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重大问题.docx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重大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重大问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重大问题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重大问题
张红宇
在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周年、新世纪农经产业十年大发展之际,由农业部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的七叶红第四届中国农经产业发展论坛2010年11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在专题报告中,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作了题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重大问题》的主题报告。
以下是发言主要内容: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第四届农经产业发展论坛。
会议组织方给我一个题目,希望我就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若干重大问题给大家提出见解。
大家知道最近一个时期,各个地方、各个部门都在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应该讲,十七届五中全会总结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成就,也为我们“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勾画出一个明确方向。
有这样的机会围绕农村和农业经济运行谈几个问题,我感觉还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有32年的历史,进入新世纪已经有十年的历史。
应对金融危机,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第三个年头。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形势应该是在国民经济“十一五”期间运行的非常不错,特别是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年初并不被看好的前提之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下,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努力辛勤的劳动,应该讲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是非常不错的。
这种不错一般从几个方面进行归类。
第一大方面,今年的粮食生产,延续了过去六年连续丰收的大好形势。
今年我们从目前各个地方汇集的情况来看,今年的粮食生产,很有可能突破去年的新高,再创历史辉煌。
大家知道,去年的粮食产量是10616亿斤,今年再度超过1万亿斤,也就是说进入新世纪以后粮食生产连续7年丰收,连续4年过1万亿斤。
这是在南方百年罕见极度干旱的情况下,是在今年年初北方地区雨雪灾害的情况下,今年夏天粮食主产区灾害之下所取得的成就,这个成就是非常了不得的。
第二大方面,农民的收入,去年已经达到了5153元。
今年上半年农民的现金收入达到378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今年的农民收入也有可能延续过去六年增收的局面,实现连续7年增长收入在3%以上。
第三大方面,农村的改革事业今年又有了突破。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去年年底在全国承包面积范围内,去年达到12.4%。
第三季度统计全国土地承包面积达到13.3%。
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发展地区,土地承包权的流转范围包括比重要高的多。
比如说上海,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0%以上,珠三角地区调研,土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承包面积的80%以上。
黑龙江的土地流转率已经达到25%。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2007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法》之后,在2008年农村专业合作社达到10万家,去年年底达到24万家,最近到9月份的统计,各种各样的专业合作社达到33万家。
也就是说,到今年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突破35万家的水平。
与此同时,中央的、省一级的、市一级的各类农业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去年年底达到21万家。
农业合作社加上产业龙头企业,带动通过各种订单的形式连续覆盖了接近50%以上的广大人民群众。
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大大提升了。
农村金融改革,我们在农村、在解决农民发展生产,特别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在解决我们信贷需求方面,在金融机构创新方面,我们这些年有了突破。
也就是说,过去由农村地区,主要是由农村信用社一家覆盖的局面,现在农村基金组织,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财政担保公司,各种各样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极需的信贷。
与此同时,农业保险事业发展也是非常顺利。
前些年的保险主要集中在粮食、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大豆的种子业产品,这两年农业保险逐步由种子产品向畜牧业、生猪、奶牛领域的拓展。
这些年特别是今年以来,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
