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游戏活动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9531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docx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游戏活动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docx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精选10篇)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磁铁,通过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筐操作材料:

内有磁铁、回形针、螺丝帽、螺丝钉、硬币、布条、纸张、玻璃球、塑料玩具、竹片、泡沫等。

  2、纸杯(内装带有回形针的小兔)若干、迷宫及钓鱼工具。

  3、每人一张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魔术表演,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

(事先准备一个磁铁小人,操控磁铁使小人翻滚跳跃)

  2、讨论:

小人为什么能跳舞?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人下面有一块铁片,随着塑料板下面的磁铁移动而移动。

小人就能跳舞了。

  二、尝试操作,发现并提出问题

  1、介绍材料,引导幼儿初步探索磁铁的特性。

  指导语:

小人会跳舞,有趣吗?

(有趣)。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许多东西。

(铁制品和非铁制品)。

请你拿着磁铁去玩一玩筐里的东西,看小朋友有什么发现?

  2、幼儿自由操作。

  3、交流、分享发现: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再次操作,尝试记录

  1、出示记录表,指导记录。

  重点指导幼儿再次探索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

不能吸住哪些东西?

并把探索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2、幼儿再次操作并尝试记录。

  3、交流:

被吸住的东西是什么做的?

没被吸住的又是什么做的?

  4、小结:

铁制品能被磁铁吸住。

  四、磁铁游戏

  1、以玩魔术的口吻引起幼儿兴趣、

  指导语:

“磁铁真有趣,它不但会变魔术还会跟我们玩游戏呢。

今天就让它带着小朋友们玩好吗?

  2、教师介绍游戏材料及方法。

  3、提出游戏要求:

  

(1)救小兔时,不能把手和磁铁伸进这陷阱,只能用磁铁在陷阱外边想办法,否则就会被大灰狼发现;

  

(2)在带蜜蜂等动物走迷宫时,把动物放送到迷宫的入口就不能用手碰到这些动物,只能用磁铁在迷宫下面移动带着动物选择正确的路线走出迷宫。

  (3)每人拿一根钓鱼杆,把钓钩放下就可以钓鱼了。

  五、教师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教师小结:

磁铁真好玩,因为它会吸铁,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用磁铁碰碰家里的东西,找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让磁铁吸起来?

磁铁还有什么秘密?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2

  设计意图:

  这一科学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

  吹泡泡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活动,是幼儿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他们经常吹,喜欢吹。

但是家长从商店里买来比较精致的吹泡泡玩具,让幼儿吹泡泡,现成的泡泡液,固定模型(一般是圆型)的泡泡器,抑制了幼儿的科学探索,束缚了幼儿的思维发展,甚至在有的幼儿的头脑中形成动力定型:

泡泡器是圆圆的,只有圆圆的泡泡器才能玩吹泡泡的游戏。

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能够充分挖掘吹泡泡游戏的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尝试运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3、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和获得知识和本领的愉悦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

圆形(每人一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每组若干);已配好的溶液。

  2、每桌一盒水彩笔、若干张记录纸。

  3、音乐《吹泡泡》,儿歌。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吹泡泡》的音乐中,一起进入教室。

(教师跟着音乐吹泡泡,幼儿会自发地进行接泡泡和吹泡泡的游戏。

  师:

我们都很喜欢吹泡泡,那可爱的泡泡们在阳光下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真漂亮呀!

  2、教师出示“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观察并提问:

“这些工具能做什么?

”幼儿兴奋地发现能“吹泡泡”。

教师“顺”应幼儿就此引出课题,你们喜欢吹泡泡吗?

今天老师就请你们来玩“吹泡泡”游戏,从而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自由探索空间感知体验“泡泡的特性”。

  1、在“玩”中体验泡泡的特性。

让幼儿利用教师准备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圆形工具、粗细不同的吸管)边玩边探索:

“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什么秘密了?

”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看谁发现的多?

”。

(教师启发、引导、扶持幼儿,将幼儿的探索推向深入,成为幼儿合作伙伴,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

  2、请幼儿互相交流探索结果。

先请小朋友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互相说一说,再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泡泡是圆形的、易破、会飞、对着太阳是五颜六色的、有大有小、掉在地上有时是半圆的、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等等)然后请幼儿讨论:

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的共同特点?

