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校本课程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654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古诗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学古诗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学古诗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学古诗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学古诗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校本课程教案.docx

《小学古诗校本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诗校本课程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古诗校本课程教案.docx

小学古诗校本课程教案

《鹿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诗文中的生字。

背诵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柴”的读音是“zhài”,鹿柴是地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鹿柴》。

王维,唐代山水诗人的代表之一,他还是画家、音乐家。

他的诗以写山水为主,画面感强,对声音敏感是他的诗的特点。

《鹿柴》是王维的《辋川集》20首中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鹿(l))柴返(f3n)景复(f))照青苔(t2i)

  2.检查自读情况。

  3.教师范读。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2)读整个诗句,说说“但、闻”的意思。

  但——只闻——听见。

  (3)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与第一句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2)理解两个分句的意思。

  说说“返景”的意思。

“复”的意思。

  返景——阳光斜射进深林。

复——又,再。

  (3)读全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3.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这首诗,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四)指导朗读

 (五)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古诗。

  3.学习了这首诗,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它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初步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3.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

4.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指导学法

(一)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寻隐者不遇》。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句。

3.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二)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就诗句逐字逐词提出问题。

(可以提“什么样”、“怎么样”的问题。

(1)什么样的松树下面?

(2)谁怎么样问童子?

(3)问什么?

2.根据所提问题想象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鼓励求异思维,说说你头脑中的画面是什么。

(三)悟诗情,咏诗句。

1.根据你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是怎样的感情。

(同学讨论,板书:

兴奋)

2.根据你所体会的感情,吟诵诗句。

三、总结学法

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总结归纳学法。

四、迁移巩固学法

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运用学法学习古诗后三句。

(一)抓字眼、明诗意。

(二)提问题、想诗境。

学生针对诗中字词提“什么样”和“怎么样”的问题

(三)悟诗情,咏诗句。

五、配乐吟诵。

教师播放古曲,学生配乐吟诗,从而进入到广阔而幽深的山中境界,体会诗人羡慕隐者这种与世隔绝,甘与大自然为伍,自得其乐的采药生活和神往之情。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诗文意思,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诵古诗

(背景屏幕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屏幕上的字。

背背喜欢的古诗。

二、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

师:

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古诗作品,写出这些古诗的作者我们把他们叫作(“诗人”)。

咱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诗人。

屏幕演示:

出现李白像,让学生介绍一下对李白的了解。

师(介绍了作者写诗的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写的。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三、从图画意境进入古诗

1、课件演示:

看,这是什么时候,李白在干什么?

2、揭示诗题

3、齐读课题。

知道这首诗吗?

自由读诗。

四、认读生字

读字正音

⑴ 指名读古诗

⑵ 在书圏出本课生字,边圈边读

⑶ 同位互相检查,互读互听。

(出示课件)

五、学习诗文

1、体会诗意

⑴ 指名读古诗

⑵ “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⑶小组比赛,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你们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相机理解“尽”、“孤”、“独”、“闲”、“只有”

⑷ 提出不懂的地方

2、入境朗诵

⑴ 学生自由练读

⑵ 指名读,大家评议,教师针对指导

导情:

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

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怎样?

⑶ 师范读,配乐读

⑷ 学生练读,朗诵

《游子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教学过程:

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5-6分)

  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

(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师述:

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

   (引出——《游子吟》、作者:

孟郊,唐朝诗人。

   师述:

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

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

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5分)

  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

(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动学生的情感)

  

(1)请学生来朗诵。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预案:

深情的、语气先缓慢再强烈升高、有一种母爱的伟大与对母亲的关怀的感觉……)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三、理解诗意,挥发情感——(7分)

  再读一读古诗,你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

   (自由读,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直接向参考书寻求答案)

   

(1)、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1-4句)说说你的理解,并告诉老师你是借助什么来理解的?

     (借助:

参考资料、图画、想象、以前的旧知识……)

   

(2)、最后一句话最难以理解。

     方法:

      A、先来读一读。

      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

      C、再理解重点的词语: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

      D、最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母亲像春天对小草般的恩情,谁说子女能报答的完呢?

——母亲这份慈爱与关切,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

——谁说那些绿茵茵的小草,就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

四、情读体验,深入悟情——(10分)

  师述: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

  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就会油然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表达了她的一种怎样的感情?

  师述: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

你能再来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前四句古诗吗?

  师述:

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假如你明天就要远行,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孟郊,穿着母亲为你连夜赶制的衣服……你会怎样想?

