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归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4909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归纳.docx

《辽宁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归纳.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归纳.docx

辽宁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归纳

1.__________是艺术的核心。

2.__________是艺术的真正本质,也是艺术_______________.

3.艺术鉴赏是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对话。

4、艺术思潮往往与_________和__________密切相关。

5、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在艺术作品里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是艺术家成熟的标志。

8、艺术体验是一种____________,而不是随意的____________。

9、形象思维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艺术家之成为艺术家的首要素质。

11、_____________直接影响艺术作品的魅力。

12、___________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我们确知诞生日期的___________。

13、____是音乐的灵魂,是塑造音乐形象的主要表现方法。

14________和_________是艺术家的基本素质。

15、___________是完成艺术创作的最终手段。

16、_________是民族艺术的标志。

17、_________是艺术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

18、关于艺术起源,最早产生的学说是________。

19、巫术说的哲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_对艺术提出不同的分类标准。

21、______________是绘画最基本的艺术语言。

22、题材来自于_________,又融入了艺术家的__________,是艺术主题的___。

23、20世纪以来的形式美学认为,________是艺术的本质。

24、对于艺术作品,首先让人感知的是它的___________。

25、艺术体验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26、____________是艺术创作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

28、一件艺术品区别于另一间艺术作品的特征是_________。

29、一种艺术风格一旦形成,它就会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相对的______。

30、艺术作品完成之后,还没有和观众见面之前,称之为_________。

31、变异现象在艺术鉴赏里表现为两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唯心主义再现说的代表是__________________。

33、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必须通过________才能实现。

34、艺术作品的最高层次是____________。

35、艺术批评是艺术理论建设的___________。

36、继承是艺术发展的_________与__________。

37、民族艺术发展的支点是_________。

38、根据艺术形象存在的方式,艺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线条、色彩是绘画最基本的______________。

41、意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

43、_______________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44、形象思维的特征是具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艺术家之成为艺术家的首要素质。

46、_________________直接影响艺术作品的魅力。

47、一种__________一旦形成,它就会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48、_________出现之后,艺术家的分工日益_________。

49、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艺术家的基本素质。

二.名词解释

1、艺术传达:

 

2、灵感:

 

3、听觉形象:

 

4、绘画:

 

5、艺术语言:

 

6、内容:

 

7、史前艺术:

 

8、艺术构思:

 

9、伦理批评:

 

10、艺术体验:

 

11、舞蹈:

 

12、结构:

 

三简答题

1、简述艺术消费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1.艺术消费是一种精神消费、非刚性消费。

对于人类而言,吃穿住行等基本的活动消费属于非刚性消费,失去这些消费便无法生存。

而艺术消费却不是生存的必需品,而是精神消费,属于非刚性消费。

换言之,没有艺术消费,人还可以生存。

人类消费物质产品的方式是把物质消费掉,而艺术品不能消耗,而是欣赏、体验-----属于审美活动。

因此只有当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艺术消费才可能开始。

对于一个温饱尚未解决的社会来说,艺术消费是一个奢侈的梦想。

根据现代社会发展情况来看,一个国家艺术市场的建立与社会发达程度有直接关系。

一般来说,人均国民产值达到一千美元时艺术市场就会启动,超过五千美元是,公众有可能大规模地消费艺术,文化产业会兴起。

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的艺术市场基本上是这样。

目前随着中国进入小康社会,艺术消费正在蓬勃兴起。

2.艺术品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分离原则。

艺术品是商品,却又不是普通商品,其价值的主观性与价格的随意性都无法按照一种客观的标准进行评价。

总体来看,艺术品的价值与价格评定秉承的是一种无法对等的分离原则。

普通商品的价值与价格是可以换算的。

然而,一件艺术品的价格浮动幅度却可能从零到数千万不等,原因在于艺术作品价值认定的主观性决定了价格的随意性。

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决于受众的审美能力与审美趣味,因时代、民族与特定人群的不同而发生变异,无法量化,无法推理。

有些艺术家生前得意名满天下,作品价格很高,死后声明寂寥价格一落数丈;有些艺术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备受推崇,作品无价,最典型的便是荷兰画家凡高,生前一幅画都没卖出去,死后他的《向日葵》买到3992万美元;有些艺术家非常幸运,身前死后都享受盛名,作品一直受到市场的追捧,如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1953年油画《海边》卖到253万法郎。

艺术消费是一种文化消费,其核心是一种价值观认同。

艺术消费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一种文化消费,艺术消费的核心是一种价值观认同,艺术市场的主导产品必然呈现最具有影响的价值观。

因此,艺术消费不仅是国家富裕程度的体现,也是文化强弱的象征。

 

2、为什么有人将文学称为“想象的艺术”?

