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928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题报告.docx

《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题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题报告.docx

结题报告

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

“践行《弟子规》提高小学生德育实效性研究”

结题报告

报告人:

长岭县第三小学韩勇

我校于2011年6月申请立项了“践行《弟子规》提高小学生德育实效性研究”的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编号为1258187B。

经过课题组成员两年多的艰难探索与实践,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

2013年11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

“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我们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思想道德建设的改进创新,重点在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2、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保证,采用怎样的教育手段,运用怎样的教育方法,选择什么教育内容,都直接关乎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

教育形式的实践、教育方法的变革、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内容的充实和调整等等围绕教育自身的讨论,早已深入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庭,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为升学率、优生率竭力打拼的今天,在为学生考试分数斤斤计较争个你强我弱的今天,有多少教育人为学生德育留出足够的时空呢?

有多少人在乎考分高、智商高的学生情商是否高呢?

于是,学校成了造就“学老爷”、“小皇帝”、“解题机”的场所;于是,有了高校学子自尽、亲子弑母的悲剧;于是,有了学生快乐幸福指数直线下降的现状;于是,出现了“有才无德、有分无才”的现象……这些现状忽视了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甚至封闭了学生通向灵魂的大门。

这些现状之所以产生,是因为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纯粹的教育技术越发被人重视,但单纯的文化研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又无法在短期内获得,这就促使人们对文化学习的定位出现偏差,甚至某些教育机构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出现轻视与遗弃的错误观念,这些都直接导致学生只是结构的不合理,人文素质的急剧下降。

我国是礼仪之邦,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古人重视德育,唐代教育家韩愈把教师的任务归结为“传道授业解惑”,传道为先。

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德”乃个人快乐生活之根本,“德”乃国家兴盛之保证。

“成人先立德”“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已成诸多学校的共识。

儒家思想自战国时代起便影响规范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已深深植入中国人的心灵之中,仁、义、礼、智、信,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内涵深厚的要素支撑着中华文明的代代延续。

而《弟子规》总叙内容为: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从中可以看出它有三个显著性向度:

情感、生活、文化。

情感向度旨在优化受教育者的情意品质,生活向度旨在指导受教育者的生活,文化向度旨在传递中国人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念。

这三个向度互相渗透、水乳交融,同时又各有其独立的价值。

三个向度次第中,情感向度是第一位的。

其中“入则孝”是感恩教育,“出则悌”是尊重教育,“泛爱众”是关心教育。

“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关心”不正是我们今天基础教育领域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指导精神吗?

因而,《弟子规》既立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光荣传统,又着眼解决当前教育中的问题,以学习为主,侧重德育。

是内容广泛又具有现实针对性的优秀的德育教材。

其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在发展中的规范,以更有效的德育手段,为新世纪培养人才。

同时,就其形式而言,三字一句,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易于记诵。

因此,我校准备以诵读《弟子规》为经,以实践活动为纬,开展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

3、我校自2005年以来,在汤明俊校长的大力倡导下,一直坚持在全体师生中贯彻践行《弟子规》,让《弟子规》这门圣贤文化,走进校园、走进班级、走进每个老师及孩子的心灵。

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发生了很大变化。

收到了很好的养成教育效果。

现在,我们结合当前小学生的德育现状和我校践行《弟子规》的成果,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德育实效性要求,提出了本课题。

二、课题关键词语的界定:

1、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和受教育者道德实践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2、德育的实效性,是指按照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通过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径和实实在在的教育内容提高学校德育预期目标要达到的程度和学生对学校德育预期目标的接纳程度。

3、践行:

道德素养的提升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尤其是成人的特点决定,《弟子规》的学习应不同于儿童,要落实在中青年教师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以《弟子规》为起心动念的约束,从最基本的做人做事开始,能做一点就做一点,能做到什么程度就改进到什么程度,一切尽心尽力。

4、《弟子规》,原名叫《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第六条: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写成,并以此为总叙,分为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部分加以阐述。

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师生共同诵读《弟子规》,以此为规范行为的载体,必将有助于文明的传承。

三、课题研究组织管理及主要研究人员分工

韩勇——课题负责人,负责研究方案及开题报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工作。

汤明俊——校长,课题主管,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经费落实,领导《弟子规》的大力践行。