(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

)教师借助幼儿探索结果,用“引”的方法将活动的重点转化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把幼儿学习兴趣推向深入。

为突破活动的重点做了铺垫。

  三、提供不同的材料,用记录的形式表达自主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1、教师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的电线圈,让幼儿猜想吹出泡泡的可能形状。

  2、幼儿分小组,教师提供每组记录表一张,让幼儿在“玩”吹泡泡游戏中,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玩”中,幼儿分工协作,验证不同工具吹出的泡泡形状并记录验证结果。

让幼儿利用自己选择的`不同吹泡泡工具,在亲历和感受尽兴探究和尽兴玩的过程中观察,“你用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

你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有什么秘密?

”(都是圆形)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想象结果的旁边。

(让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用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想象吹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结果吹的泡泡又是什么形状的?

  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

请幼儿关注每个人吹泡泡的工具和吹泡泡的结果。

提问:

“有什么秘密?

”教师在幼儿观点和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得出:

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结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儿歌游戏结束

  教师讲解儿歌内容,即游戏规则。

(当儿歌念到吹成大泡泡时,幼儿拉成一个大圆圈;念到吹成小泡泡时,幼儿向中靠拢;念到批泡泡飞高了,幼儿踮脚;念到泡泡飞低了,幼儿蹲下;念到泡泡破了,幼儿向后跳。

  活动延伸:

  1、幼儿学着自制吹泡泡的肥皂液。

  2、区角游戏中提供吹泡泡的材料,让幼儿自发游戏。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3

  活动《认识红黄绿》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

  2、能在活动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数相等的报纸,报纸上分别画有三种颜色的大圆圈。

  2、小兔跳的音乐,小鸟飞的音乐

  3、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圆(红黄各半)

  4、录音机、老狼头饰

  5、事先和小朋友玩过找圆圈的

  游戏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教师出示两张大圆,提问:

  小朋友,这是一个什么?

这个大圆是什么颜色的?

  二、寻找相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1、游戏“小圆

  宝宝

  找妈妈”

  

(1)请幼儿说说身上小圆的颜色,提问:

  

(2)教师出示的大圆请小朋友按照教师口令做动作。

(放音乐)

  小朋友们,老师有大圆,小朋友们有小圆,现在请红颜色小圆

  宝宝

  学小兔,黄颜色宝宝学小鸟飞到妈妈身边。

  2、游戏“大灰狼来了”

  

(1)小朋友可真能干,现在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开着火车去玩,可是,老师听说操场外面有一只大灰狼,它专吃那些不听话的孩子,你们可要当心哦!

  

(2)游戏第一次: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沿着圆圈,随音乐走路,音乐一停,小朋友们就站住

  (3)游戏第二、三次:

外面有一只大灰狼,请小圆宝宝听音乐在四周散步,音乐一停大灰狼就来了,小圆宝宝得马上找到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大圆里躲起来,否则就要被大灰狼捉住了

  (4)游戏第三、四次:

请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来玩游戏,提出新的游戏要求:

引导小圆宝宝找相应颜色的大圆妈妈,小圆宝宝等音乐一停找到自己颜色一样的家躲起来,否则被大灰狼捉住。

  三、幼儿跳舞庆祝结束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愿意创造“工具”,解决简单的移动问题。

  2、了解移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玩具小汽车、双面胶、夹子、垫板、滑轮车、扭扭棒、塑料纽扣、游戏棒、卡纸、塑料环扣、吸铁石、塑料棒子、塑料圆环、报纸、视频《生活中的移动》。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游戏:

移动小汽车。

  1、关键提问:

什么是移动?

  :

物体从原来的位置改换到另一个位置,就是移动。

  2、游戏介绍:

用桌面上的材料帮助小汽车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到另一边的位置。

  3、操作交流:

你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汽车移动了?

  4、:

相同的办法,却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帮助小汽车移动。

  相同的材料,想出了不同的办法使小汽车移动。

  几种材料可以组合在一起变成让小汽车移动的工具。

  二、第二次游戏:

移动小汽车。

  1、游戏介绍:

用一张报纸帮助小汽车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到另一边的位置。

  2、操作交流:

你的作品是什么?

像什么?

