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度考试录用公务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297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度考试录用公务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度考试录用公务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度考试录用公务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度考试录用公务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度考试录用公务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度考试录用公务员.docx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度考试录用公务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度考试录用公务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度考试录用公务员.docx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度考试录用公务员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

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为便于报考者充分了解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特制定本大纲。

一、公共科目笔试内容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二、作答要求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

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本或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二)申论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

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

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一律无效。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介绍

(二)题型介绍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多种题目类型,试题将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

以下是部分常用题型介绍。

言语理解与表达

     例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但劳动就业的增长却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目前,尽管我国服务业吸纳劳动就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甚至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它对劳动就业的贡献率还是太低。

我们务必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变的机会,发掘服务业对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

B.服务业是保障我国就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C.我国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

D.就业与经济增长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服务业发展滞后

(答案:

C。

从文中“尽管……但……”的转折关系可以看出,我国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还不够高,有待进一步拓展。

C选项符合题意。

数量关系

     第一种题型:

数字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

1  2  4  8  16 (  )

A.16   B.24   C.32   D.36

(答案:

C。

原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后一项是前一项的2倍,故正确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

数学运算。

每道题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或推出结果。

 

     例题:

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

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

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

A.8      B.10

C.12      D.15

(答案:

D。

根据题意可知,甲教室每次培训可坐50人,而乙教室每次培训可坐45人。

由此可计算出甲教室举办的培训次数为15次。

 

判断推理

     第一种题型:

图形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答案:

B。

黑点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

在第5个图形中,应该正好移动到左上角。

     第二种题型:

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职业枯竭是指人们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重压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枯竭状态的是:

A.老周不能胜任自己现有的工作,每天都会忙得焦头烂额

B.刚参加工作的小李觉得这份工作太累,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C.刘经理每天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休息,情绪也越来越糟糕

D.在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之后,老王觉得所有工作都

索然无味

(解答:

根据题干所给定义,正确答案为C。

     第三种题型:

类比推理。

给出一对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螺丝:

螺帽

A.水杯:

暖瓶 B.线:

纽扣

C.插座:

插头 D.筷:

(答案:

C。

螺丝和螺帽是一组必须配套使用的东西,选项C中插头与插座的关系与螺丝与螺帽的关系一样。

     第四种题型:

逻辑判断。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最恰当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

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文(音kuí)陶片。

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

B.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

C.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

(答案:

B。

该选项中“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从根本上排除了“雨水冲刷”的可能性,最能反驳专家的观点。

 

资料分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07年部分国家(地区)国民生产总值

 

 

2007年,下列国家(地区)中人口最少的是:

A.中国香港    B.哥斯达黎加

C.新加坡     D.多米尼加

(答案:

B。

通过比较图表提供的数字,可以估算出哥斯达黎加为表中人口最少的国家(地区)。

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要求报考者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项。

例题:

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

B.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C.核能仍然更为有效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解答:

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常识看出A、C、D三个理由都不恰当,只有B选项所说的原因更为准确,故正确答案为B。

 

四、申论介绍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

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一)测试内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常见的题型有:

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常见的题型有:

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的题型有:

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国家公务员申论:

高分需抓牢公文写作

 

 

  随着公务员考试的发展,公文写作题出现的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会与各种公文和事务文书打交道,所以说熟悉和写好公文是考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考生要格外重视。

专家提醒广大考生对待公文写作,首先心态要放平,不要有心理压力,不要一看到试题中有公文写作心里就开始慌乱或者已经放弃一半了。

其实,公文写作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作答的要领,就能轻松应对。

 

  很多考生觉得公文题很麻烦,要记格式还要找问题提对策,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纵观2005年以来的国考试题不难发现:

公文考试题轻格式、重内容。

但这并不是说考生可以完全忽略格式,对各种常见的类型考生还是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格式很不熟悉的考生,复习时要拿出时间多看看教材中对各大类型的介绍。

 

  在各大题型中,公文写作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是共性特征,也就是其他题型也同样具备的“从政府角度”和“答案源自材料”,公文写作也离不开这两大原则。

其次是个性特征,一是形式,公文写作要遵循一定的格式,不同类型的公文有不同的格式要求,一般分为三部分:

文头、主体、文尾,其中文头、文尾一般不会考查;二是作答逻辑,基本要遵循“现状——问题——对策——意义”这样一个思维,而且提出的解决对策既要有理论高度也要符合机关工作的规律,比如说,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对策提出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实事求是等等;三是语言,语言必须规范、严谨、简练,符合机关用语的要求。

在语言要求方面较其他题型,公文写作的要求更高、更严格,不能出现夸张的文辞。

 

  公文可以分为法定公文和事务性公文。

法定公文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种,事务性公文包括计划、总结、情况综合、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讲话稿、演讲词、规划、公约、会议记录、倡议书等。

综合分析法定公文和事务性公文可以发现,法定公文较事务性公文要求更高些,因此,出题的频率并不是很高。

相对来说,事务性公文要求稍低,平常工作中接触更广,所以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更适合作为申论考试的公文写作题目。

2001-2010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2003年第二题考查了讲话稿;2004年第二题考查了报告;2010年省级考查了报告,市级考查了宣传纲要。

公文写作出题的可变化性较大,考生不要在复习的过程中过于偏向某个类型,要做到平等对待。

 

  作答公文类题有哪些注意事项和备考策略呢?

