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课后习题各章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353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课后习题各章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病理学课后习题各章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病理学课后习题各章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病理学课后习题各章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病理学课后习题各章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学课后习题各章复习重点.docx

《病理学课后习题各章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课后习题各章复习重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学课后习题各章复习重点.docx

病理学课后习题各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一)

一、名词解释

1.脂肪变性:

细胞浆内甘油三脂(中性脂肪)的蓄积。

2.营养不良性钙化:

继发与局部变性,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内的钙化。

3.包裹:

坏死灶如较大、或坏死物质难干溶解吸收,或不完全机化,最初是由肉芽组织包裹,以后则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包裹。

4.萎缩:

是指已经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5.虎斑心:

心肌脂肪变性,见于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呈黄色条纹与暗红色心肌相间,似虎皮斑纹。

二、选择题

1老年人产生萎缩的器官主要有(B)

A心、肾B脑、心C肝、肺D心、肺E肾、脑

2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时,其脂滴的主要成分是(D)

A磷脂B胆固醇C脂褐素D中性脂肪E蛋白质

3发生液化坏死基本条件(D)

A含较多的可凝固蛋白B组织凝血较严重

С有腐败菌感染D产生蛋白酶较多E组织较松软

4下列哪项不属于萎缩:

(E)

A老年男性的睾丸B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心脏

C脊髓灰质炎患儿的下肢肌肉D成年女性的子宫

E心肌梗死后心室壁变薄

5实质器官中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

A心脏B肝脏C脾脏D肺脏E肾脏

三、是非判断题

1心衰细胞中出现色素颗粒是脂褐素。

(╳)

2心肌脂肪性引起“虎斑心”时,最易出现变化的部位是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

(√)

3血管壁玻璃样变时,形成病变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蛋白。

(╳)

4胃粘膜上皮可发生肠上皮化生,但绝不可能发生鳞状上皮化生。

(╳)

5萎缩是适应性变化,去除原因后,都可恢复正常。

(╳)

四、简答题

1试述“三性”坏疽的区别。

坏疽

干性

湿性

气性

病因

A阻塞、V通

A、V均阻塞

深且开口性损伤,有含气菌

部位

四肢多

肠、肺子宫等

深部肌肉

特点

干、分界清

界线不清

气泡成蜂窝状

临床

症状轻,预后好

毒血症明显预后差

毒血症差,预后差,截肢

2试述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结果?

答:

1)形成原因:

血管中逸出的cell被巨噬细胞摄入,经其溶酶体降解。

在巨噬细胞质内,来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的Fe3+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的含铁血黄素。

2)形态:

HE染色呈棕黄色,较粗大,有折光的颗粒。

3)临床意义:

①局部沉着过多,提广陈旧性出血,可继发纤维化。

②全身性沉着,多系溶血性贫血,多次输血,肠内铁吸收过多。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二)

一、名词解释:

1化生:

由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组织的过程。

2机化:

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过程,最终形成瘢痕组织。

3溃疡:

皮肤和粘膜的坏死组织崩解或液化后脱离原来的组织,可留下局部组织缺损,称为溃疡。

4坏疽:

是身体内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并因有腐败菌生长而继发腐败。

5凋亡:

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有人也称之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二、选择题:

1下列器官肥大时不伴细胞增生是(C)

A乳腺B甲状腺C心脏D肝脏E肾脏

2在萎缩肌细胞内可见(B)

A含铁血黄素B脂褐素C黑色素D胆色素E纤维素

3下列哪项变性实质上为组织坏死(C)

A细胞水变性B玻璃样变性C纤维素样变性

D粘液样变性E淀粉样变性

4全身性营养不良时,最早发生萎缩的器官或组织是(A)

A脂肪组织B心肌C脑D骨骼肌E肝

5.下列病变,哪些可以出现机化过程(ABCDE)

A较大的血管内血栓B较大的血肿

C心肌梗死D组织内死亡的寄生虫卵

E纤维素性粘连

三、是非判断题:

1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属于玻璃样变。

(╳)

2虎斑心是由于心肌脂褐素沉着。

(╳)

3急性肠扭转最可能引起湿性坏疽。

(√)

4两端开放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称窦。

(╳)

5细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多为弥漫性的多器官受累。

(√)

四、简答题

1试比较肥大和增生这两种不同的病理过程。

答:

组织、细胞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肥大可发生于任何器官。

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所致,但肾、前列腺等的肥大则常因细胞数增多所致。

组织、器官内组成的细胞数增多,称为增生。

常发生于具有增殖分裂能力的细胞,如表皮组织、子宫内膜等。

而不出现于心肌、骨骼肌。

一般来说对机体适应反应积极意义,但有时也可能化为肿瘤。

2组织坏死的结局有哪些?