  3、:

小小的游戏,你们却有大大的发明。

在生活中还会有更大的用处。

  三、活动延伸:

欣赏视频《生活中的移动》。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能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在讨论交流中积累和提升经验,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每人三张纸,双面胶若干,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教师提问:

“纸可以做什么?

”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3、幼儿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

  A、教师提问:

“你的桌子站起来了吗?

”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B、通过向纸桌吹气的小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站得稳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桌腿要粗,矮),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教师提问:

“你的桌子站得稳吗?

为什么?

”让幼儿简单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并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4、教师提问:

“你的桌子上能放东西吗?

”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不同桌腿的承重能力。

  1、教师提问:

“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

”让幼儿在桌子上进行放积木的尝试。

  2、教师以比赛的方式,引导幼儿尽量多地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等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桌腿对桌子承重能力的影响。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6

  设计依据:

  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幼儿清楚的看到沙子是不溶于水的一种自然物。

丰富感性经验,感知干沙与湿沙的不同。

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运用比较法加深对沙的认识。

观察现象会让幼儿觉得好奇、神秘,在这种心理驱动下幼儿能积极、愉快地掌握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通过沙路与水泥路面的比较,幼儿能初步了解现象与事物的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师幼之间互相传授经验这两条途径,验证沙的特性,体验玩沙的乐趣。

分组玩沙的环节,能让幼儿进行各种在沙中的操作活动,同时,在教师分组进行指导下,幼儿能更好的玩沙,并得到一定的玩沙经验。

通过鼓励的形式,让幼儿想出多种除了教师提供的玩沙游戏。

最后让幼儿自己来说一说玩后自己对沙的亲身感受。

  活动目标:

  1、感知沙子的不溶于水等的特性,说出干沙与湿沙的不同。

  2、初步了解沙与建筑物的关系。

  活动准备:

  水、水桶,磨具、筛子、各种玩沙工具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来了解沙是不溶于水的一种自然物。

  T:

沙放在水里有什么变化呢?

  (小朋友自己做实验,把水倒进桶里,用小棒搅拌并观察)

  教师小结:

沙不溶解于水。

并联想不溶解于水的物体。

  二、探索感知沙子的特性及干沙与湿沙的不同(重点)

  1、教师和幼儿一起赤脚分别在干沙和湿沙上自由活动,做一做各种动作。

  T:

小朋友喜欢干沙还是湿沙?

为什么?

踩在沙上有什么感觉?

  2、让幼儿两人一组用筛子筛沙子,边筛边观察。

  T:

筛子里的沙子哪去了?

小石头会漏下去吗?

沙子是什么样的?

  1、教师小结

  T:

沙子是由许多细小的颗粒组成的,沙能流动。

  4、请幼儿用力踩踏刚翻的新沙。

  T:

发生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

  5、小结

  T:

通过我们的小脚用力踩在沙子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沙粒与沙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6、沙与水泥的结构不同,走在上面的感觉也不相同

  T:

那么用力踩水泥路面会陷进去吗?

为什么在沙路上骑车费力,在水泥路上骑车省力?

  7、谈话

  T:

小朋友喜欢怎样玩沙?

请你来玩一玩!

  (请给本幼儿进行玩耍)

  8、教师小结

  T:

沙子有各种各样的玩法,可以挖、装、筛,可与水混合玩等。

  三、幼儿自由玩沙中的各种游戏,探索玩沙的技能,教师分组指导(难点)

  1、用各种深浅不同的模子做蛋糕,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帮助幼儿掌握这样几方面的技能:

沙的湿度,用手压沙的力量。

  T:

做蛋糕的这组小朋友要注意利用好磨具,蛋糕不碎最重要的还是压,要压的紧!

  2、挖井、造房子等,丰富经验:

  T:

想做建筑师的小朋友在挖土时要细心、耐心,及时整修,沙土要压紧。

  3、筛沙子

  T:

筛沙子组的小朋友要将沙放在手指、手心上抖动,观察手指、手心上会留下什么?