  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最后两句诗。

(读出一种深情而感激的语气来。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

 1、母爱是纯真的,母爱是无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

今天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体会到孟郊和母亲之间的互敬,这是一种天伦。

同学们,现在就以您的笔,写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板书“亲爱的爸爸、妈妈:

谢谢你十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再听刚才的音乐,进入情境后,尝试书写)

 2、写好一段话,交流这段话。

六、评价交流,深化情感——(6)

  1、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简要评价。

  2、在课后可继续学习另外的一首古诗《游子吟》。

  附1:

          游子吟

     乡井土,旧田地,几丘几池;

     人已异,景依稀,几回梦里。

     山千仞,水万里,阻断归期;

     一根烟,一支笔,一纸乡思。

     谁能会,游子意,点点滴滴;

     待何日,归故里,落红春泥。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登幽州台歌》,齐读诗题。

  2、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自读诗句,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2、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3、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

你展开了哪些想象?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4、全班交流。

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再读体会,思考:

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2、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3、情感朗读,赛读。

  4、齐读。

四、总结全文:

  1、总结古诗。

  2、总结学法

   a、学生回忆:

我们是怎样学习《登幽州台歌》?

   b、老师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

读一读陈子昂其他的诗

  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课件。

  2、学生准备:

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课前谈话:

   师:

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

(板书:

山),什么字?

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

喜欢游山玩水吗?

都游过哪些山?

还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

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

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

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

(师范读,生鼓掌。

)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

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

女生来读读。

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

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

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

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

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

(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

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

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

这是——?

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

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

(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

老师画的是什么?

(水)怎样的水?

(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

(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古诗《所见》解释“所见”的意思。

   2、通过课前预习,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二、观察画面、解题。

   1、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2、解题。

   3、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思考。

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指导自学

   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师生交流

   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

   2、学生质疑。

   3、指导朗读。

   4、过渡:

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6、学生质疑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五、感情朗读、激活画面、练习背诵。

   1、齐读,同桌互相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自愿上台描述。

   3、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

 

《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君、绮”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意,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反复低吟李白的《静夜思》。

  2、此晌此刻,假如你已经离开了家,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好久都没有回去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3、那你想不想见一见从前的朋友呢?

见到了他,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4、同学们见到了以前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诗人也有话想说,他把自己要说的话写成了一首诗,你们想知道他说了些什么吗?

那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5、教师板书课题:

杂诗

  6、指名读课题,读准“杂”

二、自主读诗,读准字音

   师:

你们想知道王维说了些什么,那咱们必须把生字认会了,把字音读准了。

你们自己能行吗?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请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同座互读。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重点指导“绮”。

  4、刚才同学们真樟,这么快就把生字的字音读准了,那我请你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你的字音能读准吗?

  5、教师指名读,相机指导:

    “应知故乡事”中的“应”读一声,后鼻音。

    “来日绮窗前”中的“绮”读三声。

  6、学生自由练读,将每个字音都读准,教师巡视检查,

三、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1、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老师想请你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诗读给我们听一听。

  2、指名读诗,师生互动。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①从他的朗读中,你们能够感受到什么?

      ②学生自由发言。

      ③你能读一读这句诗,让别人也能感受到你非常想知道故乡的事吗?

      ④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2)“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①大家觉得他读得好吗?

      ②诗人已经好久都没有回家了,他想知道一些事情,他会怎么问呢?

      ③谁再来试一试。

      ④指名读、同伴邀请读、齐读。

  3、刚才同学们读得可真好,那你们读懂了王维说了些什吗?

  4、指名简单地说一说。

(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

  5、出示cAI课件,播放动画,教师讲述诗意。

  6、王维说了些什么,咱们知道了,那我想请你来当王维,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7、指名读。

  8、有谁能把这首涛有感情地背诵下来?

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学得真不错,通过你们的朗读,将王维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王维离开家很久了,肯定不会只有这些话要对他的朋友说,他为什么单单只问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呢?

  2、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提示。

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关于梅花的古诗和文章,可引导学生背一背,说一说。

  3、同学们说得真好,在大雪纷飞、百花凋零的寒冬,只有梅花傲霜斗雪,争相怒放。

一句“寒梅著花未?

”不光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会像梅花一样坚强不屈、战胜困难的决心。

下面让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

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

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

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

(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

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

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

江南——好。

     引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

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

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

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

(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

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

(读词)

      师:

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

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

(读词)

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师:

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

诗人庆幸。

(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

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出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