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9625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

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H7N9禽流感病毒被命名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两大类蛋白质一一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该病毒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

B.可用动物培养液培养该病毒

C.该病毒一定含有C、H、O、N、P化学元素

D.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难以杀灭该病毒

2.如图所示:

甲中①②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在让物镜与载玻片距离①时,可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观察到的是乙

B.在让物镜与载玻片距离②时,可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观察到的是丙

C.在让物镜与载玻片距离②时,只能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观察到的是乙

D.在让物镜与载玻片距离①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观察到的是丙

3.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

C.胰岛素含有碳元素D.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

4.如图容器底部是培养基,其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养分,如果有人在配制培养基的矿质元素中使用了NH4NO3、KNO3、CaCl2·2H2O、MgSO4·7H2O、螯合铁溶液、微量元素溶液,但缺少了一种必需元素,为补充这种元素,应添加的化合物是

A.Ca(NO3)2B.KClC.KH2PO4D.K2SO4

5.下列四组生物中,结构最相似的是

A.草履虫、水绵、酵母菌B.小球藻、衣藻、蓝球藻

C.念珠藻、颤藻、发菜D.烟草、玉米、烟草花叶病毒

6.N个氨基酸组成了M条肽链,其中有Z条是环状肽链,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M条肽链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N,还可能含有S

B.M条肽链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数和游离羧基数均为M-Z

C.将这M条肽链完全水解为氨基酸,至少需要N-M+Z个水分子

D.这M条肽链至少含有N-M+Z个O原子

7.下列有关糖类、脂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参与麦芽糖、蔗糖、纤维素、糖原的合成

B.胆固醇和磷脂都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在核酸分子中磷酸基团总是与两个五碳糖相连

D.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

8.P53蛋白可以抑制DNA的合成,具有抗肿瘤的作用,由一条多肽链加工形成,其中氨基端酸性区有75个氨基酸,中间疏水区有75个氨基酸,羧基端碱性区有243个氨基酸。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种氨基酸之间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B.形成P53蛋白的过程中生成了390个水分子

C.P53蛋白起作用的场所可能在细胞核

D.此蛋白结构中,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能合成蛋白质的细胞一定具有核糖体

B.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C.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D.没有叶绿体的生物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0.下列关于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B.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数学模型

C.拍摄洋葱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D.以实物或图画形式建构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11.如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采用了差速离心法制备核糖体

B.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C.步骤②的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D.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

12.下列有关细胞器成分及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线粒体中含有RNA,能产生ATP和CO2

B.叶绿体中含有DNA,能产生淀粉

C.内质网中含蛋白质,能参与脂质的合成

D.核糖体中含磷脂,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13.黑朦性白痴是由于人的细胞溶酶体内缺少一种酶导致的遗传病。

如图,溶酶体内含有多种酶,内部的pH为5,细胞质基质的pH为7.2。

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溶酶体由高尔基体出芽后形成

B.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外的液体部分

C.溶酶体内的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后仍有很高的活性

D.细胞质基质中含有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14.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有关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如图乙,其相关结构关系如图丙。

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丙中首先可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是③

B.能在图丙中④上观察到3H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C.图甲中c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

D.图乙中d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15.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H2O的消耗与生成B.O2的产生与利用

C.[H]的产生和消耗D.ATP的合成与分解

16.红心火龙果不仅甜度高,而且含有具有解毒作用的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对人体有保健功效。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

B.红心火龙果甜度高与果肉细胞叶绿体合成的糖类有关

C.切开时流出的红色果浆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

D.丰富的膳食纤维主要来自细胞壁,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17.以玉米籽粒为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

B.先用红墨水染色浸泡过的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

C.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活细胞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18.五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重量变化如图所示。

