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11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332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波罗11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阿波罗11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阿波罗11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阿波罗11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阿波罗11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阿波罗11号.docx

《阿波罗11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波罗11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阿波罗11号.docx

阿波罗11号

|

阿波罗11号

  

“阿波罗”号飞船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3个部分组成。

  1.指挥舱——宇航员在飞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舱,也是全飞船的控制中心。

指挥舱为圆锥形,高3.2米,重约6吨。

指挥舱分前舱、宇航员舱和后舱3部分。

前舱内放置着陆部件、回收设备和姿态控制发动机等。

宇航员舱为密封舱,存有供宇航员生活14天的必需品和救生设备。

后舱内装有10台姿态控制发动机,各种仪器和贮箱,还有姿态控制、制导导航系统以及船载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等。

  2.服务舱——前端与指挥舱对接,后端有推进系统主发动机喷管。

舱体为圆筒形,高6。

7米,直径4米,重约25吨。

主发动机用于轨道转移和变轨机动。

姿态控制系统由16台火箭发动机组成,它们还用于飞船与第三级火箭分离、登月舱与指挥舱对接和指挥舱与服务舱分离等。

  3.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地面起飞时重14.7吨,宽4.3米,最大高度约7米。

①下降级:

由着陆发动机、4条着陆腿和4个仪器舱组成。

②上升级:

为登月舱主体。

宇航员完成月面活动后驾驶上升级返回环月轨道与指挥舱会合。

上升级由宇航员座舱、返回发动机、推进剂贮箱、仪器舱和控制系统组成。

宇航员座;舱可容纳2名宇航员(但无座椅),有导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电源等设备。

  4.登月飞行——"阿波罗"11号飞船于1969年7月20-21日首次实现人登上月球的理想。

此后,美国又相继6次发射"阿波罗"号飞船,其中5次成功。

总共有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

  阿波罗11号登月十大发现

  科学家表示,他们对月球以及整个太阳系的了解很多都是由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证实和揭示出来的,此外对带回来的月球岩石和尘埃的研究也起了很大作用。

NASA已公布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十大发现:

  1、月球不是一个原生物体

  月球是一颗逐步演化而成的拥有类似于地球内部结构的“陆行星”。

现在我们知道月球是由岩石构成的。

而且这些岩石受过不同程度的熔化、火山喷发以及陨石的碰撞而变得凹凸不平。

  月球拥有一层很厚的表层外壳(60千米),一层厚度基本一致的岩石圈(60~1000千米),再深就是岩流层(1000~1740千米)。

在岩流层的底部可能是一个小小的铁质核心,但是这还没证实。

  2、月球产生的时间很久远

  和所有的陆行星一样,太阳系形成后的前10亿年的历史在月球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月球表面留有大量陨石坑。

如果可以确定岩石样品的年代,那么我们就可根据金星、水星和火星上的陨石坑的信息来确定其地质发展史。

其他行星的地质照片也可以根据我们从月球获得的信息进行解释了。

  3、最年轻的岩石比地球的“老”

  最初的时候,月球和地球可能受到同样的过程和事件的影响,但是这些过程和事件留下的痕迹只有在月球上才能找得到。

  在月球表面,黑暗平滑的月海大多是一些陨石坑,当中的岩石相对年轻,年龄大约为32亿年。

而一些高低不平的高地中的岩石则相对较老,年龄约为46亿年。

  4、月球和地球是近亲

  这两个星体是由一个共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分割而成。

  月球岩石和地球岩石上氧化物同位素的惊人相似显示,月球和地球可能来自于同一个祖先。

然而和地球相比,月球上的铁以及形成大气和水所需的挥发性元素都衰竭了。

  5、月球上无生命迹象

  月球上没有活着的生物体、化石或者原产的有机化合物。

  从月球采集的样品的测试中没有找到任何过去或者现在的生物迹象。

即使是非生物的有机化合物也找不到。

这可能是源于陨石造成的污染。

  6、月球岩石经过高温形成

  这些岩石的形成过程中几乎与水完全没有关系,可以粗略的分为3类:

玄武岩,钙长石和角砾岩。

玄武岩是一种黑色火山岩,主要分布在一些月海之中。

它们和地球海洋地壳的熔岩很相似,但是年龄要老得多。

钙长石主要分布在那些古老的高地之上,质量相对较轻。

角砾岩则是其他岩石在陨石跌落过程中被压碎、混合后凝结而成。

  7、早期月球深处是“岩浆海洋”

  月球高地表面含有一些早期的低密度的岩石,这是飘浮在“岩浆海洋”表面的一些岩浆残留而成。

月球高地是在大约44亿至46亿年以前形成的,由飘浮在“岩浆海洋”表面的一些岩浆凝结而成,这部分的地壳有几十千米厚。

在地质时期无数的陨石落到月球上,熔掉了不少古老的岩石,并在月球表面形成了很多环形山脉。

  8、小行星在月球表面撞出大坑

  一些巨大、黑色的盆地其实就是受到撞击后产生的巨大的火山口。

这些都是在月球早期形成的,上面覆盖的熔岩的历史约为3.2亿~3.9亿年。

当月球火山活动时,大多会产生大量熔岩并向周围蔓延。

火山喷发还会产生橙色的沉淀物和纯绿宝石颜色的玻璃珠。

  9、月球稍微不对称

  月球的体积结构稍微有些不对称,这也许是由于它在演化过程中受到了地球万有引力的影响。

月球的外壳在远侧一方相对较厚。

在靠近地球一侧则有很多火山盆地,而且它的质量浓度要比远侧浓得多。

  月球内部的质量浓度并不是均匀分配的。

相对于它的几何中心,月球质量的中心要偏向地球几千米远。

  10、表面被岩石碎片和灰尘覆盖

  这就是所谓的月球风化层,其中可以解读出独特的太阳辐射的历史。

这也是我们理解地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月球风化层是在地质时期由于无数的陨石冲击而产生的。

表面岩石和矿石中都饱含化学元素和由于太阳辐射而产生的同位素。

按照这点,月球已经完整纪录了40亿年的太阳历史,而这在别的地方是不大可能找得到的。

阿波罗11号登月介绍

  推进装置:

土星5号火箭

  时间:

1969年7月16日—24日

  乘员:

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飞行时间为8天3小时,首次载人月球登陆行动,首次在月球行走。

“休斯顿,宁静基地报告,鹰已降落。

”1969年7月20日。

  降落地点:

静海。

  坐标:

北0.71度,东23.63度。

  太空行走时间2小时31分钟,树起了旗帜、安放了仪器,在登陆处树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

“人类首次月球登陆处,1969年7月。

我们是为了全人类带着和平之意而来。

”月球表面行走时间21.6小时,绕月球轨道飞行30次。

登月舱的上升阶段舱留在了月球轨道,共采集了20公斤的物质。

  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时说的话:

“虽然对个人来说,那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阿波罗11号登月的故事(图)

2003年09月21日13:

51新浪科技

“鹰”登月仓

  因此,正如一位设计者所说的那样,登月仓可以“被任意设计成各种形状。

它不一定是流线型的,它有可能是方形、有棱角的。

物体能够在意想不到的角度伸出。

”为解决地球厚厚的大气层的压力和张力问题而习惯于设计流线型宇宙飞船的设计者和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

这个新的指导原则非常适用于外层空间不涉及空气动力学的环境,因此被称为“功能不对称现象”,根据该原则设计出来的阿波罗登月仓虽然模样古怪,但性能良好。

  “阿波罗”11号登月

  “阿波罗”11号在大约160千米的高度、以2900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环绕地球飞行。

大约在第二轨道的中途,射入超月球轨道的点火开始。

这是“土星”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火箭助推器最后一次关键性的点火,火箭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发动机的这次点火将使飞船达到逃逸速度——40200千米/每小时——从而脱离地球轨道。