高玲、乔国梅、杨桂华、陈毅飞、毕丽萍、李维、马晓东——课题实验教师,负责具体实验研究工作,发挥课堂、少先队活动等主渠道作用,进行实验过程的操作,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

1、实验假设

以诵读《弟子规》为经,通过系列实践活动,规范学生言行。

学生不仅生活快乐、举止文明,而且将快乐与文明进行传递、辐射,让有了小学生的地方就有快乐,就有文明。

同时,为树“德才兼备”的人格健全的人才探索一条特色之路。

2、实验对象

长岭县第三小学全体学生。

3、实验方法

(1)、个案法:

对研究个体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跟进调查,了解他们心理和行为发展的过程。

(2)、行动研究法:

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阵地,通过主题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行动,在行动中规范言行、陶冶情操。

(3)、资料分析法:

通过对活动资料(调查问卷、亲子通信、音像资料等)的分析,了解实验效果,优化实验策略。

4、实验原则

本课题遵循继承与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5、实验目标

(1)以《弟子规》为读本,规范学生生活行为;

(2)营造良性的人际交往环境,促进学生与父母、学生与伙伴、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大众等多方位、深层次交往,从而促进学生情商健康发展;

(3)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做言行谨慎、讲究诚信、努力学习的快乐人;

(4)学生能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善待学习,不仅自己快乐而且能让身边人快乐。

6、实验内容

诵读《弟子规》,践行《弟子规》,学习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谨言行、守信用、泛爱众、亲仁德、勤学文。

五、研究的进程

1、研究的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召开课题组会议。

(2)制定研究计划,商讨研究的实施步骤,形成课题实验方案。

(3)开题。

2、研究的实施阶段

(1)诵读《弟子规》的时间安排

《弟子规》包括八章内容,开头结尾揭示主题思想。

教师以班会为主要启动环节,逐章讲解,组织学生诵读、记忆。

并因内容不同采用即兴表演、理解谈话、交流体会等形式巩固理解。

还定时抽查背诵,及时评价。

为达到更理想的实践效果,实验之初,老师们在校领导的参与指导下,召开全校家长会议,将实验的必要性及《弟子规》的内容特点向家长们作详尽说明,并恳请家长予以配合。

在家庭监督的情况下实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把握时机贯穿《弟子规》内容的讲解。

如果有一些内容可以结合《弟子规》讲解,那么教师就要把握住机会,将《弟子规》贯穿其中,让学生耳濡目染,时刻不忘却《弟子规》。

例如,父亲叫“我”去银行汇款,即使“我”有些害怕,但还是毅然出发,所以她做到了“父母命/行勿懒”。

(2)结合实际,创造性学习《弟子规》

①学习《弟子规》,要全面理解孔子有关这些问题的论述,也就是要回归到孔子的思想上去如孔子对于学生的向孝,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给予不同的回答,有的要求持“敬”,有的要求悦“色”,如此等等。

(见《论语·为政》)为此,我们今天在学习《弟子规》中的“首孝弟”一章时,也不能胶柱鼓瑟,一成不变,要做到结合实际活学活用。

再如在《孝经》(相传是孔子为曾子所讲的孝道)的《谏诤篇》中,有关对父母过失的谏诤,要比《弟子规》中所讲得更为深刻和全面,可以对比读读看。

再如孔子对仁者爱人的主张,不但提出要“泛爱众,而亲仁”;还提出“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可见孔子是主张爱有原则和爱有差等的。

孟子也正是基于爱有差等的思想,去批驳墨子的“兼爱”、爱无差等的思想。

兼爱,不但在当时是行不通的,在今天也只能是一种理想,也难以完全付诸实践。

再如关于文与行的关系,在这里孔子讲的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能是针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而言的。

但不如颜渊所称赞的: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对文与道的关系,处理得更为全面一些。

“文以载道”,寓道于文,是儒家教育中的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在蒙养教育及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它对于我们今天处理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②学习《弟子规》,要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也就是说要取其精华、与时俱进地发展孔子的思想。

孔子是我国的大圣人,也是世界的名人。

孔子不仅发展了中国的古代文化,也为世界的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要全面地学习孔子,更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孔子。

孔子的思想,在后儒中做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和阐释,因此我们更要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应用。

