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9073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含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含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模拟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

1.

常用测定硬度的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测试法。

2.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弹性、塑性等;强度的主要判据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强度和塑性可以用拉伸试验来测定;压入法测量方法简便、不破坏试样,并且能综合反映其它性能,在生产中最常用。

3.

铁碳合金在室温下平衡组织组成物的基本相是铁素体和渗碳体,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渗碳体相的相对量增多,铁素体相的相对量却减少。

4.

珠光体是一种复相组织,它由铁素体和渗碳体按一定比例组成。

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

5.

铁碳合金中,共析钢的wc=0.77%,室温平衡组织为珠光体;亚共析钢的wc=0.0218%-0.77%,室温平衡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过共析钢的wc=0.77%-2.11%,室温平衡组织为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

6.

铁碳合金结晶过程中,从液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一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从铁素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三次渗碳体。

7.

低碳钢的碳质量分数范围是:

Wc≤0.25%、中碳钢:

Wc=0.25%-0.6%、高碳钢:

Wc>0.6%。

8.

金属的晶粒越细,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好。

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和附加振动来细化晶粒。

9.

常用金属中,γ-Fe、Al、Cu

等金属具有面心立方晶格,α-Fe具有体心立方晶格。

10.

金属的结晶是在过冷的情况下结晶的,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度越大,金属结晶后的晶粒越细小,力学性能越好。

11.

钢的热处理工艺是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组成的;热处理基本不改变钢的(形状和尺寸),只能改变钢的(结构组织)和(力学性能)。

12.

完全退火适用于(亚共析碳)钢,其加热温度为(Ac3以上30-50°C),冷却速度(缓慢),得到(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

13.

球化退火又称为(均匀化)退火,其加热温度在(Ac1)+20-30℃,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这种退火常用于高碳工具钢等。

14.

中碳钢淬火后,再经低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经中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托氏体),经高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淬火高温回火后具有(综合力学)性能。

15.

钢的高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在(500-650°C),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这里开始!

16.

按化学成份分类,

就含碳量而言,

渗碳钢属低碳钢,调质钢属中碳钢,滚动轴承钢属高碳钢。

17.

高速钢W18Cr4V

中合金元素W

的作用是提高钢的红硬性和回火稳定性;

Cr

的作用是提高钢的淬透性;V

的作用是与C形成稳定的VC,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高速钢的锻造不仅是为了成型,而且是为了使莱氏体中呈粗大鱼骨状的共晶合金碳化物均匀分布在基体上。

高速钢淬火后需经560℃三次回火,

回火后其组织由隐针马氏体、粒状碳化物及少量残余奥氏体构成,

其性能具有高硬度、高强度、高耐磨性。

18.

按用途分,合金钢可分为(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特殊性能)钢。

19.

40Cr钢中铬的平均含量约为(Wcr0.5%时为Mn+A

过共析钢淬火温度为Ac1+30—50°C,温度高于Accm,则奥氏体晶粒粗大,含碳量高,淬火后马氏体晶体粗大,A%增大,硬度、耐磨性下降,脆性、变形裂开倾向增加。

组织物为M’+Fe3(颗粒+A’,这种组织不仅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

3.

晶粒大小对金属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细化晶粒的方法有哪几种?

常温下,晶粒越细,晶界面积越大,因而金属的强度、硬度越高,同时塑性、韧性也好

高温下,晶界呈粘滞状态,在协助作用下易产生滑动,因而细晶粒无益,但晶粒太粗易产生应力集中,因而高温下晶粒过大过小都不好

方法:

1:

增大过冷度

2:

变质处理

3:

附加振动

4.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亚共析钢采用完全(奥氏体化)淬火,过共析钢采用不完全淬火?

