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铁地下通道电梯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172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铁地下通道电梯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最新地铁地下通道电梯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最新地铁地下通道电梯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最新地铁地下通道电梯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最新地铁地下通道电梯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地铁地下通道电梯应急预案.docx

《最新地铁地下通道电梯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铁地下通道电梯应急预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地铁地下通道电梯应急预案.docx

最新地铁地下通道电梯应急预案

【答案】C

?

str(n)+"的大写汉字为壹"

accept"姓名:

"toxm

usen_list

5、4,传输层、应用层6.存储转发式、B/S7.128.0.0.0—191.255.255.2558.点对点方式,多点方式,中继方式9、信息交换方式10、同步传输

settalkon

A.HAVING子句必须与GROUPBY子句同时使用,不能单独使用

9.在关系中将年龄字段的值限制在15-30岁之间的这种约束属于________。

C.SELECTSUBS(学号,3,2)AS专业,AVG(成绩)AS平均分FROM选课WHERE课程号=”101”ORDERBY专业

【答案】计算机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关人员

**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标准

 

 

电梯应急救援专项预案

 

发布实施

**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发布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对电梯突发事件(困人故障或事故,下同)的防范,及时有效处置电梯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电梯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止次生灾害发生,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维护正常的生产、运营秩序。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建设部《电梯应急指南》、《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T5001)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标准,结合**地铁运营分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在地铁内的电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故障或事故。

故障或事故类别包括:

电梯困人故障;剪切、坠落、冲顶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触电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其它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的具体标准按国家、行业或地方有关规定执行。

1.4工作原则

1.4.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电梯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争分夺秒,全力组织抢修,及时安抚乘客,尽快恢复运营,防止发生次生事故,减小社会负面影响。

1.4.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a.积极采用先进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电梯事件防范水平;不断完善电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救援装备技术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b.建立电梯事件应急救援指挥组织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保证电梯发生突发事件,能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有序、高效处理;

c.应会各电梯维护保养单位针对电梯日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可能引发突发故障或事故类型,制定完整、可靠的应急处置措施。

1.4.3实行分工负责的原则。

a.电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依靠科技、快速反应、协同应对、整合资源、平战结合”的原则,做到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反应灵敏、运转高效,落实责任、明确责任人,实行领导问责制。

b.在电梯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上,应当贯彻统一领导、专业救援、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方式。

c.以自身救援力量(运营分公司和各电梯维保单位的持证专业人员)为主,争取当地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市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监控中心(96333监控中心)的指导和协调,建立和完善协作机制,整合救援装备和人员,依托和利用社会的应急救援资源,实施最有效的应急救援。

2.基本情况

2.1单位基本情况

注册地址: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草滩生态产业园尚稷路6号。

法定代表人:

祁国俊。

营业范围:

城市地铁项目的运营和物业的开发管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6101325523148929。

共有电梯706台,分布在**地铁一、二、三号线,电梯相关资料、制造单位和维保单位详见电梯管理台账。

2.2单位负责人和电梯相关人员配备

公司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详见特种作业人员台账。

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成立电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救援指挥部)。

运营分公司机电部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即成为指挥部办公室。

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总指挥长的领导下进行应急救援。

 

 

图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3.2组织机构成员及职责

3.2.1总指挥长:

分管安全经理担任总指挥长。

主要职责:

全面负责电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制定和修改应急救援专项预案;负责根据情况决定启动应急救援专项预案;负责对外联络、对内协调;组织请求社会救援力量;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安全保卫部报告事故情况及应急救援的开展情况,组织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安全保卫部负责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

3.2.2副总指挥长:

安全保卫部部长或分管特种设备副部长担任副总指挥长。

主要职责:

协助总指挥长工作;当总指挥长缺席时,代替总指挥长行使总指挥长的职责。

3.2.3应急救援指挥部:

机电部部长担任救援指挥部主任。

主要职责:

迅速查明电梯突发事故(故障)的原因、类别、影响范围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确定合理的现场组织实施应急方案,救援方案报总指挥长审定;传达和组织实施审定后的救援方案;负责预案的演练考核工作;负责救援设备的选型购置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或配合突发事件调查处理;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