  “阿波罗”11号飞船的射入超月球轨道是成功的,飞船脱离地球,开始接近月球。

起飞以后,3个小时过去了,用科林斯的话来说,飞船“正在像一块被掷出的石子那样爬升”。

  但是,现在还不是宇航员放松的时刻。

另一重要而复杂的机动飞行即将开始——轨道转移和对接。

这一过程将使“阿波罗/土星”火箭飞船的剩余部件转换成当初设想中的那种“环月登月方案”中的飞船(当时阿波罗的工程师们试图设想出一种将宇航员送上月球,使他们在月球表面着陆,并让他们安全返回地球的最佳方案),科林斯作为指令舱驾驶员,将负责轨道转移和对接。

  首先,科林斯使指令-服务舱“哥伦比亚”与“土星”助推器的末级火箭分离。

这一级火箭上装有飞船的月球结合器,该结合器内装有登月舱“鹰”,用科林斯的话说,登月舱“放在土星火箭顶部的容器里就像一个机械的毒蜘蛛蹲伏在它的洞里一样”。

  指令-服务舱与“土星”火箭和登月舱脱离后,科林斯便利用一个小型游动发动机,驾驶指令-服务舱飞离“土星”火箭大约23米,并调头180度,以便其头部与“土星”上的登月舱相对。

  然后,科林斯熟练地操作游动发动机的把手——必须记住,在这一过程中,指令-服务舱和“土星”火箭正在以3200千米/每小时以上的速度向同一方向飞行——不断向前移动指令-服务舱,直到它的销钉插入登月舱顶部的一个锥孔,实现了对接。

科林斯把指令-服务舱的销钉轻轻推入登月舱锥孔时产生了一点轻微的碰撞,两个飞行器随后自动锁紧,完成对接。

  最后,“土星”火箭的第3级登月舱的前载体被抛弃。

宇航员现在将依靠指令-服务舱的发动机(辅助推进系统),以及地球、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到达月球并返回。

  宇航员们现在可以稍事休息了。

他们开始进入地-月过渡轨道,那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空寂地带,除了几道永恒的阳光之外几乎一片漆黑。

  第四天清晨,飞船飞越了停泊轨道。

“哥伦比亚“的速度由于月球的引力作用而明显加快;飞船实际上正在向月球降落,从窗口望去,这个星球每分钟都在变大。

“我一生中所了解的月球,”科林斯后来写道,“那个平面的,每晚在天空的小黄月轮消失了,在我眼前出现的是我所见过的最可畏的星球……它是如此巨大,完全挡住了我们窗外的视线。

  月地海岸快要结束了,宇航员们现在为指令-服务舱发动机的下一次重要点火做好了准备——射入月球轨道-1。

射入月球轨道-!

实际上是一次刹车,或者用科林斯的话来说是“一个减速过程”,以便飞船进入月球轨道。

启动射入月球轨道-1的时间必须精确;如果发动机点火时间过长,飞船会因速度过慢而受到月球的吸引,撞击月面,但如果飞行中启动射入月求轨道-1的时间过短,飞船就不会按预定计划减速,从而将飞越月球,永远不能进入月球轨道。

  “阿波罗”11号飞船的射入月球轨道-1近于完美。

“那是一次漂亮的启动”,阿姆斯特朗向飞行控制中心报告。

接着是射入月球轨道-2的启动,这次启动使“哥伦比亚”降低了高度,在96千米的高度进入绕月球飞行轨道。

三位宇航员在一圈圈的绕月飞行中,对月求表面进行了仔细观察。

他们特别急于查看一下登月舱在静海的预选登陆区。

“哥伦比亚”继续绕月飞行,宇航员们则开始进入梦乡。

明天就要登月了。

  宇航员们一觉醒来,马上便开始了登月前的准备工作。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穿上了增压服,然后爬过直径76厘米的连结管进入登月舱“鹰”。