当前在对《弟子规》的学习中,有不少学校和老师在活学活用的创造性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仅举一例来做说明:

有的小学老师在处理学生打架时引用了《弟子规》中的“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四句,很好地化解了学生打架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种活学活用的良苦用心,值得充分肯定。

但是,这其中也给我们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如果在甲、乙两个打架的学生中,甲生要求教师对这次打架事件评出一个是非曲直,并不以“贻亲忧”和“贻亲羞”和解了事。

教师应不应该接受甲生的要求,从打架的起因,动手的先后,伤势的轻重等,也就是说,对打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等,说个明白,评出个是非曲直来,以满足甲生的要求。

对于学生的这种合理要求,这种主体意识,从今天的教育来说是应当肯定的,也是应该加以扶植的。

这是《弟子规》所不可能想到的,也无从认可的问题,但这恰恰是应当认真对待的问题,也是对《弟子规》所应当采取的创造性的学习态度。

在《弟子规》学习的热潮中,希望大家冷静地对待,认真研讨,不但要做到“去粗取精”,而且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时代特点去创造性地学习和应用,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3)践行《弟子规》遵循的原则

①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心理倾向。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老师向学生讲解《弟子规》的作者,背景及它在历史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弟子规》。

同时,老师还可采取激励机制,如背《弟子规》争星比赛,老师适时鼓励表扬优异的学生、有进步的学生等,让学生激情满怀地投入到学习《弟子规》中。

②熟读成诵的原则。

儿童具有强大的学习天赋,只要不强求其理解,不强求其背诵,艰难的教材不会造成学习压力,反而可以成为孩子们更上一层的无形推动力。

老师念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念完一段了,再一次或多次念,然后教学生自己念一遍,再念一遍或多遍,不拘形式地让学生多念……总之,让儿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③因材施教原则。

不同的教育对象在程度、能力等方面是有高低、强弱之分的,作为一个教育者,就应该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对于全班同学来说,他们的记忆速度是有很大差异的,快的在老师还没教,就通过自学,正确、流畅地背下来。

慢的教了好多遍,在背诵时还是显得很吃力。

如果硬性规定必须背会什么内容,对于后者来说,必然会产生腻烦心理、厌倦情绪,最后甚至是放弃。

对这些同学,作为一个老师来说,要有足够的耐心,相信他们通过长期反复地念,一定能记住。

老师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手段,帮助其树立信心。

事实证明,每个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同时,不同年段的孩子也有不同的特性。

比如:

一、二年级学生未知内容过多,可塑性极大。

老师的启发引导是最重要的德育手段。

要求学生怎样做,教师必须时时检查,随时点拨。

三、四年级学生处于未知到知晓的过渡阶段,行为缺乏稳定性。

自制能力较差,时常出现明知故犯现象。

这就要求教师把教育、活动相结合,发挥集体监督作用,调动班级骨干力量,协助教师工作。

五、六年级学生品德知觉基本形式,较为稳定,并有相当的自主意识。

此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容易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为此,在贯彻《弟子规》的过程中,当因材施教。

即做到遂章贯彻的同时,应有所侧重。

④人人是老师原则。

别看孩子的年龄小,他们背诵经典的能力却很强,在一节经典诵读课上,我刚要教同学们念,突然有一位小朋友举起手来,我问原因,他告诉我已经背过了,面对这情景,我感到很惊异,灵机一动,何不让他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这样既避免教学的单一化,使教学精彩纷呈,还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这一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同学们学习经典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形成。

⑤持之以恒原则。

所谓持之以恒,就是做事情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学习经典也是这样,要避免出现三分钟热度,避免有尝试的心态。

我们要为孩子们的诵读营造一个轻松而舒适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

我们采取种种激励手段,让学生早晨来到学校后,首先做好第一节课的准备,然后按照正确的读书姿势,自主诵读《弟子规》中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也为他们在诵读课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赢得了时间,让他们感到学习这门课非常轻松愉悦,也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3、学习践行《弟子规》

从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角度研究,学生正处于幼稚、半幼稚交叉,不成熟到半成熟之间。

学生的依赖性大于独立性,自觉性小于盲目性。

这一时期的学生性格、思想可塑性大,可变性突出。

作为小学老师要想将《新弟子规》贯彻、落实,必须经历教师指导下的实践这一阶段。

以期达到由直觉到知觉的发展目的。

现将我和同事们的做法总结如下:

(1)开班会课

在开展有关于《弟子规》的活动之前,我们先开了一个有关于《弟子规》知识的班会课。

生动讲述《弟子规》的创作背景、由来、在我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地位以及如何学习《弟子规》等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活动开一个好头。

同时,我们还利用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来达到深入贯彻《弟子规》的目的。

在班会上,学生根据身边同学在《弟子规》贯彻前后发生的变化编写了小品、双簧,起到了自娱、自育的德育效果。

(2)课前讲小故事

布置全体学生预习指定的《弟子规》短句组,给学生两、三天时间,让他们上网或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弄清楚指定《弟子规》短句组的意思,搜集能体现预习的《弟子规》短句组的相关故事,鼓励学生动手编写故事,并且要提示学生注意有些《弟子规》短句组不是都适合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如果碰到这样的短句组,请学生点出,让他们说说为什么,然后教师指导,这能让学生根据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弟子规》的看法,进行的探索性活动,使《弟子规》在一定意义上得到发展。

在指定的课时前随机先点一、两名学生说一说《弟子规》短句组的意思,然后再点一、两名学生脱稿讲故事,也可谈自己对此《弟子规》短句组的感想。

然后其他学生就根据刚才同学的发言,小谈对《弟子规》短句组意思

或故事或其它方面的看法。

学生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弄清了指定《弟子规》短句组,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还能借助这样的活动了解到一些历史人物的小故事,让他们关注中国的历史。

编写故事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讲述故事在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又为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创设空间,让他们发言评价,互相补充,而且全班学生齐行动,永不落空,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3)课后延伸活动

①背诵《弟子规》。

在课后,学生可自己安排时间背诵《弟子规》短句组。

虽然《弟子规》比较基础、简单,但起码可以让学生接触并适应文言文,为以后通晓文言文做铺垫,而不至于一看到文言文就反感,觉得像特别枯涩难懂,没有兴趣。

同时,也能让学生讲《弟子规》中的教诲牢记于心,便于指导自己的行动。

②写一写心得体会。

在学习《弟子规》后,鼓励学学生写一写心得或者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以《弟子规》为生活准则等等。

不限字数和文体,每个学期交2—3篇。

比如:

现在的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得到父母、长辈的过多呵护,致使其产生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念头,对父母长者的关心不够。

学过“孝亲”一章,教师提示学生为长者过生日,为妈妈洗一次脚……并将其行动之时、之后的情形与心理以日记形式反馈出来。

起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同时,为了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切实开展“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德育课题研究,了解学生在诵读、践行《弟子规》之“入则孝”的情况,学校定在3——5年级开展“亲子情,两地抒”征文竞赛。

以便让全校学生用征文形式交流学习、实践心得。

(4)开交流会

一个学期中利用1—2课时来开交流会。

交流会上教师让学生表演诵读《弟子规》,设置一些诸如“《弟子规》接龙”或“看谁填得快而准”等游戏栏目(这些方式可作为学生背诵《弟子规》的抽查方式)。

让学生畅谈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然后展示一些优秀的有关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也开展其它形式的活动,例如学生汇报演出,将小故事通过小品的方式演绎出来,也可让学生以书法形式表现《弟子规》等等。

而教师则要设置德育专项,给学生以德育分,以资鼓励。

(5)办手抄报

为及时通报《弟子规》的实验信息及班级出现的新情况,使同学们得到各方面的培养锻炼,班级特出版以《弟子规》为内容的手抄报。

学生轮流出版,每人都能作编辑,并可以向全班同学约稿。

自行设计编排,每日出版一期。

报上设①褒贬录:

对班级发生的好人好事、坏现象及时通报并给予评论。

②学学做做:

选古代、现代优秀人物事例一一例举,请同学们学做。

③漫画栏:

对好人好事、坏现象用学生的想象予以描绘。

学生捧腹之后受到教育。

④小卫星转播站:

及时登载国内外大事为学生了解社会打开一扇窗。

⑤我希望栏目:

反映多数同学心声,对同学、教师、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

手抄报丰富了同学的业余生活又调动了学生自主、自育的积极性,成为深入践行《弟子规》,全面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