文学形象是指通过文学语言感知的艺术形象,如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样式,这是文学艺术的特殊现象。

与其他艺术样式的直接感知方式不同,文学艺术需要经过一个中转,即通过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可感的具体形象。

有一有人称文学为“想象的艺术”。

这种间接性导致了文学形象的一个美学特征:

艺术形象重塑的无限可能性。

文学形象是抽象的,需要读者和作家一起重塑艺术形象,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才有“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

 

3、简述艺术思潮、艺术流派和艺术风格三者的关系。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美学特征,艺术流派是指艺术风格相近的艺术家集团,而艺术思潮则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的艺术潮流。

艺术流派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但艺术风格并不就是一个艺术流派,更不是一种艺术思潮。

一个艺术流派可能成为一种艺术思潮,但是,一种艺术思潮常常包含多种艺术流派与艺术风格。

艺术思潮往往跨越艺术门类的界限,而艺术流派一般局限于一种艺术门类。

 

4、简述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意识是指自觉地心理活动。

是属于理性范畴的内涵,它对艺术创作的作用已经得到公认。

没有人的意识就不会有艺术创作,艺术家创作一件作品,大多是缘于一定的意识,或者是自我表达,或者是生活的感受,或者是对社会的抗议,或是对爱的赞美等等,无不是有感而发的。

艺术创作过程中也浸透着意识活动。

如艺术作品的构思、布局谋篇、修改等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意识作用下完成的,艺术创作自始至终伴随着意识活动。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许多情节都凝聚了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的生活与个性,她的喜怒哀乐和追求憧憬大都包含在这部作品中。

《简爱》中少年夭折的可爱小姑娘海伦便是她的大姐玛利亚。

夏洛蒂笔下的景物,不管是沼泽、风暴、云景、星空还是小鸟、家具、古树都不是单纯的背景点缀,而是心理意识的外化物化和形象表现,他们是感情是心境,是快乐是悲伤,是怨恨,是恐惧,是渴望,是追求,是作品的意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简述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是什么,是如何实现的。

审美教育功能是指人们在艺术鉴赏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某种思想、观念、情感或倾向等方面的影响。

艺术的审美价值使它成为最有力的传播媒介。

因此,有意无意之间,艺术往往承担着教化的作用。

艺术具有教育功能,但艺术不是道德教材或布道书,它的教育功能隐藏在审美价值之后。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是通过艺术审美特征实现的。

因此,艺术的审美价值越高,它的教育功能就越强;反之,如果只注意教育功能,忽略了艺术的审美价值,那么它的教育功能也就无法实现。

思想道德等观念必须融在艺术的有机整体之中,才会具有审美价值,假如把思想和道德生硬的加紧艺术作品,那就会破坏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也就不可能发挥审美教育功能。

 

6、简述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区别

艺术语言与科学与演示迥然不同的两种语言体系。

从语言的性质和功能上区分,艺术语言是感性的、审美的,科学语言是理性的、使用的。

艺术语言拥有具体可感的形象,包含着主观情感和美学倾向,它的功能不是说明而是表现;科学语言一般使用理性的抽象语言来说明一件事情,表述是客观的,不夹杂主观感情,它的功能是说明,而不是表现。

一幅画所运用的是艺术语言,而地图或机械制图所用的却是科学语言;画是人的情感表达而地图是科学的说明。

因此,区分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对于创作是必要的

 

1.论述什么是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艺术就是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

作为艺术家,他所必须具备的精神便是创造精神。

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是指艺术家在艺术活动里所呈现的原创性。

这种原创性在艺术作品里就是独创性,它既可以变现在情感内涵的发现,也可以体现于形式美学的创造,总之是一种新的精神特质。

在某种程度上说,艺术家的创造精神与艺术作品的独创性是一体的,艺术家的创造精神需要通过艺术作品来呈现,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精神的载体。

衡量一位艺术家水准的深浅,创造精神是一个很重要的尺度。

衡估一件艺术作品价值的高低,独创性是一个重要的尺度。

同时,创造精神也是艺术家独特艺术风格的源泉。

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在艺术作品里表现为情感内涵的独特发现,常常是新的思想、情感、气质、精神或人生经验。

