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4439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

《高中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

高中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高中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感慨(kǎi)万千钟鸣鼎(dǐng)食天高地迥(jiǒng)瞠(chēng)目结舌

B.设身处地(chǔ)杞(qǐ)人忧天剽(piāo)掠其人提纲挈(qiè)领

C.鄙夷不屑(xiè)安然无恙(yàng)皑(ái)皑白骨积岁詈(lì)击

D.如火如荼(chá)揠(yà)苗助长相形见绌(zhuó)数(shuò)见不鲜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思议涌往直前投机取巧惹事生非

B.名副其实旷日持久惊涛骇浪名列前矛

C.好高鹜远萍水相逢如火如茶刻骨铭心

D.莫名其妙咬文嚼字奋发图强委曲求全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括号中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要我感谢什么人,(  )只能感谢一次,(  )我想把这一次感谢献给那些为人类创造出美妙音乐的人们,(  )没有音乐,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多么沉闷可怕。

 A.无论 因为 所以 但是   B.如果 而且 那么 假如

 C.如果 那么 而且 因为   D.假如 然而 那么 由于

4.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印尼政府在难民营中临时搭建了教室,让无家可归的孩子信在这里上学,一些受灾害影响较小的学校也了不少学生。

 

②任长霞作为一名公安局长,从不自己的情感,她的泪总是为民而流,情总是为民所动,深得老百姓的爱戴。

 

③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清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条例,采取有力措施,从源头上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发生。

 

④自己的强大并不能保证获得很大的成功,唯有群体的力量,才能达到成功的峰顶。

A.吸纳    掩盖    防御   依赖   B.接纳     掩饰    防止    依靠     

C.接纳    掩盖    防止   依靠   D.吸纳     掩饰    防御   依赖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当春节临近,外出打工的都要衣锦还乡。

B.10月23日以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至全世界,都被车臣非法武装制造的人质劫持恐怖事件搅得天翻地覆。

C.事物的发展自有它本身的规律,人们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

D.短短几年工夫,这个村子就解决了温饱问题,家家都饱食终日,不再愁吃愁穿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考试时,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真的态度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B.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C.作为一名真正的猛士,真正的知识分子,鲁迅短暂而伟大的一生,正是他那两句著名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真实写照。

D.一年一度的“金陵杯”篮球赛开始了,经过连续几天的循环赛,使骁勇无比的黑马队基本获胜。

7.下列句子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老先生最得意的作品,是老先生十多年的汗水——不,是他毕生的心血。

B.祖国啊,你不能不让人乐于为你而生;勇于为你而死;为了你而奋发前进!

C.“怕什么?

怎的不拿?

”那人停了一下,嘴里又哼着说:

“这老东西……”

D.张艺谋执导的优秀影片:

《红高粱》、《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等,也将在电影节上放影。

8.选出与其它三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

A.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B.无须挂画,门外有副巨画---名叫自然.

C.情思悠悠中写下这句话,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

D.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9.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门外有一个很大的水池,_______________,但后来在池底安置了拳大的喷泉,池面上就泛起涟漪,泉口上面像始终浮着一朵莲花。

(2)与他交谈,__________________,绝无肤浅和媚态。

①水清得几近透明,原本平静如镜    ②原本平静如镜,水清得几近透明

③就像他的作品,平实自然,最突出的感觉是他的平和自如

④最突出的感觉是他的平和自如,就像他的作品,平实自然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10.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与其他三项的是()

A.鱼,我所欲也.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大王来何操D.此之谓失其本心

27.在“橡皮”“圆规”“直尺”中任选两种,仿照例句,各写一句话。

(句式、字数可以和例句不同)

例句:

粉笔——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3-26题。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

性贞正,干局

明强,善簿最

大理少卿缺,太宗曰:

“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直,其人哉。

”即日命胄。

长孙无忌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

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赎。

胄曰:

“校尉与无忌罪均,臣子于尊极不称误。

法著:

御汤剂、饮食、舟船,虽误皆死。

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

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帝曰:

“法为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

”诏复议。

德彝固执,帝将可。

胄曰:

“不然。

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

若皆误,不得独死。

”由是与校尉皆免。

时选者盛集,有诡资荫冒牒取调

者,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

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

帝曰:

“朕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不以信,卿卖狱耶?

