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职教中心课题汇报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4740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凤翔县职教中心课题汇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凤翔县职教中心课题汇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凤翔县职教中心课题汇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凤翔县职教中心课题汇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凤翔县职教中心课题汇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凤翔县职教中心课题汇报材料.docx

《凤翔县职教中心课题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凤翔县职教中心课题汇报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凤翔县职教中心课题汇报材料.docx

凤翔县职教中心课题汇报材料

 

深度融合互利双赢校企携手共同发展

—凤翔县职业教育中心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校企一体化

办学模式课题研究汇报

 

凤翔县职业教育中心

2012年11月29日

深度融合互利双赢校企携手共同发展

—凤翔县职业教育中心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校企一体化

办学模式课题研究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课题组各位专家:

大家好!

首先让我代表全校师生对各位领导及专家光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学校2009---2012年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课题研究情况向各位做以下简单汇报,恳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以指导。

我校是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

2003年正式启动运行,2006年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被命名为“陕西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五大职业学历教育专业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等涉农专业。

开展了“阳光工程”、“人人技能工程”、“温暖工程”等短期培训。

2008年学校确定“把学校引向社会,将竞争引入学校”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重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按照“专业围绕市场转、课程围绕企业转、教师围绕学生转、学生围绕实践转”的教学要求,2009年我校开始在服装专业探索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经过三年多的合作实践,目前,探索模式通过不同形式延伸至数控、焊接、电子等专业。

在近三年服装职业技能竞赛中,学校、专业、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

2010年我校获为市级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服装专业获总分第一名。

2011年我校获为市级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优秀组织奖。

2012年我校获市级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

2011年我校服装专业教师唐红社荣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

2012年常亚萍老师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赵媛莉老师获省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

教师有10多篇优秀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并获奖。

3名学生在国家级服装技能大赛中获奖;8名在省级大赛中获奖;16名在市级大赛中获奖。

同时我校服装专业先后与江苏老山集团、浙江伴宇集团、宁波立信泰瑞制衣有限公司、杭州广德国际运动用品有限公司、苏州大有家纺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凯德制衣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协议书,开展校企合作。

学生安置就业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0%以上,有30多位学生已经进入企业管理岗位。

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随着几年来的高校扩招,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对职业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加之职教观念滞后,按照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模式办学、采用“讲台上加工、黑板上制作”的教学方法,导致专业缺乏引力,学生学习无趣,学生“只说不做”,缺乏实践动手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就业困难。

家长满意率低,学校面临着招生困难、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等诸多困难。

随着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化,学校迫切需要改革办学模式,在此背景下,服装专业作为我校的老牌龙头专业,开展了服装专业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探索,2009年我校成立了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

二、课题的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9年——2010年):

1、2009年9月学校决定进行“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研究”,成立以中心主任为组长,三名副主任为副组长,中层及服装组长、参与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研究领导小组。

2、2009年10月,学校服装专业校企一体化项目研究领导小组成员召开会议,学习了我校《服装专业校企一体化项目研究实施方案》,提高了对校企一体化研究项目的认识,统一了思想。

3、2009年11月,课题组召开研讨会,具体研讨“校企一体化”的办学内涵和标准。

确定专业方向为服装设计和制作工艺。

培养目标是学生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对业务具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一学年的知识、能力目标是:

了解服装企业的工业化生产流程,服装机械的基本性能;具有服装面料基本鉴别能力,良好的服装流行感受力;掌握服装制版和缩放技术。

基本技能目标是:

了解一定服装史知识,把握服装的发展动向,掌握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设计原理美学原理,具有一般的服装配色能力,能简单分析和预测流行色,人的肢体语言及内在关系,具有熟练描绘人体服装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会用时装效果图表现自己的设计构想,具备一定的制作、打样能力。

工艺制作目标是:

掌握人体服装测量的基本内容、要点,具有基本的缝纫技巧,并能熟练操作缝纫机,制作服装,掌握基本的手针工艺,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服装裁剪设备,学会如何排料,合理运用面料。