比如说城乡统筹,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城乡统筹包括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甚至包括体制机制改革上,也实施了城乡一体化的概念。
这一年大家知道,我们在城乡统筹方面,各个地方都有积极的探索。
陕西的神木,全民医保、城乡一体,不管是农民还是城市居民,参加了医保最高报销比例可以达到34万。
黑龙江的鄂尔多斯在城乡统筹过程中,城乡一体的公共教育资源分配,全国是九年义务教育,在鄂尔多斯是十二年义务教育。
高中三年,他们的探索包括学前三年,搞12年的义务教育。
最大的亮点大家也知道,最近一个时期媒体广为报道,重庆市怎么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数以千万计的农民通过十年,把2200万的农民转移出去1000万,使城镇化水平由现在的30%提升到60%多。
大家知道重庆城市人口,城市大概是3200多万,其中有2000万的农民,2000万的农民通过十年的努力,每年转出1000万,解决农民变市民的问题,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今年的农村农业经济很好,好的表现是粮食的供给再一次突破1万亿斤。
我们的农民收入增长再一次突破6%以上的增长速度。
应该说,也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农村改革在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在农业组织化程度提升,在保险事业方面的发展都有新的变化,城乡统筹包括新农村建设,搞的有声有色,甚至有一些地方突破的力度、突破的尺度非常大。
正是由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期间特别今年好的形势,极大的支撑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农产品供给是充足的,我们的农民收入增长是稳步发展的,我们城乡一体化是有序推进的。
首先大前提,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好于我们的预期,好于今年上半年特别是今年年初的预期。
农业和农村经济从“十二五”的发展来看,怎么延续“十一五”这五年大好形势。
特别是我们在城镇化、工业化深入发展中,怎么同步推进我们的农业现代化。
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中,怎么继续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的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怎么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怎么提升中国农业的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在继续推进我们的体制改制创新中,怎么争取在关键领域有大的突破。
这是我们“十二五”面临的基本前提,或者说我们面临需要解决的深刻背景。
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我认为“十二五”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特别是明年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引发高度关注。
第一,怎么确保粮食生产持续稳定的增加。
如果今年的粮食没有大的意外,超过1万亿斤,意味着粮食连续七年增加,连续增加七年,应该说是1958年的第一次。
我们的粮食产量达到1万亿斤以上,并不意味着在粮食问题上高枕无忧,事实上大家都是知道的。
粮食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始终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高度关注的三大经济安全问题。
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尽管实现了七年连续增长,但我们的粮食安全并没有说可以高枕无忧。
也就是说,从需求角度来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必然还会造成耕地继续减少,水资源继续减少,一方面人口在增加,也就是说对粮食的需求在增加。
另一方面,生产粮食的耕地、生产粮食的水资源会因为工业化、会因为城镇化成一个递减趋势。
人增、水缺、地减,这一基本态势是没有改变的。
在这个前提下,怎么确保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我认为是经济社会发展,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或者说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对此,五中全会有明确的要求。
我们还要看到,我们即便实现了粮食连续七年丰收的局面。
但是从人均占有水平来看,最近这三年,包括今年,人均占有粮食仍然在400公斤上下。
去年人均粮食,2009年是398公斤,2007、2008年人均占用粮食基本上是398公斤的大格局。
人均占用粮食,甚至还低于1998年当年粮食产量达到10246亿斤,当年的人均基数比较低,人均是412公斤,去年人口达到了412.34。
粮食尽管超过了10246亿斤,人均占有水平仅仅是398公斤。
从“十二五”面临的形势来看,人口增加,还没有到达一个所谓人口增长的拐点,这个拐点有经济学家预测,或者说2020年,或者说2025年,毕竟在十年、十五年间人口还是继续增长。
包括数据显示,5‰人口净增,每年有五到七百万的人口要增加。
耕地资源,千方百计确保18亿亩的红线,但耕地的实际面积逐年减少。
包括最近几年,平均每一年我们的耕地继续减少,三四百万亩,这个数据还是客观存在的。
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讲,粮食是第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从需求和供给角度来看,从供需角度来看,粮食供需将长期存在紧平衡状态。
也就是说,稍不注意,很可能就掉下来。
而且我也告诉大家,一万亿斤的产量,全世界粮食产量这些年一直是20亿吨左右,中国占到全世界粮食生产量的1/4。
全世界的粮食贸易量2.5亿吨,中国的粮食5亿吨影响世界贸易的两个百分点。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自给自足,确保95%的粮食自给率,这是一个长期目标。
怎么解决?
