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7609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疗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运动疗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运动疗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运动疗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运动疗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疗法.docx

《运动疗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疗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疗法.docx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

        主讲人:

王栋    杜海兰

一:

定义

指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以针对性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的治疗方法,包括各种主动的躯体活动训练,以及被动的治疗性躯体活动。

运动疗法在物理疗法中的位置  图1-1

P5

二:

运动疗法的作用

1、改善运会组织的血液循环、代谢和神经控制。

2、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

3、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

4、纠正躯体畸形或功能障碍。

三、运动疗法的目的:

1、改善运会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以及肌肉和全身的运动耐力。

2、改善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纠正躯体畸形或功能障碍。

3、使患者的躯体、心理、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4、预防病损、功能受限、残疾或由于外伤、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身体功能障碍和失健。

四、运动疗法的对象

1、残疾者  包括慢性病、内脏病、老年退行性病而致得严重功能障碍者。

2、老年人  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包括内脏、肌肉、骨关节和功能障碍。

3、慢性病患者  指各种内脏疾病、神经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患者。

4、疾病或损伤急性期及恢复早期的患者。

5、运动伤病患者。

五:

运动疗法的分类

1、根据力学和运动学原理分类:

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呼吸训练、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牵张训练、牵引、关节活动训练、手法治疗、电刺激运动、水中运动、医疗体操、文体训练、步态训练、转移训练等。

2、根据神经发育学原理分类: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Bobath技术、Rood技术、Brunnstrom技术)神经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运动在学习技术、生物反馈肌肉电刺激、放松治疗、引导式教育。

3、根据代偿和替代原理分类:

假肢运动、矫型器运动、辅助具应用、运动和活动的能量节约技术等。

4、根据治疗部位分类:

全身运动疗法(以恢复全身的体力为目的,所产生的效果是间接性的,与促进局部损害的恢复)、局部运动疗法(针对关节活动度、肌力等,以改善局部损害为目的的训练)

5、根据治疗程序分类:

个别功能训练(指扩大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肢体控制能力等为专一目的而进行的训练)、综合功能训练(指将专一的、局部的功能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为提高综合功能所进行的训练)

运动疗法按治疗程序分类及其他训练或治疗的关系

图1-2P5

六、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

1、因人而异

2、循序渐进

3、持之以恒

4、主动参与

5、全面锻炼

6、应用时机

七、运动训练程序

1、节奏  训练节奏是指训练过程的节律,可以分为持续性和间断性。

2、强度  训练强度是指训练过程中单位时间的运动负荷,是训练水平的标志。

八、运动训练

指反复进行并持续较长时间的有目的和针对性的各种运动锻炼,有特定内容和规范,旨在提高身体活动能力。

运动疗法技术

一、

概念

运动疗法技术多为主动性的康复治疗技术,即在治疗师指导和监督下,由患者主动地进行运动治疗活动,如各种运动训练、行走功能训练、轮椅使用训练等。

二、

运动疗法技术治疗目的

1.

牵张缩短的肌肉、肌腱、关节囊及其他软组织,缓解其紧张度。

2.

增强肌肉的肌力和肌肉活动的耐力。

3.

抑制肌肉的异常张力,使肌肉松弛,缓解其紧张度。

4.

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如脑卒中后的肢体偏瘫,对瘫痪肢体施行运动功能的在学习训练,改善神经肌肉功能。

5.

训练患者改善异常的运动模式。

6.

克服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身体移动和站立行走功能。

7.

对平衡功能和运动协调性有障碍的患者,施行提高平衡和协调性功能的训练。

8.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运动训练。

9.

针对不同伤病或为健身需要进行各种体操训练。

10.

通过运动治疗,增进患者的体力,改善全身功能状态。

11.

通过运动疗法的活动刺激,改善心脏、肺脏等内脏器官的功能。

12.

