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概论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010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道德概论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职业道德概论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职业道德概论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职业道德概论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职业道德概论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道德概论要点.docx

《职业道德概论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道德概论要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道德概论要点.docx

职业道德概论要点

职业道德概论

题型

1、单选10*2’=20’(课本知识点)

2、简述题5*4’=20’(要点)

3、论述2*15’=30’(要点+论述)

4、案例题2*15’=30’(案例是非明晰、一般一正一负)

1)判断违背了/符合/贯彻了…..职业道德

2)原理原理/原理依据/如何实行

3)分析符合/违背了…..

4)结论学习什么/摒弃

第一章导论

1、【道德】(选择题)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至善是最终追求。

2、道德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道德含义的理解)

①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②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③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

④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和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道德的本质

一般本质:

①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④道德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

(道德的独立性)

特殊本质:

1)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

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2)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①道德是指导实践的规范;

道德是掌握实践的特殊方式;

道德是善的规则。

【内化】道德规范只有在人们真心诚意的接受,并转化为“内心自愿”时才能加以遵守实施。

4、【职业】

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5、【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

6、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或主要规范)务必掌握!

爱岗敬业,勤于职守;

②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③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④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⑤要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第二章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

1、劳动对象的向师性:

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

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

教育对象的这种向师性要求教师必须从育人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

向师性是教育学生的有利因素,要求教师自律,有楷模作用。

2、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

(论述:

根据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教育对象是一个有意识、有思想、有主动性的人。

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要受自己意识的支配。

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的一方,接受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

教师作为主体以其知识、思想品质作用于学生,学生作为客体,随时以其思想、感情、见解、态度等,影响乃至改变教师和教师的劳动。

教师劳动的效果、成效不止是取决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努力和能力,而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了解这个规律后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

①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②内容具有创造性;

③方式方法具有创造性

4、小知识点

学生“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教育公平的原则

教师的任务:

“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原则

陶行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努力奉献

 

第三章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此章不要解释!

1、【大学精神】

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大学精神的精髓和内核

学术自由的精神、独立自治的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理性批判的精神

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

3、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①要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

②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③要确立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④具有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①教书育人原则;②为人师表原则;③教育公正原则;④依法从教原则;⑤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2、教书育人原则

确立依据:

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②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③教书育人是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

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

①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②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③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3、为人师表原则

实质是教育对象的向师性。

确立依据:

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任务的要求;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

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

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4、教育公正原则(红领巾绿领巾)

确立依据: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

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

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

①爱无差别,一视同仁;②实事求是,赏罚分明;③长善救失,因材施教;④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5、依法从教原则

道德与法的关系:

⑴道德与法有诸多方面的不同:

二者产生时期、社会作用特点不同、作用的范围不同。

⑵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道德与法又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简答)

①二者遵循的基本原则相同;

②二者在作用上相辅相成;

③二者在多方面大量交叉重合;

④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五章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1、师生的关系体系(简答题)

伦理关系

最高层次

教育管理关系(核心)

第二层次

心理关系(重点),法律关系(条件)

第三层次

人际关系(上面三种关系的基础)

第四层次

师生的伦理关系:

①师生代际关系模式,②师生朋友关系模式,③师生代际—朋友式关系模式(比较符合师生关系的实际)

2、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调节中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协调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

①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

②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

③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

④严格要求,全面要求学生。

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教师应注意主客体双重性:

①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②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严格要求,全面要求学生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如何对学生严格要求?

1严而有理;②严而有度;③严而有方;④严而有恒。

第六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①关心集体;②尊重同事;③团结协作;④有益竞争;

2、[真实的集体]

“真实的集体”:

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

(真实的集体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

真实的集体主义:

在于强调个人和集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统一协调和生存发展上的共存共生,并把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他的最高目标和要求。

个人和集体价值关系是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存共生的关系:

①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

②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

3、如何尊重同事:

①看到他人的长处;②尊重他人的个性;③虚心向他人学习;④准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尊重同事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①尊重同一学科的教师;②尊重不同学科的教师;③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的同事;④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⑤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⑥领导和教师的相互尊重。

4、[发展性团结协作]

主要是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教师同侪之间为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主动沟通,有问题时愿意、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提在当面,寻求和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

这类集体中教师之间的关系表面上似乎不是很和谐,教师同侪之间会围绕某个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但这种教师人际关系具有激励价值,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5、如何开展竞争:

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有利于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激励老师个体的奋发向上。

①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②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③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第七章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论述和简答题,不考小点)

1、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掌握,必考!

(1)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教学对象的主体性

教学目的的发展性

教学要求的全面性。

(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②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

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

教师要学而不厌,锐意进取

(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

(4)注重全面教学改革;

(5)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第八章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每年都考)

1、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

(树立良好科研道德对科研的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科研的意义)

(1)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健康方向;

(2)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养成;

(4)有助于高校教师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

(5)有助于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

2、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1)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2)实事求是,治学严谨;

(3)配合协作,优势互补;

(4)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3、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

(1)从社会大环境来说,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偏差对学术界的影响;

(2)从学术界自身而言,建立和完善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

(3)从学术和学术人员来说,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的诱惑;

(4)从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位也是我国学术腐败未能得到抑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4、彻底清除学术腐败现象的对策

(1)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

(2)有赖于建立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

(3)需要提高学术道德,增强学术能力;

(4)建立学术监督惩罚机制。

第九章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问题

1、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道德要求(原则)

⑴诚实守信、公平竞争、讲求效率和乐于奉献;

⑵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⑶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

⑷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

⑸要主动维护人和自然的道德关系;

⑹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

2、如何理解社会服务中的奉献精神

1)广大教师服务社会是一种高尚的科技文化行为,必定会体现出奉献精神;

2)尊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3)防止出现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不正当竞争;

4)提倡奉献精神,坚持按劳取酬、反对不劳而获、防止违法犯罪。

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师德修养的必要性(重要)

⑴贯彻教育方针,履行职责,培养人才的需要;(职业的要求)

⑵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自身的要求)

⑶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社会的要求)

3师德修养的过程

【师德修养】实际上是教师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诸要素从低到高、从旧质到新质的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过程。

五个环节:

提高师德认识→陶冶师德情感→磨炼师德意志→坚定师德信念→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2、传统的师德修养的方法:

知行合一、自省慎独、好礼守节

3、新时期师德修养的要求:

①学习与实践结合;

②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③品质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他律】客观外界对道德主体的规范和要求。

【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

自律和他律的关系:

①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

②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经过他律阶段的不断积淀、发展、提升,渐而转向自律。

③我们强调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第十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

统率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原则:

①目的性原则;

②主体性原则;

③质的分析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一切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鉴定,更在于后期的反馈和改进;

2)主体性原则:

要从“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三个层面的规定性来研究。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

“善恶”。

最高标准:

“至善”。

马克思主义教育伦理中的至善——人的创造性本性的自由自觉的全面展开。

第十二章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师的道德成长

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简答/选择)

1)引导性原则(从他律性特点出发);

2)内化性原则(从自律性特点出发);

3)认知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性);

4)差异性原则(学生差异/教师差异);

5)连贯性原则(长期性、成长性)。

 

材料题老师举例

1)盐城师范优秀教师角度:

关心学生学习、思想、生活

2)一位马列老师马克思主义宣传者、践行者。

3)最美女教师/温岭幼儿教师虐童事件

出发点、原理:

向师性、为人师表、主客体双重性、处理与学生关系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