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配工艺标准机械装配工艺标准规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189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机械装配工艺标准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机械装配工艺标准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机械装配工艺标准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机械装配工艺标准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机械装配工艺标准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机械装配工艺标准规范.docx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机械装配工艺标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装配工艺标准机械装配工艺标准规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机械装配工艺标准规范.docx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机械装配工艺标准规范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机械装配工艺标准规范

机械结构件装配工艺标准机械结构装配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公司产品机械结构件装配加工的过程,本标准规定了一般机械结构,比如孔轴配合,螺丝、螺栓连接等等装配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产品的装配。

2引用标准

(1)JBT5994机械装配基础装配要求

(2)GB5226机床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3)GB6557挠性转子的机械平衡(4)GB6558挠性转子的平衡评定准则(5)GB7932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6)GB7935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7)GB9239刚性转子品质许用不平衡的确定(8)GB10089圆柱蜗杆蜗轮精度(9)GB10095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10)GB10096齿条精度(11)GB11365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12)GB11368齿轮传动装置清洁度3机械装配专业术语3.1.1工艺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3.1.2机械制造工艺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过程的总称。

3.1.3典型工艺根据零件的结构和工艺特征进行分类、分组,对同组零件制订的统一加工方法和过程。

3.1.4产品结构工艺性所设计的产品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维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1.5零件结构工艺性所设计的产品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1.6工艺性分析在产品技术设计阶段,工艺人员对产品和零件结构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3.1.7工艺性审查在产品图设计阶段,工艺人员对产品和零件结构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3.1.8可加工性在一定生产条件下,材料加工的难易程度。

3.1.9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3.1.10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3.1.11工艺文件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等和各种技术文件。

3.1.12工艺方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件。

3.1.13工艺路线产品或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由毛坯准备到成品包装入库,经过企业各有关部门或工序的先后顺序。

3.1.14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3.1.15工艺设计编制各种工艺文件和设计工艺装备等的过程。

3.1.16工艺要素与工艺过程有关的主要因素。

3.1.17工艺规范对工艺过程中有关技术要求所做的一系列统一规定。

3.1.18工艺参数为了达到预期的技术指标,工艺过程中所需选用或控制的有关量。

3.1.19工艺准备产品投产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工艺工作的总称。

其主要内容包括:

对产品图样进行工艺性分析和审查; 拟定工艺方案; 编制各种工艺文件; 设计、制造和调整工艺装备; 设计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等。

3.1.20工艺试验为考查工艺方法、工艺参数的可行性或材料的可加工性等而进行的试验。

3.1.21工艺验证通过试生产,检验工艺设计的合理性。

3.1.22工艺管理科学计划、组织和控制各项工艺工作的全过程。

3.1.23工艺设备(工装)产品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

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和工位器具等。

3.1.24工艺纪律在生产过程中,有关人员应遵守的工艺秩序。

3.1.25成组技术将企业的多种产品、部件和零件,按一定的相似性准则,分类编组,并以这些组为基础,组织生产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的合理化。

3.1.26自动化生产以机械的动作代替人工操作,自动地完成各种作业的生产过程。

3.1.27数控加工根据被加工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编制成以数码表示的程序,输入到机床的数控装置或控制计算机中,以控制工件和工具的相对运动,使之加工出合格零件的方法。

3.1.28工艺过程优化根据一个(或几个)判据,对工艺过程及有关参数进行最佳方案的选择。

3.1.29生产纲领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3.1.30生产类型企业(或车间、班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

一般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类型。

3.1.31生产批量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或零件)的数量。

3.1.32生产周期生产某一产品(或零件)时,从原材料投入到出产品一个循环所经过的日历时间。

3.1.33生产节拍流水生产中,相继完成两件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

3.2生产对象3.2.1原材料投入生产过程以创造新产品的物质。

3.2.2主要材料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

3.2.3辅助材料在生产中起辅助作用而不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

3.2.4毛坯根据零件(或产品)所要求的形状、工艺尺寸等而制成的供进一步加工用的生产对象。

3.2.5铸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所得到的金属工件或毛坯。

3.2.6锻件金属材料经过锻造变形而得到的工件或毛坯。

3.2.7焊接件用焊接的方法而得到的接合件。

3.2.8冲压件用冲压的方法制成的工件或毛坯。

3.2.9工件加工过程中的生产对象。

3.2.10工艺关键件技术要求高、工艺难度大的零、部件。

3.2.12试件为试验材料的机械、物理、化学性能、金相组织或可加工性等而专门制作的样件。

3.2.13工艺用件为工艺需要而特制的辅助件。

3.2.14在制品在一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正在进行加工、装配或待进一步加工、装配或待检查继续加工或装配的制品。

