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滚动月考卷六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032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滚动月考卷六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滚动月考卷六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滚动月考卷六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滚动月考卷六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滚动月考卷六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滚动月考卷六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docx

《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滚动月考卷六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滚动月考卷六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滚动月考卷六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docx

世纪金榜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滚动月考卷六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

阶段滚动月考卷(六)

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滚动单独考查)下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控制毛色的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基因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可发生a与b的位置互换

C.Ⅰ、Ⅱ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D.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

2.(滚动单独考查)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

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可能是同一物种

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

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3.(滚动单独考查)用二倍体早熟易感病茄子(aatt)和四倍体晚熟抗病茄子(AAAATTTT)为材料,培育纯合的二倍体早熟抗病茄子。

以下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

A.取四倍体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二倍体植株AATT

B.基因型aatt与基因型AATT的植株杂交,可以从F2中直接选出符合要求的植株

C.取B选项中F1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种植C选项得到的植株,成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即可选出符合要求的植株

4.(滚动单独考查)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5.某科研小组在研究植物顶端优势现象时,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平均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①摘除顶芽;②保留顶芽,用2mg/L的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③保留顶芽。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根据曲线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细胞分裂素能抑制侧芽的生长

B.细胞分裂素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顶端优势

C.细胞分裂素只作用于侧芽

D.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相同

6.(滚动单独考查)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可能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它们就是两个物种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共同进化都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实现的

7.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如图是其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简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能量

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递

③神经兴奋从

B细胞向C细胞传递

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递

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D.①②⑤

8.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将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

(M×n)/m只

9.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泥石流。

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较低

B.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

C.该群落中多为草本植物,无垂直结构

D.该群落最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

10.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松线小卷蛾种群的周期性数量波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曲线表示松线小卷蛾种群大小,乙曲线表示病毒感染率

B.甲曲线bc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松线小卷蛾种群的数量波动受病毒等因素的调节

D.在家禽养殖中,可适当减小种群密度,以降低病毒感染率

11.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群落经数十年演变发展为森林。

下图甲、乙、丙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过程中,甲种群数量经过“S”型增长后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3个阶段后期,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退耕还林初期,退耕地中多是杂草,高度差不多,因此此时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D.群落演替优势植物种群的替代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2.(滚动交汇考查)科学家发现某种病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抗体,该抗体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点蛋白,称之为抗着丝点抗体(ACA)。

下列有关AC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必须经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

B.可使分裂后的子细胞出现染色体变异

C.能特异性地对着丝点蛋白发挥作用

D.可能导致个体患免疫缺陷病

13.(滚动交汇考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在大脑中高度表达的蛋白质CDKL5是神经元树突发育和形态发生所必需的。

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的CDKL5基因发生突变,则儿童患有智障,这种疾病称为“雷特综合征”。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雷特综合征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B.CDKL5异常很可能引起神经发育异常和功能障碍

C.CDKL5是神经递质

D.CDKL5基因发生突变可影响神

经元细胞间的兴奋传递

1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成为灌木丛

B.群落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就不会出现演替现象

C.组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个主要岛屿的鸟类各自形成独立的种群基因库,且这13个基因库的差别将越来越大

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逐渐复杂,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15.某学生进行探究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0.1mm,1/400mm2)进行计数。

甲图是某天显微镜镜检结果,乙图是7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需加水稀释后再统计

B.甲图中的酵母菌数量对应于乙图中的第3天

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D.酵母菌自身代谢状况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

16.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17.下面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18.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稳定型种群的数量不可能突破K值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种群密度不能反映出种群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19.下图所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B.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图中d1/d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D.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生物信息

2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

流动方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元素以CO2形式从D传到A和F

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

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2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

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3.如图表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展示了较新的生态污水(常富含N、P)处理技术。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下行池要比上行池中含有更多的N和P

B.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形成的网络结构,可以为矿质离子的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

C.该湿地系统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污染物的排放并维持自身的稳定,说明了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该生态系统只具有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两种成分,缺乏消费者和分解者

24.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B.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C.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D.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恢复力稳定性也越强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2分)

25.(12分)圆明园遗址公园是距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景观。

这里生存着多种多样的沉水植物(多种水草)、挺水植物(荷、菖蒲、芦苇等)和陆生植物,还生活着以蝗虫为主的多种昆虫。

水中有螺、沼虾、鱼类。

此外还有蛙、蛇、鹭、野鸭以及野化的家猫等动物。

回答以下问题。

(1)圆明园遗址公园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

(2)对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动物

类群

消化道内容物

植物

昆虫

沼虾

鱼类

鸟类

蝗虫

沼虾

鱼类

鸟类

野化的家猫

①上表中所含的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乏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圆明园遗址公园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鱼类与螺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大量的杀虫剂消灭蝗虫等“害虫”,不利于生态系统稳定的原因

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地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圆明园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

