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之行三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4389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之行三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疆之行三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疆之行三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疆之行三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疆之行三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之行三章.docx

《新疆之行三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之行三章.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之行三章.docx

新疆之行三章

新疆之行三章

晨之风

7月10日,学校刚放暑假便搭上了去新疆的火车,在亲戚的盛情款待下在那个美丽的地方留驻了一周时间,其间踏进天山天池,穿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感受石河子的魅力,多有感触,述之成文。

踏进天生梦幻之池

新疆的美丽以前只是听说,并未亲见。

来新疆的路上,目之所睹,多是荒山野岭,人烟稀少,很是失望。

甚至将到乌鲁木齐市时还感觉这里除了戈壁就是沙漠,一片荒凉,于是更加笃信唐代边塞诗人的描述了。

不过到了天山天池,实地感受了梦幻之池的魅力,便很快转变了自己的看法,原来这里原本也是挺美的。

天池风景区位于昌吉州阜康市,坐车子要越过乌鲁木齐市110公里。

亲戚驾车,我们一路高速奔波,两边都是秃山,没有一棵树,白花花的山脊让人烦躁。

我始终认为,大凡山脉,只要有水就有灵性,就有绿色,就有生命。

走了一百多里地,竟然罕有绿色,这实际上就是新疆大部分的地貌特征。

到了天池游览区,才发现这里的旅游相当火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停车场里有几百辆来自内地的旅游大巴和自驾车,场面很是壮观。

景区入门处是宏伟的场馆建筑,上面有毛泽东主席题的“天山天池”,很是显眼。

从景区入门处购了门票,需要乘坐登山车行走二十来里的路程。

路两边是原始地貌,一条小河蜿蜒相伴,哗哗的流水淙淙而过。

为了旅游需要,两边特意布置了哈萨克族生活居住区,都是毡房,身着民族服装的哈萨克人成为一道景观。

给我们当导游的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在她还不算太标准的普通话介绍里,我了解了天池的概况。

  天池古称“瑶池”,地处天山最高峰——博格达峰北侧,位于阜康市南偏东40余公里。

“天池”一名来自乾隆48年(公元1783年)乌鲁木齐都统明亮的《灵山天池统凿水渠碑记》。

据说是乾隆皇帝命名的。

天池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

1982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天池湖面海拔1910米,长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最深处达105米,旺水时面积达4.9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6亿立方米。

这是一座200余万年以前第四纪大冰川活动中形成的高山冰碛湖,其北岸的天然堤坝就是一条冰碛垅。

  天池由于海拔高,气候凉爽。

四季景色俱佳。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吟诗赋文,备极赞誉。

七十年代初,郭沫若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旅游,临湖吟出“一池浓墨沉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的佳章。

清代,天池周围曾修建过铁瓦寺、娘娘庙等“八大庙”,现已荡然无存。

娘娘庙后经人募捐修复供香客使用。

天池周围,还有“石门一线”、“龙潭碧月”、“顶天三石”、“定海神针”、“南山望雪”、“西山现松”、“海峰展”、“悬泉飞瀑”八大景观。

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

冬天的天池,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湖上坚冰如玉,是全国少有的高山滑冰场。

  天池共有三处水面,除主湖外,在东西两侧还有两处水面,东侧为东小天池,古名黑龙潭,位于天池东500米处,传说是西王母沐浴梳洗的地方,故又有“梳洗涧”、“浴仙盆”之称。

西侧为西小天池,又称玉女潭,相传为西王母洗脚处,位于天池西北两公里处。

西小天池状如圆月,池水清澈幽深,塔松环抱四周。

大凡景区似乎都有美丽的传说。

传说3000余年前穆天子曾在天池之畔与西王母欢筵对歌,留下千古佳话,为天池赢得“瑶池”美称。

导游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这个传说:

相传在三月初三西王母生日这一天,各路神仙在瑶池聚会。

会后西王母派太白金星查看凡间境况,太白金星在凡间见百姓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与上界相差无几,返回后,向王母作了如实描述。

王母有疑,就让太白金星到凡间请来周穆王,王母见到周穆王后信了太白金星的话。

三日后,王母亲自领着周穆王游看蟠桃园和瑶池,并设蟠桃宴款待了周穆王一行人等,蟠桃宴后周穆王告辞,从此再也没有到过瑶池。

后来,唐代诗人李商隐发出感怀:

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我想,导游的介绍更多是展示一种自豪,的确如此,登上天池边的高地,俯瞰天池,秀美尽收眼底。