沙还可以放在哪些部位抖动?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7

  活动设计

  一次,我随手将一面镜子放在窗前的桌上,从窗外透过的阳光照在镜子上,在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光斑,这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为了让孩子们对光的反射现象有个初步了解,同时顺应孩子的兴趣,挖掘幼儿兴趣点中的教育价值,于是组织了一次探索光斑的活动。

  活动目标

  1、积极主动地探索光斑的形成,初步了解光的反射现象,能将反光的物体归类并概括,知道亮度强的,照人明显的物体,其光斑的亮度也强。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

  3、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

  2、准备若干可以反光的和不可以反光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室周围,如:

不锈钢拉链、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其他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

  3、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室内有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4、区域中提供:

各种电筒和台灯。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光斑是怎么来的?

  1、师:

小朋友!

你的桌上有什么?

(镜子),那今天我们就用镜子到外面去做一做游戏,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拿镜子到外面自由探索。

  3、组织幼儿交流:

  师:

你们用镜子做游戏时,发现了什么?

  幼1:

我用镜子一照,发现了亮亮的东西跑到墙上去了。

  师:

是吗?

哪些小朋友发现了这个现象?

(幼儿全部举手)

  师:

那这个亮亮的东西是什么?

(光斑)

  幼2:

我还发现我晃动镜子,光斑也会动。

  师:

那光斑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幼3:

镜子将光照到墙上去了……

  师:

说得有道理,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

那是不是在外面的任何地方都会形成光斑呢?

  幼4:

不是的,我刚才在走廊上就没有发现。

  师:

这是为什么呢?

  幼4:

因为走廓上没有阳光。

  师:

观察真仔细!

  

(二)引导探索——哪些东西能形成光斑?

  1、引发幼儿回忆、讲述已有经验。

  师:

请你们想一想,除了镜子,还有没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一照就形成光斑呢?

  幼1:

我发现光碟可以的……

  幼2:

我看见我家爸爸的表可以的……

  幼3:

我送点心盆时,发现点心盆也可以……

  2、幼儿寻找可以反光的物体。

  A:

师:

小朋友!

你们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你们去玩一玩,看一看哪些东西也能形成光斑?

  B:

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和指导。

  3、组织幼儿交流

  师:

你们找到了哪些?

  幼:

有自行车铃、光盘、茶杯……

  师:

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够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在墙上形成光斑呢?

他们有什么秘密呢?

  幼:

它们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见人的……

  (三)幼儿再次探索——这些光斑有什么不同?

  1、师:

小朋友!

你们再去玩一玩镜子和刚才小朋友找出来的东西,你们还会发现什么呢?

  2、幼儿再次去探索,教师引导。

  3、组织幼儿交流

  师:

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1:

我发现镜子的光斑很亮……

  幼2:

我发现光碟上的字也跑到墙上去了……

  幼3:

我发现小小的东西照出的光斑也小……

  幼4:

我发现茶杯、脸盆的光斑是一圈一圈的……

  (四)延伸探索——还有哪些光源也能使镜子形成光斑?

  1、师:

小朋友!

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

手电筒

  师:

那手电筒照在镜子上是不是也会有光斑呢?

(幼儿猜测)

  师:

这里有手电筒和台灯,你们去试一试吧!

  2、幼儿探索和交流。

  活动反思:

  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

因此,我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的材料为载体,使孩子在与材料的不断互动中层层深入探索。

在探索中,他们获得了满足,体验了探索的乐趣。

同时在活动中我能够有机渗透安全教育,当发现有个别幼儿故意将光反射到其他幼儿的脸上时,我能及时制止并有机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评价: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本次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儿在活动中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

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探索,教师紧扣目标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探索,步步深入,有机引导,并在活动中注意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表达探索的情况。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

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取成功感

  2、能力目标:

扩展幼儿快速记忆的能力

  3、认知目标:

在游戏中进一步增强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

扩展幼儿快速记忆的能力

  难点:

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取成功感

  活动方法:

游戏法操作法

  活动准备:

红桃1―红桃10扑克牌人手一份

  剪刀队和磁铁队图标及计分牌

  奖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语言导入

  欢迎小朋友再次来到我们记忆大比拼的游戏现场。

按照以往惯例我们仍然分为两个组,我的左手也就是你们的右手是剪刀队,欢迎你们!

我的右手也就是你们的左手是磁铁队,欢迎你们!

今天依然是每答对一个问题就得一朵红花,最后看哪个队红花多,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现在游戏开始,第一关《谁最快》

  二活动过程

  

(一)谁最快

  1、出示三张牌,幼儿快速记忆,师翻牌

  提问:

请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说出这几张牌分别是什么?

