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837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

自贡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

(送审稿)

根据《自贡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和《自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巩固发展基础,认清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将自贡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全市上下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为突破口,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的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探索出了“激活生产要素,转变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社会权利平等化”基本路径。

省委、省政府将我市探索的“一活二变三化”肯定为丘陵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模式。

到2010年,全市非农产业比重提高到86.9%,人均GDP达到2.38万元,城镇化率达到41.0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

1。

农村产权改革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初步构建起农村产权“1+10”政策框架体系①。

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稳步实施,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到2010年,全市整理节约建设用地4000亩,农村土地流转面积52万亩,比2005年增长85%,其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3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6.34%。

金融创新支持农村资金发展需求。

投融资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城市资本逐步向农村有序流动,探索了“信贷+保险”等金融新产品,开展了“签约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地上建(构)筑物物权及附着物抵押质押信贷,组建了自贡农商村镇银行、荣县博威小额贷款公司。

全市林权和农房抵押质押信贷额近8000万元。

平等就业环境促进人口有序转移。

110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就业社保服务中心,1067个村(社区)建立了就业社保服务站,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

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改革开始启动。

农村人口有序转移促进了城镇化进程,全市常年外出务工人员70余万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3000余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全市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09.89万人,五年新增22.79万人,乡村人口减少58.28万人。

以工促农引导农村生产方式转变。

工业集中发展建成区面积扩展到23.81平方公里,以工促农能力明显增强。

布局建设了覆盖110个村的3个现代农业暨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实施了覆盖6个中心镇18个核心村、辐射40个行政村的7个统筹城乡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

推动用现代工业理念引导农业装备改善,成功打造公司化种植示范点34个,车间化养殖示范点38个。

开展“村企合作”、“园区带村”,探索了龙头企业和专合社(协会)带动、公司化经营等模式。

以城带乡推动农民生活方式转变。

全市建成区面积达107.5平方公里,城镇功能及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域规划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探索了项目带动型等五种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模式,十一五期,累计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120万平方米,全市农民集中居住率提升到10%,农村社区发展到88个。

城乡规划一体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三规合一”协调机制基本形成,强化了城乡土地利用、城镇体系框架、乡镇建设规划对农村发展的规划控制与引导,完成了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战略性规划、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方案、30个小城镇规划、134个村规划编制(调修),推动了规划管理向乡镇及村庄延伸。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果。

实施城乡“水、电、气、路、网(络),医、教、文、体、广”系统工程建设,探索出农村公路管护和“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城乡学校共同体发展结对90组,21家城市医疗单位牵手帮扶110所基层医疗机构。

初步形成统筹城乡社会保险制度“1+5”政策框架体系②。

市、区县、乡镇三级便民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经济社会权利平等化取得新成效。

财政五年累计“三农”投入132.7亿元,年均增长38.6%。

开展了13个乡镇的市级扩权强镇试点,下放了23项行政审批权。

落实农户宅基地和住房用益物权,健全保护农民权益的公证、司法鉴定援助服务体系。

基层治理机制不断完善,逐步实行“民议、民决、民建、民管”。

(二)面临的形势

国家启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都将对我市发展转型和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成渝经济区作为国家重点发展区域,川南经济区作为四川新的增长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开始进入新的时期。

我市作为四川省3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省级试点市之一,在承接成、渝两大国家级实验区辐射,加强与周边区域特别是川南地区合作,推进区域协作和城乡互动发展方面,面临先行先试的任务和重大发展机遇。

我市城乡收入差距在全省相对较小,具有老工业基地以工促农、大城市带小农村和丘陵经济多重特征,已经跨入工业化中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随着我市新型城镇化推进、“双百”城市建设、工业园区扩区升级,将为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和农村生产生活面貌改善提供强劲动力,为我市探索完善丘陵地区统筹城乡发展之路提供了广阔空间。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长期受城乡分割思维惯性影响,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思维刚性仍然存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任务还相当繁重,统筹城乡发展的资金和人才缺乏现象较为突出。

我们要充分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问题和挑战,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加快城乡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实现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目标。

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明确改革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根本要求,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障碍为着力点,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融互动,不断创新和完善“一活二变三化”模式,走一条丘陵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道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需求拉动,加快发展。

把加快发展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根本途径,以项目为抓手扩大农村投资需求,以增强农民消费能力为着力点提高农村消费需求,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新的拉动力。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把统筹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改革发展重大战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构架打下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坚持科学改革,创新发展。