远处层峦叠嶂,云雾缭绕,脉络分明,俨然一幅山水画。

不巧的是天气阴晦,否则蓝天白云下的天池更是绝美。

天池的水是彩色的,一开始我很惊奇。

靠近岸边的水色,呈现出七彩的颜色。

后来明白这是山上的树木的倒影所致。

苍翠的树影和暗黑的山石参差交错,反映在水里就成了七彩的颜色,如果是晴天这种效果更加明显。

据导游介绍,天池风景区以天池为中心,融森林、草原、雪山、人文景观为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风光特色。

它北起石门,南到雪线,西达马牙山,东至大东沟,总面积达160平方公里。

立足高处,举目远望,一片绿色的海浪,此起彼伏,那一泓碧波高悬半山,就像一只玉盏被岩山的巨手高高擎起。

沿岸苍松翠柏,怪石嶙峋,含烟蓄罩;环山绿草如茵,羊群游移;远处更有千年冰峰,银装素裹,神峻异常,整个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在天池之畔,空气分外洁净凉爽,众多的游客似乎并不能打扰这里的宁静,漫山遍野的天山雪岭云杉、樟子松、落叶松、桦树、天山花楸等郁郁葱葱,一派生机。

尤其雪岭云杉树杆高大挺拔,色泽翠绿,树冠呈宝塔状,极具观赏性。

天池以西三公里处是灯杆山,海拔2718米,山体长3公里许。

天池西南两公里处,有马牙山,海拔3056米,山体长5公里,山顶断崖崖嵬,巨石林立,形似一排巨大的马牙,因而得名。

因为时间紧张,可惜都没有去实地游览。

从天池下来,温度上升十来度,一片燥热,让我实实在在感受了“天上人间”的滋味,于是愈发感慨天池是天生梦幻之池了。

穿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没有去过沙漠,这次到新疆是一定要到沙漠看看的。

亲戚所在的呼图壁县位于天山脚下,从那里出发,经过玛纳斯县,往北越过新开垦的田园,大概经过一百多公里就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我看沙漠其实是多半想看一下什么叫做荒凉,于是便向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奔去。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据说也是世界知名的大沙漠。

我们驾车跨过玛纳斯河,一路高速越过农田,经过好几个农垦兵团所在地,很快就可以到达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延及乌伦古河以南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中央,据统计沙漠面积4.88万平方公里,海拔300~600米。

它由4片沙漠组成,西部为索布古尔布格莱沙漠,东部为霍景涅里辛沙漠,中部为德佐索腾艾里松沙漠,其北为阔布北—阿克库姆沙漠。

我们只是去了其中一个沙漠。

准噶尔盆地是北疆最大的盆地,这里靠近天山的地方由于拥有天山雪水的灌溉,大部分地域都是绿洲,但是总体上属温带干旱荒漠。

年降水量仅有70~150毫米,沙漠内部绝大部分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其面积占整个沙漠面积97%,形成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据统计,固定沙丘上植被覆盖度40~50%,半固定沙丘达15~25%,为优良的冬季牧场,沙漠内植物种类较丰富,可达百余种。

植物区系成分处于中亚向亚洲中部荒漠的过渡。

沙漠的西部和中部以中亚荒漠植被区系的种类占优势,广泛分布着白梭梭、梭梭、苦艾蒿、白蒿、蛇麻黄、囊果苔草和多种短命植物等;沙漠西缘有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为中国唯一以保护荒漠植被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上千公顷。

要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需要经过垦区农牧场。

他们呈带状分布在沙漠南缘。

这让我们见识了垦边人的伟大,由于内地居民的嵌入,这里原本是沙漠的地方崛起了绿洲。

沿途到处是棉花田、玉米地,路边是水渠,哗哗的流水流向田野。

新疆的农业属于灌溉农业,没有水分这里可以说寸草不生。

所以只要有水,这里就能植树种草,就能成为绿洲。

据介绍,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沿分布着北塔山牧场,红旗、一○七、土墩子、一○二、一○三、芳草湖、一○六、新湖等团场的耕地,并且已延伸到沙漠内部。

看着绿油油的农田,我不由得对垦边人肃然起敬。

查阅地图发现,绿色沙漠通道以五家渠为起点,东线从一○二团场17连出绿洲,西线经一○三团场14连进入沙漠,长约60千米,终点到准噶尔盆地的“罗布泊”东道海子、白家海子。

这条通道上,绿洲与沙漠犬牙交错,形成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一边是胡杨、梭梭、黄羊,古老的自然生态;一边是机耕、电井、喷灌,现代的绿洲文明。