1:

亚共析钢才用完全淬火是因为如果加热温度过低(1%,Cr=12%,Mo,V

篇2:

20XX版-机械学院-机械工程博士(BY)培养方案-20XX09

20XX版-机械学院-机械工程博士(BY)培养方案-20XX09

本文关键词:

机械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机械学院

20XX版-机械学院-机械工程博士(BY)培养方案-20XX09

本文简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机械科学与制造工程学科群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机械工程(080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机械电子工程(080202)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080221)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3)材料科学与工程(0

20XX版-机械学院-机械工程博士(BY)培养方案-20XX09

本文内容: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科学与制造工程学科群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机械工程(080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3)

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08022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3)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二、培养目标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在机械科学与制造工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领域的学术进展和发展方向;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本领域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以及领军、领导能力;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培养方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1.

先进制造原理与方法

2.

数字化制造技术与装备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1.

现代机电液系统的综合设计、仿真与控制技术

2.

工业网络、信息识别、处理与无损检测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1.

现代机构学及仿生机器人技术

2.

机械系统设计及综合优化

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080221)

1.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与技术

2.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3.

制造系统及企业信息化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3)

1.

板料精密成形技术及装备

2.

智能化设计与制造理论及技术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1.

先进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

2.

航空宇航先进焊接技术

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群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将采用以某一级学科为主、结合跨学科培养、国际联合培养及校企所联合培养的培养模式,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

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订博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并指导其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本学科群直博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其它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的政策。

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管理为学分制。

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博士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

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1年。

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出国、出境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一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组织的公派留学项目,包括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及赴境外攻读博士学位项目。

五、知识和能力结构

本学科群对博士研究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业务理论素质、科学及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素质等方面。

本培养方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大部分构成。

博士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获得下表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博士(不含直博)学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

结构

类型

学位理论课程

综合实践环节

公共课

基础及学科

理论课

跨学科课

选修课

学术

交流

学术

报告

文献综述

与开题报告

学分

小计

≥4

≥7

≥2

≥0

1

1

1

总学分

≥16

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

结构

类型

学位理论课程

综合实践环节

公共课

基础及学科

理论课

跨学科课

选修课

专业

实践

学术

交流

学术

报告

文献综述

与开题报告

学分

小计

≥5

≥22

≥4

≥4

≥3

1

1

1

总学分

≥41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分为学位必修课(环节)和学位选修课(环节)。

1.

学位必修课(环节)

学位必修课(环节)指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所必须修学的课程和环节,包括:

(1)

公共必修课:

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第一外国语、专题课。

(2)

学科必修课:

包括校基础理论课、一级学科理论课和专业课。

(3)

跨学科课:

需要跨一级学科选课。

(4)

必修环节:

专业实践(适用于直博生)、学术交流、学术活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

学位选修课(环节)

导师可根据博士研究生知识背景情况及课题研究需要指定选修公共课、本专业课或跨专业课。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德、日、法等)的博士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作为二外,若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己修英语二外,可以免修;对缺少本学科硕士或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将2-3门本学科的硕士或本科核心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所修本科课程记录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3.

课程设置(见附表)

博士研究生课程(环节)分为:

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

学位理论课程包括:

公共必修课、基础及学科理论课、跨学科课、选修课。

综合实践环节包括: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学术交流等环节。

4.

学分要求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依据培养方案,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同时满足学术硕士学位和普通博士学位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必须完成个人培养计划中制定的所有课程学习内容,并参加考核。

凡已选课程而无成绩者,不允许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根据个性化培养的需要,直博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学分或一级学科理论课学分可替代一门专业课学分。

附表1为博士(不含直博)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附表2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七、主要培养环节及基本要求

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本学科群的培养方案,在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位论文要求的基础上,由导师或指导小组与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博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分为课程学习计划和学位论文研究计划。

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2周内制定,研究生据此计划在网上办理选课手续;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计划应在开题报告中详细描述。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确定后不应随意变更。

2.

专业实践

以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根据培养计划、研究兴趣,按照知识和能力结构中的规定,选择完成不少于3学分的专业实验课程或实践项目,由实践指导教师负责考核,记载成绩。

3.