答:

1)溶解吸收来自坏死组织本身和中性粒细胞的溶蛋白酶将坏死物质进一步分解液化,尔后由淋巴管或血管加以吸收,不能吸收的碎片由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2)分离排出较大的坏死灶周围发生炎症反应,白细胞释放溶蛋白酶,溶解吸收加速,使坏死灶与健康组织分离。

在皮肤,粘膜可形成溃疡,在肾、肺内脏可形成空洞。

3)机化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最终形成纤维瘢痕。

4)包裹钙化坏死灶较大,或坏死物质难以溶解吸收,或不能完全机化,则由周围新生结缔组织加以包裹,其中的坏死物有时可发生钙化。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损伤的修复

(一)

一、名词解释:

1修复:

指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修复后可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肉芽组织:

由旺盛增生的毛细血管、纤维结缔组织和各种炎性细胞组成,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成鲜嫩的肉芽,故名。

见于损伤的纤维性修复。

3瘢痕组织:

即纤维化的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中纤维成分增多,纤维细胞越来越少,剩下少量转变为纤维细胞,毛细血管闭合消失,留下很少的小动脉和小静脉,这种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的,血管稀少的组织称为瘢痕组织,色灰白,质地较硬,缺乏弹性。

二、选择题

1关于创伤一期愈合正确的是:

(B)

A无感染故无炎症,仅有表皮再生、无肉芽组织生长

B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表面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

C无感染故无炎症,表皮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

D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肉芽组织填平伤口后表再生覆盖

E无感染故无炎症,肉芽组织填平伤口后表皮再生覆盖

2关于再生下列可能发生的是(D)

A一侧肾脏摘除后,另一侧肾脏体积增大B胃肠道粘膜缺损后由表层上皮增生修补

C神经细胞通过脱髓鞘后再生D分化低的组织再生能力强

E横纹肌损伤均不能再生

3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因素不包括(C)

A严重感染B电离辐射C含硫氨基酸缺乏

D局部血液循环不良E手术缝线

4下列关于瘢痕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BE)

A瘢痕中的胶原纤维最终与皮肤表面平行B与腹壁疝有关

C脑液化性坏死通过纤维瘢痕修复D瘢痕的抗拉力强度可与正常皮肤相同

E瘢痕的抗拉力强度主要由胶原纤维的量及其排列状态决定

三、是非判断题:

1毛细血管的再生过程是以出芽方式来完成的。

(√)

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能引起纤维细胞、平滑机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增生和游走。

(╳)

3细胞损伤后能否重新构建为正常结构依赖于细胞外基质。

(√)

4纤维性修复必须通过肉芽组织的增生才能完成。

(√)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二)

一、名词解释

1修复:

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可形成的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

2再生:

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

3瘢痕组织:

肉芽组织经及建成熟形成的结缔组织。

二、选择题

1细胞周期包括(ABCDE)

AG1期BG2期CGο期DS期EM期

2细胞增殖周期包括(ABDE)

AG1期BG2期CGο期DS期EM期

3组成细胞外基质的是(ABC)

A胶原蛋白B蛋白多糖C粘连糖蛋白D各种血细胞E膜磷脂

三、是非判断题

1平滑肌细胞是永久性细胞。

(╳)

2不论损伤程度,骨折后可完全修复。

(╳)

3瘢痕修复必须经历肉芽组织阶段。

(√)

四、简答题

1比较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在创口修复及愈合的区别。

答:

一期愈合: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

修复①表面24~48小时内将伤口覆盖②第三天肉芽组织填满伤口③5-7天伤口两侧胶原纤维连接,达到愈合标准。

愈后切口数月形成一条白线状。

二期愈合:

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修复,由于坏死组织多,或由于感染,继而引起组织变性,坏死只能等到感染组织被清除,再生才能开始;伤口大,收缩明显,以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多量肉芽组织将伤口填平。