第二学年的知识、能力目标是:

能够熟练操作服装机械,运用服装CAD技术,熟练掌握服装的制版和缩放技术,获得制作工的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初步具备对服装的设计→制版→制作→发布的能力。

基本技目标是:

能熟练运用面料进行设计,并制作成衣,;具有一定的CAD技能;能用计算机辅助设备设计服装;掌握用(CAD)制作服装制板、缩放样板、排料等技术,具有审视服装效果图的结构组成、各部位比例、具体尺码和分辨结构可分解性的能力,学生达到中级以上的技术等级。

第三学年掌握服装产品质量,检验要领,基本的熨烫工序,达到服装定型;掌握普通体服装的结构制图技巧和服装工业化制版的操作方法,成为企业熟练的技术工人。

4、开展校企合作,选择企业是关键,我们精心选择现代化程度较高、规模大、市场信誉好、管理规范与所开专业相同的企业,作为顶岗实习首选企业。

学校利用现有设施引企入校,便于学生在学习理论、模拟操作的同时,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过程也就是熟悉工厂的设备流程、操作规范、用工要求的过程。

学校利用校办服装厂,每学期安排学生为期一月的实习,配合学校教学安排。

工厂接收学生,指定专门指导的技术人员,及时反馈学校在理论和技能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企校联合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确定分工培养目标,学校以理论和模拟训练为重点,工厂以技能训练培养合格熟练技术工人为核心,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达到建设工厂化学校的目标。

2010年3月我校召开校企一体办学专题论证会。

特邀江苏老山集团、宁波立信泰瑞制衣有限公司、杭州广德国际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浙江凯德制衣有限公司人员对课题研究作指导,相互反馈了彼此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案,修订教学计划中对校企双方的要求。

5、2010年7月—8月,我校领导小组成员到发达地区从企业规模、规范程度、用工标准、岗位需求、实习待遇等方面考察服装相关企业,并选择浙江凯德制衣公司、苏州大有家用纺织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签订了用工合同。

本阶段形成了企校对“校企一体办学”内涵和标准的初步认识,形成了“校企一体办学模式”的雏形。

第二阶段(2010年—2011年):

1、2010年9月,针对企业用工需求,我校修订并重新制定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计划。

分阶段提出学生技能达标要求,第一学年:

服装工艺制作要求学生会手缝工艺、机缝工艺、部件缝制、男女西裤、男女衬衫、春秋衫部件等制作。

服装设计要求学生掌握素描基本知识、服装人体画法、服装款式图、服装效果图、服装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款式构成、色彩构成、材料构成、服饰图案、日常服的设计。

第二学年:

服装工艺要求会制作童装、春秋服装、夹克马甲、大衣部件、男女大衣、中式服装、西服部件、西服套装等。

服装CAD要求掌握制板操作、传统、专业、弧样、纸样、放码等工具。

服装设计要求掌握时装画基础知识、工具的熟练应用、绘制款式局部——领袖、口袋等辅件;学会绘制各种裙裤、各种上装、人体知识与绘制、服装效果图绘制、图案绘制应用、工业制板。

第三学年:

学生入厂锤炼技能,工厂技师把手指导,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即技师是教师,学生是工人,参与产品的生产制作全过程。

“教学链”与“产品链”对接,使企业和学校相融,企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满足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使学生了解企业工艺流程,熟悉操作步骤,达到用工要求。

2、2010年10月,与校办服装厂研讨学生实习中存在的工艺流程不熟悉、操作不规范、产品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修订学生技能达标要求,制订学生实习工作计划,为服装学生实习提供了技能保障。

3、2011年3月,课题组举行研讨活动,主要就课题概念“校企一体”办学,以及课题组针对学校和企业的调查中反馈的课程设置、学生素质、就业定位、学生待遇、家长诉求等问题进行了研讨,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具体方案。