3.2.4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五个组(可根据现场情况,增减具体工作小组):

乘客营救组、设备抢修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和善后处理组。

a.乘客营救组:

组长由客运部分管安全副部长担任,组员由车站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维保人员及经过严格应急培训的车站人员组成,负责组织营救受困乘客。

b.设备抢修组:

组长由机电部分管安全副部长担任,组员由电扶梯安全和技术工作人员、维保人员组成,负责组织电梯抢修和应急时的设备监测等工作。

c.后勤保障组:

组长由办公室主任担任,组员由办公室人员组成,负责通讯、服务、宣传以及后勤物资供应;联系相关应急救援力量。

d.安全保卫组:

组长由安全保卫部安全保卫室主任担任,组员由安保室人员和车站保安组成,负责做好现场保卫警戒、维护秩序、疏**路、组织人员撤离等工作。

e.善后处理组。

组长由安全保卫部安全监察室主任担任,组员由安全保卫部、客运部人员组成,负责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与保险公司的理赔等事故处理工作。

3.3工作纪律

3.3.1参加现场救援人员的行动必须严格按应急救援专项预案进行,未经总指挥长的批准,不得擅自改变原预案。

3.3.2事故报告实行快报制度,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逐级上报,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迟报或瞒报,否则,视情节给予处分。

3.3.3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预案实施,凡接到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启动的命令通知后,行动迟缓,畏缩不前,措施不力,致使突发事件蔓延扩大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造成严重后果,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运营分公司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有参加突发事件抢险救援的义务和责任。

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总指挥长有紧急调配物资、设备、人员和场地的权利,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阻拦或拒绝。

4.预防预警

4.1受困乘客

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取下列顺序方法对外传递相关信息:

4.1.1利用电梯轿厢内的紧急报警装置,将受困信息传递给地铁各车站。

4.1.2利用手机,拨打电梯轿厢内公布的救援电话,将救援信息传递给地铁各车站或电梯维保单位。

4.1.3利用手机,直接拨打“96333”,将救援信息传递给市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监控中心。

4.1.4利用手机扫描96333标示牌的二维码,填写救援信息发送给市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监控中心。

4.1.5通过直接喊话或敲打电梯侧板的方式,将救援信息传递给电梯轿厢外面的人员。

在等待救援过程中,被困乘客应耐心等待,不应采取扒门等危险行为。

4.2公众

4.2.1在收到或发现电梯乘客受困救援信息后,应立即将救援信息传递给地铁各车站或电梯维保单位或直接向“96333”、“119”报警。

4.3运营分公司

在接到救援信息后,应将受困乘客的下列信息记录,并立即将救援信息报告给运营分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具体情况,可参照下列程序传递救援信息:

4.3.1第一时间向电梯维保单位发布应急救援信息。

4.3.2如果需要采取医疗措施,可以拨打电话“120”,联系医疗机构救助。

4.3.3发生火灾、建筑物受损,可以拨打电话“119”,联系消防部门救助。

4.3.4发生事故时,应向当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4.3.5需要记录的报警信息一般包括:

a.报警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

b.受困人员所在具体位置:

地址、层站、电梯96333标示牌上的编号。

c.受困人员的身体状况,是否需要医疗救助。

d.报警时间。

4.4乘客营救组、设备抢修组

4.4.1乘客营救组、设备抢修组在接到救援信息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理,同时,应用电梯配置的通讯对讲系统或其他可行方式,详细告知电梯轿厢内被困乘客应注意的事项。

4.4.2随时将救援过程的信息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4.4.3记录应急救援的全过程,将应急救援记录上报本单位存档。

5.应急响应

5.1预案启动

当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或故障,经车站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排查分析确认需要应急救援后,应按照职责和工作程序立即启用本预案。

5.1.1运营分公司:

接报人员立即向本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情况→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向电梯维保单位发出应急救援信息→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安排人员与受困人员取得联系、进行安抚→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初级救护工作(现场需要有经过严格设备操作和应急培训的电梯作业人员)。