西方绘画史里农民形象出现很晚,第一个农民画家是彼得.勃吕盖尔。

他的名作《农民的婚宴》描绘了农民的婚宴场景。

农民的朴实无华与当时贵族的矫揉造作截然不同。

儿勃吕盖尔绘画的价值便是农民形象的创作。

艺术家的创造有时呈现于美学形式的创新,如艺术形式、艺术技巧、艺术语言、艺术材料等方面的创新。

例如《二次曝光》中在不同场景使用了不同的胶片,为我们带来一种不同的视觉体验,

当然,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更多地呈现在艺术家的艺术风格里,这是情感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所有的艺术大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了完整的符号系统与自足的艺术主题,这里熔铸了艺术家的创造精神。

2.举例论述风格的特征

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是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

1.独特性:

独特性是艺术风格的灵魂。

一种艺术风格之所以成立,关键在于它为艺术史提供了新的创造。

由于它的出现,艺术史变的更为丰富,人类艺术的进程继续延伸。

艺术风格的独特性以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密不可分。

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决不简单的模仿自然,而是从自然汲取没的元素,加以提炼,创造出比自然更完美的艺术品。

法国画家高更明确阐述:

“如果艺术家想完成一个创造性的作品,他不应模仿自然,而是他必须去自然的元素创造出一个新的元素来”对学院派失望便搬到岛上与土著居民一起生活。

在那里培育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并完成《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同艺术家的创作个性联系在一起。

艺术风格是不能模仿的。

2.稳定性:

稳定性是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种艺术风格一旦形成,它就会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

这种稳定性并不是说一种艺术风格的艺术品千人一面,而是指主体风格的大致相近。

譬如李白的艺术风格豪放飘逸《蜀道难》《行路难》但是其中也不乏也有委婉深情的《静夜思》。

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风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一生的艺术实践都得遵守一种艺术风格,而是一种艺术风格在一定时期里保持相对稳定。

有的艺术家善于探索他的艺术风格也随之变化。

但是,在某一时期,他的艺术风格依然保持相对稳定。

以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为例,他的艺术探索经历了蓝色时期、玫瑰色时期、黑人时期、分析时期、综合时期、愤怒时期、和牧歌时期等几个阶段,每个时期都有较为稳定的艺术风格,但他的一生艺术风格经历了许多变化,每次变化都是一次艺术探索的推进。

3.多样性:

多样性是艺术风格的一种天然属性。

它既是指个体艺术家在一生的艺术创作中所创造的多种艺术风格,更是指艺术风格本身的多样性。

它与艺术风格的独创性密切相关。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源与艺术家丰富多彩的创作个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可能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艺术家同样是关于黄河的歌曲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和《黄河大合唱》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首苍凉沉郁一首高亢激昂。

其次,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也来自于社会生活与自然生活千变万化,包罗万象。

仅仅就“二战”而言,世界上就长生了艺术风格各不相同的电影作品《魂断蓝桥》《辛德勒名单》《大独裁者》《士兵之歌》《南京大屠杀》《铁道游击队》虽然这些电影的题材都来自于“二战”但是他们关照战争的视角不尽相同。

再则。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来自于鉴赏主体的复杂性与多层次。

作为艺术受众的欣赏者是广大的社会群体。

这里有年龄、性别、性格、民族、气质的自然差异,也有教育、修养、审美趣味、人生经验、社会地位等后天形成的不同层次。

他们对艺术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

与社会群体构成的复杂性相对应,艺术风格也应该是多种多样,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群体中不同阶层的不同需求。

3、举例论述史前艺术有哪些主体,有什么重要的艺术特征?

史前艺术所描绘的题材主要是原始人自身和与原始人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动物。

动物是原始人生活的基本元素,食物的主要来源。

动物构成了原始人生活重大主题。

史前壁画大多当时的野生动物。

而女性则是生育和繁衍的象征。

此时的雕塑对象则主要是裸体的女性。

生存与繁衍是史前艺术的基本主题。

此后人类艺术的发展始终围绕这两个主题进行。

史前艺术主要特征

1.正面性:

史前艺术品大多是正面的,身体僵直地向上,四肢固定在从头部伸展出来的平面上。

常常正面完成,背面草草收工。

2.对称性:

许多史前艺术品尤其人的塑像一般左右对称。

3.构图的外形原则:

人体时候身体的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程式累加而成的,每个部分都拥有独立的功能。