除以上外,如伤口面积过大,上皮不能增殖添补,必须殖皮。

愈后:

形成较大。

2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答:

1)全身因素①年龄②营养

2)局部因素①感染与异物②局部血液循环③神经支配④电离辐射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

一、名词解释:

1心衰细胞:

左心衰竭时出现在肺泡腔内的吞噬了含铁血黄素的巨嗜细胞称之为心衰细胞。

2槟榔肝:

慢性肝淤血时,小叶中央区除淤血外,肝细胞因缺氧而萎缩、变性或消失,小叶外围肝细胞出现脂肪样变,这种相间的病变使得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故称之为槟榔肝。

3混合血栓:

一般位于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呈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多发生于血流缓慢的静脉。

4栓塞:

血管内出现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至远处阻塞血管,这种现象成为栓塞。

二、选择题:

1脂肪栓塞患者的一般死亡原因是(C)

A动脉系统栓塞B脂肪分解产物引起中毒

C肺水肿和心功能栓D肾小动脉栓塞E脑小动脉栓塞

2下列哪种情况不易形成静脉血栓:

(B)

A充血性心力衰竭B急性黄色肝萎缩

C白细胞增多症D外科手术后的病人E肺癌晚期患者

3下列哪些器官不发生出血性梗死(CD)

A肾B心C肺D小肠E小脑

4出血可见于(ABCDE)

A败血症B维生素C缺乏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E血友病

三、是非判断题

1脾静脉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

(╳)

2减压病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气泡栓塞引起的。

(╳)

3引起贫血性梗死的原因是动、静脉同时受阻。

(╳)

4致肺出血性梗死的原因主要是肺动脉栓塞。

(╳)

四、简答题:

1比较梗死两种类型的病理变化。

答:

(1)贫血性梗死:

1)肉眼:

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尖端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

2)镜下:

①梗死区为凝固性环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2)出血性梗死:

1)肉眼:

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泽,质地脆弱④边界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病灶。

2)镜下:

①梗死区为凝固性环死②梗死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2简答淤血的原因、病变、结局。

答:

(1)原因:

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2)病变:

1)肉眼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淤血时发绀,温度下降。

2)镜下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

(3)结局:

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或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至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

3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

答:

(1)1)血栓形成: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栓塞:

①循环血流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滚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3)梗死:

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2)三者相互关系:

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二)

一、名词解释:

1透明血栓:

当机体发生DIC时,在全身微循环小血管内产生的一种由纤维蛋白组成的,只能在镜下见到的微血栓.

2淤血:

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发生的充血,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

3梗死:

器官或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称为缺血,由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二、选择题:

1延续性血栓的形成顺序为(A)

A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

B混合血栓,红色血栓,白色血栓

C红色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

D混合血栓.白色血栓.红色血栓

E红色血栓.混合血栓.白色血栓

2脑梗死可发生于(ABDE)

A二尖瓣狭窄全并血栓形成B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

C右心室心肌梗死合并附壁血栓D主动脉瓣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E房间隔缺损患者大腿深部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

3门静脉高压时建立的主要侧支循环有(ABC)

A肠系膜下静脉→直肠静脉→髂内静脉→下腔静脉

B脐静脉→脐周腹壁静脉→腹上静脉→乳内静脉→上腔静脉

C胃冠状静脉→食管下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

D肠系膜上静脉→髂内静脉→下腔静脉

E门静脉→脾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

三、是非判断题:

1大脑中动脉的血栓栓塞,其栓子可能来源于脉静脉。

(╳)

2只需在肺的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内见到角化上皮,胎毛.胎脂和胎粪等羊水成分就可诊断为羊水栓塞。

(√)

3血栓形成是指活体的心血管内发生异物阻塞的过程。

(╳)

4脾.肾.肠易发生贫血性梗死。

(╳)

四、简答题:

1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1)栓塞的类型:

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

(2)后果:

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梗死,甚至致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之;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和心血管中抠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之;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2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

答:

(1)淤血的原因:

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2)病变:

肉眼观:

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呈暗红色,皮肤淤时发绀,温度下降;镜下观:

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

(3)结局:

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或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

第五章肿瘤

(一)

一、名词解释

1转移癌:

瘤细胞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称转移瘤或继发瘤。

2实体癌:

来自柱状上皮或腺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低分化的腺上皮癌,癌巢不形成腺腔样结构而呈实体性条索,细胞异型性高,核分裂象多见。

3原位癌:

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非典型性增生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基底膜保持完整。

二、选择题

1肿瘤发生血道转移的依据是(D)

A肿瘤细胞进入静脉B血液中发现有肿瘤细胞

C血管中发现有肿瘤栓子D远处器官形成同一类型肿瘤

2腺癌与实体癌的区别在于(B)

A间质的多少B是否有腺腔样结构形成

C是否有癌巢形成D发生的部位

3下列哪些种组织发生的肿瘤不能称为癌?