第一,保障耕地,不可逾越。
第二重视人均水资源不断减少的态势。
资源问题上,除了耕地以外,千方百计注意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我们知道全世界人均水资源8000立方,这些年人均水资源一直是2000立方米,是全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
所以第一,怎么样打造资源节省。
第二,通过努力科技进步,提升我们的粮食单产水平。
我们在这几年间,粮食生产之所以有一个连续七年丰收的局面,除了单产以外粮食的播种面积,包括“十一五”年的四年,每一年增加100万亩。
换句话讲,我们的播种面积由于耕地所限,播种面积始终受到制约。
下一步要使粮食有一个大的进步,还是要在单产水平上做文章。
单产水平继续与我们的农业科技,比如说杂交水稻,超级稻。
这一类的农业科技创新,能不能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的时间有所突破,这是我们必须要努力的。
粮食生产离不开农业机械装备的应用。
现代化的大农业,农业机械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在有效替代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农业活劳动成本不断上升方面,作用明显。
农业机械包括黑龙江东北地区,大范围、联合收割机,包括拖拉机、南方等。
我们在机械收割在黑龙江这个地方已经出现了50%以上。
在水稻方面,我们也有新的进展,所以首先要确保我们的资源不再减少,第二是怎么通过科技、通过单产水平的提升,保证有限的面积生产出相对无限的产量。
第三是发展农业机械,节约成本,替代劳动力,节约农业投入品。
这是我们粮食生产方面,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科技新型管理,包括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
我们希望通过人的素质提升,提升粮食产出,确保我们的供给。
高度关注国民收入问题,去年农民收入达到5153元。
这个数字应该说是不低的数字,今年很可能在这个基础上,农民收入再实现新的突破。
农民收入在“十二五”的基础上,达到6%以上的速度应该说是没有任何悬念。
这些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张的实施,是不能继续容忍下去。
也就是说农民收入自己跟自己比,连续七年保持6%以上的收入。
但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相比,差距扩张,这也是基本事实。
去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7165。
农民收入之所以关键,我想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是非常清楚的。
我们的农民收入在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1:
2.56。
1984年是曾经缩小到1:
1.7。
去年改革的过程中,农民收入差距达到1:
3.33。
城乡之间的收入拉大,这是我们讲民收入的一个大问题。
区域之间的农民收入,表现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
去年上海的农民收入112480。
甘肃最低是29800,贵州的农民收入去年是3050元,最低的甘肃和贵州跟上海农民相比是1:
4.2的关系,4.2个甘肃农民的收入才相当于上海一个农民的收入。
怎么提高农民收入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很大的问题。
五中全会提出来初次分配、再次分配。
怎么增加农民收入应该说是三个大方面,从农业内部来讲,怎么千方百计通过保障农产品的价格。
特别是水稻、玉米、小麦,大众农产品的价格持续稳定的增加,保障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
通过家庭收入使农民收入有一个稳定的基础。
怎么继续转移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获得更高收益的同时,千方百计通过开拓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2009年农民收入的9层,工资收入和家庭收入要占到农民收入十大来源的89%。
其中家庭经济收入49%,工资性收入占40%,7.7%的转移性收入,3.3%的财产性收入。
在初次分配中,高度重视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并适度上涨,对稳定农民的家庭性收入意义重大。
在初次分配中,关注我们农民工资水平的上升。
比如说今年,从年初的民工荒开始,到现在全国接近29个省市自治区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工资最低标准,对农民工的工资而言,意义重大。
普遍提高标准,都在10%到20%。
我们讲今年的农民收入有保障,主要是一个农产品价格是稳定的,第二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是增加的。
这两者相加保住农民大头。
转移性收入,通过农器具购置补贴,粮食补贴,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全国1275亿,今年是1335亿,平均每个农民获得政府的转移性收入大概是150元左右。
这5153的农民基数过程中,差不多要占3%左右。
再加上转移性的汇款收入,如果老人是农村的,儿子在工厂、机关单位工作,每个月给爹娘转钱,这也叫转移性收入。
这是属于再次配中,怎么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加大转移性收入,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珠三角、长三角财产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例相当高。
我在东莞调研,农民收入三大来源,1/3来自于农民的务工务农收入,1/3是集体经济的股份收入,1/3是农民出租房屋、出租土地的租金收入,那就是财产性收入。
在农民收入普遍增加的同时,我们要关注主场区农民收入的问题,要关注边缘地区收入问题,要关注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问题。
农业和农村经济从未来一个时期来看,要关注农产品有效供给,解决农产品收入问题,同时要高度关注怎么能够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继续发展中,通过城镇化的水平提升,反过来支持和反哺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问题也是需要高度关注的。