4、2011年5月,我校针对市局下发的《宝鸡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试点方案》文件精神,再次研究课题定位,召开专门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课题的实施方案与实施方法进行修订,明确了课题研究方向,充实了研究内容,使课题研究更符合专业发展需要。

5、2011年6月,学校邀请王红、杨玲梅、白雪等多名服装专业优秀毕业生做了企业怎样运行管理,如何才能适应企业的专题报告。

同时,多次聘请服装院校专业教师为我校教师、学生进行专题讲座。

为我校服装专业教师了解专业市场,学生熟悉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2011年9月,课题组成员召开研讨会议,对试点工作所取得经验进行小结。

本阶段开展了校企一体办学若干问题的调查,初步形成结题报告,并制定出了相关文件。

第三阶段(2011年—2012年):

学校进一步完善前期课题研究,推广课题研究的优秀成果,总结课题研究经验。

2012年6月上报课题总结报告,及时改进了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分析研究问题,完成项目总结。

表彰了课题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唐红社、冯宗强、赵媛莉等优秀人员。

三、课题的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

学校先后修订了《教师综合考评办法》、《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教研组考核办法》、《职称考核方案》、《技能大赛制度》、《技能大赛奖励方案》等制度,把课题研究纳入专项考核,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2、投入保障:

2009年学校投入80余万元更新专业设备,办起校办服装厂,与宝鸡博雅制衣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每年投资两万余元分两批派服装专业老师到长三角发达地区企业进行培训;投资一万多元到企业考察,了解用工需求,把握就业动向;投资一万多元进行“三化式”培训(技能大赛全员化、日常化、全域化),并对参加各级技能大赛获奖学生和辅导老师进行奖励;投资一万余元对重点苗子进行强化培训。

3、资料保障:

学校为教师订阅理论著作、书籍、报刊。

课题组提供课题相关网站平台。

教务科提供课题相关教学光盘、录像等。

四、课题取得的成效

(一)实践成果

第一,校企双方在合作程度上更加紧密。

以往多数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是处于“推荐就业”、“订单培养”、“合作培养”、“顶岗实习”等浅层合作阶段,而“校企一体化”要求校企双方相互渗透,深层合作,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组建利益共同体。

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前厂后校”或“前校后厂”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办学资源与企业生产经营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对接。

第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人才使用目标趋于一致。

学校必须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教育质量的高低要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营业绩来进行评价。

企业视学校的发展为己任,全面介入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方案、教学管理及实践教学等环节。

企业文化与职教理念深度渗透,实现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第三,拓展办学形式,学校开展了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模式的探索。

我校成立“培训部”,配备专门人员,大力开展社会各类技术培训,办“培训化”学校。

近几年,我校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合作模式

第一、“产教结合”,为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我校依托服装专业优势建成校办服装厂。

校办服装厂专业设备齐全,在承接对外加工制作的同时每学期还承担着服装专业学生为期一个月的工学结合实习,进行专业教学和培训。

学生在校办服装厂实习时,由服装厂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管理,学生在服装厂学到了真本事,就业形势好,待遇也好。

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来实现校企合一的模式。

第二、“订单”培养,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我校与发达地区大中型企业合作,形成“校企协议”关系,培养“订单”学生。

我校先后与江苏老山集团、浙江伴宇集团、宁波立信泰瑞制衣有限公司、杭州广德国际运动用品有限公司、苏州大有家纺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凯德制衣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协议书,开展校企合作,并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学校招生与学生就业同步,学生技术“接口”企业标准。

学校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组织招生和教学,为企业量身定做技能人才。

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学”与“工”零距离,育人目标与用人目标直接对接。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岗位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第三、在教学模式上,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中,通过“工学结合”形式完成学业任务。

在教学上,以能力本位替代知识本位,以经验学习替代书本学习,以操作型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替代理论知识与思维型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竞争力。

(三)教改成果

第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我校服装专业制定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计划。

建立了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要求为课程内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核心,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为课程视野的优质核心课程。

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教育管理上都渗透了“企业元素”,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学习制度。