把构建城乡互动发展、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配置、自主创新与外力支持协调推进,实现重点突破、综合配套、有序推进,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把发挥比较优势作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基本立足点,突出我市老工业基地、大城区带小农村和丘陵地区实情,重点探索工业集中发展、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发展规模特色农业等重点领域的新路子,为统筹城乡发展增添新优势。

(三)改革和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把我市建成四川省丘陵地区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市,成为统筹城乡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先导区、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区。

——统筹城乡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

市场化配置资源改革进一步深化,形成城乡土地高效利用、投融资多元化、城乡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新体制机制。

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形成城乡衔接的户籍登记、就业社保和社会事业均等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城乡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形成城乡统筹的服务型行政管理体制和基层自治机制。

为丘陵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示范。

——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先导区。

率先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城镇化水平保持区域领先,城镇承载和吸纳能力显著提升,新农村综合体③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衔接配套,“车间养殖、公司种植、社区居住”成为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主导趋势,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格局基本形成。

——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区。

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卫生、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同步增长,公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为城乡居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专栏2“十二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0年

2015年

城乡经济发展

人均GDP(元)

23800

46400

非农产业所占比重(%)

86.9

91.7

农村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

30

35

本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年均增长(%)

15

15

特色农业规模化种植面积的比重(%)

30

45

 

城乡建设

城镇化率(%)

41.02

﹥50

城镇常住人口(万人)

109.89

150

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107.5

137

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率(%)

10

﹥20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55

75

农户使用清洁能源的比重(%)

32

45

城市垃圾处理率(%)

85.5

87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60

70

森林覆盖率(%)

28.1

33

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85

95

 

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镇、村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

40

100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1

12

城乡生均基础教育经费支出之比(农村为1)

1.5:

1

1:

1

城乡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

97

98

非农就业比重(%)

60

6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口(万人)

45

10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95

98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之比(以农村为1)

3:

1

2.5:

1

城乡居民收入比

2.5:

1

2.5:

1

三、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构建动车组新机制

(一)统筹城乡功能布局

“一圈”。

城市经济圈,包括城市规划区和城乡过渡地带。

城市规划区按照“一轴双城多组团”的城市空间构架,调整优化生活居住、商贸流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增强以城带乡和吸纳农村转移人口的综合能力。

城乡过渡地带布局城郊环城现代农业暨新农村示范基地,重点发展连片特色产业、成片水产基地、适度规模养殖和乡村旅游,形成城乡互动相融的产业体系。

“一带”。

板仓—沿滩—邓关—晨光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工业产业带。

整合并集聚各类工业要素,实现工业项目的合理布局和集约发展,发挥以工促农和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作用,主要分布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板仓工业园及其托管的贡井、舒坪、沿滩、邓关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富顺晨光工业园区,到2015年,工业园区和集中区建成面积46平方公里。

“两片区”。

富顺县和荣县2个片区。

依托片区中心城镇,承接“一圈”、“一带”的辐射,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壮大县域经济,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生态立县,科教兴县方针,建成区域中心城市副中心和四川丘陵生态经济强县。

专栏3自贡市“一圈、一带、两片区”布局图

(二)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按照“一核、两轴、两翼”城镇空间分布格局,构建中心城区、重点中心城镇和传承连接均带有发展动力的城镇体系“动车组”,形成以“一核、两轴、两翼”为主体骨架,以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9个重点中心建制镇—18个中心建制镇—50个一般建制镇—一批特色中心村(农民集中居住区)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城镇体系,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一核”即自贡中心城区规划覆盖核心区域,包括自流井、贡井、大安、汇东城区和大山铺、新民、团结、凤凰、和平、红旗、建设、艾叶、长土、舒坪、高峰、卫坪、沿滩、仙市等镇(乡),是自贡市城镇体系的核心。

“两轴”即以自雅公路沿线—釜溪河—沱江为东西向城镇发展主轴,主要有长山、双石、成佳、牛佛、邓关、代寺、赵化等重点中心建制镇;以内宜高速公路沿线为南北向城镇发展次轴,主要有永安、板桥重点中心镇及三多寨、兴隆、联络、仲权等中心城镇。

“两翼”即富顺和荣县两个中等城市及其管辖片区,包括片区内所有建制城镇,及城镇周边中心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共同构成新型城镇体系内容,在功能上起到承接中心城镇的辐射并带动片区发展作用。