以下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马铃薯幼根细胞液等渗的溶液是甲溶液

B.马铃薯比物种A更耐旱

C.物种A幼根的细胞在甲浓度溶液中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

D.在这五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大的是乙溶液

19.人体在饥饿时,肠腔的葡萄糖通过SGLT1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进食后,由于葡萄糖浓度升高,小肠上皮细胞通过GLUT2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速率比通过SGLT1快数倍。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成熟红细胞膜上无SGLT1载体蛋白的作用

B.上述两种吸收葡萄糖的方式都可以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两种载体蛋白的合成、加工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上述两种吸收葡萄糖的方式都需要消耗ATP

20.细胞中的酶与代谢密切相关。

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在一只U型管底部中央放置了不允许二糖通过的半透膜(对单糖的通透性未知);将U形管左侧和右侧分别倒入等量的质量分数相等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在U形管的两侧同时滴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溶液;观察右侧液面的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液面的变化情况取决于半透膜的通透性

B.液面可能先下降后再上升至一定高度停止

C.液面可能会一直升高至一定高度后停止

D.该实验可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

21.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适宜温度的热水中,保温5min。

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A.无色B.砖红色C.紫色D.蓝色

22.下列各项与ATP和DNA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ATP的能量主要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中

C.ATP中的“A”与DNA中的碱基“'A”含义不同

D.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会使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23.高等植物细胞的下列生理过程中,没有发生能量转换的是

A.光合作用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B.两分子单糖缩合成蔗糖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D.[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

24.在最适条件下,某不可逆化学反应进行到t1时,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成分为蛋白质)。

该反应在加酶前后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当反应时间达到t2时,酶完全失去活性

B.适当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t2将会右移

C.t1后反应物浓度降低的速率可表示酶促化学反应的速率

D.受反应物浓度的限制,t1~t2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25.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剧烈运动、进行无氧呼吸。

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

A.酒精和CO2B.乳酸和CO2C.酒精和乳酸D.仅乳酸

26.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物质时,所需能量均是由ATP提供的

B.某同学500米赛跑时,细胞呼吸产生的H2O中的氢均来自葡萄糖

C.若污染物Q抑制浮游植物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则对无氧呼吸没有影响

D.细胞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是没有ATP产生的

27.如图为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的装置图,实验中微生物均有活性。

假设环境因素对本实验无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了无氧呼吸

B.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C.将酵母菌替换成乳酸菌,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

D.将酵母菌替换为乳酸菌,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28.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

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被还原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该反应过程中

A.需要ATP提供能量

B.会产生氧气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DCIP内蓝色变为无色是O2的作用

29.将某绿色植物置于适宜的光照强度和温度条件下培养,突然将CO2浓度由1%降低至0.003%,下列变化不会发生的是

A.叶绿体中C3、C5浓度在瞬间内的变化分别是降低、升高

B.一段时间后,叶绿体中C3的浓度是C5的2倍

C.叶绿体中[H]的消耗速率会加快

D.叶绿体中ATP的合成速率逐渐减慢

30.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

14CO214C3→(14CH2O)

B.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有可能出现14C2H5OH

C.给水稻提供H218O,则一段时间后,在其合成的有机物中可以检测到18O

D.利用15N标记某丙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而游离的核糖体无放射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7分)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图甲为糖类的概念图,图乙是某种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

科学家发现:

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泛素激活酶E将泛素分子激活,然后由E1将泛素交给泛素结合酶E2,最后在泛素连接酶E3的指引下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上。

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靶蛋白就被绑上一批泛素分子。

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很快就送往细胞内一种被称为蛋白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

整个过程如图乙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某种单糖A为果糖,则它与葡萄糖缩合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的物质①是__________。

如果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③作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则物质③是__________。

(2)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②,其中碱基是尿嘧啶,则形成的物质②是__________(填名称);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④,其中的碱基是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A是__________。

(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根据图乙可推测出蛋白质的一项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物质。

(4)细胞内E1、E2、E3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

32.(10分)为探究植物细胞膜的透性,某同学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

①用切片机将红甜菜根切成厚薄一致,大小、数量相同的切片,然后将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