第二、学生学习与实习交替结合。

我校服装专业建立了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体系,特别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阶段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理论基础教学以基础、实用为目的,专业课实训教学比例占总课时的60%以上。

通过“工”与“学”的教学途径,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第三、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学校鼓励文化课教师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鼓励专业课教师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并通过相关高校、企业的培训和实训,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得到保证。

目前,服装专业教师25人,“双师型”教师13人,所占比例为52%。

除此之外,学校还从服装企业聘请教师2人参与到学校教学之中,使学校专业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经过几年努力,我校服装专业教师专业水平大幅度提升,特别是2011年我校服装专业教师唐红社荣获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教师称号。

2012年赵媛莉老师在省级教学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2012年常亚萍老师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

冯媛老师的《服装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赵媛莉老师的《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创新教学模式—凤翔县职业教育中心服装组教学设计创新案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探讨》等10多篇优秀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并获奖。

第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我校通过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使学生就业目标明确,职业针对性和岗位适应能力增强。

学校教学环节企业化的渗透和实践环节真刀真枪的磨练,极大提高了学生操作技能掌握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也使学生的意志力、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素质得到提升。

每学期我校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观摩。

几年来,服装专业学生技能竞赛成绩突出。

特别是学生符小彦在2010年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杨玲梅在2011年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优秀奖,白雪在2012年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2009年,在市级学生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王红获一等奖,符小彦、潘永青、薛蓓蓓获二等奖;在省级学生技能大赛中,学生符小彦获二等奖,王红、杨玲梅获三等奖。

2010年,在市级学生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宋建平、赵盼盼、杨玲梅获一等奖,杨芳云、刘欢欢获二等奖,郭洋萍、李芳云、宋凤兰获三等奖;2011年,在省级学生技能大赛中,杨玲梅获二等奖,赵盼盼、宋建平获三等奖。

2012年,在市级学生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郭玲玲、郭晓丹获一等奖,魏花获二等奖,齐海荣获三等奖;在省级学生技能大赛中,学生白雪、潘晓兰获二等奖,赵盼盼获三等奖。

2010年我校被评为市级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获总分第一名。

2011年我校被评为市级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优秀组织奖。

第五、学生双证齐全。

学生在毕业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双证通过率每年均在100%。

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了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从制度上保障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管理成果

在课题建设中,我校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学校—教务科—教研组三级管理模式,强化服装组在校企合作中的管理责任,对学校相关管理工作进行部署、管理、协调和服务。

另外,安排一名校级领导负责管理学校的教务科和蹲点管理服装专业组,在“条”式和“块”式管理上进行协调。

在具体管理上,弱化学校层面职能处室的管理权,使他们的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时,扩大专业组的管理权。

对教师教学研究、专业教学改革、学生安全管理、校企合作工作等拥有管理权。

通过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增强了专业组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课题的几点思考

1、当前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学校、学生和企业都是受益者,但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积极性却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多数企业着眼于眼前利益,认为学生技能熟练程度不及原厂工人,派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培训学生,工厂有经济负担,收益速度慢,不合算。

所以开展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应在政府主导下,建立由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家代表、学校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调控,为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是目前企业没有把教育和培养人才看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政府应给予办学的企业以税费减免或经济资助,分担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负担,调动其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建立校企互惠互利的发展模式。

2、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个别环节仍遵循的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顺序,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仍停留在传统教学层面上,没有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改思路,教学过程看重的是“教”,而忽略了“学”和“作”,学生被动地学习,而且效果较差。

在今后我们应在教学改革方面继续努力,实现一体化教学。

3、借鉴“双元制”的经验。

强化校、企双方的主体责任。

规制承担职业教育企业的主要责任和义务,使职业教育真正变成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教育体制,保证企业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

4、在教学质量监控上,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成绩的考核很难统一标准,难以确定实习成绩;实施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按照传统模式只安排一名教师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教学团队的密切配合,导致教师工作量的增加,教师技能素质要求提高,学校管理难度加大。

因而在今后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创新学校管理,使学校管理更趋合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