从左往右数第二张牌是什么?

从右往左数第一张牌是什么?

幼儿回答完毕,师亮牌验证。

  2、添入一张牌活动过程同上

  3、再添入一张牌至五张牌活动过程同上

  

(二)少了谁

  1、出示三张牌,幼儿快速记忆,师翻牌,从中拿走一张。

  提问:

拿走的是哪一张?

还剩下哪几张?

幼儿边回答老师边出示牌验证幼儿的答案

  2、再从中拿走一张问题同上

  3、在三张牌的基础上添加一张,过程同上。

  4、在四张牌的基础上添加一张,过程同上,可加深难度,一次拿走二至三张牌。

  (三)幼儿操作我最棒

  1、组织幼儿回到操作台

  2、请幼儿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放红桃7红桃3红桃9。

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快速记忆,并指导翻牌

  提问:

请问这是那几张牌,请你从左到右读出来。

  请你找出红桃7,请你举起红桃3

  4、组织幼儿放好扑克牌,进行游戏小结

  三活动总结

  1、导入:

进行到这里,我们的游戏基本接近尾声,那今天哪个队是最后的赢家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记分牌。

和幼儿一起数红花,多的队为冠军队,少的队为最佳进步队

  2、发奖牌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9

  动物模仿操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平时就比较喜欢模仿动物,今天我进行此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引发幼儿能用动作来表现动物的明显特征,通过儿歌语言来丰富幼儿口语表达,让他们能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来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动物的动作特征。

整个活动根据小班宝宝的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游戏情景,提供与主题相互的操作材料,把《动物人类的好朋友》这一主题置于一定的游戏背景中,产生一定的游戏情节,让孩子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发现动物的秘密。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小动物的叫声和生活习性。

  2、技能目标: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

走、爬、跳等来表现出不同的动物的特征。

  3、情感目标:

能大胆展示自己的动作,体验学做动物模仿操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板、动物图片(小鸭、螃蟹、青蛙、大象等)、音乐课件,幼儿半圆团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走、跑、跳、爬等动作,大胆模仿小动物走路。

  难点:

根据音乐变换动物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师:

今天老师有几位小客人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掌声欢迎!

  二、逐一认识小客人

  1、认识小鸭并模仿小鸭走路。

  教师点击,画面出现小鸭,教师:

“谁来了?

”“它生活在哪里呢?

  师:

“小鸭嘴巴什么样子?

小鸭屁股啥样的?

”“它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一起来看动画吧!

  音乐课件播放:

“小鸭子,屁股翘翘,左右摇”。

鼓励幼儿大胆用肢体动作一起来走一走,摇一摇。

  2、认识螃蟹并模仿走路。

  师:

“瞧,又有一位小客人来了,你认识它吗?

它什么样子?

你害怕吗?

为什么?

  鼓励幼儿说出螃蟹的一对大钳,并能用手指表现出来。

  师:

“你知道螃蟹是怎么走路的吗?

”“一起来看一看,学一学吧!

  音乐课件播放:

“大螃蟹,钳子咔嚓,横着走。

”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走一走,爬一爬。

  3、认识小青蛙。

(小青蛙估计幼儿平常注意的不够,需要换教法。

  师:

“听听,谁的声音?

”教师播放叫声,幼儿猜出小动物。

  “它的本领可大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你们看到的小青蛙是怎样捉害虫的?

  播放音乐课件:

“小青蛙,腿儿弯弯,用力跳。

”鼓励幼儿大胆跳一跳。

  4、认识大象。

  看看小象洒水的图片,一起学学,引导幼儿在方向,速度和身体高低上进行变化。

鼓励幼儿用手臂大胆甩一甩。

  三、游戏:

听音乐做动物走

  规则:

播放音乐课件,听到某种小动物的特征,就跟着音乐变换着做动物走。

不可以走出场外。

  玩法: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听到关于某动物的歌谣时,快速的模仿动物走、爬、跳等,动作可以自创。

  四、游戏结束:

  整理游戏场地,回家教爸爸妈妈玩动物游戏。

  【教学反思】

  1、以游戏的方式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

在“学学小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