3.2.15半成品在一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已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阶段,经检验合格入库尚待继续加工或装配的制品。

3.2.16成品在一个企业内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供销售的制品。

3.2.17合格品通过检验,质量特性符合标准要求的制品。

3.2.18不合格品通过检验,质量特性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制品。

3.2.19废品不能修复又不能降级使用的不合格品。

3.3工艺方法3.3.1铸造将熔融金属浇注、压射或吸入铸型型腔中,待其凝固后而得到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的方法。

3.3.2锻造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金属坯料或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形状、尺寸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3.3.3焊接将焊接处金属(或/和焊丝)熔化,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变为一体的操作方法。

3.3.4热处理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性能的加工方法。

3.3.5表面处理改善工件表面层的机械、物理或化学性能的加工方法。

3.3.6表面涂覆用规定的异已材料,在工件表面上形成涂层的方法。

3.3.7机械加工利用机械力对各种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

3.3.8压力加工使毛坯材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而无切削的加工方法。

3.3.9切削加工利用切削工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的加工方法。

3.3.10车削工件旋转作主运动,车刀作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

3.3.11铣削铣刀作旋转主运动,工件或铣刀作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

3.3.12钻削用钻头或扩孔钻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方法。

3.3.13铰削用铰刀从工件孔壁上切除微量金属层,以提高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3.3.14锪削用锪钻或锪刀刮平孔的端面或切出沉孔的方法。

3.3.15磨削用磨具以较高的线速度对工件表面进行加工的方法。

3.3.16冷作在基本不改变材料断面特征的情况下,将金属板材、型材等加工成各种制品的方法。

3.4.17冲压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件的加工方法。

3.3.18铆接借助铆钉形成的不可拆连接。

3.3.19粘接借助粘接剂形成的连接。

3.3.20钳加工一般在钳台上以手工工具为主,对工件进行的各种加工方法。

3.3.21装配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

3.3.22包装对产品采取一定的包装措施,通过储存、运输等流通过程使产品完好无损地运到用户手中。

3.4工艺要素3.4.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3.4.2安装工件(或装配单元)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3.4.3工步在加工表面(或装配时的连接表面)和加工(或装配)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作。

3.4.4辅助工作由人和(或)设备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该部分工序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但它是完成工步所必须的。

如更换刀具等。

3.4.5工作行程刀具以非加工进给速度相对工件所完成一次进给运动的工步部分。

3.4.6空行程刀具以加工进给速度相对工件所完成一次进给运动的工步部分。

3.4.7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或装配单元)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3.4.8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3.4.9设计基准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

3.4.10工艺基准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3.4.11定位基准在加工中用作定位的基准。

3.4.12测量基准测量时所采用的基准。

3.4.13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3.4.14辅助基准为满足工艺需要,在工件上专门设计的定位面。

3.4.15工艺孔为满足工艺(加工、测量、装配)的需要而在工件上增设的孔。

3.4.16工艺凸台为满足工艺的需要而在工件上增设的凸台。

3.4.17工艺尺寸根据加工的需要,在工艺附图或工艺规程中所给出的尺寸。

3.4.19工艺尺寸链在加工过程中的各有关工艺尺寸所组成的尺寸链。

3.4.20加工总余量(毛坯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图的设计尺寸之差。

3.4.21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

3.4.22工艺留量为工艺需要而增加的工件(或毛坯)的长度。

3.4.23产量定额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每个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的合格品数量。

3.4.24时间定额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需消耗的时间。

3.4.25作业时间直接用于制造产品或零、部件所消耗的时间。

可分为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两部分。

3.4.26基本时间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3.4.27辅助时间为实现工艺过程所必须进行的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3.4.28布置工作地时间为使加工正常进行,工人照管工作地(如更换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屑、收拾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