专栏3-2:

自贡统筹城乡城镇体系框架

1个特大城市:

中心城区。

包含自井、贡井、大安、汇东城区和大山铺、新民、团结、凤凰、和平、鸳鸯、新店、建设、艾叶、长土、舒坪、高峰、卫坪、仙市、沿滩等镇(乡)。

2个中等城市:

富顺(含邓关)、荣县中等城市。

9个重点中心建制镇:

长山、牛佛、代寺、成佳、赵化、龙潭、板桥、新桥、永安。

18个中心建制镇:

瓦市、仲权、农团、桥头、五宝、何市、庙坝、狮市、怀德、安溪、永年、童寺、乐德、度佳、来牟、双古、双石、留佳。

50个一般建制镇:

(略)

一批中心村(农民集中居住区):

(略)

四、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促进城乡互动发展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以还权赋能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政策制度框架体系。

全面完成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发证,确保农民对承包经营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益,健全保障宅基地使用权、农房所有权等用益物权及耕地保护、建设用地盘活等机制。

建设农村土地银行,探索集体土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化合作经营新机制。

探索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机制。

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价。

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交易与权益转让,探索持票准入制度,开展地票④交易。

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逐步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金融体系,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和方式,扶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加快金融服务向农村延伸。

加强城乡信用体系建设,拓展农户信用授信贷款业务,支持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引导担保机构拓展农村担保业务,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质押信贷。

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推广并规范农村商业性保险,促进金融机构与保险机构合作支持农业发展。

规范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鼓励并支持城市工商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战略投资者参与统筹城乡改革发展重大项目建设。

推动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居住地登记户籍和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市域居民自由迁徒。

完善包括生活保障、住房保障、社区管理、劳动就业、养老保险、医疗救助、子女就学等农民变市民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进城农民工安居乐业政策体系,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

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累计培训城乡劳动者120万人次。

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入股和领办、创办实体经济组织等形式开展科技创业活动,引导创新人才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

专栏4统筹城乡要素配置重点项目

土地: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银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持票准入制度、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价。

资金:

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户信用授信贷款,农业政策性保险、农业商业性保险、金融机构与保险机构合作支持农业机制。

人力:

居住地登记户籍制度、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城乡人力资源市场、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体系。

五、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生产方式转变

统筹城乡产业布局。

推动工业园区化布局,重点建设国家级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富顺晨光工业园区和荣县工业园区,引导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就地加工型企业向重点中心城镇工业集中发展区集聚。

推动服务业专业化布局,在老城区、南湖新城、西部新城、东部新城分别布局城市综合体商贸圈,在自流井区、沿滩区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在交通枢纽和重要农产品产地布局专业配送中心,依托区域优势培育发展建材、家居、服装、灯饰等一批专业市场。

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布局,重点集中发展富顺县优质中稻加再生稻产业,荣县、富顺县生猪和黑山羊产业,大安区、荣县肉牛产业,以及成片发展标准化菜畜、果畜、竹椒茶等特色优势产业,着重在三大新农村示范片构建特色产业集群。

通过城乡产业合理分工与统筹布局,促进农业向特色化、规模化产业方式转变。

推动农业集约经营。

落实财政扶持、资源整合、金融支持、土地流转四个保障措施,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多功能化,促进农村生产方式转变。

加强土地流转指导,推进农业规模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健全并延长种养加新型产业链,到2015年,特色农业规模化种(养)植面积比重达到45%。

重点支持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鼓励专合组织参股龙头企业。

按照“七化十二有”⑤标准,建成一批新农村综合体,在新农村综合体内重点建设一批特色种养业统筹产业园,带动形成在公司种植、在车间养殖的发展模式。

构建以工促农长效机制。

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农业,探索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协会)和公司化经营多种发展模式,用工业装备提升设施农业水平,用工业人才支持农村建设,推动村企合作,构建以工促农长效机制。

围绕市场需求,配套政策,选择特色农业产业实施集约化生产、加工、销售,打造具有特色效益和规模发展的产业集群。

以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生物质能农业、健康农业为重点,推进农业多功能化。

专栏5-1推动农村生产方式转变重点项目

承包经营地退出补偿机制、新型利益联结机制。

龙头企业带动经营示范、专业合作社(协会)经营示范、公司化经营示范、村企合作。

第一批新农村综合体:

自流井雨潭新农村综合体、贡井七星湖新农村综合体、大安何市新农村综合体、沿滩金银湖新农村综合体、荣县金台新农村综合体、富顺海棠新农村综合体。

第二批新农村综合体:

自流井仲权新农村综合体,贡井龙潭中坝幸福新农村综合体,大安同春新农村综合体、沿滩仙市新农村综合体、荣县来牟新农村综合体、富顺柑竹湾新农村综合体。

六、统筹城乡居住条件改善,推动农民生活方式转变

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民集中居住区,完成农民集中居住区总体规划布局。

制定配套政策,完善农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率,建立农民集中居住区土地使用管理、房屋产权管理等政策体系,引导散居变聚居。

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

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联建”和“统规自建”等方式规划建设中心村及农民集中居住区,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开展农村社区化管理。

到“十二五”期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580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规范化率达100%,农民集中居住率达20%以上。

加强人居环境建设。

实施“碧水工程”,以加强城镇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实施“蓝天工程”,以治理空气污染源为重点,提高自贡空气质量。

实施“宁静”工程,严格控制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不断改善生活环境质量。

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推进生态村建设。

抓好工业污染全防全控,重点加强中心城区、乡镇及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污水、垃圾处理。

推广农村沼气、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率。

建立城乡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农户使用清洁能源的比重达到45%,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20%。

专栏6统筹城乡居住条件改善重点项目

新型社区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农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城乡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七、统筹城乡规划管理,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实现规划全域覆盖。

按照“统筹城乡、全域规划”的要求全面推进城乡规划体系建设。

统筹协调好产业体系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城镇布局与用地规模等要素关系;大力加强乡镇村庄规划体系建设。

到2015年,实现乡镇及中心村(含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全覆盖。

建立规划协调机制。

加强各类城乡规划在编制、审批和实施过程中的相互对接与协调;重点协调好国民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相互关系,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及工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四规合一”的规划协调机制。

完善规划管理体制。

依法加强各类城乡规划管理,强化规划监管力度,规范规划调整程序;进一步理顺市、县(区)、乡镇的职能职责;在强化中心城区及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的同时,有效推进规划管理向各级乡镇及广大农村地区延伸,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管理体制。

专栏7统筹城乡规划一体化重点项目

建立城乡规划一体化体系、新村建设规划、“四规合一”协调机制。

八、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基础性公共服务建设。

构筑市域半小时、川南1小时、成渝2小时全省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心城区“一环三横五纵”骨干道路网络,实施乡村公路通畅等“五大工程”⑥建设,实现城乡公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

推动城市公交向农村延伸,通过对s305道路的改造完善和升级,争取开通至富顺、荣县的城市公交。

大力实施以小井沟和向家坝灌区(自贡)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完成病险水库整治,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

推进城镇管网向农村延伸,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提高农村电力保障能力,整合各类农村信息网络资源。

到2015年,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6000公里,建制乡村通达率、通畅率达到100%;新建和整治渠道1200公里,新增有效灌面42万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中心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80%。

加快公益性公共服务普及。

大力推进城乡共同体学校发展,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牵手工程”,构建城市以社区卫生服务、农村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城乡卫生服务网络,构建以村(社区)服务室为网底的计生技术服务网络。

加强社区文化中心(室)、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

加快社区体育广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基层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

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和统筹层次。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对丧失劳动力的贫困人口进行救助。

提高政务性公共服务效能。

完善市、区县和乡镇三级政务(便民)服务体系,全面实现标准化,优化办事流程,规范办事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压缩承诺时限,按时办结率和服务对象满意率均达100%,面向群众、企业的服务事项进驻率、授权率、现场办结率均达100%。

不断完善有利于城乡统筹的大部门体制。

积极发挥村(社区)级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性作用。

专栏8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重点项目

基础性:

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供电一体化、城乡供气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宽带信息百镇千村民生工程。

公益性:

城乡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体系、城乡教育共同体、城乡医疗机构“牵手工程”、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公共服务运转保障机制。

政务性:

城乡政务服务体系、大部门体制。

九、统筹城乡权益保障,推进经济社会权利平等化

加强基层治理机制建设。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居)民自治机制,村(社区)议事会、监督委员会组建率达100%。

严格依法开展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全面推进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健全村(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确保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

培育基层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完善社会自治功能。

强化基层社会管理,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大调解”机制,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村(居)警务室覆盖率达100%。

建立健全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