我想很多专家,包括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我们讲32年,经济社会为什么发展这么好,跟我们32年来工业化的持续发展,特别是低成本的工业化发展,使我们国家迅速的由一个比较贫穷解决不了温饱的发展中国家,成为现在在全世界非常有份量的一个国家。
跟我们这些年,三十年持续不断的,每一年GDP增长9.8%以上的高速增长。
跟我们的工业化发展密不可分。
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来,稳妥的推进城市化。
也就是说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如果全是二十年,主要是通过工业化的发展,解决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未来十年、未来二十年,未来更长时期的发展,我们更大的希望寄托与城镇化的发展。
城镇化发展一方面可以极大的解决我们的内需不足问题。
比如说农民工,如果仅仅作为劳动力,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就业的话,他消费的资源,应该说是有限的。
如果这个农民工一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北京市民、上海市民,他带来的消费应该是成倍增加。
昨天四川的老农民在北京,可能就是住一个工棚,甚至住地下室。
如果真正成为北京市民,他就可以获得住房、廉租房,包括交通工具以及平等的子女教育机会。
这些资源都是内需。
北京上海一个农民变市民,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是5到60万。
当然一方面是增加了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民变市民,特别是北京这样的城市化,应该说成本是相当高昂的。
这将引发我下边的观点。
我只不过说,城镇化,我们讲十二五经济社会的发展,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怎么推动我们的内需增加,而内需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跟跟我们的城镇化是高度相关的。
另一方面城镇化可以减少农民,可以减少农村人口。
农村人口减少、农民减少、劳动力减少,自然而然使我们现在成长在农业内部的劳动力可以大量的减少,劳动力大量的减少,我们的人均耕地,我们的劳动力,承载的耕地规模,包括占领农业资源的规模等等,他没有转移城镇化发展的情况下,要大的多,或者说有了扩张的可能。
一方面转移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这些人口由于城镇化的过程会带来固定资产的投资。
另一方面农民转移出去之后留在内部的人有一个经营的基础。
问题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
相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化,我个人以为下一步怎么实现多元化的城镇化,怎么把我们城镇化的重点放到中等城市。
农民在北京打20年工,赚十万块钱是容易的。
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条件,不可能在北京买得起房子。
四川的农民在北京买不起房,一定是在他的家乡、县城买不起房。
在现场买房是不是扩大了县城的内需,县城面积的增加是不是城镇化水平的提升?
一样的。
在我们国家相对北京、上海这样高成本的城镇化,我们大量的县城,包括大量的中等城市的城镇化是相对低成本的。
我们国家有2859个县,600多个中等城市,如果这些城市人口增加一倍,我们的城镇化水平要上升20个、30个百分点以上。
所以我主张更多的注意力,发展中等城市、县城镇这样的城市类别上。
相对于东部地区、相对于珠三角、相对于长三角这样的区域,我主张更多的城市化,应该放到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也就是说城镇化在区域选择上,应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到西北、西南地区。
为什么珠三角的城镇化已经是70%多,长三角的城镇化已经70%多。
而我们的中部地区,包括河南、四川、湖南湖北,这样地方的城镇化水平是30%多。
而全国的城镇化,去年是46.7%,也就是说,我们的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甚至还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
这一类的地方,一方面我们的产业可以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人民可以就地就近转移。
我们需要发展的城市类别,如果说是中等城市、县城镇的话,需要发展的城市区域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我们与其说继续转移劳动力,继续转移人口,让我们现在留在农村内部的劳动力、人口,所谓转移出来城镇化,还不如说把现在已经在城乡之间流动的1.57亿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
也就是说在城镇化的人群类别上,我以为把现在已经是农民工,特别是现在农民工里的80后、90后,怎么把他们城镇化。
现在在北京已经打了20年工,而且身在北京,女儿生在北京,有没有可能多关注这些人。
解决第二代农民工的城镇化,是我们重点选择的问题。
城镇化和工业化密不可分,我们的城镇化给劳动力转移、工业化转移密不可分。
中西部地区是重点,中等城市是重点,已经转移出的人口是重点。
需要解决的是,第一是就业。
我们在金融危机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大量的沿海地区的低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维系不下去,因为投入成本过高。
这些产业有没有可能利用中国是大国,大国地区产业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
这些产业转移之后,使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进入劳动阶段的农村人口就地就近。
农民工要城镇化,城镇化要发展,一定要关注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比如说有的地方探索,廉租房除了面向城镇低收入以外,农民工可不可以享受廉租房制度。
甚至调研发现,很多地方的县城镇,包括中等城市,房地产事业的开发、房地产事业的发展,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民工购房而形成的发展局面。
特别是在县城镇,50%以上是农民工买的。
在北京干了20年,在北京买了房,但是在家乡一定买的起房。
除了自己的能力能买房以外,廉租房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我们在江西赣州调研,赣州为了吸纳到政府。
政府掏一半,一千五,农民自己掏一半,50平米也不到,三五一十五,让他入户,赣州入户,是不是赣州的城市。