他们站在控制室里(登月舱内无座椅),开始为登月舱与母船“哥伦比亚”的分离和在静海降落做准备。

  “鹰”在下午1时46分与“哥伦比亚”分离。

科林斯独自一人留在“哥伦比亚”上,像一位操心的母亲一样围着登月舱飞行了数圈,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以确保这个飞行器一切正常。

随后,科林斯做了一个简单的告别手势——“两位多加保重”——便离开了。

  “鹰”开始急速降落。

  科林斯有一件并不值得羡慕的工作在等着他。

他将呆在让人心烦的环月轨道中,在以后的24个小时中只能监测控制中心与“鹰”之间的通讯并祈祷登月一切顺利。

如果“鹰”发生了以外并且不能够从月面起飞的话——这种可能性极大——科林斯就只能独自一人踏上漫漫的归途。

  可怕的事情差一点就要发生了。

当样子古怪的登月舱向月面降落时,表明计算机过载的警报器开始响起。

与此同时,阿姆斯特朗和飞行控制中心都意识到“鹰”的登月轨道是不正确的。

在休斯顿,飞行控制指挥官史蒂夫·贝尔斯面临着一个关键的、一刹那间的抉择——终止登月计划(这也意味着终止整个飞行计划,因为飞行器上的燃料仅够进行一次尝试),或者命令宇航员按照计划行动,不要理会登月舱计算机出现的问题。

贝尔斯后来承认,他是“凭着直觉”允许阿姆斯特朗尝试登月的。

  这正是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所期望听到的命令。

但这两位宇航员现在发现他们正处在一块岩石和一片硬地之间。

计算机失灵导致他们飞过了预选着陆区,而燃料也很快就要耗尽了。

此时,阿姆斯特朗证明了他作为一名果敢飞行员并非徒有其名。

登月舱不断下降,燃料开始耗尽——登月舱位于月面上空大约9米,所剩燃料仅够用30秒钟——阿姆斯特朗在遍布砾石和陨石坑的月面冷静地找到一处适合着陆的地方,并驾驶登月舱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相互看了一眼,会心地笑了起来。

飞行控制中心内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和收听。

终于,他们通过无线电听到了阿姆斯特朗的声音:

“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

‘鹰’着陆成功”飞行控制中心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在登月舱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把手伸过仪表盘,默默地握了一下。

  时间是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8分。

任务介绍

阿波罗11号(Apollo11)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Armstrong)、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MichaelCollins)与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Aldrin)。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阿波罗11号的成功实现了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1年5月25日的演说中声称美国会在1970年以前“把一个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并把他安全带回来”的目标。

目录

[隐藏]

•1任务成员

o1.1替补成员

o1.2支持团队成员

•2任务介绍

o2.1发射与登月

o2.2踏上月球

o2.3返回地球

•3意外情况下的电视演说

•4图片

•5通讯

•6任务徽章

•7趣闻

•8请参看

•9外部链接

•10参考文献

任务成员

•尼尔•阿姆斯特朗(曾执行双子星8号以及阿波罗11号任务),指令长

•巴兹•奥尔德林(曾执行双子星12号以及阿波罗11号任务),登月舱驾驶员

•迈克尔•科林斯(曾执行双子星10号以及阿波罗11号任务),指令/服务舱驾驶员

替补成员

替补成员同样接受任务训练,在主力成员因各种原因无法执行任务时接替。

•吉姆•洛威尔(JimLovell,曾执行双子星7号、12号、阿波罗8号以及阿波罗13号任务),指令长

•弗莱德•海斯(FredHaise,曾执行阿波罗13号任务),登月舱驾驶员

•比尔•安德斯(BillAnders,曾执行阿波罗8号任务),指令舱驾驶员

支持团队成员

支持团队并不接受任务训练,但被要求能够在会议时代替某位宇航员,并参与任务计划的细节敲定。

他们也经常在任务被执行时担任地面通讯任务。

•罗纳德•埃万斯(RonaldEvans,曾执行阿波罗17号任务)

•肯•马丁利(KenMattingly,曾执行阿波罗16号、STS-4以及STS-51-C任务)