5.1.2各电梯维保单位:

接报人员立即向运营分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情况→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启动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应急救援指挥负责人向应急救援小组发布救援命令,通报相关信息。

5.2情况上报

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或在专项预案启动一定时间内仍未完成应急救援时,应决定报告当地政府或上级安全技术主管单位。

已经发生人员伤亡,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发生电梯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的负责人应于事故发生一小时内报告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概况以及电梯种类;事故发生初步情况,包括事故简要经过、现场破坏情况、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和涉险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确定的事故等级、初步判断的事故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其他有必要报告的情况。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5.3紧急处置

5.3.1针对电梯轿厢内受困人员:

a.应急救援人员与电梯轿厢内人员保持联系,对受困人员进行安抚。

b.提示电梯轿厢内人员保持安静,尽可能远离电梯轿门,配合救援活动。

c.如果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对电梯轿厢内病人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

5.3.2针对伤员:

a.采取必要扶助措施。

b.采取必要的包扎、止血措施。

c.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救护工作。

5.3.3防止事故的扩大发展,可以通过操作“急停按钮”或“切断电源”的方法,使造成事故的电梯停止运行。

5.3.4建立有利于开展应急救援活动的环境,例如:

灭火、关闭跑水的管道的阀门、疏散现场群众、维护应急救援现场秩序、设置警示标志、设置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应急救援现场。

5.3.5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启动本预案时,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调动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专用救援设备、器械和药品等救援物资,落实处置措施,必要时,通知公安、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对应急救援现场施行保护、警戒、协助抢救。

5.4社会救援

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当依靠自身应急救援能力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应急救援时,应立即决定请求支援,或报告当地政府,请求启动当地政府应急预案,由当地政府依据有关规定调动、征用有关人员、物资、设备、器材以及占用场地,实施社会救援。

社会救援力量包含**市电梯二级救援站、**市消防支队各大队。

5.5应急救援方案及其实施

5.5.1应急救援方案:

a.电梯发生困人事件后,如果电梯专业维保人员能够对电梯设备进行操作和控制,应由电梯专业维保人员通过对电梯设备的人工操作,完成救援活动。

b.如果专业维保人员不能对电梯设备进行操作和控制,应请求专业的消防人员支援,发挥消防人员高空作业能力强、经验丰富、高空作业和特殊救援装备齐全的优势,完成救援活动。

5.5.2电梯事件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各类电梯事件现场处置技术措施,可参考附录。

5.6应急救援结束条件

对事件现场经过应急救援后,引起事件的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所有现场人员均得到清点;不存在其它影响应急救援终止的因素;应急救援行动已完全转化为社会公共救援;应急救援指挥长认为事故的发展状态必须终止的;应急指挥长下达应急终止令。

应急救援终止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和物证。

6.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理

对伤亡人员家属做好安抚、抚恤、保险理赔、社会救助等工作,尽快恢复受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活动。

全面检查电梯设备,消除所有事故隐患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特殊情况下,还应按有关规定经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对严重损坏、无维修价值的,应当予以报废。

6.2事故处理

发生一般事故以上级别事故的,除应急救援被困人员和伤亡人员外,应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同时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的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事故原因展开全面细致的调查。

事故调查组应严肃认真、力求客观、尊重事实,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查明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

依据《安全生产法》和《特种设备安全法》及相关法规规定,在规定时限内对有关责任人做出处理决定。

6.3应急救援总结及情况通报

6.3.1应急救援总结

应急救援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应急救援活动及事故处理情况,适时进行分析总结,将事故情况客观总结,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6.3.2情况通报

应急救援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将应急救援情况、事故处理情况、善后情况、总结等上报有关上级主管单位,并向有关单位进行通报。

7.保障措施

7.1应急响应通讯保障

7.1.1电梯内应急通话装置应保持通话质量良好,可有效连接到值班人员;值班人员要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并保持24小时在岗。