”胄曰:

“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既属臣,敢亏法乎?

”帝曰:

“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

”胄曰:

“法者,布大信于人,言乃一时喜怒所发。

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于法,此忍小忿,存大信也。

若阿忿违信,臣为陛下惜之。

”帝大感悟,从其言。

迁尚书左丞。

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节录《新唐书·戴胄传》)

[注]

干局:

才干气度。

簿最:

公文簿册的总括提要。

刑:

通“型”,典范、规范、规定。

取调:

指被选荐者获取委任。

23.对下面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与无忌罪均均:

相同

B.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当:

判罪

C.陛下登杀之登:

立即

D.矜其贫矜:

怜悯,同情

2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帝大感悟,从其言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B.朕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大理,人命所系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D.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何可废也?

以羊易之

25.以下叙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

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固请太守复议。

B.戴胄引“虽误皆死”的法律,劝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是重罪轻罚,更不能因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C.对“诈得者”,太宗诏“不首者死”,但戴胄仍“以法当流”,因而触怒太宗;面对太宗的责难,他据理力争,终使太宗“感悟”。

D.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圣旨“不首,罪当死”是感情用事,作为执法的依据有不妥之处。

26.下面是对原文中心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记叙戴胄两次驳奏,赞扬戴胄依法办案的精神和他所坚持的人君也不能以言代法的思想。

B.文章通过记叙戴胄两次驳奏,赞扬戴胄依法办案的精神和他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

C.文章通过记叙唐太宗两次采纳戴胄意见的事例,表现了唐太宗从善如流和宽宏大量的明君风范。

D.文章通过记叙唐太宗两次采纳戴胄意见的事例,歌颂了唐太宗勇于纳谏、屈己重法的美德。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2分)

四(12分)

2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译文:

(2)既属臣,敢亏法乎?

译文:

28.默写(任选三题)。

(6分)

(1)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

(3)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王安石《梅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16题。

尽管众多机构调查显示,至今尚未发现手机损害健康的直接证据,但手机电磁辐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所以“绿色”手机便应运而生,CDMA手机便是一例。

然而“绿色”定义是如何得出的呢?

真的有“绿色”手机吗?

首先要明确的是,任何电器产品,如电视、冰箱、微波炉等,包括无线通信设备都是有电磁辐射的,纯粹意义上的所谓“绿色”手机是不存在的。

既然手机不可能没有辐射,那么相比较来说哪一种类型的手机辐射较小呢?

这就需要引入一个比较手机辐射大小的标准。

国际科学界采用“SAR”值来对手机辐射进行量化和测量。

“SAR”是“SpecificAbsorptionRate”的缩写,即“比吸收率”,指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通常以每千克瓦数(W/kg)来表示。

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为:

以6分钟计时,每千克脑组织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不得超过2瓦。

人们发现,GSM手机在拨号时会对话筒、固定电话、电脑显示屏产生干扰,而CDMA手机影响却很小,这是否意味着CDMA手机辐射要比GSM手机小呢?