通过运动训练预防或治疗各种临床并发症,如压疮、肌肉痉挛、关节挛缩、骨质疏松等。

三、

运动治疗的治疗作用

1.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

2.增强心肺功能

3.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4.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5.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

6.调节精神和心理

四、

运动治疗技术的分类

1.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

2.增强肌肉力量的技术

3.牵伸软组织的技术

4.神经生理治疗技术

5.增强心肺功能的技术

五、

运动疗法技术的服务对象

(1)内脏器官疾病  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溃疡病内脏下垂习惯性便秘.

(2)代谢障碍物  糖尿病、肥胖、高脂血.

(3)神经系统疾病  偏瘫、截瘫、周围神经损伤、脊髓灰质炎、神经衰弱.

(4)运动系统疾病  四肢骨折、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脊柱畸形、平足、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肢体术后、截肢后.

(5)妇科疾病  子宫位置异常、盆腔炎、痛经.

六、禁忌症:

1.体温在38度以上者.

2.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情不稳定者。

3.脉搏加快,安静时脉搏大于100次/分。

4.血压升高,舒张压高于100mmHg.收缩压高于160mmHg.

5.心力衰竭非代偿状态,有心源性哮喘症状,呼吸困难,全身水肿,胸、腹水.

6.重度心律不齐.

7.安静时有心绞痛发作.

8.外伤后症状明显.

9.术后未拆线.

10.有剧烈疼痛.

11.骨折愈合不充分.

12.显著衰弱,无治疗欲望者.

13.恶性肿瘤未经妥善处理者.

七、运动疗法常用设备

P9

上肢关节的活动技术

一、肩关节活动技术

1.被动活动技术

(1)肩关节前屈

(2)肩关节后伸(3)肩关节外展(4)肩关节水平外展和内收(5)肩关节外旋

2.主动辅助活动

(1)悬吊

(2)体操棒(3)肩梯训练

3.主动活动训练  基本动作为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水平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等。

二、肘关节活动技术

1.被动活动  

(1)肘关节屈曲和伸展

(2)前臂旋前

2.主动助力活动技术  常用的有器械练习和前臂旋转训练等

3.主动活动技术  基本动作为肘关节的屈曲-伸展,前臂旋转。

三、腕关节活动技术

1.被动活动技术  腕关节的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动作。

2.主动活动技术  双手托住一体操球,做腕关节的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动作。

四、手指关节活动技术

1.被动活动技术  

(1)掌指关节的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动作。

(2)指骨间关节活动  指骨近侧和远侧关节的屈曲、伸展动作。

2.主动活动技术  自主进行掌指关节的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动作及指骨间关节的屈曲、伸展动作。

下肢关节活动技术

一、

髋关节活动技术

1.

被动活动技术  

(1)髋关节前屈

(2)髋关节后伸(3)髋关节内收(4)髋关节内旋、外旋

2.

主动助力活动技术  

(1)髋关节屈曲训练

(2)髋关节内收、外展训练

3.

主动活动技术  髋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

二、

膝关节活动技术

1.被动活动技术  膝关节屈曲、伸展。

2.主动助力活动技术  膝关节伸展运动

3.主动活动技术  主动进行膝关节伸展训练。

三、踝及足关节活动技术

1.被动活动技术  

(1)踝关节背曲

(2)踝关节跖曲(3)踝关节内翻、外翻(4)跗横关节旋转(5)趾间关节和跖趾关节的屈伸和外展

2.主动助力活动技术  

(1)踝关节屈伸训练器

(2)踝关节内翻、外翻训练器

3.主动活动技术  主动进行踝关节各方向活动训练。

四、注意事项

1.对于因病而暂时不能活动的关节,要尽早在不引起病情、疼痛加重的情况下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活动范围应尽可能接近正常最大限度的活动。

2.关节活动范围的维持训练应包括身体的各个关节,每个关节必需进行全方位的关节活动。

3.固定关节的近端,被动活动远端,运动时动作要缓慢、均匀,每次各方向活动进行3-5遍。

4.必需熟练掌握关节解剖学结构、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平面及其各个关节活动范围的正常值。

