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3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754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3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3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3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3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3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3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3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3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练习题含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3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3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末古诗词复习含答案

练习题

0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一、这首诗的作者是()二、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振:

林樾:

 

意欲立:

 

三、填空

 

牧童()黄牛,歌声()林樾。

 

()捕(),忽然()口立。

 

四、本诗中哪一句描写了牧童的动态?

哪一句描写了牧童的静态?

 

参考答案

1.袁枚

2.振荡,回荡;指道旁成荫的树;想要;站立

4.动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静态: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0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练习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参考答案

1.杜牧

2.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03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练习题

一、这首诗的作者是()二、我会填。

()()()()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君须记,()()橙黄橘绿时。

三、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是描写()季的景色,作者抓住()、()、()、()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2、解释“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中下列字词的含义。

尽:

擎:

参考答案

一、苏轼

二、荷尽已无;一年好景;最是三、秋;菊;霜;橙;橘

四、凋谢,枯萎;向上托举

 

04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练习题

1.《夜书所见》是()代诗人()写的,题目的意思是()

2.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3.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南宋;叶绍翁;在夜里写下我所见到的事物和感想

2.“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3.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05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练习题

一、首句写()景,第二句写()景,尾句写()兼()的奇观。

二、这首诗中的动词有哪些?

三、“开”、“回”字在诗中的解释。

四、“天门中断楚江开”,这里的楚江又名什么?

A、乌江

B、长江C、怒江

D、牡丹江

参考答案

一.首句写(近)景,第二句写(远)景,尾句写(划船)兼(日落)的奇观。

二.断、开、流、回、出、来

三.开就是通过的意思回就是转弯绕道的意思四.B

 

06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练习题

一、这首诗描写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诗句是:

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二、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

三、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参考答案

一、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二、适合

三、C

07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练习题

一、下列诗文中不是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项是()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C.衔远山,吞长江

D.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二、善用比喻是本诗的主要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三、有人认为,刘禹锡是一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请结合全诗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一、B(B句描写的是沧海之景)

二、第二句,将月色下的千里洞庭湖比作一面未加磨拭的巨大铜镜,写出了月下洞庭湖朦胧,静谧的美(或:

第四句,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外形美、色彩美。

三、刘禹锡被贬,并没有表现出悲观、失落情怀,而是浓墨重彩地勾勒洞庭湖山水和谐美,表现出诗人的豁达胸怀。

 

08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练习题

一、这首诗写是()朝代的()写的。

诗人坐的是()(交通工具)。

二、“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这首诗写是(唐)朝代的(李白)写的。

诗人坐的是(船)(交通工具),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二、“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三、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

09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练习题

一、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二、作者是如何将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的?

结合诗歌前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三、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乱入”一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一、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二、用比喻的手法。

首句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

前两句作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

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

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3、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

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睛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

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换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被“乱入”一词诠释得恰到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