解决城乡之间的平等教育,农民工在外面打工,有一定程度上是解决子女享受良好教育的愿望,享受城乡平等的社会保障。
这里边就涉及到改革的问题。
我们解决城镇化,关注城镇化的发展,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
新农村建设,五中全会也提出,新农村建设长期化的问题,要研究制定全国性的新农村建设规划。
要给农民一个幸福美好家园,这是五中全会的要求。
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人口要向城市迁移,怎么避免我们在农业不会出现调配的现象,一方面是发达的城市,一方面是落后的农村。
怎么把城市化、工业化和新农民建设三篇文章一起写好,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第四大问题。
新农村建设怎么搞,中央早有明确的要求,生产发展,管理民主。
五句话、二十个字要全面了解。
中国的新农村也不少,江西的华西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北京的窦店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但这些新农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群体范围内都有支柱产业。
农民生活的条件,一定是有一个产业来支撑的,解决生产问题,解决支柱产业的发展问题。
我们提出一村一品、一乡一艺。
新农村建设,目的不是为生产而生产,目的还是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按五中全会要求来说,人民群众的美好幸福家园。
什么叫美好家园?
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农民的生活问题,生活的质量问题。
现在有的地方在城乡统筹过程中,只顾城市的利益,不顾农村的利益。
有的地方过分片面的提出,以承包地换就业、以宅基地换农民的社会保障,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有的地方提出来村庄整治,侧乡并镇,包括有的地方利用土地整理的项目,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肆意侵犯农民的利益。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村庄整治、城市建设用地土地挂勾,要争得农民群众的同意,要争得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同意。
现在很多地方不顾老百姓的意见,城乡用地挂勾,主要是看着农民的地,并不是说通过项目的开展,或者说通过事业的发展,真正的完善或者说解决城乡统筹问题,给城乡居民平等发展机会。
我的意思是说,要克服不好的现象,或者说不好的群像。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在城乡规划过程中,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的问题。
使我们的新农村真正的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真正的实现我们的新农村建设,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所以我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甚多。
农村改革下一步怎么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上的改革下工夫,在强化农民的权利,确保农民权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更大的范围内有效配置。
在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非良化,侵犯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倾向来发展农业的规模经营。
又比如,怎么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的提升,家庭经营加社会化服务,加各种各样的专业合作社,等于现代农业的基础。
再比如,我们怎么样进一步发育农村的经营事业,在金融机构的创新基础上,在产品创新上有所拓展,包括在农业保险上,使我们的农业保险覆盖的品种更多,产业更多,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农业保险接触后顾之忧。
明年“十二五”怎么解决这些观点问题,怎么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政策的指导上看,是不是有两个大的趋向。
第一是从宏观政策把握上,我们应该更加丰富、完善已经出台的补贴政策、最低收购价政策,投入政策。
包括我们应对金融危机,我们采取所谓的政策,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政策。
除了完善即有的政策以外,在新的政策出台上,研究出台新的政策。
比如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只覆盖粮食和渠道。
我们的价格政策需要拓展,我们的补贴政策需要拓展,我们的金融保险政策更需要发展。
第二是除了宏观政策的提高和完善以外,作为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各个地方的农业发展模式不一样,发展的潜力也不一样,发展的基础、条件更不相同。
从农业政策角度来看,怎么样采取在宏观政策指导之下,对区域发展采取有针对性的,区别对待的政策。
比如说对少数民族地区,对牧区、对渔区,从产业发展来看,从收入分配来看,都有一个针对性问题。
比如我们国家的政策,包括我们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放到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配套要求。
对粮食主产区,对贫困地区,中央投入100万下去,再投入100万,他配不起。
下一步是不是取消地方配套,这些都是可以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我们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要做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十二五”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农业和农村经济怎么延续“十一五”的大好形势,需要分析的问题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需要出台的政策也是很多。
来源:
中国农村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