动时绳子在竖直方向上,汽车做变速运动时,绳子倾斜,加速时小球向后摆,减速时小球向前摆;

(2)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的作用.

34.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

分:

秒”。

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段的平均速度;小车的运动方向是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

【答案】等于,左

【解析】

分析:

(1)根据表的示数读出起点与终点的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