一边是沙丘绵延、万籁俱寂,生命罕至;一边是绿波万顷,欢歌笑语,生机盎然。

我们的车子行走完绿洲后,一头扎进沙漠。

这里绝对是标准的沙漠,但又不是黄沙般的沙漠,到处还生长着一些植物,不过全然没有了绿意,灰蒙蒙的,几乎和沙漠混为一体。

我们走下车子,走上路边的高丘,实地感受茫茫沙海的寂寞。

这里没有生命的迹象,我们所在的道路过了好长时间还没有车辆通过,真让我体验了什么叫做寂寞。

远望去,一望无际,茫茫的沙漠里横七竖八生长着沙漠特有的植物。

在这里我感受到,生命与死亡在这里激烈竞争,沙漠植物的精神很是值得敬佩,他们抵挡着风沙的袭击,傲然屹立在沙海里。

这里有千奇百怪的风蚀地貌造型,证明着这里的特有的大风气候,看到由于风沙侵蚀形成的地貌,我越发感慨大自然在这里的变化。

可以想象,亿万斯年,这里经受了多少次风沙袭击,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在这里经过抗争,最终死去。

我很幸运,拍到了黄羊漫游、苍鹰低旋的静谧画面。

好在我们在沙漠的日子天气还算不错,但是错过了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昏天黑地的惊险场景。

据说,中午这里的黄沙烫手,可以暖熟鸡蛋;夜晚寒气逼人像是进入冬天。

我想起了一句话,叫做“晨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确如此。

这里还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古“丝绸之路”文化遗迹,可惜由于时间紧张的关系没有亲见。

据记载,这里有北庭都护府遗址(红旗农场南)、土墩子大清真寺、烽火台、马桥故城、西泉冶炼遗址、一○三团场新渠城子遗址、一○五团场头道沟古城遗址。

我的思绪穿越漠漠时空,想象着大唐盛世时这里的景象,岑参抑或高适的诗篇描述着这里的荒凉,但又勾勒着这里的壮美。

唐高适的诗句“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写尽边塞的艰苦,不过现在的交通还算便利,在沙漠里修起了公路,公路上行起了汽车。

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这里的自然保护区。

我们就见到了自然保护区的标志,有一堵类似影壁墙的建筑,上面镌刻着国家的法令,昭示着一个时代的文明。

国家明确规定这里属于自然保护区,禁止捕杀沙漠动物,严禁毁坏沙漠植物。

我们还见到了一个大概是沙漠生物保护所吧,树立着一个高高的瞭望哨,可以俯瞰几十公里的地方。

哨所旁边种植着一片玉米和油葵,还有一个池塘,不大,但是里面有十几只鸭子在戏水,这是我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见到的可以说是很罕见的生命。

当然也有野生动物存在,我在沙漠里行走时,无意中捕捉到了沙漠蜥蜴的镜头,他们跑得很快,和平原的蜥蜴不一样,几乎和沙漠的颜色一样。

车子在行进时我看到了沙鼠,和内地的老鼠不一样,浑身黄色,倒和内地的黄鼠狼差不多,他们看到车子经过,飞快地躲进了洞穴。

我们是旅行者,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去准备还是充分的,必须备足水分。

我们在一座沙丘停下来,铺上毛毯,谈笑之余吃起了自带的西瓜,这是沙漠的奢侈品,丢下的瓜皮绝对是沙漠动物的美餐。

亲戚说,这里在亿万年前是海洋,因为这里发现了恐龙的化石,在下面十米处还发现了储量很大的盐矿。

一个有力的佐证是这里有贝壳存在,可以想象那个时代这里鱼虾旺盛,现在这里竟然成了荒漠,这就是所谓的“沧海桑田”的变化吧。

如今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已经不再寂寞,远远可以看见钻井开发的燃气在燃烧,原始荒凉的沙漠里耸起了钻井平台。

来来往往忙于运输的汽车点缀着着这里的寂寥。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划拨大量资金用于沙漠改造,鼓励投资商改造沙漠,我们有理由相信,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未来的某一天终究会变成古尔班通古特绿洲。

石河子印象

“我到过很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海市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艾青

知道石河子这座城市,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高中课本里,知道那是一座新兴城市,好像还有一个别名叫做石河子垦区。

暑假到新疆,亲戚推荐,石河子一定要去看看,这是新疆的品牌。

此前也多次听朋友提起石河子的美丽与传奇,不过我还是划问号,因为在这里几天来见惯了戈壁沙漠,能会有什么传奇和魅力呢?