②再将切片放在10℃蒸馏水中浸泡1度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蒸馏水中处理的温度

③测量这些溶液的吸光度(吸光度与溶液中花青素浓度成正相关),结果如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上图中的曲线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后发现物质A也能促进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

请你借助下述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该观点。

I.材料用具:

红甜菜根切片、清水、恒温水浴锅、物质A溶液、烧杯、吸光度测量仪(花青素吸光度的测量方法不作具体要求)。

II.补充完成实验思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请用合适的直方图呈现支持该观点的结果。

33.(7分)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

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

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加样

0.5mL提取液

0.5mL提取液

C

加缓冲液(mL)

1

1

1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55℃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

该实验最能体现的酶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此推测:

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_______。

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I.红粒管、白粒管各加入相应提取液0.5mL→使α-淀粉酶失活

如上法实验操作并显色测定

II.红粒管、白粒管各加入相应提取液0.5mL→X处理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I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II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____(填“深于”或“浅于”)白粒管,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34.(8分)某科研小组培养酵母菌并探究其呼吸方式,设置两组实验,甲组通气培养,乙组密封培养。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检测两组实验CO2的产生情况,把甲组和乙组实验的排气管分别通入两瓶石灰水溶液中,两瓶检测液出现的共同现象是____________,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

(2)给甲组实验通入18O2,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物质中,含l8O的是____________。

(3)右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

①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____________。

②在T1~T2时段,葡萄糖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③假设乙醇曲线和葡萄糖曲线的交点产生乙醇和消耗葡萄糖的摩尔数相等,那么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____________倍。

(4)呼吸作用反应物也会影响呼吸作用,其影响大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释放CO2与吸收O2的比率来表示。

若反应物为丙酮酸时释放CO2与吸收O2的比值为X,反应物为葡萄糖时的比值为Y,根据有氧呼吸有关过程,比较X与Y的大小关系是:

X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Y。

35.(8分)科学家利用某种水生真核绿藻进行了实验研究。

首先将若干生理状态相同的该种绿藻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高CO2浓度(5000μLCO2·L-1)下,乙组置于自然空气CO2浓度(360μLCO2·L-1)下,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培养9~10天后,再把甲、乙两组都放在自然空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定两组绿藻在不同光强下的CO2吸收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强为100μmol·m-2·s-1时,两组都有气泡产生,甲、乙两组气泡中的气体分别来自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

其中甲组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证明,甲组的CO2吸收速率始终明显低于乙组,从光合作用的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D

C

C

D

C

B

A

D

C

D

C

A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C

D

B

C

C

C

A

B

C

C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每空1分,共7分)

(1)蔗糖纤维素

(2)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

(3)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糖类

(4)各种酶的催化功能不同是由其分子结构所决定的

32.(每空2分,共10分)

(1)低于50℃温度处理后,膜的通透性变化不大,受50℃以上的温度处理后,膜的通透性大大增加

(2)II.实验思路:

①取两组等量的相同大小的切片,编号,一组加入物质A处理一段时间,另一组不作处理(或等量的清水处理),作为对照

②将两组切片分别放在等量的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③测量两组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并进行比较

III.如下图所示:

33.(每空1分,共7分)

(1)作用条件较温和0.5mL蒸馏水控制pH,保持pH的相对稳定

低缩短

(2)β-淀粉酶失活深于

34.(每空1分,共8分)

(1)变混浊甲快乙慢

(2)二氧化碳、水(答全给分)

(3)①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全给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答全给分)

②酵母菌数量增多(合理给分)③3

(4)大于

35.(每空2分,共8分)

(1)探究高CO2浓度对绿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或高浓度和低浓度CO2处理后,绿藻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速率)

(2)线粒体、叶绿体(顺序不可颠倒)光强为100μmol·m-2·s-1时,甲组的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气泡中的气体为CO2

(3)高CO2浓度培养后,光合作用的酶活性降低(或答:

高CO2浓度培养后,光合作用的酶数量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