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长沙市城市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471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 长沙市城市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城市规划 长沙市城市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城市规划 长沙市城市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城市规划 长沙市城市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城市规划 长沙市城市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 长沙市城市规划.docx

《城市规划 长沙市城市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 长沙市城市规划.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 长沙市城市规划.docx

城市规划长沙市城市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

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第四章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五章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六章产业发展规划

第七章重要城镇发展规划

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

第九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空间管制规划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第十一章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二章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第十三章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四章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五章生态绿地规划

第十六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第十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第十八章近期建设与重点项目规划

第十九章规划实施政策和措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中长期规划目标纲要,正确指导市域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协调市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宏观调控与指导长沙市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市域各城镇的规划、建设活动必须以本规划为依据,相关部门及行业规划必须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三条本规划以推进长沙市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为发展战略,形成具有一定区域竞争力和发展特色、城镇功能较强、建设水平较高、体系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国发[2002]13号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5、《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

6、《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7、《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和2015年中长期规划目标纲要》。

8、《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9、《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

10、《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11、《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12、《长沙市土地利用规划(2001~2020)》

13、《长沙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0~2020)》

14、《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2~2020)》

15、《长沙市林业生态圈建设规划》

16、《长沙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17、《浏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18、《宁乡县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

19、《长沙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2001~2015)》

20、其他相关国家法规法律

第五条规划范围:

长沙市域行政区域范围。

包括长沙市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

规划区总面积11819.5平方公里。

第六条本规划期限为2002年~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2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

第七条长沙市域城镇发展规划与建设在遵循本规划的同时应符合国家、省、市其它相关法律政策和规范规定。

文本中黑体字条文为规划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本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八条本规划经长沙市人民政府及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报湖南省人民政府审批,由长沙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

第九条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以加速城镇化进程带动社会结构调整转型,以生态环境建设带动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在省内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一十条社会发展目标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环保、高科技和效益型工业发展方向,走工业强市之路,着力开发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打造文化品牌,塑造城市灵魂。

第一十一条社会发展目标

(1)推进城乡一体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注重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行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

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建设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的演进过程——即可持续发展模式。

(2)“以人为本”建设良好人居环境

21世纪的人居环境,应能满足人的多层次、多方位需求。

为此,城镇体系建设要统筹安排各档次级别的教育、文化、卫生、休闲、旅游、娱乐、社会福利等多种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经济和社会保障系统,形成环境优良、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民团结、文明礼貌、安定祥和、福利健全的良好人居环境。

第一十二条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表一:

城镇发展战略指标体系

序号

指标名称

目标值

单位

2010年

2020年

1

国内生产总值

1900

4800

亿元

2

三次产业比例

8.0:

40.5:

51.5

6.0:

38.0:

56.0

3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9734

69769

元/人

4

城镇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12000

17000

元/人

5

农民年均纯收入

4500

6500

元/人

 

6

总人口

643

696

万人

7

人口自然增长率

2.66

2.65

%

8

高等教育入学率

科技、教育经费占GDP比重

30

6

>60

≥7

%

9

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

60

64

%

10

城镇万人拥有医生人数

30

35

 

11

城镇人口

392

487

万人

12

城镇化水平

61

70

%

13

城镇自来水普及率

100

100

%

14

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100

100

%

15

城镇人均道路面积

8

15

平米

16

城镇人均绿地面积

10

12

平米

17

城镇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市区

县城

32

20

40

30

 

%

18

农村清洁能源普及率

45

60

%

19

城镇电话普及率

65

80

%

20

农村电话普及率

35

45

%

21

森林覆盖率

50

50

%

22

城市空气质量

330

335

好于或等于2级天数

23

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100

100,且

无超4类水体

%

24

主要污染排放强度二氧化硫

COD

<5.0

<5.0

<5.0

<5.0

不超过国家总量控制指标

千克/万元(GDP)

25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工业用水重复率

100

55

100

100

≥70

100

%

26

旅游区环境质量达标率

90

100

%

27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92

≥95

%

 

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第一十三条城镇发展总体战略:

协调城乡合理发展空间,结合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战略,构建一体化大都市区域城镇网络,组建适应区域城镇发展的城镇体系,推进区域“三化”进程。

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建立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加快第二、三产业集聚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中心城市扩容提质,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次中心城市;培育和发展中心城镇;积极发展主导产业,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城镇化的物质支撑系统——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规模有序、职能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

第一十四条城镇发展技术策略

1、极核发展战略

强化中心城市“发展极核”作用,带动周围城镇及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

2、非均衡发展战略

在每个县选择2~4个现有基础条件好的建制镇作为重点发展,支持小城市如浏阳市、宁乡县向中等城市发展。

3、特色和个性,多元发展战略

重视各个城镇的地域特征和个性特点,努力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城镇竞争力。

4、城乡一体,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城镇与农村的优势,加强城乡交流,全方位地推进城乡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实现城乡经济联动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差别。

5、可持续发展战略

处理推进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丰富城镇文化内涵,控制人口适度增长,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第一十五条城镇发展战略实施步骤

1、近中期(2002年~2015年)

(1)加强区域中心城市长沙市区的城市建设,扩容提质,把中心城做大、做强、做优。

2015年,长沙市区人口达到275万。

(2)突出区域次中心浏阳市区和宁乡县城的地位和功能,扩大规模,使其发展成为中等城市,促进城镇等级结构的优化。

(3)以中心镇为重点进行小城镇建设,提高建制镇的规模和实力,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4)以生态建设为重点,改善人居环境,加快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绿色产业群和生态城市群。

(5)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全面推进第三产业向高层次、多领域发展,全面推进金融、信息、交通、贸易等方面的发展。

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和旅游事业,推进经济文化一体化。

(6)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加速发展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7)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与市政服务系统建设,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步伐。

2、远期(2016年~2020年)

(1)继续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城市人口达到310万,突出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把它建成区域性的交通、商贸、科技和信息中心,同时通过产业和技术的转移,促进周边城镇发展。

(2)加强浏阳、宁乡片区中心城市的发展,培养以它们为主的区域二级中心城市,推动片区经济的发展。

(3)在继续发展中心镇的同时,加强城镇发展轴沿线的小城镇建设,形成分工明确、职能各异、各有特色的小城镇群体。

(4)以城市功能与产业结构的完善为重点,逐步实现城市整体功能的战略升级,形成风光秀丽、生态优良、经济繁荣、人民富裕、各行各业协调发展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5)产业发展的重点由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的战略升级。

在继续强化第三产业高级功能的同时,协调产业及行业之间的有序关系,达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四章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十五条市域总人口规模:

2010年为643万人,2015年为673万人,2020年为696万人。

第十六条市域城镇人口规模:

2010年为392万人,2015年为451万人,2020年为487万人。

第十七条市域城镇化水平:

2010年为61%,2015年为67%,2020年为70%。

 

第五章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十八条市域城镇格局形成“四级中心、两主轴、两个城镇密集带”。

四级中心为城镇的四个等级:

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

两条城镇发展主轴线为:

1、沿319国道发展主轴线,主要城镇有:

玉潭、夏铎铺、雷锋、长沙市区、黄花、永安、洞阳、浏阳、大瑶、金刚等城镇;2、沿湘江两岸城镇发展主轴线,包括乔口、靖港、铜官、星城、丁字、长沙市区、坪塘、暮云等城镇。

两个城镇密集带为:

1、沿沩水河上游城镇密集带,即黄材—横市—大成桥—玉潭城镇带;2、沿浏阳河上游城镇密集带,即大围山—达浒—官渡—沿溪—永和—古港—浏阳市区城镇带。

第十九条市域城镇进一步撤乡并镇,至2010年,市域所有乡被撤并,望城县绝大部分地域大约在2010~2020年间将被划为长沙市的一个区。

坪塘、雷锋、星城、高塘岭、丁字镇则成为长沙市区的组团。

全市域将形成1个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2个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3个小城市(5—10万人口)和57个建制镇(1—5万人口)的规模等级体系。

表二:

长沙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表(2002-2020)

序号

规模等级

人口规模

(万人)

城镇数量

城镇名称

大城市

>100

1

长沙市区(310万人)