其实并非如此。

上述现象并不是由于GSM手机电磁辐射和发射功率大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因为GSM手机发射的是脉冲信号,易与其他电器产生耦合。

由于GSM系统的通信信号是以突发脉冲的方式发送,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只有1/8的时间在发射信号。

用户所熟悉的GSM手机发射功率0.8-2瓦,是指在信号发射时的最高功率,实际功率只有0.1-0.25瓦;而窄带CDMA在通信过程中采用的是信号连续发射,标明的发射功率是平均功率,指标为0.2-1瓦。

因为“SAR”值的计量是一个单位时间的累计过程,因此可以说GSM和CDMA手机的电磁辐射值处于同一个水平。

目前市场上卖的手机都还未标明辐射能量,为此,全球大的手机制造商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均表示,将在手机产品使用手册中标明SAR值。

诺基亚等厂商采用的标准为欧洲标准2.0瓦。

而美国市场通信委员会(FCC)已规定手机须符合1.6瓦SAR值安全标准,方可在美国市场销售。

使用手册所标明的将是手机产品SAR的最大值而非平均值。

SAR最大值发生于手机拨号之时,手机接通后SAR值将锐减。

因此,如果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到位,规划有方,手机用户通话时手机辐射很少会达到这个SAR最大值。

除此以外,电磁辐射源距人体的远近就成为决定SAR值大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发射源距离人体每近1毫米,SAR值就会增大许多。

因此各手机厂商都在做这方面的改进工作,力争使手机天线离人体越远越好。

看来,不论是CDMA手机还是GSM手机都没有“绿色神话”。

但是如果其辐射量均在安全标准以内,人们还是可以放心地使用。

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手机标明的辐射量与实测出的辐射量是否吻合的问题。

13.下列关于“SAR”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SAR是国际科学界引入的一个比较手机辐射大小的标准。

B.国际科学界采用SAR值来对手机辐射进行量化和测量。

C.SAR指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

D.目前国际通用的手机SAR值标准为:

6分钟内,脑组织吸收电磁辐射能量不得超过2W/kg。

14.下列说法,不能证明“GSM手机与CDMA手机的电磁辐射值处于一个水平”的一项是()

A.GSM系统的通信信号是以突发脉冲的方式发送,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只有1/8时间在发射信号。

B.GSM手机的实际功率只有0.1-0.25瓦,而CDMA的平均功率是0.2—1瓦。

C.GSM手机发射功率0.8-2瓦是按信号发射时的最高功率计算的,CDMA手机是按通信过程中信号连续发射的平均功率计算的。

D.SAR值计量的是在相同时间内,二者的累计发射功率处于同一水平。

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任何电器产品,包括手机都有电磁辐射,纯粹意义上的“绿色”手机是不存在的。

B.GSM手机采用脉冲方式发射信号,导致在拨号时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对其他电器产生干扰。

C.全球大的手机厂商将在手机产品使用手册中标明SAR值,显示其手机的安全性符合国际用标准。

D.手机使用手册上标明的SAR值,无论是GSM手机还是CDMA手机都必须是最大值而非平均值。

16.根据文章,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到位,规划有方,手机通话时,SAR值将不会超标。

B.手机用户通话时,手机距离人体越远越不会产生电磁辐射。

C.手机用户使用手机的正确方法是:

在拨号之后,手机提示接通了,再靠近耳朵通话。

D.手机厂商标明的SAR值如果符合国际标准,用户就可以放心地使用,而不必担心。

六、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9题—32题。

敦 煌

大地苍凉而贫瘠,宕泉河已经干涸,只剩时间和风在河床上流淌。

一段最鲜活的历史就住在这贫瘠的表皮下……

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我,越过历史上那些小脚婆姨的时代,越过阉割了的宦官的时代,走进地层,走进敦煌,一下接通我们文明的另一个源流。

时光早已远去,那些曾经吹过旷野的风还留在衣带上;描绘的手早已化入尘埃,从他们手底流溢出来的色彩还在;丰美的水草已成荒漠,从那里生长起来的繁荣却留在洞窟里。

一场色彩与线条的盛会:

灵动的肢体,飘飞的衣带,蘸着宝石的颜色自如地流转。

在古中国的历史上,漫漫黄沙下,原来掩藏着这般自由的灵魂,这般高扬飘逸,这般酣畅淋漓,这般辉煌壮丽!