总之,史前艺术是人类早期的艺术创造,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只是他们的审美因素和非审美因素式混合在一起的。

史前艺术已经形成了独立的美学风格,成为人类艺术的光辉起点。

史前艺术是人类在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的社会状态里创造出来的。

它在某些方面亦成为人类艺术不可企及的典范,因为它提供人类童年的记忆,拥有无可取代的永恒价值和艺术魅力。

 

4、论述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所表现出的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

艺术总是和社会发展存在某种对应,尽管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未必同步,可以数毕竟是特定社会的产物,因此,它不可避免的要与社会发展纠缠在一起。

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连,这是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社会发展是制约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社会发展为艺术提供了新的艺术主题和艺术题材。

以中国唐宋两代社会发展与艺术变化来说,唐代艺术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追求自由的游侠精神被宋代卿卿我我的情爱恩怨和报国无门的感慨哀叹所取代,艺术题材在唐代是开拓疆土、游侠行义,而在宋代却是抗击异族侵略、醉入花丛柳榭。

2.社会发展为艺术带来新的艺术观念。

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出现和二战之后意大利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当时艺术家没有经费,只能把摄影机扛到街头,无布景,按照现实神火的本来面目记录时代的容颜。

伴随这种拍摄方式诞生的是一种新的艺术观念:

新现实主义。

3.社会发展为艺术提供新的艺术形式

清代以来京剧在中国极为盛行,现在却门前冷落,被列入重点保护的传统艺术形式。

相反,电视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是否称得上艺术还在争议之中。

但是它的发展突飞猛进。

说书和京剧之所以失去了往日的荣耀,因为现代社会带来的现代节奏和现代生活方式,人们对那种与农业时代节奏相符的艺术形式失去了兴趣。

电视适应了现代生活的要求,成为影响广泛的一种现代艺术形式。

不平衡关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有些艺术样式只出现在人类社会早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消亡:

一是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并不是总是成正比。

社会发展制约着艺术发展,但是艺术发展又有自己的特殊规律。

二者既有平衡的一面,又有不平衡的一面,正是这种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构成了艺术发展的真实关系。

 

5、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弼在《周易注疏》里谈到:

“夫象者,出意者也。

言者,明象者也。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请论述这段话所阐明的思想。

从艺术感知的角度,艺术可分为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

王弼阐述的“言意象”的关系,也正是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者之间的关系。

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它是艺术语言的目的,又是艺术意蕴的载体。

观众接受艺术作品,从艺术语言开始。

 

艺术语言是指用已完成艺术表达的独特媒介,没有艺术语言就没有艺术作品。

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由此形成了艺术语言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艺术语言也有创生、发展与衰落、更新的过程。

因此,艺术革新往往从艺术语言入手。

 

从艺术语言顺流而下,我们就会嵌入艺术作品的深层架构,即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创造出来的形象,是具体可感性与概括性的统一,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

根据艺术感知方式的不同,艺术形象可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视听形象与文学形象。

 

艺术意蕴是指艺术形象里所蕴含的形而上美学意味,它往往表现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哲理玄思或美学意境,艺术意蕴是成功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形而上美学意味,艺术意蕴象征了艺术作品的高度。

并非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有艺术意蕴,或都能达到同等的丰富性与深厚度,艺术意蕴是艺术魅力的源泉,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志。

只有富于艺术意蕴的作品才具有永恒的价值。

 

6、论述艺术家的身份和地位是如何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变迁的

艺术家的身份并非固定不变的。

他从诞生之日起,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总的运动轨迹是从非职业化向职业化转变,艺术家的地位不断提高,艺术家完成了由自发意识到自觉意识的转化,现代艺术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艺术家逐渐独立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由非职业艺术家转化为职业艺术家,然而,古代艺术家的地位十分低下,他们和鞋匠、铁匠一样,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艺术家在古代社会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尽管艺术普遍被认为是雅事——有身份的人懂艺术是雅事,而只懂艺术却没有身份的人则是贱人。

身份可以使艺术变得高雅,艺术却不能使身份变得高贵。

艺术是身份的装饰,身份却不能依靠艺术获得,这是古代艺术家的共同命运。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艺术家逐渐成为有社会地位的阶层。

经过18、19世纪现实主义艺术和浪漫主义艺术的长足发展,艺术家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艺术家是特殊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是个人与民族心灵的表达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家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记录者,反过来又塑造着民族未来。

因此,艺术家将与人类社会同在,并且,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艺术家的价值就越大,地位就越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