5.每次活动只针对一个关节,固定的位置应尽量接近关节的中心部位。

6.对于跨越两个关节的肌群,应在完成逐个关节的活动后,在对该肌群进行牵张。

7.对于那些活动受限的关节或长期处于内收、屈曲为的关节,要多作被动牵拉运动。

8.患者的体位应舒适,被固定的部位要稳定、牢固。

9.关节的被动活动之前,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得到患者的合作。

10在运动某一关节时,要给予该关节一定的前拉力,这样可以减轻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力,使训练操作容易进行,并能保护关节,防止关节面挤压。

电动站立床训练技术

1.

作用:

(1)

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长期卧床患者的站立训练。

(2)

增强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

(3)

体会站立平衡的感觉,纠正踝足的异常模式,为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方法:

(1)直立前先测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

(2)系好安全带。

(3)可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患者的康复训练。

3.注意事项:

(1).

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情不稳定者。

(2).血压突然升高,舒张压高于100mmHg.收缩压高于160mmHg.

(3).脉搏突然加快,脉搏大于100次/分。

(4).有剧烈疼痛.

(5).显著衰弱,无治疗欲望者

(6).骨折愈合不充分.

(7).体温升高者不做训练

平衡杠训练

1.作用:

(1)借助上肢帮助进行步态训练。

(2)上下肢全身肌力练习

(3)配矫正板,可矫正行走中的足外翻、髋外展,增加行走的稳定性。

2.方法

(1)训练前先测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

(2)嘱患者站立在平衡杠内,健手扶住平衡杠,治疗师在患侧辅助患手扶住平衡。

(3)指导病人进行步态及上下肢全身肌力训练。

3.注意事项:

(1)血压突然升高,舒张压高于100mmHg.收缩压高于160mmHg.

(2).脉搏突然加快,脉搏大于100次/分。

(3)注意安全。

下肢功率自行车训练

1.

作用

(1)

用于下肢关节活动肌力的训练

(2)

也用于全身性协调功能的训练

2.

方法

(1)训练前先测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

(2)治疗师协助患者上功率自行车。

(3)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自行车高低及阻力。

3.注意事项:

(1)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不适停止训练。

    

(2)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疲劳减轻运动阻力

(3)患者在训练中出现肌肉酸痛减少运动量或停止。

减重步态训练器

1.

作用

(1)

通过吊带控制将患者身体的重量部分向上吊起,使患者步行时下肢的负担减轻。

(2)

帮助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及平衡训练。

(3)

保证安全。

2.

方法

(1)

检查悬挂减重手动升降装置,确认处于正常状态。

(2)

配戴悬吊带,注意连接部位要牢靠。

(3)

采用手动升降装置,减重悬臂将患者的悬吊带上拉

(4)

根据患者能够主动或在协助下向前迈步的情况,确定减重的程度。

(5)

减重的速度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设定。

(6)

训练时间30-60分钟,可分为3-4节,每节不超过15分钟,各节之间适当休息。

(7)

减重下的其他训练如减重坐位平衡训练、减重站位平衡训练、减重转移训练。

三、注意事项

(1)悬吊固定带要适当

(2)减重程度要适当

(3)全程监督

股四头肌训练椅

1.作用

(1)

用于增强下肢股四头肌肌力的抗阻训练。

(2)

也可进行膝关节牵引

(3)

变换模式后,也可增强股二头肌的肌力训练

2.方法

(1)坐位:

患者坐于股四头椅上,双手握紧扶手,将活动柄卡于患者踝关节处。

(2)根据患者的情况,增加不同的阻力。

(3)嘱患者用力踢高活动柄。

3.注意事项

(1)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不适停止训练。

(2)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疲劳减轻运动阻力

(3)患者在训练中出现肌肉酸痛减少运动量或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