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

洞窟外面,风把沙丘牵动过一轮又一轮,一千多年的风一直在上面吹拂,河水跟着它在流淌。

桑叶上的阳光在上面闪烁,生命在上面歌唱,从绸带的飘飞里,我听到一股强劲的音乐。

那是生命的狂欢。

生命在洞壁上奔涌了一千年。

一匹迈着舞步的马。

绘画人将灵魂里的歌声流泻到马步上--大地就是琴键,马蹄踩踏在音乐上,一股泉流般的乐音从马蹄下升起,把你和马一起浸入其中。

一位美丽的女菩萨。

一千多年前的泥土,竟然塑造出这般鲜活的肉体,认人油然而生爱心。

她就像是邻居家年轻的少妇,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光辉,丰腴的手臂叫人想偷偷伸过手去摸上一摸。

瞧她那隐然含笑的样子,应该是不会生气了。

神和佛在这里传达着人间的欢娱。

一幅童子嬉戏图。

嬉戏中的儿童,那份童稚天真,那份童趣,或许他们天生地一下就接近了真正的经义?

他们都是谁?

是些什么样的人,从春到夏从秋到冬把一生的时光都留在洞窟?

我惊叹于那些一笔一画抄出来的经书,一个字一个字,一行一行最终排成一张纸,一张纸接一张纸码成垛堆成山,多少生命成年累月就这样抄下来,一生做着同一件事情,生命逝去了,他们的痕迹还在。

一个人终其一生,将生命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不管那是什么,这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

当众多的生命为某一件事情聚集到一起,甚至一人接一代人专注于同一件事情时,这便是伟大——敦哉煌也!

看着那一尊顶天立地山一般高大的佛像。

山做成的身躯,自然有着山的气象,山的沉静,山的大度,山的厚重。

可是,在它的宏大中却不失细腻:

那平静的面容,眉宇间充满会通天地得之于心的灵光,那是从灵魂从生命中流溢出来的光辉;那根修长的手指,当它沿着一定的坡度微微往上一时,你感到那上面倾注了多少灵魂的美丽;还有那手臂的自然垂下,衣身上的皱痕……在生的追求拓展到死后,神在众多的生命中坐直了身子,让后来的人惊叹生命的伟大。

他们是些关注灵魂的人。

穷其一生,只为把灵魂安置在洞窟里。

在这一行行规规整整的字迹里,在这大处着笔美轮美奂的神像壁画里,我看到古人专注的眼神,就在这些神像后,面,他们是真正的神,就是他们,让生命在同前的沿壁上飞扬起事,让自己的精神顶天立地地站立在这里,以至多少年以后,一见之下,就把我们这些为外物所因扰所同化的现代人,一下带到云端。

敦煌等在它的洞窟里,等待它的颜色再度回到地面,等待它的声音在风中传响,等待它的底气来到我们身上,鸣沙山,沉默千年的沙石,也在朝我的臂腿发出鸣响。

29.本文对敦煌的哪些描写再现了“最鲜活的历史”?

 

30.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31.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

 

3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篇写大地的苍凉贫瘠、宕泉河的干涸,是为了表明敦煌已成历史,曾经有过的文明已消逝。

B.文中写到漫漫黄沙下,掩藏着自由的灵魂,高扬飘逸,酣畅淋漓,辉煌壮丽,这是对生命的赞美。

C.文中第六自然段“一股泉流般的乐音从马蹄下升起,把你和马一起浸入其中”采用的是比拟和借代的修辞手法。

D.文中对美丽女菩萨生动而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凡人的思想和情感。

E.文中写“沉默千年的沙石”,是用以静衬动的手法,更好地体现鸣沙山的鸣响。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

人们围着它,议论着。

一个说:

“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

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一个说:

“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

代价的啊!

