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211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分析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药物分析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药物分析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药物分析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药物分析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物分析重点.docx

《药物分析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分析重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物分析重点.docx

药物分析重点

第一章绪论

1.1★药物分析:

主要研究化学结构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物制品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1.2☆药品质量标准定义,掌握现行标准内容及正确使用?

答:

2010版新增1386种,共4567种(一部2165+二2271+三131)。

1.3药品质量的内涵包括:

真伪、纯度和品质的质量要求。

1.4《中国药典》内容分为:

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

1.5药典正文部分包含:

品名、有机药物的结构式、分子式与分子量、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含量或效价规定、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制剂等。

1.6附录部分包括:

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1.7☆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

1.8★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9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是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保护健康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

1.10USP美国药典,NF美国国家处方集,BP英国药典,JP日本药局方,Ph.Eur欧洲药典,Ph.Int国际药典。

1.11标准品,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μ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

1.12“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密度要求;“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位数选用量具。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

2.1★药物鉴别试验的定义:

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

2.2☆药典收载的物理常数:

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酸值、皂化值、羟值、碘值、吸收系数等。

2.3☆药物的鉴别方法:

常用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和生物学法。

2.4★鉴别试验的条件: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温度、溶液的酸碱度、试验时间、干扰成分。

2.5药物的性状反映了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一般包括外观、溶解度和物理常数等。

2.6比旋度:

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每1ml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度。

2.7一般鉴别试验:

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如水杨酸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FeCl3生成配位化合物,呈红色(或紫色);焰色反应,钠离子鲜黄色,钾离子紫色,钙离子砖红色。

2.8专属鉴别试验:

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它是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2.9试样制备方法:

压片法、糊法、膜法、溶液法。

2.10药典收载光谱图,系用分辨率为2cm-1条件绘制,基线一般控制在90%透光率以上,供试品取样量一般控制在使其最强吸收峰在10%透光率以下。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

3.1★杂质:

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

3.2★杂质的来源:

一是由生产过程中引入,二是在贮藏过程中引入的。

3.3★杂质的种类:

一般杂质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特殊杂质指在特定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

3.4★杂质的限量计算方法:

杂质限量(%)=杂质最大允许量/供试品量*100%=标准溶液的浓度*体积/供试品量*100%,即L(%)=C*V/S*100%。

参见P42示例三。

3.5★氯化物的检查原理及注意事项:

微量氯化物在硝酸条件下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浑浊,通过与一定量标准氯化钠(10μgCl/ml)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浑浊程度比较,判定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加硝酸的目的:

避免弱酸银盐如碳酸银及氧化银沉淀的干扰,且可加速氯化银沉淀的生成并产生较好的乳浊。

需注意暗处放置5min,避免氯化银见光分解。

3.6★硫酸盐的检查原理及注意事项:

微量的硫酸盐在稀盐酸下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微粒显白色浑浊,通过与一定量标准硫酸钾(100μgSO4/ml)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浑浊程度比较,判定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加盐酸的作用:

防止碳酸钡或磷酸钡等沉淀生成,影响比浊。

供试溶液如带颜色,可采用内消色法。

3.7★铁盐的检查原理及注意事项:

硫氰酸盐法,铁盐在盐酸溶液中与硫氰酸盐作用生成红色可溶性的硫氰酸铁配离子,与一定量标准铁溶液用同法处理后进行比色。

目视比色时以50ml溶液含10~50μgFe3+为宜。

盐酸防止Fe3+水解,氧化剂的加入既可氧化Fe2+成Fe3+,同时可防止由于光线使硫氰酸铁还原或分解褪色。

某些药物在检查过程中需加硝酸处理,而后剩余硝酸必须加热煮沸除去。

3.8★★重金属的检查原理及注意事项:

共有四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适用于溶于水、稀酸和乙醇的药物,最常用。

标准铅溶液为每1ml相当于10μg的Pb。

pH3.0~3.5时,硫化铅沉淀较完全,所以醋酸盐缓冲液的pH=3.5。

第二法炽灼后的硫代乙酰胺法,适用于含芳环、杂环以及难溶于水、稀酸及乙醇的有机药物。

控制炽灼温度在500~600℃,残渣加硝酸加热处理后,必须蒸干、除尽氧化氮,否则亚硝酸可使硫化氢氧化析出硫,影响比色,含钠盐或氟的有机药物炽灼时应改用铂坩埚或硬质玻璃蒸发皿。

第三法硫化钠法,适用于溶于碱性水溶液而难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即生成沉淀的药物,如磺胺类、巴比妥类药物。

第四法微孔滤膜法,适用于重金属限量低(含重金属杂质2~5μg)的药物。

3.9★砷盐的检查原理及注意事项:

共二法。

第一法古蔡氏法Gutzeit,标准砷溶液为每1ml相当于1μg的As。

第二法白田道夫法,适用于含锑药物。

第三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简称Ag(DDC)法。

3.10☆其余一般杂质的检查原理及注意事项:

干燥失重系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量,以百分率表示。

药典规定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一下即达到恒重。

减压干燥法与恒温减压干燥法适用于熔点低或受热分解的供试品。

干燥剂干燥法常用干燥剂有硅胶、硫酸和五氧化二磷等。

热分析法指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常用有热重分析TGA、差热分析和差示扫描热分析。

3.11☆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薄层色谱法有杂质对照品法、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杂质对照品法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并用、对照药物法。

3.12药物的纯度指药物的纯净程度,需要将药物的外观性状、理化常数、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作为一个有联系的整体来进行综合评定。

3.13重金属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如银、铅、汞、铜、镍等。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4.1★氧瓶燃烧法原理:

系将含有待测元素的有机药物置于充满氧气的密闭燃烧瓶中充分燃烧,使有机结构部分彻底分解为CO2和H2O,而待测元素根据电负性的不同转化为不同价态的氧化物(或无氧酸),被吸收于适当的吸收液中(多以酸根离子形式存在),再根据其性质和存在形式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分析。

4.2★原料药的容量分析法、UV、HPLC的计算。

4.3★药物分析方法验证内容:

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4.4准确度:

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4.5精密度:

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用偏差d,标准偏差SD,相对标准偏差RSD表示。

4.6专属性:

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4.7检测限LOD:

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S/N=3或2。

4.8定量限LOQ:

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S/N=10。

4.9线性:

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响应值)与试样中被测物的浓度或量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4.10范围:

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4.11耐用性:

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使方法可用于常规检验提供依据。

4.12★常用生物样品的种类:

血样(包括血浆、血清和全血)、唾液、尿液

4.13分析方法分两大类:

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和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4.14定量分析法包括:

容量分析法(又叫滴定法)、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

4.15湿法破坏适用于含氮有机合成药物分析的前处理,在生物制品分析中用于氮(包括蛋白质)、磷、硫、汞及氯化钠。

4.16滴定度,指每1ml规定浓度的滴定液所相当的被测药物的质量。

T(mg/ml)=m*a/b*M.

4.17色谱分析法分为:

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排阻色谱法。

第五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5.1★巴比妥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分析法间的关系:

①弱酸性,可用于分离、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②水解性,用于鉴别异戊巴比妥和巴比妥;③与重金属离子的反应,与银盐的反应可用于鉴别和含量测定,与铜盐的反应用于区别巴比妥类和硫代巴比妥类,与钴盐的反应用于鉴别和含测。

5.2★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

①与重金属的反应:

银盐和铜盐;②测定熔点;③特殊取代基和硫元素的鉴别反应:

不饱和取代基与碘液或高锰酸钾;芳环的硝化反应或与甲醛-硫酸的反应;硫元素的反应。

5.3★巴比妥类药物的含量测定的原理与方法、计算:

①银量法;②溴量法;③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单组分测定方法:

吸收系数法、标准曲线法、对照法。

5.4临床常用的本类药物为巴比妥酸的5,5-二取代衍生物,少数为1,5,5-三取代或C2位为硫取代的硫代巴比妥酸的5,5-二取代衍生物。

5.5巴比妥类药物通常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未,具有固定的熔点,在空气中稳定,加热多能升华。

一般微溶或极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及有机溶剂;其钠盐则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5.6与香草醛Vanillin的反应,巴比妥类药物分子中的丙二酰脲基团中的氢比较活泼,可与香草醛在浓硫酸存在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棕红色产物。

5.7紫外吸收特性:

5,5-二取代和1,5,5-三取代的巴比妥类药物,在pH=2的酸性溶液中,因不电离,几乎无明显的紫外吸收。

在pH=10的碱性溶液中,发生一级电离,于240nm处有最大吸收。

在pH=13的强碱性溶液中,5,5-二取代因发生二级电离,最大吸收红移至255nm处,1,5,5-三取代则不发生二级电离,仍位于240nm。

硫代巴比妥类则不同,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有明显的紫外吸收。

第六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6.1★结构特征为含有取代苯基的一类羧酸化合物,分为苯甲酸类、水杨酸类(邻羟基苯甲酸类)及苯乙酸等其他芳酸类。

6.2☆化学性质(酸性):

羧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具有较强的酸性,具有特征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可用于鉴别和含测

6.3★三氯化铁反应:

阿司匹林加水煮沸使水解后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呈紫堇色;苯甲酸及其钠盐的中性或碱性溶液,与三氯化铁试液可生成碱式苯甲酸铁盐的赭色沉淀。

另,丙磺舒生成米黄色铁盐沉淀,氯贝丁酯生成羟肟酸铁配位化合物。

6.4★水解反应:

阿斯匹林与碳酸钠试液加热水解,得水杨酸钠及醋酸钠,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则生成白色水杨酸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分离沉淀物,可溶于醋酸铵试液中,与100~105℃干燥后,熔点为156~161℃。

6.5★重氮化-偶合反应:

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试液进行重氮化反应,生成的重氮盐,再与碱性β-萘酚偶合生成橙红色沉淀。

6.6★阿司匹林、对氨基水杨酸钠中的特殊杂质(对氨基水杨酸、间氨基酚)P138

6.7★两步滴定法对阿斯匹林片进行含测的原理及计算P147

6.8★双相滴定法对苯甲酸钠进行含测的原理P149

第七章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7.1★分类和基本结构:

①芳胺类(分两类,一是芳伯胺基未被取代,芳环对位有取代的对氨基苯甲酸酯类,二是芳伯胺基被酰化,芳环对位有取代的酰胺类药物);②苯乙胺类(具有苯乙胺的结构);③苯丙胺类(具有苯丙胺的结构)。

7.2★结构与分析方法的关系,即三类药物性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7.3★鉴别反应:

①重氮化-偶合反应(分子结构具有芳伯氨基均反应生成重氮盐,与碱性β-萘酚偶合成有色染料,盐酸丁卡因无芳伯胺基);②FeCl3反应(酚羟基,盐酸利多卡因的鉴别);③水解产物反应(盐酸普鲁卡因、苯佐卡因的鉴别P163)

7.4★对乙酰氨基酚、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P166、苯乙胺类药物中的特殊杂质(对氨基酚、对氨基苯甲酸、酮体)

7.5★亚硝酸钠滴定法的原理:

芳伯氨基或水解后生成芳伯氨基的药物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定量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可用永停滴定法指示反应终点。

主要条件:

①加入适量溴化钾加快反应速度;②加过量盐酸加速反应;③反应温度应低温;④滴定速度不宜太快。

7.6★苯乙胺类药物中酮体的检查原因:

药物生产中若氢化还原不完全,易引入酮体杂质。

7.7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具有对氨基苯甲酸酯的母体,典型药物有苯佐卡因、盐酸普鲁卡因、盐酸丁卡因。

主要性质:

①芳伯胺基特性(重氮化-偶合反应、氧化变色等)、②水解特性(酯键)、③弱碱性(叔胺氮原子)、④其他特性(难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成盐后相反)。