(6)建立“家庭联络卡”

为让学生学习《弟子规》落到实处,我们建立了“家庭联络卡”。

请家长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并列举事例,使教师把握的情况更为真实、可信。

“家庭联络卡”上令家长感到自豪、欣慰的事情层出不穷:

①一个孩子为他爷爷过生日亲手制了精美的贺卡,并为爷爷唱生日快乐歌,感动得老人老泪纵横。

②孩子们给母亲洗脚令许多母亲感到意外,许多母亲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懂事了许多,感到自己的母爱在幼小的心田里得到了回映。

③一女孩巧妙使用《弟子规》中的小故事,使人称“小辣椒”的邻居受到教育,制止了邻里的一场纠纷。

④一个经常不愿意写作业的同学自从学习《弟子规》之后,不再用妈妈监督,自觉完成任务。

⑤许多不肯做家务的孩子开始帮妈妈做家务,尽管做得不很好,但父、母亲仍觉得很满足……。

对学生在校内、外的突出表现,教师利用班会给予表扬,并把其先进事迹刊登在《弟子报》上。

通过“家庭联络卡”还了解到部分学生校内、外言行不一的表现。

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教育,强化“言必行,行必果。

”并利用“照镜子”,“提意见”等主题班会开掘集体教育、自我教育力量收到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在领悟《弟子规》所蕴涵的意义的同时,又让学生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弟子规》继承并发扬,让我们的文明的精髓、传统的美德世代流传。

而且通过这种潜移默化式的德育,促使学生做每件事时,以《弟子规》为参考准则,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使得学生德才兼备,为建设和谐社会添上一砖一瓦!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回首这两年多我们每个人都收获不小,学生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成绩还是不小的。

我们课题组通过开展研究,探索出尝试运用《弟子规》的一些途径,总结了下列作为结论性的东西及其主要观点。

 

首先我们探索总结出如下尝试运用的途径 

第一步,开发《弟子规》德育教育资源。

为此我们经过努力已经先后整理出校本教材《长岭县第三小学新弟子规》、弟子规推广材料等东西。

 

第二步,班主任利用班会,非班主任利用课堂对学生以弟子规的教育理念进行德育教育。

为此,所有课题组成员按着分工,班主任利用《弟子规》的德育教育资源及理念结合本班实际撰写班会教学设计,任课教师也要据此编写《弟子规》的实施方案。

 

第三步,班主任在上述基础上在本班内选定几名学生,进行跟踪观察,及时记录撰写报告,课题组成员召开会议进行研究以便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第四步,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结合广大学生家长按着弟子规的理念逐一将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贯穿到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中,主要地是通过诸如感恩教育(包括对老师家长父母及社会)等活动来进行。

 

第五步,课题组全体人员按着本课题研究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的五部分内容,逐一撰写了报告或论文。

 

通过广大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课题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在小学运用《弟子规》德育理念及德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途径,整理出了一些普及推广《弟子规》的材料和方案。

《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经过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及实践,结合当前实际,特别是我们所接触到的实际。

我们认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广大中小学,加以推广!

目前,在我们长岭县已经有好多学校在直、间接地推广,如、二中、、一小、实小等。

县教育局的有关领导也与我们多次沟通,准备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推广,甚至还想在社会上加以推广,当然目前县教育局还没有最后实施。

 

六、对课题研究的反思:

1、老师方面

要想让践行《弟子规》达到更好效果,老师是领头雁。

因而老师的知识、能力直接决定着其实验结果。

而老师们的能力有差异,要想缩短差异,学校还必须采取各种形式的培训,让老师深入理解《弟子规》的涵义,让老师们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进行实验。

2、学生方面

在学习、践行《弟子规》的过程中,学生的品行有了很大的改观,也使得班风更正,学风更浓。

但有一部分学生却不能持之以恒,也有学生当着老师一套,背着老师一套。

因此,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如何让学生从内心去践行《弟子规》是我们继续研究的方向。

3、家庭社会方面

无数的教育实例证明,学校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的母机,但离开社会与家庭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此,加强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争取家长及社会的监督,及时得到真实的信息反馈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要想让所有家长配合很有难度,因此,我们还要把工作做细,比如:

除了召开家长会,建立“家庭联络卡”之外,教师还应及时对个别学生行为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