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B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959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B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B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B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B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B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B卷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B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B卷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B卷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卷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B卷含答案

一轮单元训练卷·高三·地理卷(B)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们常用“月夜苦寒”来形容晚秋或寒冷。

“月夜苦寒”是因为月夜()

A.①强B.②强C.③弱D.④弱

读青海省兴海县2016年12月12日—15日气温变化表,据此完成2~3题。

日期

白天

夜晚

天气

风力

最高气温

天气

风力

最低气温

12日

微风

8℃

微风

-17℃

13日

微风

4℃

微风

-17℃

14日

微风

2℃

微风

-17℃

15日

微风

1℃

微风

-19℃

2.影响该时段气温变化的因素有()

①地面辐射②弱冷空气③强冷空气④冰雪融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该地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太阳高度大②白天气温高③大气稀薄④云量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4~6题。

4.读图可知()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5.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则()

A.热力环流的方向整日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6.下列图中与15:

00水库东西两侧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是()

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

左下图为天津市某年春季、夏季、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右下图为天津市简图。

据此完成7~9题。

7.左图中符合天津冬季热岛强度的是()

A.ⅠB.ⅡC.ⅢD.Ⅳ

8.天津热岛效应会导致陆风势力增强显著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9.夏季,海风会使天津热岛效应强度()

A.增强B.减弱C.先增强后减弱D.先减弱后增强

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

“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读图,回答10~11题。

10.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B.纬度C.夏季风D.人类活动

11.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

D.“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

下图为某山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

读图,完成12~13题。

12.与山地乙坡相比,甲坡()

A.位于背风坡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量较多D.日照时数较长

13.该山乙坡最热月均温0℃的海拔约为()

A.6200米B.5200米

C.4200米D.3200米

在现代奥运会迎来第120个年头之际,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当地时间2016年8月5日~8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顺利举行。

据此完成14~15题。

14.关于里约热内卢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太平洋灾害带B.沿岸有寒流经过

C.位于北京西南部D.地处大西洋西岸

15.下图为四种区域等值线示意图。

与里约热内卢位于同一半球的是()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温度带界线和日平均气温稳定≥10℃日数(圆点)的变化。

读图,完成16~18题。

16.图示区域温度带界线发生变化的地理背景是()

A.气候趋于干旱B.气候趋于湿润

C.全球变暖D.全球气温下降

17.图示区域西部温度带界线变化较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B.地形

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

18.根据温度及温度带界线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开始种植柑橘

B.②③两地气温差异增大

C.④地农作物生长周期延长

D.⑤地的结冰期逐年缩短

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存在一定差异。

读图,回答19~20题。

19.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20.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

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D.东北信风带

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

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

读图,回答21~22题。

21.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准静止锋B.冷锋

C.反气旋D.暖锋

22.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A.阴雨连绵B.风和日丽

C.晴雨无常D.暴雨如注

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海平面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

据此回答23~24题。

23.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

B.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

C.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

D.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

24.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A.气温降低,刮风下雨

B.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C.连续阴雨,风力加大

D.湿度增加,风和日丽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

下图为美国五大湖区年平均降雪量(1971~2000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5题。

25.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A.暖锋B.冷锋C.气旋D.反气旋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26.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指出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的气候类型。

 

(2)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3)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和7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

从海陆热力差异等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气流的干湿状况。

 

(4)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27.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温度高于郊区温度的现象。

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地表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

材料二几种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

地表

沥青

混凝土

吸收率

0.8~0.95

0.65~0.9

0.6~0.8

0.65~0.8

材料三不同风速的两个小区的温升值。

(1)结合材料一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并用简图画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

 

(2)根据材料二只从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考虑城市建设最不应该采用的材料是什么,为什么?

 

(3)判断材料三中小区1与小区2的风速大小并说明原因。

 

(4)小明是建筑规划的决策者,仅从风速角度考虑,为华北地区建房,应为什么走向?

 

28.下图中的阴影区表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的范围(适宜避寒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简述全球适宜避寒区的分布规律。

 

(2)从气候的形成入手,分别说明A、B两处适宜避寒区狭窄的原因。

 

(3)E、F两处适宜避寒区分别向低纬和高纬延伸,试分析原因。

 

29.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两日天气图,图中H为高气压、L为低气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分别说明9月20日和21日赣州的天气状况,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2)在图中画出21日赣州的风向,说明其两日风力大小的变化及判断理由。

 

(3)简述L1发展强烈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有利影响。

 

一轮单元训练卷·高三·地理卷(B)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1-5CABBC6-10CADBA11-15DCBDC

16-20CBADA21-25AADAA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

【答案】

(1)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2)南回归线横贯东西,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3)1月:

澳大利亚大陆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

7月:

澳大利亚大陆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

(4)表现:

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

原因:

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

27.

【答案】

(1)城市地表导热率高;空气污染物多,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

(画图略)

(2)沥青。

在所给地表中沥青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最大,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多,引起的气温升幅度大。

(3)小区1风速大于小区2。

理由:

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温升值就越小。

(4)西北—东南走向。

28.

【答案】

(1)主要分布于南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基本平行于纬线,呈带状分布。

(2)A处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冬季受强大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的影响,成为冬季世界同纬度较寒冷的地区。

B处位于南亚地区,青藏高原的隆起,限制了适宜避寒区的北界。

(3)E处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降低,使适宜避寒区向赤道附近延伸。

F处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升高,使适宜避寒区向高纬度地区延伸。

29.

【答案】

(1)20日气压较低(或1006hPa~1008hPa),气温较高,天气晴好。

21日气压升高(或1008hPa~1010hPa),风力增大,气温降低,出现阴雨天气。

原因:

20日冷锋过境前,赣州受暖气团控制;21日赣州正值冷锋过境(或受冷锋影响)。

(2)21日赣州的风向为偏北风或西北风。

21日的风力大于20日。

理由:

21日的等压线比20日的密集。

(3)有利影响:

带来降水和降温,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的伏旱天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