中等城市

20-50

2

浏阳市区(35万人)

宁乡市区(32万人)

建制镇

6-8

3

横双(8万人)、大瑶(6万人)、洞阳(6万人)(含浏阳医药工业园)

建制镇

3-5

7

花明楼、煤炭坝、官渡、镇头、永安、铜官、黄兴

1.5-3

11

江背、安沙、莲花、文家市、古港、沙市、金井、淳口、流沙河、黄材、靖港

1.0-1.5

39

福临、桥驿、北山、春华、高桥、乌山、雨敞坪、路口、跳马、乔口、白箬铺、茶亭、新康、普迹、高坪、张坊、龙伏、太平桥、沿溪、社港达浒、大围山、菁华铺、朱良桥、巷子口、双江口、资福、老粮仓、青山桥、偕乐桥、夏铎铺、灰汤、坝塘、枨冲、永和、道林、澄潭江、全民、回龙铺

表三:

长沙市市域城镇变化一览表

市县名

新建区、镇名

撤并乡镇名

中心城区

星沙区、雷锋区

星沙镇、暮云镇、黄花镇、榔梨镇、高塘岭镇、雷锋镇、星城镇、坪塘镇、含浦镇、黄金乡、丁字镇

长沙县

跳马镇

福临镇并青山铺镇、白沙乡、开慧乡,金井镇并双江镇,春华镇并果园镇,黄兴镇并干杉乡

望城县

新康镇

铜官镇并东城镇,靖港镇并格塘镇

宁乡县

朱良桥镇、资福镇、青山桥镇、菁华铺镇、全民镇、横双镇

宁乡县并城郊乡、白马桥乡、历经铺乡,横市镇与双凫铺镇、喻家坳乡合并为横双镇,黄材镇并崔坪乡、祖塔乡、沩山乡,花明楼镇并大屯营乡、东湖塘镇,流沙河镇并沙田乡,巷子口镇并龙田镇,回龙铺镇并大成桥乡,灰汤镇并枫木桥乡、偕乐桥镇,坝塘镇并南田坪乡

浏阳市

高坪镇

太平桥镇并葛家乡,沙市镇并赤马镇,大瑶镇并金刚镇、杨花乡,文家市镇并中和镇,古港镇并溪江乡,北盛镇、蕉溪乡、洞阳镇合并为洞阳镇,镇头镇并柏加镇,淳口镇并山田乡,普迹镇并官桥乡,张坊镇并小河乡,永和镇并七宝山乡,沿溪镇并三口乡,大围山镇并白沙乡

第二十条根据对各城镇发展条件的分析和城镇人口规模的预测,市域各城镇分成四个职能等级,包括一个中心城市、两个次中心城市、13个中心镇和47个一般镇,并按其主要职能分为综合型、工贸型、工矿型、农贸型、商贸型和旅游型等六种城镇职能类型。

表四:

长沙市市域城镇体系城镇等级结构规划(2002-2020)

等级

数量

名称

中心城市

1

长沙市区

次中心城市

2

宁乡市区、浏阳市区

县域中心城镇

13

长沙县(4个):

黄兴、安沙、金井、江背

望城县(2个):

铜官、莲花

宁乡县(3个):

横双、花明楼、煤炭坝

浏阳市(4个):

永安、大瑶、官渡、镇头

县域一般城镇

47

长沙县(6个):

路口、春华、高桥、北山、福临、跳马

望城县(8个):

靖港、桥驿、乔口、茶亭、乌山、雨敞坪、白箬铺、新康

宁乡市(16个):

流沙河、灰汤、黄材、道林、双江口、坝塘、偕乐桥、巷子口、老粮仓、夏铎铺、回龙铺、青山桥、菁华铺、资福、朱良桥、全民

浏阳市(17个):

古港、文家市、淳口、大围山、张坊、沙市、沿溪、达浒、普迹、龙伏、高坪、枨冲、社港、太平桥、永和、澄潭江、洞阳

表五:

中心镇职能结构规划

所在县(市)

数量(个)