7.1.2电梯轿厢内应有电梯使用单位和合约维保单位应急救援电话,方便乘客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及时告知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避免事件扩大化;上述电话不得停机,不得长时间占线;若号码更换,应立即更新。

7.1.3各部门负责人以及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7.2救援器材、设备、车辆等保障

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费用,根据本单位的性质、特点以及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有选择地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对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不得挪作他用。

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单位的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统一纳入应急救援工作之中。

7.3人力资源和技术储备保障

7.3.1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证上岗。

7.3.2每季度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剖析国内外近期发生的电梯事故案例以及其他单位的电梯管理经验教训。

7.3.3人员调动时,对应急救援岗位应及时更换补充;工作人员轮休期间,保证24小时在岗应急救援力量。

7.3.4根据需要,联系电梯制造单位、维保单位、检验机构和行业协会进行人员教育培训和寻求技术支持。

8.宣传、培训和演习

8.1宣传教育

电梯使用单位广泛宣传电梯使用知识,紧急情况下避险方法,提高公众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8.2培训

按计划组织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具备完成其应急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按计划组织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经过有效的培训,新加入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培训。

主要培训以下内容:

困人解救、厅层作业、机房作业、施工用电常识、坠落保护、电动工具的安全使用、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事故报警、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

8.3演练

要将应急救援专项预案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使全体员工熟练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增强各部门的协调性。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演练结束要认真记录,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完善专项预案。

应急救援演练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从低到高,从易到难,逐步实现在最不利条件下实施有效救援。

9.附则

9.1本应急救援专项预案是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电梯突发事件而组织实施的紧急救援工作并协助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的指导性文件,在实施过程中,总指挥长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9.2本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修改情况,遵照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对应急救援工作的最新要求和应急演练评估意见,进行修订和完善。

正常情况下,每年对专项预案进行一次评审,并进行修订和完善。

附录1曳引式电梯、液压电梯非开门区困人现场处置技术措施

(停电、冲顶、蹲底、门触点故障)

⏹适用范围:

曳引式电梯、液压电梯

⏹注意事项:

A.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应持有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B.救援人员在2人以上。

C.应急救援设备、工具:

层门开锁钥匙、盘车轮或盘车装置、松闸装置、常用五金工具、照明器材、安抚话筒、通讯设备、单位内部应急组织通讯录、安全防护用具、警示牌和安全护栏等。

D.在救援的同时还要保证自身安全。

⏹通则:

A.首先断开电梯主开关,以避免在救援过程中突然恢复供电而导致意外的发生。

B.通过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持通话,安抚被困乘客,可以采用以下安抚语言:

“乘客们,你们好!

很抱歉,电梯暂时发生了故障,请大家保持冷静,安心地在轿厢内等候救援,专业救援人员已经开始工作,请听从我们的安排。

谢谢您的配合。

C.若确认有乘客受伤或有可能有乘客会受伤等情况,则应立即同时通报120急救中心,以使急救中心做出相应行动。

1.电梯非开门区“停电”困人

1.1通过与轿厢内被困乘客的通话,以及通过与现场其他相关人员的询问或与监控中心的信息沟通等渠道,初步确定轿厢的大致位置。

1.2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用电梯专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所初步确认的所在层楼的上一层层门(若初步确认轿厢在顶层,则打开顶层的层门)。

1.3打开层门后,若在开门区,则直接开门放人。

若在非门区,应仔细确认电梯确切位置(若确认电梯轿厢地板在顶层门区地平面以上较大距离,被困乘客无法从轿厢到达顶层地面,即冲顶情况,请参照2处理;若确认电梯轿厢地板在底层门区地平面以下较大距离,被困乘客无法从轿厢到达底层地面,即蹲底情况,请参照3处理)。

根据不同类型电梯进行下一步操作:

1.3.1有机房电梯的操作

1.3.1.1救援人员在机房通过紧急报警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持通话,告知被困乘客将缓慢移动轿厢。

1.3.1.2仔细阅读有机房电梯松闸盘车作业指导或紧急电动运行作业指导,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指导进行救援操作。