3.4.29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工人在工作班内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所消耗的时间。

3.4.30准备与终结时间工人为了生产一批产品或零、部件,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

3.4.31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零件所消耗的材料总重量。

3.4.32材料工艺性消耗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工艺需要而损耗的材料。

如铸件的浇、冒口,锻件的烧损量,棒料等的锯口、切口等。

3.4.33材料利用率产品或零件的净重占其材料工艺定额的百分比。

3.4.34设备负荷率设备的实际工作时间占其台时基数的百分比。

3.4.35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3.4.36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3.4.37加工经济精度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3.4.38表面粗糙度工件表面的粗糙层度。

3.5工艺文件3.5.1工艺路线表描述产品或零、部件工艺路线的一种工艺文件。

3.5.2车间分工明细表按产品各车间应加工(或装配)的零、部件一览表。

3.5.3工艺过程卡片以工序为单位简要说明产品或零、部件的加工(或装配)过程的一种工艺文件。

3.5.4工艺卡片按产品或零、部件的某一工艺阶段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

它以工序为单元,详细说明产品(或零、部件)在某一工艺阶段中的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所用设备和工艺装备等。

3.5.5工序卡片在工艺过程卡片或工艺卡片的基础上,按每道工序所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一般具有工序简图,并详细说明该工序的每个工步的加工(或装配)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所用设备和工艺装备等。

3.5.6典型工艺过程卡片具有相似结构和工艺特征的一组零、部件所能通用的工艺过程卡片。

3.5.7典型工艺卡片具有相似结构和工艺特征的一组零、部件所能通用的工艺卡片。

3.5.8典型工序卡片具有相似结构和工艺特征的一组零、部件所能通用的工序卡片。

3.5.9工艺守则某一专业工种所通用的一种基本操作规程。

3.5.10工艺附图附在工艺规程上用以说明产品或零、部件加工或装配的简图或图表。

3.5.11毛坯图供制造毛坯用的,表明毛坯材料、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的图样。

3.5.12装配系统图表明产品零、部件相互装配关系及装配流程的示意图。

3.5.13工艺关键件明细表填写产品中所有工艺关键件的图号、名称和关键内容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3.5.14外协件明细表填写产品中所有工艺外协件的图号、各称和加工内容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3.5.16外购工具明细表填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购买的全部刀具、量具等的名称、规格与精度、使用零(部)件图号的一种工艺文件。

3.5.17企业标准工具明细表填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本企业标准工具的名称、规格与精度,使用零(部)图号的一种工艺文件。

3.5.19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填写产品零件在制造过程中所需消耗的各种材料的名称、牌号、规格、重量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3.5.20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汇总表将“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中的各种材料按单台产品汇总填列的一种工艺文件。

3.5.21工艺试验说明对新的工艺方案或工艺方法的试验过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提出处理的一种工艺文件。

3.5.22工艺总结新产品经过试生产后,工艺人员对工艺准备阶段的工作和工艺、工装的试用情况进行记述,并提出处理意见的一种工艺文件。

3.5.23工艺文件目录产品所有工艺文件的清单。

3.6工艺装备与工件装夹3.6.1专用工艺装备专为某一产品所用的工艺装备。

3.6.2通用工艺装备能为几种产品所共用的工艺装备。

3.6.3标准工艺装备已纳入标准的工艺装备。

3.6.4夹具用以装夹工件(和引导刀具)的装置。

3.6.5模具用以限定生产对象的形状和尺寸的装置。

3.6.6刀具能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或切断材料的带刃工具。

3.6.7计量器具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工具、仪器、仪表等。

3.6.8辅具(机床辅具)用以连接刀具与机床的工具。

3.6.9钳工工具各种钳工作业所用工具的总称。

3.6.10工位器具在工作地或仓库中用以存放生产对象或工具用的各种装置。

3.6.11装夹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

3.6.12定位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

3.6.13夹紧(卡夹)工件定位后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3.6.14找正用工具(和仪表)根据工件上有关基准,找出工件在划线、加工或装配时的正确位置的过程。

3.6.15对刀调整刀具切削刃相对工件或夹具的正确位置的过程。

3.7其它3.7.1粗加工从坯料上切除较多余量,所能达到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比较低的加工过程。