•杰克•斯威格特(JackSwigert,曾执行阿波罗13号任务)

•威廉•波格(WilliamPogue,曾执行天空实验室4号任务)

任务介绍

发射与登月

在发射现场超过一百万的人群之外,全世界约有创记录的六亿人观看了发射的现场直播。

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火箭于1969年7月16日13时32分(UTC,当地时间9时32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12分钟后进入地球轨道。

在环绕地球一圈半后,第三级子火箭点火,航天器开始向月球航行。

30分钟后,指令/服务舱从土星5号分离,在转向后与登月转接器(LunarModuleAdaptor)中的登月舱连接。

月球转移轨道射入(TLI)将航天器射向月球。

阿波罗11号于7月19日经过月球背面,很快点燃了主火箭並进入了月球轨道。

在环绕月球的过程中,三名宇航员在空中辨认出了计划中的登月点。

阿波罗11号的登陆点在静海(MareTranquillitatis)南部,在SabineD环型山西南20公里处。

这个登陆点被选择的原因是它比较平整(来自于流浪者8号(Ranger8)、勘察员5号(Surveyor5)以及月球轨道器(LunarOrbiter)提供的信息),也就不会在降落和舱外活动时制造太多困难。

登陆之后,阿姆斯特朗把登陆点称做“静海基地”。

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的鞋印。

这是一个测试月球表面风化层的实验的一部分。

7月20日,当飞船在月球背面时,呼号为“鹰号”的登月舱从呼号为“哥伦比亚号”的指令舱中分离。

科林斯独自一人留在“哥伦比亚”上,围着登月舱飞行了数圈,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以确保这个飞行器一切正常。

检查过后,科林斯做了一个简单的告别手势——“两位多加保重”——便离开了。

科林斯的任务是留在指令舱中并绕月球环行,在以后的24个小时中只能监测控制中心与鹰号之间的通讯并祈祷登月一切顺利。

如果鹰号发生了意外并且不能够从月面起飞的话(可能性极大),科林斯就只能独自一人返回地球。

很快,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启动了鹰号的推进器并开始下降。

他们很快意识到它“飞过头”了:

他们向月面降落时,表明计算机过载的警报器开始响起。

鹰号在下降弹道中多飞了4秒,也就是说登月点会离计划西面若干公里远。

导航计算机出现了若干次异常的程序警报。

在休斯顿的约翰逊太空中心,飞行控制指挥官史蒂夫•贝尔斯(SteveBales)面临着一个关键的、一刹那间的抉择——终止登月计划(这也意味着终止整个飞行计划,因为飞行器上的燃料仅够进行一次尝试),或者命令宇航员按照计划行动,不要理会登月舱计算机出现的问题。

贝尔斯后来承认,他是“凭着直觉”允许阿姆斯特朗尝试登月的。

重新开始注意窗外之后,阿姆斯特朗发现他们正处在一块岩石和一片硬地之间。

计算机失灵导致他们飞过了预选着陆区,而燃料也很快就要耗尽了。

此时,阿姆斯特朗选择了手动控制登月舱。

登月舱不断下降,燃料开始耗尽——登月舱位于月面上空大约9米,所剩燃料仅够用30秒钟——阿姆斯特朗在遍布砾石和陨石坑的月面冷静地找到一处适合于着陆的地方,并驾驶登月舱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准确的登陆时间是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3秒(休斯顿时间)。

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1969年7月16日)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互相看了一眼,会心地笑了。

休斯顿飞行控制中心内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着。

终于,他们听到了阿姆斯特朗的声音:

“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

‘鹰’着陆成功。

”飞行控制中心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在登月舱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把手伸过仪表盘,默默地握了一下。

登月过程中的程序警报是“执行溢出”,意味着导航计算机无法再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任务。