学术交流

学分规定的学术交流环节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参加不少于8次的学术专题报告及讨论,其中本人报告不少于2次,鼓励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提交《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记录表》及《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考核表》、本人2次报告内容和其它各次交流提纲,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后记载成绩。

4.

学术报告

学分规定的学术报告环节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要求博士研究生选听本学科及跨学科学术报告总数不少于20次,提交总结报告和《博士研究生学术报告考核表》,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后记载成绩。

学术活动在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

5.

学位论文及相关工作

本环节是对博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所进行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发挥创新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鼓励博士研究生选择学术前沿性的研究课题、选择与国家重大需求有关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鼓励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论文研究着眼于“学术继承-批判-创新”,特别鼓励原始创新性的研究。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要求博士研究生应至少阅读有关国内外文献资料50篇,其中至少精读外文文献25篇,了解学术发展及前沿,写出综述报告。

开题报告选题应属于本学科范围或与本学科交叉领域。

强调研究的前沿性;鼓励开展与国家重大需求有关的研究;鼓励进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

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与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直接攻博研究生一般在3年内、其他博士研究生一般在2年内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1年。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评审由所在学院组织公开进行,评审小组成员3~5人,由学院确定。

跨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

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审,写出评审意见。

可利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环节进行筛选淘汰。

根据论文选题和博士研究生研究能力的要求,评审小组可做出通过开题报告、允许重新开题或终止培养(淘汰)的决定。

若重新开题,需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一般由原评审小组成员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所在学院研究生教务备案。

重新开题应在半年之内完成,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

(2)中期考查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博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查主要是对学习满3年(直博4年)后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和奖学金资助资格进行认定。

(3)学位论文标准与答辩

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授予暂行实施细则》执行。

八、成果与发表论文要求

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执行。

九、终止培养

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执行。

附表1:

博士(不含直博)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性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要求

学位必修课及环节

学位理论课程

公共课

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

36

2

必修

001121

英语一外(博)

60

2

必修1门

001122

日语一外(博)

60

2

001123

俄语一外(博)

60

2

公共课必修学分小计

≥4

基础

及学科

理论课

001201

数值分析A

48

3

至少必修

1门

001203

矩阵理论A

48

3

001205

数理统计A

48

3

001207

最优化方法

48

3

001209

泛函分析

48

3

001212

近世代数与拓扑

32

2

001216

小波分析

32

2

001225

并行计算

32

2

071315

先进制造技术学科综合课(博)

48

3

必修

071399

科学写作与报告

16

1

必修

基础及学科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

≥7

跨学科课

(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课)

必修

跨学科课必修学分小计

≥2

学位理论课必修学分合计

≥13

综合实践

环节

001603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博)

1

必修

001604

学术报告(博)

1

必修

001605

学术交流

1

必修

综合实践能力必修学分合计

3

学位选修课

001801

英语二外

60

2

第一外国语非英语必修

学分总计及说明

必须同时满足学分的小计、合计及总学分要求

≥16

备注:

根据个性化培养需求,专业课可被基础理论和一级学科理论课取代,其极端最低必修学分允许设为0。

附表2:

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性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要求

学位必修课及环节

学位理论课程

公共课

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必修

001121

英语一外(博)

60

2

必修1门

001122

日语一外(博)

60

2

001123

俄语一外(博)