(B)

A肠上皮B血管内皮C肝细胞D甲状腺腺上皮

三、是非判断题

1肿瘤的异型性愈大,其分化程度愈高,生长速度愈快,肿瘤的恶性程度愈高。

(╳)

2大多数恶性肿瘤在其形成肿瘤前均要经历非典型性增生阶段。

(╳)

3转移到脑称为脑转移性肺癌。

(√)

四、简答题

试描述高分化粘膜液癌的肉眼及镜下特点。

答:

粘液癌是来源于具有粘膜液分泌功能的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常见于胃肠。

肉眼呈灰白色,湿润,半透明胶冻状,故又称之为胶样癌。

镜下,粘液开始聚集在癌细胞内,将核挤向一侧,称之为印戒细胞,以后粘膜堆积在腺腔内,腺体崩解后粘液聚集形成粘液池,池中可见散在印戒细胞漂浮。

第五章肿瘤

(二)

一、名词解释

1腺鳞癌:

同一肿瘤中具有腺癌和鳞癌的病变。

2癌症:

泛指所有恶性肿瘤。

3肉瘤:

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二、选择题

1肿瘤性增生的主要特点是(C)

A增生旺盛B增生过度C增生细胞出现分化障碍

D与机体不协调E增生可形成肿块

2胃肠道的恶性肿瘤经血道首先转移到(C)

A肺B血癌C肝D肾E脑

3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C)

A霍奇金病B血癌C白血病D血管内皮肉瘤E以上都不是

三、是非判断题

1肿瘤大多数表现为局部肿块,局部肿块并非一定是肿瘤。

(√)

2肿瘤的异形性愈大,其分化程度愈高。

(╳)

3有的良性瘤亦可呈浸润性生长但不会发生转移。

(√)

四、简答题

1试述恶性肿瘤的播散方式。

?

淋巴道转移

答:

肿瘤的扩散分为:

①直接蔓延②转移:

血液转移、种植转移

2何谓癌前病变?

常见有几种?

答:

癌前病变:

某些在统计学上具有明显癌变危险的疾病及病变,如不及时治疗即有可能转变为癌,如:

(1)粘膜白斑;

(2)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3)纤维囊性乳腺病;(4)结肠、直肠的腺瘤性息肉;(5)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7)皮肤慢性溃疡。

3试述高分化鳞癌的结构特点。

答:

来源于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为鳞癌,具有癌的一般特征,即肿瘤实质与间质界限清楚,实质细胞形成癌巢,间质围绕在癌周边,高分化鳞癌癌巢中的细胞仍具有鳞状上皮的结构特点,癌巢中心可见粉红染呈同心圆层状排列的角化珠,细胞间有细胞间桥。

第五章肿瘤(三)

一、名词解释

1癌珠:

分化较好的鳞状细胞癌,癌巢中心出现同心圆状角化物质称为癌珠。

2未分化癌:

细胞分化极差,多为大小一致的小圆形细胞,类似胚胎样组织,难以鉴别其组织来源,为高度恶性肿瘤。

3肿瘤实质:

肿瘤细胞的总称,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决定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及肿瘤的特殊性。

二、选择题

1良恶性瘤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C)

A切除后是否复发B肿瘤的生长快慢

C肿瘤细胞异型性D是否呈浸润性生长E用手是否可以推动

2癌与肉瘤的最主要区别是(B)

A瘤细胞的分布方式不同B组织来源不同

C肿瘤内血管多少不同D转移的途径不同E发生的年龄不同

3易经血道转移的肿瘤是(B)

A胃癌B绒毛膜癌C皮肤鳞状细胞癌D乳腺癌E食道癌

三、是非判断题

1良性瘤都具有完整的包膜,分界清楚,术后不复发。

(╳)