7.8酰胺类具有芳酰氨基,典型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

主要性质:

①水解有显芳伯胺基特性(重氮化-偶合反应、氧化变色等);②水解产物易酯化;③酚羟基特性(FeCl3反应);④弱碱性(叔胺氮原子或伯胺氮原子);⑤与重金属离子发生沉淀反应(铜、钴离子)。

7.9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的合成:

以对硝基氯苯为原料,水解后制得对硝基酚,经还原成对氨基酚,再经乙酰化后制得;也可以酚为原料,经亚硝化及还原反应制得对氨基酚。

杂质包括中间体、副产物及分解产物。

7.10苯乙胺类主要性质:

弱碱性、酚羟基特性、光学活性(旋光性)。

鉴别试验:

①FeCl3反应(酚羟基);②甲醛-硫酸反应(生成醌式结构的有色化合物);③氧化反应(酚羟基变色);④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脂肪伯氨基);⑤双缩脲反应(氨基醇)。

7.11本类药物原料的含量测定常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也可用溴量法、亚硝酸钠法和提取酸碱滴定法等。

7.12苯丙胺类主要性质:

苏啊粘性、脯氨酸衍生物、光学活性、水解特性。

第八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

8.1★杂环类药物分类及其代表药:

吡啶类:

异烟肼、尼可刹米、硝苯地平

喹啉类:

硫酸奎宁

托烷类:

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

吩噻嗪类:

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嗪、奋乃静

苯并二氮杂卓类:

地西泮、氯氮卓、三唑仑

8.2★异烟肼的鉴别反应:

戊烯二醛反应:

先用高锰酸钾或溴水将异烟肼氧化为异烟酸,再与溴化氰作用,然后再与芳伯胺缩合形成有色的戊烯二醛衍生物。

二硝基氯苯反应:

异烟肼+硼砂+2,4-二硝基氯苯→紫红色

酰肼基的反应:

①异烟肼+氨制硝酸银试液→黑色浑浊+气泡(银镜反应)②异烟肼+1,2-萘醌-4-磺酸→缩合呈红色

8.3★游离肼的检查方法:

①薄层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后,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与肼反应生成腙显色,进行比较检查:

异烟肼斑点呈棕橙色的清晰斑点,游离肼斑点呈鲜黄色。

②比浊法

8.4★吩噻嗪类药物的鉴别反应:

①紫外、红外;②氧化剂显色反应P216;③与钯离子配合显色:

形成红色配位化合物;④分解产物反应:

癸氟奋乃静+酸性茜素锆试液→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

8.5★盐酸异丙嗪片的直接UV法进行含量测定的计算P232

8.6★Vitaili反应:

托烷生物碱类结构中的酯键水解后生成的莨菪酸,经发烟硝酸加热处理,转变为三硝基衍生物,再与氢氧化钾醇溶液和固体氢氧化钾作用,则转成有色的醌型产物,开始呈深紫色称Vitaili反应。

8.7★氯氮卓的鉴别反应:

氯氮卓+碘化铋试液→橙红色沉淀;氯氮卓煮沸放冷+亚硝酸钠+碱性β-萘酚试液→橙红色沉淀

8.8★地西泮的鉴别反应:

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溶于硫酸后,在紫外光365nm下,显不同的颜色:

地西泮显黄绿色,氯氮卓显黄色

8.9非水溶剂的种类:

①酸性溶剂:

冰醋酸、冰醋酸+醋酐、醋酐、②碱性溶剂:

二甲基甲酰胺、③两性溶剂:

甲醇、④惰性溶剂:

甲苯、三氯甲烷、丙酮

8.10★含量测定中非水溶液滴定的原理:

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杂环类药物是,游离碱直接与高氯酸反应,氢溴酸东莨菪碱等盐类(BH+·A-)药物的高氯酸滴定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置换滴定,即强酸(HClO4)置换出与有机弱碱结合的较弱的酸(HA)。

其反应原理表达通式:

BH+·A-+HClO4→BH+·ClO4-+HA(BH+·A-表示有机弱碱,HA表示被置换出的弱酸)

注意的问题:

①适用范围:

A.PKa8~10:

冰醋酸做溶剂、B.PKa10~12:

冰醋酸+醋酐、

C.PKa>12:

醋酐;②酸根的影响:

有机弱碱盐类药物非水溶液滴定时被置换出的酸类,在醋酸介质中的酸性如下:

高氯酸>氢溴酸>硫酸>盐酸>硝酸>磷酸>有机酸;③滴定剂的稳定性;④终点指示方法;⑤其他干扰

8.11★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

在适当pH的水溶液中,碱性药物可与氢离子结合成阳离子,酸性染料可解离成阴离子,两种离子定量地结合,即生成具有吸收光谱明显红移的有色离子对,可以定量地被有机溶剂萃取,而在特征波长处测定有机相中有色例子对的吸光度,即可进行碱性药物的含测。

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①水相的pH、②酸性染料的种类、③有机溶剂的种类与性质、④有机相中的水分、⑤酸性染料中的有色杂质。

8.12钯离子比色法:

吩噻嗪药物在pH2±0.1的缓冲液中,可与钯离子(Pd2+)形成红色配合物,在500nm波长附近具有最大吸收,可进行比色法含量测定。

8.13铈量法:

P228

第九章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1.VitA:

掌握三氯化锑鉴别反应的原理,了解UV法含量测定的原理及两种测定方法区别

2.VitB:

掌握硫色素鉴别反应的原理

3.VitC:

掌握其结构特征、碘量法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4.VitE:

掌握硝酸反应、三氯化铁-联吡啶反应的原理、熟悉含测的方法

9.1★三氯化锑鉴别反应的原理:

维生素A在饱和无水三氯化锑的无醇三氯甲烷溶液中即显蓝色,渐变成紫红色。

其机制为维生素A和氯化锑中存在的亲电试剂氯化高锑作用形成不稳定的蓝色碳正离子。

9.2UV法含量测定的原理:

①杂质的无关吸光度在310nm-340nm的波长范围内几乎呈一条直线,且随波长的增大吸光度下降;②物质对光吸收呈加和性的原理。

即在某一样品的吸收曲线上,各波长处的吸光度是维生素A与杂质吸光度的代数和,因而吸收曲线也是二者吸收的叠加。

第一法、第二法的区别:

第一法:

对象:

维生素A醋酸酯、方法:

直接取样,测定、溶剂:

环己烷、最大波长:

328nm、测定波长:

5个;第二法:

维生素A醇、皂化提取,测定、异丙醇、325nm、4个。

9.3★硫色素鉴别反应的原理:

维生素B1在碱性溶液中,可被铁氰化钾氧化生成硫色素,。

硫色素溶于正丁醇或异丁醇等中,显蓝色荧光。

9.4★维生素C结构特征:

维生素C分钟结构中具有烯二醇结构,具有内酯环,且有2个手性碳原子(C4、C5),性质:

①溶解性;②酸性;③旋光性;④还原性;⑤水解性;⑥糖类的性质和反应;⑦紫外吸收特性,稀酸最大吸收在243nm,中性或碱性,265nm。

9.5鉴别试验:

①维生素C+硝酸银→黑色金属银沉淀;②维生素C+2,6-二氯靛酚(酸性条件下为玫瑰红色、碱性条件下为蓝色)→颜色褪去

9.6★碘量法含量测定的原理:

维生素C在醋酸酸性条件下,可被碘定量氧化。

根据消耗碘滴定液的体积,即可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反应式:

VitC+I2+H+→去氢抗坏血酸+I-

9.7碘量法操作注意事项:

①操作中加入稀醋酸10ml使滴定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减慢维生素C受空气中氧的氧化速度;②加新沸过的冷水目的是为减少水中溶解的氧对测定的影响;③《中国药典》采用本法对维生素C原料、片剂、泡腾片、颗粒剂和注协及进行含测。