亲戚驾车从呼图壁县大丰镇出发,沿312国道一路向西行进,途经玛纳斯县,再往西就是石河子市了。

玛纳斯县是新疆著名的农业生产区,窗外,远处的天山绵延不断,可以分明看见雪峰,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北坡下靠雪水的滋润形成了一片片绿洲,而石河子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行驶在石河子市区,沐浴在现代城市的氛围里,我很惊奇这里竟然有这么现代化的城市。

街道宽广洁净,鲜花锦簇,各种绿化树鳞次栉比,高楼林立,渲染出一派富庶繁华。

在街道上行走,仿佛穿行在风景画中。

徜徉在石河子街头,你会惊奇发现,这里的绿化树以果树为主,苹果、桃树、梨子随处可见,枝叶间硕果累累,你总会被淡淡的果香吸引,俯仰生姿的果子树成为石河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亲戚介绍,在这里成熟的果子却很少有人去采摘,体现了石河子人的良好素质。

  查阅资料可以知道:

石河子市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麓经济带中心,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全垦区面积7529平方公里,是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的驻地,是一座独特的兵团城市。

虽地处沙漠边缘,却有着与大漠风格迥异的景观。

这里的绿化出奇的优秀,在新疆我们不得不承认石河子是最适宜居住的地方,这里的森林覆盖率、水源人均占有在新疆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如今,因军垦而生、缘农垦而兴的石河子,已成为一个以大农业为基础、轻工业为主体,工农结合,农工商贸综合经营、科教文卫体协调发展的新型绿洲城市。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谁能想到?

昔日的荒原茫茫,碱滩遍野,戈壁和沙漠交织的地方,如今被人们誉为“戈壁新城”。

这一切天翻地覆的变化都是几代兵团人艰辛奋斗的结晶,这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历经半个世纪创下的人间奇迹。

  为了纪念伟大的兵团精神,为了保存那一段筚路蓝缕的创业岁月,石河子市建立了军垦博物馆,大凡来石河子市的人是都要到这里瞻仰一下的,其实是为了解开石河子的神奇。

我和亲戚步入博物馆,这里不要门票,只需要登记一下身份证即可。

博物馆里陈列着当年人民解放军入疆时的实物记录,保留着好多音像资料,包括建设新城时使用过的木轮牛车、木犁、石磨及近百幅垦荒时期的老照片,看了这些让人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有人说,石河子没有悠久的历史,却有着动人的传奇。

导游介绍,石河子垦区原是一片古老的游牧区,荒凉的土地上最多的是石头,石头多得就像河水一样,所以才有了石河子市的由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解放军驻疆官兵组建新疆建设兵团,一批批拿枪的战士拿起了锄头,开始了屯垦戍边的艰苦创业,这支军队也许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军队,这也正是人民军队的本色。

在毛泽东思想的武装下,他们有远大的目标,就是要在戈壁沙漠中开辟一片生命的空间。

在茫茫黄沙里要栽植生命的绿色。

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代代军垦人按照既定的目标,开始垦荒、植树、种庄稼,开始在戈壁上修建房屋,开始在黄沙上涂抹绿色。

从那时起,绿色成了石河子人灵魂的一部分。

如今一棵棵参天树木都已成才,一片片荒山野岭都披上了绿装,可以想象,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留有多少新疆建设兵团人的心血和汗水。

在博物馆我还参观了石河子市的新貌展览,一组组数字向游客展示着蓬勃向上的石河子新姿,更预示着石河子市灿烂辉煌的未来。

走出军垦博物馆,对面就是石河子市游憩广场,广场上树立着新疆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纪念碑,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是石河子市的象征。

纪念碑寓意深刻,象征着王震将军率领兵团开垦边疆的英雄壮举,还有王震将军的塑像,他是一个英雄群体的代表。

在王震将军塑像不远处是一个“剑”雕塑,直刺苍穹,展示了石河子人的精气神。

石河子市的成长倾注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心血,1965年7月5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来此视察工作,看望了农场职工,并接见了上海支边青年代表。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为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团党委决定,建筑纪念碑,碑址坐落在当年周总理接见上海支边青年代表时所在的地方。

周总理纪念碑是军垦新城的骄傲,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她浓缩了丰富的军垦文化,是老一辈兵团军垦战士的写照。

可惜因为行程有事情没能亲见,引以为憾事。

在石河子市,我们还走进公园,这里碧水荡漾,绿树成荫,儿童们在划船,脸上溢满欢乐;还有拍摄婚纱照的,美丽的新娘新郎恩爱和谐;大群的鸽子时而飞翔时而觅食,体现着人与自然的融洽。

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沐浴在和平的阳光里,是那么祥和,那么幸福。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乘凉”的后人吧!

离开石河子市时,我仍然陶醉在她的神奇里,在大漠戈壁包裹的新疆腹地,愈发感到艾青描写石河子的诗歌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晨之风,本名李涛,河南省淮阳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淮阳作协秘书长。

手机;####

邮编;4667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