2“结核瘤”是由结核病变恶性转化而来的肿瘤。

(╳)

3只要在血管中见到癌细胞成出现癌栓,可确定癌出现了血道转移。

(╳)

四、简答题

试述高分化鳞癌的结构特点。

答:

来源于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为鳞癌,因此它具有癌的一般特点,即肿瘤实质与间质界限清楚,实质细胞形成癌巢,间质团结在癌巢周边。

高分化鳞癌巢中的细胞似具有上皮的结构特点,癌巢中心可见粉红色染呈同心圆层状排列的角化珠,细胞间质细胞间桥。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

一、名词解释

1Aschoff小体:

风湿病增生期病变,纤维素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共同构成了特征性肉芽肿。

即Aschoff小体。

2动脉瘤:

严重的粥样斑块引起相应局部中膜的萎缩和弹力下降,在血管内压力作用下,引起管壁局限性扩张,称动脉瘤。

二、选择题

1肾脏体积缩小,表面有多数大疤痕,切面成楔形,见于(B)

A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B肾动脉粥样硬化

C多发性肾梗死;D慢性肾盂肾炎

E多发性肾梗死

2关于心肌梗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梗死多发性生在左心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B梗死区可有血栓形成

C梗死灶累及心脏膜下层心肌不超过心肌厚度一半为心内膜下梗死

D病变多属于出血性梗死

3二尖辫狭窄可引起的心肺变化有(ACDE)

A左心房肥大扩张B左心室肥大扩张C右心房肥大扩张

D右心室肥大扩张E慢性肺淤血、水肿

4粥样斑块的复合病变包括(ABCDE)

A斑块内出血B溃疡形成C钙化D血栓形成E动脉瘤形成

?

  简答题:

比较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时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相应心脏病变的异同点。

答:

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都有左心房容量增加,和因工作负荷增加而引起的左心房肥大扩张,但引起左心房血容量增加的原因不同,二尖瓣狭窄时,血液通过瓣口进入左心室受阻,在心脏舒张期有部分血流滞留于左心房内,加上来自肺静脉的血液至左心房血容量增大。

而关闭不全时,在心脏收缩期,左心室血液通过瓣口流入左心房,左心房接受反流和肺静脉的血液,血容量也增大。

在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的后期,由于左心房或左心室代偿失调,两者均出现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和右心房代偿性肥大、扩张,继后发生右心衰竭和体循环淤血。

二尖瓣狭窄时,由于舒张期血液不能顺利进入左心室,导致左心室血液灌流不足,因而心室腔无明显变化,狭窄非常严重时,左心室可出现轻度缩小,x线上心影呈梨形,而二尖瓣关闭不全,在心脏舒张期进入左心室的血液增多,左心室负担加重,出现肥大扩张,x线心影呈球形。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二)

一、 名词解释

1环形红斑:

多见于儿童风湿热患者,为淡红色环状红晕微隆起,中央皮肤色泽正常。

2动脉粥样硬化:

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

3心绞痛:

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骤增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二、选择题

1风湿病在病理诊断上最有意义的病变为:

(C)

A心包脏层纤维蛋白渗出B心肌纤维变性坏死

C结缔组织内Aschoff小体形成D炎细胞浸润E结缔组织基质粘液变性

2动脉瘤最好发部位是(C)

A肾动脉B冠状动脉C主动脉及脑血管D下肢动脉E以上都不是

3以下不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心脏向心性肥大的特点是(B)

A左心室壁增厚达1.5-2.0cmB左心室腔扩大

C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圆D心脏增大E心脏重量增加

三、是非判断题

1原发性良性高血压的特征病变是细小动脉的硬化。

(√)

2风湿病是一种与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

3良性高血压的内脏病变期,可引起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

四、简答题

1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有哪些继发病变?

答:

①斑块内出血②斑块破裂③粥瘤性溃疡④钙化⑤动脉瘤形成⑥血管腔狭窄

2试比较急性感染心内膜炎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赘生物的病变特点。

答:

①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发生在原无病变的瓣膜,赘生物体积巨大,松脆,含大量细菌,破碎后引含菌性栓塞和继发性脓肿;

②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常发生在原有病变的瓣膜,赘生物呈肉息状或菜花状,污秽灰黄色,质松脆,易破碎脱落,其深部有细菌团,赘生物脱落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三)

一、名词解释

1风湿小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