60

2

001900

人文(或科技)专题课

16

1

必修1门

公共课必修学分小计

≥5

基础

理论课

001201

数值分析A

48

3

必修

至少2门

001203

矩阵理论A

48

3

001205

数理统计A

48

3

001207

最优化方法

48

3

001209

泛函分析

48

3

001212

近世代数与拓扑

32

2

001216

小波分析

32

2

001225

并行计算

32

2

基础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

≥6

一级学科理论课

071322

固体力学

32

2

≥6

071323

流体力学

32

2

071324

生物力学

32

2

071325

材料物理

32

2

071301

机械系统动力学

32

2

071326

工程中的数学方法

32

2

071302

离散数学

32

2

071303

模糊数学与模糊规划

32

2

071304

软技术基础

32

2

071305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

32

2

071306

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分析

48

3

071307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32

2

071308

有限元方法

32

2

071309

计算机图形学

32

2

071310

现代机电控制

32

2

071311

计算机控制技术

32

2

071312

现代制造技术与系统

32

2

071313

离散系统建模与仿真

32

2

071314

现代机械优化设计

32

2

071315

机械振动学

32

2

071316

微纳米制造技术及理论

32

2

071317

切削加工原理及表面完整性

32

2

071318

热制造学基础

32

2

071319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

32

2

071321

先进制造技术学科综合课(博)

48

3

必修

071399

科学写作与报告

16

1

必修

一级学科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

≥10

专业课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

≥6

071501

现代加工技术

32

2

071502

先进数控技术与装备

32

2

071503

曲面数字加工技术及理论

32

2

071504

机电系统建模辨识与控制

32

2

071505

加工过程监控与传感器技术

32

2

071506

精密测量技术

32

2

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071507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

32

2

071508

嵌入式功率系统的集成设计

32

2

071509

智能控制及其应用

32

2

071510

现代无损检测技术

32

2

071511

实时嵌入式系统设计

32

2

071512

工程数字图像处理

32

2

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

071513

产品设计与虚拟样机

32

2

071514

机器人学

32

2

071515

高等机械原理

32

2

071516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32

2

071517

科学计算可视化

32

2

071518

机器人的现代数学基础

32

2

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方向

071519

产品建模技术

32

2

071520

生产运作与管理

32

2

071521

智能优化计算

32

2

071522

现代质量工程学

32

2

071523

数字化制造的产品几何定义规范

32

2

071524

产品开发管理

32

2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方向

071525

智能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32

2

071526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32

2

071527

飞机数字化制造工程

32

2

071528

板料塑性成形理论及工程解析

32

2

071529

弹塑性稳定理论

32

2

071530

塑性成形数值仿真技术

32

2

材料加工工程方向

071531

先进焊接技术

32

2

071532

焊接自动化技术

32

2

071533

焊接力学与结构完整性

32

2

071534

激光加工技术

32

2

071535

材料加工数值模拟技术

32

2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制造方向

071536

海洋工程概论

32

2

071537

现代造船技术

32

2

071533

焊接力学与结构完整性

32

2

专业课必修学分小计

≥6

任选至少3门

跨学科课

(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课)

必修

至少2门

跨学科课必修学分小计

≥4

学位理论课必修学分合计

≥31

综合实践

环节

071701

单片机系统实验

16

1

专业实验(实践)

必修3门

CAD实验(校)

16

1

071702

实时嵌入式系统实验

16

1

071705

数控加工与测量实验

16

1

071708

精密成形工艺实验

16

1

071709

有限元分析软应用实验

16

1

071706

加工动力学特性测试与仿真实验

16

1

071704

制造系统仿真实验

16

1

001603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博)

1

必修

001604

学术报告(博)

1

必修

001605

学术交流

1

必修

综合实践能力必修学分合计

≥6

学位选修课

001801

英语二外

60

2

第一外国语非英语必修

学分总计及说明

必须同时满足学分的小计、合计及总学分要求

≥41

备注:

根据个性化培养需求,专业课可被基础理论和一级学科理论课取代,其极端最低必修学分允许设为0。

10篇3: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本文关键词:

复习题,机械工程,参考答案,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本文简介: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机械工程材料

一、判断:

1、奥氏体与渗碳体均为面心立方晶格。

()2、F与P是亚共析钢中室温时的主要组成相。

()3、金属的加工硬化是指金属在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4、钢淬火时的冷却速度越快,马氏体的硬度越高。

()5、合金中,一个晶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本文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