 

  一、作答流程

 

  拿到试题后,首先要把题目读准,看清楚要不要求行文格式或者有没有其他要求。

审清题目后,就要返回材料,提炼要点。

公文写作相对而言考查比较全面,不同于其他题型一般考查一个知识点,公文写作可能会涵盖概括问题,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这样多个层面的要求,要根据具体要求从材料中摘取有用信息。

最后就是加工要点。

锁定答题的材料后,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加工一下,最后形成答案。

 

  二、内容

 

  公文题的内容要求一般是要:

内容全面,具体明确,层次分明,突出重点,注意内在的逻辑。

以2010年国考省级第三题为例,题目要求就《关于将蓝色半岛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草拟一份内容要点,这份要点的拟制就要针对“如何纳入发展战略”、“为什么要纳入发展战略”、“纳入发展战略有什么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

以上内容不可随意罗列,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要注意分条列项,条理清晰,而且各方面内容不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如何纳入发展战略”是论述的重点。

在成文之前,脑中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作答脉络。

 

  三、语言

 

  公文写作是极具实用性的文章写作,它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的语言运用的特殊性。

一是风格庄重严肃,公文写作的语言必须是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不能浮夸,不能口语化,不能用感情色彩过于浓烈的语言。

二是使用规范用语,在长期的实践中,公文写作逐步形成了一些定型化、规范化的词语用法,并且约定俗成,例如:

鉴于、责成、兹定于、特此通知等等。

 

  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除了注意以上提到的事项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备考策略,提升公文写作的能力。

除了阅读教材外还要多做练习,这样记忆起来会更加容易。

具体来说,要着重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一、多阅读一些理论水平较高的文章。

以增强自己的语感,不断积累,为公文写作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如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一些政策性的相关资料。

平时养成关注时政的习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也能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二、每一类型公文写一篇范文。

考生先参照教材通读一遍公文写作的内容,对公文写作作大体的了解。

然后动笔,坚持把每个类型的公文都写一遍,边写边记,这样更能加深印象。

对于可能出现频率较高的公文类型,考生可加强复习力度,可在参考范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造,加入自己的想法,在不断地实践练习中掌握公文写作的要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务员考试申论把握公文写作原则和解答方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应用文类试题实质是一道集概括、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于一体的综合性试题,也可以说是一道客观、具体、凝练的小申发论述文章题目。

分析历年的国考申论真题可以看出,虽然公文类试题类型多样,包括公文类和事务性文书类,题材丰富,但从题干和作答要求看,主要还是集中在对材料内容的整合分析,无需太多创造性发挥。

纵观历年申论真题作答要求,应用文类试题几乎没有对文种格式作出特别要求,重在内容考查而不是行文格式。

因此,考生要以平常心面对应用文类试题,准确把握作答要求,深入领会内在含义,全面把握题材、主旨和材料结构,完全可以轻松应对应用文类试题。

 

 

  一、准确把握公文写作原则

 

  原则一,一切从材料中来。

应用文类试题主要是对材料的总体把握和客观总结,考生必须严格坚持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全面把握材料反映的问题,准确理解题材所反映的主旨。

 

  原则二,政府角度。

作答应用文类试题更应注重“政府角度”,坚持所有观点都要从政府角度出发的原则,表述观点,提出解决之策。

因此考生在作答时必须要站在政府人员角度去看待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原则三,掌握文体结构。

虽然形式不是考查重点,但是文体结构的几大部分则必须掌握。

这也是评分时的关键点。

 

 

  二、解答方法

 

  1、抓关键词,明方向。

作答任何题目,题干和作答要求都是我们明确作答方向和确定作答角度的关键和向导,因此考生要仔细阅读题干和作答要求,抓住关键词,明确作答方向和相关要点,整理作答思路。

以2010年国考地市级真题为例:

 

  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对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

(20分)

 

  要求:

 

  1.对有关宣传内容的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地陈述;

 

  2.体现政府精神,使全市各界关心、支持污染整治工作;

 

  3.通俗易懂。

不超过400字

 

  “关键词”就是“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宣传纲要”、“提纲挈领地陈述”、“体现政府精神,使全市各界关心、支持污染整治工作;通俗易懂”。