后来发现,溢出的原因是登月舱的对接雷达在降落时没有关闭,使计算机仍然监视并不在使用的雷达。

由于在紧急关头的一句“继续”,史蒂夫•贝尔斯后来获得了一枚总统自由勋章。

降落后不久,在舱外活动的准备工作开始之前,奥尔德林通过无线电向地球念道:

“这里是登月舱驾驶员。

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让所有正在听的人,不论他们是谁或在哪里,静下来,回顾一下过去几小时所发生的一切,并以他或者她自己的方式表示感恩。

”("ThisistheLMpilot.I'dliketotakethisopportunitytoaskeverypersonlisteningin,whoeverandwherevertheymaybe,topauseforamomentandcontemplatetheeventsofthepastfewhoursandtogivethanksinhisorherownway.")

作为共济会的成员,奥尔德林接下来进行了圣餐礼。

奥尔德林将他所进行的圣餐礼保密,甚至都没有告诉他的妻子,因为阿波罗8号宇航员在月球轨道中念的《创世记》使航空航天局被无神论者麦达琳•默里•欧黑尔(MadalynMurrayO'Hair)起诉。

[编辑]

踏上月球

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

7月21日2点56分(UTC),鹰号降落六个半小时后,阿姆斯特朗扶着登月舱的阶梯踏上了月球,说道: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That'sonesmallstepforaman,onegiantleapformankind.)。

”奥尔德林不久也踏上月球,两人在月表活动了两个半小时,使用钻探取得了月芯标本,拍摄了一些照片,也采集了一些月表岩石标本。

•奥尔德林踏上月球(文件信息)

返回地球

阿波罗计划

回复:

 

日本的“月亮女神”号飞船于2007年10月进入月球轨道,并于2008年2月拍摄“阿波罗15”号着陆点照片。

在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灰黑色地面上出现一个小白点,这是1971年7月阿波罗15在“雨海”登陆时,火箭发动机卷起尘土造成的。

重返地球家园前,他们也和其他“阿波罗”号月球漫步者一样,在月球轨道回头注视他们的着陆点,并用镜头记录下这些白点。

    “月亮女神”号性能最佳的照相机解析度高达10米(33英尺),或者说具备将两个物体区分开来的能力,如此高的解析度足以从被扰动的土壤中辨认出白点。

但这个照相机不能清晰地呈现位于白点中部30英尺(约合9.14米)宽的“阿波罗15”号着陆点。

==================

※来源:

青岛新闻网-青青岛社区  发表于:

10-0220:

32

5楼

xiyuweilong✐✉

[海带级

]

回复:

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

不过关于阿波罗登月的谜团很多啊,现在还有很多争议和疑惑,期待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

阿波罗12-17号现在好像没有人再提起过了?

6楼

zhenyan1✐✉

[蛏子级

]

回复:

    1972年4月20日,“阿波罗16号”宇航员从登月舱看向指令/服务舱的一张照片,地球在月球地平线之上。

宇航员约翰·杨和查尔斯·杜克在他们驾驶登月舱降落到月球表面时拍下了这张照片。

    分离后从“阿波罗16号”的登月舱看到的名叫“Casper”的指令/服务舱。

当登月舱降落到月表时宇航员肯·马丁利留在指令/服务舱上,绕轨运行了60多次,并完成了26个独立的科学实验。

    1972年12月10日,“阿波罗17号”宇航员在降落到月球过程,从登月舱上面拍下的Taurus-Littrow登陆点之上很小的、距离很远的指令/服务舱。

    1972年4月,“阿波罗16号”宇航员查尔斯·杜克将一张全家福照片放在月球表面。

照片上是查尔斯和太太多蒂·杜克,以及他们的两个儿子—7岁的查尔斯和5岁的汤姆。

    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宇航员尤金·塞尔南驾驶送上月球的最后一辆月球车(总共3辆)。

右边是登月舱的一条腿。

    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宇航员哈里森·施密特在Shorty坑的月球车旁边

    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宇航员哈里森·施密特从大约2英里(3.1公里)的远处拍下了这张登月舱的远距离照片,登月舱高约24英尺(7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