城镇名称

职能类型

主要职能

浏阳市

4

大瑶

工贸型

浏阳南区中心城镇,鞭炮、烟花及其原材料等产集散地

官渡

综合型

浏阳东区中心城镇,山水特征的科、工、贸综合发展

永安

工贸型

浏阳北区中心城镇,工业带动,其他产业协调

镇头

工贸型

浏阳西区中心城镇,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均衡发展

望城县

2

铜官

工贸型

陶瓷工业基地

莲花

商贸型

集贸型城镇,发展建材及商贸服务业

长沙县

4

黄兴

工贸型

高效农业、化工、机械

安沙

综合型

商贸、工业、高效农业

金井

综合型

工业、茶叶、铸造、皮革

宁乡县

3

横双

工贸型

利用其交通及工业条件优势,工、贸综合发展

煤炭坝

工矿型

利用煤炭资源,发展采矿业和工业

江背

工贸型

以汽车、建材为主导产业,其他产业协调发展

表六:

一般镇职能结构规划

序号

城镇名称

职能类型

主要职能

1

春华

农贸型

发展高效农业、制革

2

高桥

农贸型

发展茶叶、旅游业

3

福临

工贸型

发展商贸、工业(农机)

4

北山

综合型

发展商贸、建筑业、化工

5

跳马

农贸型

发展花卉、苗木、旅游业

6

乔口

综合型

发展商贸、水运

7

茶亭

农贸型

发展商贸

8

乌山

农贸型

发展商贸

9

雨敞坪

旅游型

发展生态农业、假日休闲产业

10

白箬铺

农贸型

发展商贸

11

新康

农贸型

发展商贸

12

黄材

旅游型

发展旅游服务业

13

道林

工矿型

发展工业

14

双江口

工贸型

发展商贸、工业

15

坝塘

工贸型

发展商贸、工业

16

偕乐桥

工贸型

发展商贸、工业

17

夏铎铺

工矿型

发展工业

18

青山桥

农贸型

发展商贸

19

巷子口

工贸型

发展工业、商贸

20

菁华铺

工贸型

发展工业、商贸

21

老粮仓

工贸型

发展工业、商贸

22

资福

工贸型

发展工业、商贸

23

朱良桥

工贸型

发展工业、商贸

24

大围山

旅游型

发展旅游业、竹木加工

25

社港

工贸型

发展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皮服、电子工业

26

枨冲

工贸型

发展花炮工业,农、林、牧、副、渔业相结合

27

张坊

旅游型

发展旅游业

28

高坪

旅游型

发展旅游业

29

沙市

工贸型

发展轻纺工业

30

沿溪

工贸型

发展花炮业

31

达浒

旅游型

发展旅游、烟花、电瓶、竹木加工

32

普迹

工贸型

发展工商、农业、第三产业

33

龙伏

农贸型

发展农业、工业

34

太平桥

综合型

发展种植农业

35

永和

工矿型

发展采矿业、工业

36

澄潭江

工贸型

发展原煤、花炮

37

洞阳镇

工贸型

发展医药工业

38

路口

工贸型

发展商贸、机械

39

靖港

商贸型

发展商贸

40

桥驿

旅游型

发展商贸服务

41

灰汤

旅游型

发展旅游休闲业

42

流沙河

农贸型

发展商贸

43

淳口

农贸型

发展农产品生产、烟叶生产

44

古港

工贸型

发展工商业、农业和旅游业

45

文家市

旅游型

发展旅游业、工业、农业

46

全民

工贸型

发展工业、商贸

47

回龙铺

工贸型

发展工业、商贸

 

第六章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十一条市域产业发展总体战略:

产业发展贯彻“稳定提高第一产业,调整和优化第二产业,积极发展和提升第三产业”的方针,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效益水平。

第二十二条三次产业发展规划

1、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变传统型的低效农业和大田农业为开放型的现代化大农业,侧重发展高效农业、出口农业和生态农业,强调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和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

切实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建立高效、优质、高产、低耗、低污染乃至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农业。

扶持和发展大、中型农业企业,重点发展优质稻、蔬菜、花卉苗木、优质烤烟、良种猪等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销售,形成五个农业产业带:

金井、高桥、春华的茶叶产业带;宁乡、望城的沩水河流域优质稻产业带;环中心城区的蔬菜产业带以及宁乡、浏阳山区的中药材产业带,浏阳河花木产业带。

2、工业产业发展规划

建立高效益、外向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产业体系,作为长沙市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

改造和重组现有工业企业,有选择地建设一些科技含量高的新工业企业。

优先培育支柱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重点扶持名牌拳头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发展壮大企业集团,构筑长沙工业的“航空母舰”。

调整投资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规划主要发展机械、家电、电子、食品、建材等五大产业,近期集中力量发展机械、电子、食品三大成长期产业。

3、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确立长沙区域性大都市地位,把长沙建设成区域性的科教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及信息中心。

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长沙市经济中的比重,重点发展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批发零售及餐饮业、科技教育业、信息服务业、文化影视业等七大部门,增强城市的辐射功能。

第二十三条产业空间发展规划

采取点轴发展模式,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规划长沙市域主要产业发展轴如下:

1、319国道发展主轴:

市域内东西向主要发展轴,东至醴陵、江西上栗县,西至益阳、常德,沿途经过宁乡县城、长沙市区、星沙镇、黄花镇、永安镇、洞阳镇、浏阳市区以及大瑶镇等8个市(镇),主要包括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经济开发区和浏阳、宁乡的三个产业园区,是以工业发展为主的轴线。

2、湘江发展主轴:

市域内南北向主要发展轴,北抵岳阳、武汉,南接湘潭、株洲、衡阳,该轴以长沙市区为核心,包括乔口镇、靖港镇、铜官镇、新康镇、丁字镇、坪塘镇、暮云镇等多个城镇以及长沙市经济开发区等,主要发展大运量和资源型工业生产。

空间布局上形成东部制造业产业带、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湘江生态经济产业带以及西部生态产业带。

3、沿沩水河发展副轴:

以宁乡县城为核心,包括黄材镇、横市镇、双凫铺镇、大成桥镇、回龙铺镇、双江口镇、新康镇等城镇,为长沙市域二级发展轴,主要发展优质稻、种猪、经济再生林等新型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

4、沿浏阳河发展副轴,以浏阳市城区为核心,包括大围山镇、达浒镇、官渡镇、沿溪镇、永和镇、古港镇、太平桥镇、枨冲镇、普迹镇、镇头镇、黄兴镇、榔梨镇等城镇,主要发展花卉苗木、养殖业、绿色食品等现代农业和花炮产业。

第二十四条城镇经济区划分

根据市域城镇的特点,兼顾行政区界与自然区界的完整,将市域划分为两级城市经济区。

1、一级城市经济区

包括中心综合经济区、浏阳农林工商经济区、宁乡农工贸经济区等。

2、二级城镇经济区

表七:

市域城镇经济区规划一览表

一级经济区

二级经济区

主要发展方向

中心综合经济区

中心城区商贸综合区

工贸物流集散、旅游休闲等

长沙县南部经济区

特色农业和工业加工等

长沙县北部经济区

高效农业工贸等

望城东部经济区

旅游、陶瓷、商贸等

望城南部经济区

生态农业建材,集贸服务等

望城北部经济区

高效农业等

宁乡农工贸经济区

宁乡北部经济区

商贸、物流集散、休闲等

宁乡南部经济区

旅游休闲产业等

宁乡中部经济区

物流集散、工贸、集贸等

宁乡西部经济区

边贸产业等

浏阳农林工商经济区

浏阳中部经济区

商贸、物流集散、休闲等

浏阳东部经济区

特色加工业、旅游业、烟花产业等

浏阳南部经济区

烟花产业、商贸业等

浏阳西部经济区

农副产品加工业、医药业、教育产业等

浏阳北部经济区

轻工业、服装皮件业等

 

第七章重要城镇发展规划

第二十五条市域城镇规划期内重点发展中心城、次中心城(浏阳市、宁乡市)及13个中心镇等城镇。

第二十六条中心城市长沙市规划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规划期内主要发展科教、商贸、文化、信息“四大中心”功能。

远期城镇人口规模为310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