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

人们围着它,议论着。

甲说:

“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

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乙说:

“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

”丙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作文的审题:

  ①审清命题类型:

由引题判断本次作文的类型是材料作文。

  ②审清命题内容:

甲乙丙三人(不同人)对“大树移栽”的看法、态度。

  ③审清作文要求:

作文的审题,一要全面阅读命题,明确命题意图,关键抓住命题意图引领句,“你有何联想和感悟?

”据此确定写作的内容、体裁。

本次作文侧重对“大树移栽”的看法,体裁以议论文为最佳。

二要准确把握材料内涵。

关键抓材料中关键词,并全面理解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据此立意的角度和自己的观点、态度。

本次作文甲的关键词为“被赏识,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乙的关键词为“适应环境,付出代价”,丙的关键词为“何必离开故土”。

据此确定本次作文的立意为:

   改变环境——被赏识(成才、成功、实现价值)

   适应环境——被赏识(成才、成功、实现价值)

    立足环境——被赏识(成才、成功、实现价值)     

一、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

题目由两部分组成:

材料+要求。

其中材料又可分为两部分:

事件+评论。

事件:

一棵大树修枝剪叶后从深山移植到城市公园。

评论一的意思是:

换一个生存环境才能被人赏识。

评论二的意思是:

要付出代价才能适应新环境。

评论三的意思是:

没必要离开原有环境,在那里也可以发光成才。

此外,还有一个省略号,意味着对大树移植一事还可以有其它看法。

二、其实,这道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很简单,只要抓住三个评论中的任何一个来立意都可以,省心省事,稳妥。

材料的核心是“移植”,也就是“换环境”,三个评论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发表看法的。

基于此,我们立意时也要抓住“该不该移植”“为什么要(或不要)换环境”“怎样才能适应新环境”这些核心话题来写。

(一)从第一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到这样一些观点

1.改变环境可以带来成功

2.改变环境可以改变生存状态

3.要灵活变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4.给自己一个舞台

5.要学会表现自己

6.酒香也怕巷子深

7.学会推销自己

(二)从第二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到如下观点:

8.改变环境需要付出代价

9.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10.生活中,总有些必要的丧失

11.谈代价、谈付出等等

(三)从第三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到如下观点:

12.适应原有环境,表现自己

13.坚守我心

14.给自己一个舞台

15修养自身,练好内功

16.酒香不怕巷子深

(四)其它立意(省略号的内容),综合立意:

1.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2.横看成岭侧成峰。

还可以有其它看法,但必须紧紧围绕大树的“移植”这一问题来立意。

【问题】(主要谈审题立意的问题)

1、超出范围:

比如泛谈“改变”,原文是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2、断章取义:

“是金子总会发光”“怎样成为金子”,原文是: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3、就事论事:

通篇只谈大树移植一事,或者谈环保、城市建设问题,没有借题发挥。

4、舍本逐末:

完全忽略大树移植这个基本事实,只抓住某个评论的句子无限延伸,越写越远。

材料中的评论也是针对事件本身而言的。

5、张冠李戴:

没有正确理解那些评论,明明是套用第三个评论做论点的,但内容却符合第一个评论。

6、角度混乱:

把那三个人的评论夹杂在一起。

看似“综合”,其实是“大杂烩”

7、其它误读:

(1)将材料中的“修枝剪叶”理解为为了美观、好看,为了迎合城里人的审美要求。

其实这是移植时的一个必要过程,是为了更好地存活。

(2)将大树“移植”看作是“跨界”,其实大树只是“跨境”。

(3)将材料理解为“落叶归根”“回归”,其实不是“归”的问题,是该不该“走”的问题。

(4)其它:

实力与机遇、厚积薄发、平淡心境、坚持不懈、生命的姿态……

【备考建议】

新材料作文是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好多考生都只是从材料里提取出某些关键词、关键句(如“改变”),然后就写成话题作文了,结果所写内容与材料、题意若即若离。

这是这次作文最大的问题。

因此写作时要抛弃话题作文的写作习惯,时时检查自己写的内容是否符合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