9.8★硝酸反应原理:

维生素E在硝酸酸性条件下,水解生产生育酚,生育酚被硝酸氧化为邻醌结构的生育红而显橙红色。

9.9★三氯化铁-联吡啶反应的原理:

维生素E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游离的生育酚,生育酚经乙醚提取后,可被FeCl3氧化成对-生育醌;同时Fe3+被还原为Fe2+,Fe2+与联吡啶生成红色的配位离子。

9.10按溶解度分为脂溶性(A、D、E、K),水溶性(B1、B2、C、烟酸、泛酸、叶酸等)。

9.11维生素A的结构具有一个共轭多烯醇侧链的环己烯,性质:

①溶解性(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②不稳定性,易氧化;③紫外吸收特性,325~328nm最大吸收;④与三氯化锑呈蓝色。

9.12维生素B1的性质:

①溶解性,水中易溶,显酸性;②硫色素反应,蓝色荧光;③紫外吸收特性;④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⑤氯化物的特性。

9.13维生素E结构为苯并二氢吡喃醇衍生物,苯环上有一个乙酰化的酚羟基,故又称生育酚醋酸酯,其中以α-异构体的生理活性最强。

性质:

①溶解性,水中不溶;②水解性,酸或碱条件下;③氧化性,对光、热、氧都不稳定;④紫外吸收特性,284nm最大吸收。

第十章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10.1☆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类:

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两大类,性激素又可分为雄性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孕激素和雌性激素。

结构特征:

①具有环戊烷并多氮菲的母核②一般有三个侧链:

A:

C10、C13位一般有两个甲基,称角甲基B:

C17位上有取代基R,常为2个碳以上的侧链取代基。

10.2★甾体激素类药物定性鉴别的原理:

①C17-α-醇酮基的呈色反应:

皮质激素类药物C17位上有α-醇酮基,α-醇酮基具有还原性,能与碱性酒石酸酮试液(斐林试液)、氨制硝酸银试液(多伦试液)以及四氮唑试液反应呈色。

如醋酸地塞米松+酒石酸→生成红色沉淀

②酮基的呈色反应:

甾体激素药物结构中C3-酮基可以和某些羰基试剂反应,形成黄色的腙而用于鉴别。

如黄体酮+异烟肼+甲醇→溶液显黄色

③甲酮基的呈色反应:

甾体激素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甲酮基以及活泼亚甲基时,能与亚硝基铁氰化钠、间二硝基酚、芳香醛类反应呈色。

如黄体酮+亚硝基铁氰化钠→蓝紫色产物

④酚羟基的呈色反应:

雌激素C3上有酚羟基,可与重氮苯磺酸反应生成红色偶氮染料。

⑤炔基的沉淀反应:

具有炔基的甾体激素药物,如炔雌醇、炔诺酮、炔诺孕酮等,遇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百色的炔银沉淀。

通式:

R-C≡CH+AgNO3→R-C≡CAg↓+HNO3

⑥卤素的反应:

有的甾体激素药物在C6、C9或其他位置上有氟或氧取代,鉴别时需对取代的卤原子进行确认。

⑦酯的反应:

甾体药物的C17或C21位上羟基的酯结构的鉴别,一般先行水解,生成相应的羧酸,再根据羧酸的性质来进行鉴别。

10.3★异烟肼比色法的原理:

甾体激素C3-酮基及某些其他位置上的酮基能在酸性条件下与羰基试剂异烟肼缩合,形成黄色的异烟腙,在420nm波长附近具有最大吸收。

溶剂常用无水乙醇或无水甲醇;酸与异烟肼2:

1时得最大吸光度。

10.4★四氮唑盐比色法的原理:

用于皮质激素药物含量测定的方法。

皮质激素C17-α-醇酮基具有还原性,在强碱性溶液中能将四氮唑盐定量地还原为有色甲朁。

生成的颜色随所用的试剂和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酮基取代反应速度快于羟基取代;一般采用无水乙醇作溶剂;常用碱;长时间接触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