________________。

(4)圆明园是北京地区金线偶褶蛙的唯一产区,为了解这一物种在该区的__________,对其进行了取样研究,第一次捕获120只,作标记后释放,两周后,再次捕获的100只中有15只带有标记,此环境中大约有金线偶褶蛙____只。

26.(10分)(滚动单独考查)某科研小组做了如下一系列生理实验。

将小鼠先后置于25℃、0℃、25℃环境中,在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共测了10次。

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所示,回答问题:

25℃

0℃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A

0.45

0.45

0.44

0.45

0.55

0.55

0.52

0.50

0.46

0.45

B

0.31

0.31

0.31

0.30

0.30

0.60

0.62

0.38

0.33

0.32

C

0.23

0.23

0.23

0.23

0.18

0.17

0.16

0.22

0.23

0.23

(1)进入0℃环境中时,首先增多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C代表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A指标增加后B指标增加,然后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______________,这种调节过程在生理学上叫做____________。

(3)当小鼠从25℃环境移到0℃环境时,此时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中枢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体液调节过程中增加产热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小鼠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的后部,出现寒战现象。

这说明小鼠产热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

27.(8分)甲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其中E(20000kJ)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E1+E2+E3=3000kJ)分别表示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同化的能量。

牧草呼吸消耗的能量为2500kJ,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为600kJ,三者粪便中的能量为500kJ。

乙图表示该草原中某一种群的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甲图中鹰与狐狸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该食物网中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2)乙图曲线所示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_______增长,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_____年,20~30年中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

(3)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

28.(10分)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

下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

动图[单位为103kJ/(m2·a)],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第一营养

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可知,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__×103kJ/(m2·a)。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最大;在_______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演替。

29.(12分)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__________营养级。

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

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

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青鱼

鲢鱼

鳙鱼

鲤鱼

食性

螺蛳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杂食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__。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

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单位:

102kJ/(m2·a)]。

则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项目

A

B

C

D

E

Pg

15.9

870.7

0.9

141.0

211.5

Pn

2.8

369.4

0.3

61.9

20.1

R

13.1

501.3

0.6

79.1

191.4

(4)有人认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

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N和P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以下实验:

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

如此重复3次。

B.再加水至1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在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______________。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

请完成以上实验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D 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不是一条染色体的基因间;Ⅰ和Ⅱ是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碱基对的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一对基因可以控制一种或多种性状,多对基因也可以控制一种性状,基因和性状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C 新物种1与新物种2可能是同一物种,也可能不是同一物种;图中显示了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种群产生不同性状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有利性状个体保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表示若干次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3.C 四倍体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基因型aatt与基因型AATT的植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Tt,F2中早熟抗病茄子的基因型为aaTT或aaTt,需要进一步筛选出基因型为aaTT的个体;用B选项中F1的花药(AT、At、aT、at)离体培养得到四种基因型的幼苗,利用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理;种植C选项得到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选出符合要求的植株。

4.D 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不会显著下降。

5.B 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因此顶芽优先生长。

①②③三组实验中,①③可视为一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

摘除顶芽有助于侧芽的生长;②③可视为一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

用2mg/L的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有助于侧芽的生长。

6.C 基因突变可能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和发展的过程。

7.C 从题图可知三个神经元形成了两个突触,A与B之间,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后膜;B与C之间,B是突触前膜,C是突触后膜。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因此兴奋的传递途径是A→B→C或是B→C。

兴奋的传递需要将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该过程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

8.B 样方法应做到随机取样,常采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种群密度的主要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两种,对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采用样方法,对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则采用标志重捕法,故对蛇应采用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一种对种群密度的估算,与现实有一定

的偏差;根据两次捕获鹿群中标记个体所占的比例相等,即

=

可得该鹿群的总数约为(M×n)/m只。

9.A 发生泥石流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此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演替初期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较低;这一演替过程是自然发生的;即便是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也具有垂直结构;地衣是初生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群落,次生演替一般不出现该阶段。

10.B 由题图可知,甲曲线表示松线小卷蛾种群大小,乙曲线表示病毒感染率;甲曲线bc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减小,而种群密度逐渐增大,所以它们之间呈负相关;题图显示松线小卷蛾种群的数量波动受病毒因素的调节;在家禽养殖中,可适当减小种群密度,以降低病毒感染率。

11.D 群落演替过程中,甲种群数量经过“S”型增长后数量开始下降,最后达到一个稳定

值后保持不变,A错误;第3个阶段后期,丙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错误;退耕还林初期,虽然退耕地中多是杂草,但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C错误;群落演替这种优势植物种群的替代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D正确。

12.D 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在高尔基体上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据题意可知,ACA的作用是破坏着丝点,如果着丝点被破坏,会影响染色单体的分离,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其作用具有特异性;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13.C 雷特综合征是由X染色体上的CDKL5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属于单基因遗传病,而伴X染色体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蛋白质CDKL5是神经元树突发育和形态发生所必需的,故CDKL5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