1.3.1.3根据电梯轿厢移动距离,判断电梯轿厢进入平层区后,停止盘车作业或紧急电动运行。

1.3.1.4根据轿厢实际所在层楼,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相应层门,救出被困乘客。

1.3.2无机房电梯的操作

1.3.2.1救援人员通过紧急报警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持通话,告知被困乘客将缓慢移动轿厢。

1.3.2.2仔细阅读无机房电梯紧急松闸救援作业指导(根据轿厢与对重是否平衡,进行相关的操作)或紧急电动运行作业指导,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指导进行救援操作。

1.3.2.3根据电梯轿厢距离,判断电梯轿厢进入平层区后,停止盘车作业或紧急电动运行。

1.3.2.4根据轿厢实际所在层楼,用层门钥匙打开相应层门,救出被困乘客。

2.电梯非开门区“冲顶”困人

(对于无机房电梯,如果轿厢冲顶、对重压在缓冲器上且轿厢安全钳动作,可在顶层开门放人)

2.1按1.1操作。

2.2按1.2操作。

2.3打开层门后,确认电梯轿厢地板在顶层门区地面以上较大距离,即冲顶情况,则根据不同类型电梯进行下一步操作:

2.3.1有机房电梯的操作

2.3.1.1救援人员在机房通过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持通话,告知被困乘客将缓慢移动轿厢。

2.3.1.2观察电梯曳引机上的钢丝绳,如果发现没有紧绷,则可能是轿厢在冲顶后,对重压上缓冲器,然后轿厢向下坠落,引起了安全钳动作。

此时,必须先释放安全钳,然后进行以下操作。

2.3.1.3仔细阅读有机房电梯松闸盘车(向轿厢下行方向盘车)作业指导或紧急电动运行(向轿厢下行方向)作业指导,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指导进行救援操作。

2.3.1.4根据电梯轿厢移动距离,判断电梯轿厢进入顶层平层区后,停止盘车作业或紧急电动运行。

2.3.1.5在顶层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相应层门,救出被困乘客。

2.3.2无机房电梯的操作

2.3.2.1救援人员通过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持通话,告知被困乘客将缓慢移动轿厢。

2.3.2.2仔细阅读无机房电梯紧急电动运行作业指导,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指导进行救援操作。

(注:

一般在冲顶情况下,应该是轿厢较轻,不适宜进行手动松闸救援;另外由于各种原因,也不适宜进行增加轿厢重量进行救援。

2.3.2.3根据电梯轿厢移动距离,判断电梯轿厢进入平层区后,停止盘车作业或紧急电动运行。

2.3.2.4在顶层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相应层门,救出被困乘客。

3.电梯非开门区“蹲底”困人

3.1按1.1操作。

3.2按1.2操作。

3.3打开层门后,确认电梯轿厢地板在底层层门区地平面以下较大距离,即蹲底情况,则根据不同类型电梯进行下一步操作:

3.3.1有机房电梯的操作

3.3.1.1救援人员在机房通过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持通话,告知被困乘客将缓慢移动轿厢。

3.3.1.2仔细阅读有机房电梯松闸盘车(向轿厢上行方向盘车)作业指导或紧急电动运行(向轿厢上行方向)作业指导,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指导进行救援操作。

3.3.1.3根据电梯轿厢移动距离,判断电梯轿厢进入底层平层区后,停止盘车作业或紧急电动运行。

3.3.1.4在底层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相应层门,救出被困乘客。

3.3.2无机房电梯的操作

3.3.2.1救援人员通过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持通话,告知被困乘客将缓慢移动轿厢。

3.3.2.2仔细阅读无机房电梯紧急松闸救援或紧急电动运行(向轿厢上行方向)作业指导,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指导进行救援操作。

3.3.2.3根据电梯轿厢移动距离,判断电梯轿厢进入平层区后,停止盘车作业或紧急电动运行。

3.3.2.4在底层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相应层门,救出被困乘客。

4.电梯非开门区“门触点故障”困人

救援流程与1、2、3相同。

5.液压电梯非开门区“停电”伤人或困人解救方法

5.1应急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后,若判定是停电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