3.7.2精加工从工件上切除较少余量,所得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比较高的加工过程。

3.7.3配作以已加工件为基准,加工与其相配的另一工件,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组合在一起进行加工的方法。

3.8表面加工术语3.8.1钻孔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孔的方法。

3.8.2扩孔用扩孔工具扩大工件孔径的加工方法。

3.8.3锪孔用锪削方法加工平底或锥形沉孔。

3.8.4冲孔用冲模在工件或板料上冲切孔的方法。

3.8.5车外圆用车削方法加工工件的外圆表面。

3.8.6磨外园用磨削方法加工工件的外园表面。

3.8.7车平面用车削方法加工工件的平面。

3.8.8铣平面用铣削方法加工工件的平面。

3.8.9刨平面用刨削方法加工工件的平面。

3.8.10磨平面用磨削方法加工工件的平面。

3.8.11车槽用车削方法加工工件的槽。

3.8.12铣槽用铣槽方法加工工件的槽。

3.8.13拉槽用拉削方法加工工件的槽或键槽。

3.8.14车螺纹用螺纹车刀切出工件的螺纹。

3.8.15滚压螺纹用一付螺纹滚轮,滚轧出工件的螺纹。

3.8.16搓螺纹用一对螺纹模板(搓丝板)轧制出工件的螺纹。

3.8.17攻螺纹用丝锥加工工件的内螺纹。

3.8.18套螺纹用板牙或螺纹切头加工工件的螺纹。

3.8.19磨螺纹用单线或多线砂轮磨削工件的螺纹。

3.8.20铣齿用铣刀或铣刀盘按成形法或展成法加工齿轮或齿条等的齿面。

3.8.21滚齿用齿轮滚刀按展成法加工齿轮、蜗轮等的齿面。

3.8.22刨齿用刨齿刀加工直齿园柱齿轮、锥齿轮或齿条等的齿面。

3.8.23插齿用插齿刀按展成法或成形法加工内、外齿轮或齿条等的齿面。

3.8.24车成形面用成形车刀、车刀按成形法或仿形法等车削工件的成形面。

3.8.25铣成形面用成形铣刀、铣刀按成形法或仿形法等铣削工件的成形面。

3.8.26磨成形面用成形砂轮、砂轮按成形法或仿形法等磨削工件的成形面。

3.8.27电加工成形面用电火花成形、电解成形等方法加工工件的成形面。

3.8.28滚花用滚花工具在工件表面上滚压出花纹的加工。

3.8.29倒角把工件的棱角切削成一定斜面的加工。

3.8.30倒园角把工件的棱角切削成园弧面的加工。

3.8.31钻中心孔用中心钻在工件的端面加工定位孔。

3.9冷作、钳工及装配常用术语3.9.1冷作3.9.2排料(排样)在板料或条料上合理安排每个坯件下料位置的过程。

3.9.3放样根据构件图样,用1:

1的比例(或一定的比例)在放样台(或平板)上画出其所需图形的过程。

3.9.4展开将构件的各个表面依次摊开在一个平面上的过程。

3.9.5号料根据图样或利用样板、样杆等直接在材料上划出形状和加工界限的过程。

3.9.6切割把板材或型材等切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坯料或工件的过程。

3.9.7剪切通过两剪刃的相对运动,切断材料的方法。

3.9.8弯形将坯料弯成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

3.9.9压弯用模具或压弯设备将坯料弯成所需形状和加工方法。

3.9.10拉弯坯料在受拉状态下沿模具弯曲成形的方法。

3.10钳工3.10.1划线在毛坯或工件上,用划线工具划出待加工部位的轮廓线或作为基准的点、线。

3.10.2打样冲眼在毛坯或工件划线后,在中心线或辅助线上用样冲打出冲点的方法。

3.10.3锯削用锯对材料或工件进行切断或切削加工的方法。

3.10.4錾削用锤打击錾子对金属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

3.10.5锉削用锉刀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

3.10.6堵孔按工艺要求堵住工件上某些工艺孔。

3.10.7标记在毛坯或工件上做出规定的记号。

3.10.8去毛刺清险工件已加工部位周围所形成的刺状物或飞边。

3.10.9倒钝锐边除去工件上尖锐棱角的过程。

3.10.10砂光用砂布或砂线磨光工件表面的过程。

3.10.11除锈将工件表面上的锈蚀除去的过程。

3.10.12清洗用清洗剂清除产品或工件上的油污、灰尘等脏物的过程。

4机械装配基础规范4.1基本规范.4.1.1产品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标准和与产品有关的标准规定进行装配。