通过这些提示可归结出作答要点包括:

污染的基本情况、问题和原因,以及的解决对策;作答思路:

按照“情况-问题-原因-对策-意义”的逻辑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2、大局出发,明结构。

解答应用文类试题,考生要从材料的整体出发、大局出发,高屋建瓴地把握材料的主题和思想,对事件的起因、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一一明确,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要在心里构建好文章的结构,直至最后快速解答。

 

  3、理顺思路,明逻辑。

应用文类试题要求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如“情况-问题-原因-对策-意义”,那么考生在作答之前就要先弄清楚解答的思路,统筹安排,然后脉络清晰、逻辑合理地把要表达的内容表述出来。

 

  4、把握要求,明详略。

考生要仔细阅读、分析、揣摩应用文类试题的内容要求,在答题时要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地安排各部分内容,增加文章的层次感。

使阅卷老师在阅卷时能明白清晰、一目了然。

 

  2011年国考和2010年的考试一样,申论试卷分为了省级和地市级两套试卷,各自的能力要求也大有不同。

省级申论试题更要求考生以宏观的角度看问题,更加注重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要求考生能“深谋远虑”;地市级试题则要求考生以微观的视角观察问题,侧重考查的是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贯彻执行”,具体作答时两者要区别对待。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练习题

 

 

  321、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出质的,质权自()起成立。

  A.质押合同订立

  B.交付股票

  C.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

  D.公司同意之日

  【答案】C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权利质权的成立。

  权利质权是以权利为标的的质权。

我国担保法根据不同的权利设质规定了不同的成立时间。

《担保法》第78条规定,以可以转让的股票出质的,质权人和出质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

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根据该规定,正确选项是C。

  其他选项中,A项的说法不成立,因为任何一种质押合同都没有从合同订立成立的,都是以交付质物或者凭证,或者登记成立并生效。

B项交付股票的说法也不成立,因为以股票设质,并非是代表股票的纸张或卡本身,而是以股票中所指示的权利设质。

D项公司同意不能成为质押合同成立的条件。

 

  322、下列各项中构成不当得利的是()。

 

  A.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的清偿

  B.因赌博而获得的财物

  C.某公司清偿未到期债务

  D.售货员多找了零钱

  【答案】D

  【考点分析】《民法通则意见》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义务人履行义务后,又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翻悔的,不予支持。

依此规定可以排除A项。

我国一向禁止赌博,因赌博而获得的财物就是非法所得,非法所得上缴归国家,故B项无法作为不当得利返还。

C项某公司清偿未到期的债务,得利人并非是没有法律依据,而是根据提前履行的合同而已,故也应当排除。

 

  323、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A.都是有偿的

  B.都是无偿的

  C.一般是有偿的

  D.一般是无偿的

  【答案】C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法调整财产关系的特点。

  财产关系是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财产所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

这些财产关系主要是商品经济社会所发生的,因此,财产关系的主体利益实现方面,主要体现等价有偿的基本要求。

等价有偿是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等价有偿要求民事主体在财产流转关系中进行等价交换,取得财产权利应当支付对价。

所以说,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一般都是有偿的。

至于民事主体之间自愿无偿赠与财产或者依法继承财产、履行家庭成员间的扶养义务则属于例外的情形。

 

  324、在我国,一般而言,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采()。

 

  A.准则主义

  B.特许主义

  C.自由主义

  D.行政许可主义

  【答案】A

  【考点分析】法人设立的原则。

  由于法人的类型不同,各国规定的设立原则也不同。

综合起来主要有自由(放任)主义、特许主义、行政许可主义、准则主义(严格准则主义)和强制主义。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除法律、法规规定须经有关部门审批的以外,仅须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即可。

因此,可以说设立有限责任公司采取的是准则主义。

自由主义早已为各国所摈弃,特许主义是需要有专门的法令或者国家的特别许可。

如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的设立;行政许可主义是指除了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外,还必须经过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

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人法人的设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非公司法人的设立等。

故此,只有选项A正确。

  【考生注意】也有的教科书把准则主义和严格准则主义分开,认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采取严格准则主义。

这仅仅是一种观点,考生视题意而定。

 

  325、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是()。

  A.婚姻关系解除

  B.失踪人民事主体资格消灭

  C.财产发生代管

  D.财产发生继承

  【答案】C

  【考点分析】民法设立宣告失踪制度,目的是为了稳定那些长期下落不明的人所有的财产关系。

宣告失踪不同于宣告死亡的根本点就在于法律后果不同。

因此,对于符合法定条件被法院判决宣告失踪的人,仅就其财产发生代管后果。

因为,失踪人并没有死亡,还继续保持着民事主体资格,其婚姻关系不能解除,财产也不发生继承。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必备常识连载

 

 

 

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发明的专利保护时间比实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