4.1.2装配环境必须清洁。

高精度产品的装配环境温度、湿度、降尘量、照明、防震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4.1.3产品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具有检验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4.1.4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4.1.5除有特殊要求外,在装配前零件的尖角和锐边必须倒钝。

4.1.6配作表面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加工,加工后应清理干净。

4.1.7用修配法装配的零件,修整后的主要配合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工艺规定。

4.1.8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和锈蚀。

4.1.9油漆未干的零、部件不得进行装配。

4.2各种连接方法的要求4.2.1对于覆盖件的装配1、所有覆盖件在装配前需进行检查,保证其干净、无灰尘,无磕碰、变形、掉漆、喷涂缺陷现象,焊接部位不得有焊接缺陷,如有必须修复后方可使用,如无法现场修复的,则退回上工序或供应商处;  2、装配时,应避免敲击、踩踏,装配过程中不允许造成变形、掉漆;  3、装配完成后,应进行自检,覆盖件不允许有多余的孔洞;  4、两零件对接或搭接时,边缘应该对齐平整,错位量h≤0.3t(较薄板厚度),最大不得超过0.5mm,如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执行;  5、两零件贴合处间隙≤0.3t(较薄板厚度),最大不得超过0.5mm,如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执行;  6、装配中需要切割时,切口必须平整,毛边必须打磨、不割手。

4.2.2对于轴承的装配规范一、对于普通轴承的装配1、轴承装配前,轴承位不得有任何的污质存在;  2、轴承装配时应在配合件表面涂一层润滑油,轴承无型号标识的一端应朝里,即靠轴肩方向,有油嘴的按方便加油的方式装配;  3、轴承装配时应使用专用压具,原则上严禁采用直接击打的方法装配,如因现场条件制约用手键敲打,则中间垫以铜棒或其它不损坏装配件表面物体。

套装轴承时加力的大小、方向、位置应适当,不应使保护架或滚动体受力,应均匀对称受力,保证端面与轴垂直;  4、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紧靠轴肩(轴卡),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或外圈的接触应均匀;  5、滚动轴承装好后,相对运动件的转动应灵活、轻便,如果有卡滞现象,应检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6、轴承装配过程中,若发现孔或轴配合过松时,应检查公差; 过紧时不得强行野蛮装配,都应检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7、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双向推力球轴承在装配时轴向间隙符合图纸及工艺要求。

8、轴承在拆卸后再次装配时应清洗,必须用原装位置组装不准颠倒。

二、对于滚动轴承的装配规范1、轴承在装配前必须是清洁的。

2、对于油脂润滑的轴承,装配后一般应注入约二分之一空腔符合规定的润滑脂。

3、用压入法装配时,专门压具或在过盈配合环上垫以棒或套(如图所示),不得通过滚动体和保持架传递压力或打击力。

4、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靠紧轴肩,其最大间隙,对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应不大于0.05mm,其他轴承应不大于0.1mm。

5、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和外圈的接触应均匀。

6、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均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法检验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的12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 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

在上述范围内,用0.03mm的塞尺检查时,不得塞入外环宽度的三分之一。

7、热装轴承时,加热温度一般应不高于120℃; 冷装时,冷却温度应不低于–80℃。

8、装配可拆卸的轴承时,必须按内外圈和对位标记安装,不得装反或与别的轴承内外圈混装。

10、在轴的两边装配径向间隙不可调的向心轴承,并且轴向位移是以两端端盖限定时,只能一端轴承紧靠端盖,另一端必须留有轴向间隙。

11、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三、滑动轴承的装配规范1、上下轴瓦应与轴颈(或工艺轴)配加工,以达到设计规定的配合间隙、接触面积、孔与端面的垂直和前后轴承的同轴度要求。

2、刮削滑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