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455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汇总.docx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汇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汇总.docx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汇总

《9自然之道》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

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单元主题:

大自然的启示

课时:

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3)基于写作

对学生来说,写作文是难点,苦于没有素材,苦于表达的单调和枯燥。

在平时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的素材,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用笔写下来。

2.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

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

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

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3.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

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是有学习欲望的。

但是,学生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

要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在读中感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

这篇课文写的是学生平时都十分喜欢的小动物——小幼龟,当幼龟遇到危险时,班中的学生也会跟着很紧张,当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时,孩子们肯定会心痛。

所以在这个点上安排让学生走入幼龟,想象写一段话。

并从中感受到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练读,会认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旅游、侦查、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评价任务

任务一:

会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旅游、侦查、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任务二:

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猜测“自然之道”(3分钟)

活动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

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

(完成目标一)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题。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感知文本内容

(5分钟)

活动2

自由读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

活动3

指名读文,说一说哪些字需要大家重点识记,并带领大家一起认读。

(完成目标一)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理清文章脉络

(4分钟)

活动4

说一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完成目标一)

(评价目标一)

活动5

现在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怎样的。

(完成目标二)

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发言。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理解第二自然段

活动六

第二自然段属于故事情节的内容吗?

那写的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交流文章内容。

)在这里写这一段有没有用?

在讲故事中加入适当的补充说明,能让读者看得更明白。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恰当的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完整性和趣味性。

(完成目标三)

多种形式读诗:

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学生质疑问难。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评价目标三)

附:

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9、自然之道

生物学向导

我们

绿龟

嘲鸫和海鸥

 

《9自然之道》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

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

大自然的启示

课时:

2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

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3)基于写作

对学生来说,写作文是难点,苦于没有素材,苦于表达的单调和枯燥。

在平时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的素材,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用笔写下来。

2.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

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

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

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3.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

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是有学习欲望的。

但是,学生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

要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在读中感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

这篇课文写的是学生平时都十分喜欢的小动物——小幼龟,当幼龟遇到危险时,班中的学生也会跟着很紧张,当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时,孩子们肯定会心痛。

所以在这个点上安排让学生走入幼龟,想象写一段话。

并从中感受到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通过浏览课文,会说出小海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2)通过品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探析向导的行为。

(3)通过理解文章内容,会说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评价任务

任务一:

会说出小海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任务二:

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探析向导的行为。

任务三:

会说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温习知“道”

1、出示课文生字新词,巩固生字新词识记情况。

2、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我们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咬啄时,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

成群的幼龟()从巢中(),我们明白自己干了一件()的蠢事。

结果让食肉鸟(),真令人()。

(完成目标二)

指名读,派代表发言。

(评价目标二)

环节二

精读悟“道”(8分钟)

课文共写了几次救小海龟?

写第一次救小海龟是哪些自然段?

(3、4)

写第二次救小海龟是哪些自然段?

(5至8)

(一)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我们的焦急;向导的冷淡。

(第一次救小海龟)1、出示小海龟图,问:

如果你是小海龟,你会对向导说些什么话?

2、假若是你救了这只小海龟,你现在心情怎么样?

Δ体会“极不情愿”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出示思考题:

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因为他是个生物学家,这样的情况见得多了,弱肉强食,他明白这是自然之道。

Δ在我们不停地呼喊之中,向导是怎么做的?

(二)学习5至8自然段,体会我们从震惊到懊悔;向导的悲叹。

(第二次救小海龟)

(三)总结

(完成目标二)

 

小组合作学习,指名说。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学习收获(15分钟)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大自然有自己的规律,我们要按大自然的规律办事。

如果不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2、互相评价。

反思一下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你认为本组谁最有进步?

表现在哪些方面?

(可以评价自己)

(完成目标三)

全班交流,指名说。

(评价目标三)

环节四

作业设计(7分钟)

1、走近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阅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3、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任何干扰,嘲鸫和幼龟之间的故事将如何发展?

请试着写一写。

(完成目标二)

小组合作学习,指名说。

(评价目标二)

附: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9、自然之道

 

按自然规律办事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

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

大自然的启示

课时:

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3)基于写作

对学生来说,写作文是难点,苦于没有素材,苦于表达的单调和枯燥。

在平时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的素材,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用笔写下来。

2.教材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以此告诉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

3.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

并且学生思维活跃,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用网络留言板进行写作,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非常感兴趣朗读能力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所交流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感悟很局限。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我会认识“祸、乃、侵、蚀、垦、亩、营、扣”8个生字。

2.我通过小组合作,练读、赛读,会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简要说出课文主要内容,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我能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树立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评价任务

任务一:

会认识“祸、乃、侵、蚀、垦、亩、营、扣”8个生字。

任务二:

会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简要说出课文主要内容,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任务三:

能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树立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5分钟)

活动1

1、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

2、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

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完成目标三)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目标三)

环节二

自读课文(6分钟)

活动2

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活动3

1、了解黄河的变化,适时引导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朗读重点语段,边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严重流失”之害。

(完成目标一)

1、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指导读文(8分钟)

活动3

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1、了解黄河的变化,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朗读重点语段。

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小黑板,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严重流失”之害。

(完成目标二)

组内练读、分组赛读、指名读,个别指导读等多种读书形式检测目标2。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升华感情(15分钟)

活动4

1、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2、教师小结:

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读懂了课文。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

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

(完成目标二)

 

(评价目标二)

环节5

拓展延伸(6分钟)

活动5

1.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

2.收集有关黄河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完成目标三)

分组交流检测

(评价目标三)

附: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过去——摇篮如今——祸河

保护环境治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11蝙蝠和雷达》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

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

大自然的启示

课时:

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郑州市惠济区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3)基于写作

对学生来说,写作文是难点,苦于没有素材,苦于表达的单调和枯燥。

在平时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的素材,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用笔写下来。

2.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收获。

3.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

并且学生思维活跃,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用网络留言板进行写作,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感兴趣朗读能力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所交流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感悟很局限。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字卡和书写练习,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

3.在分析课文中,理解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

评价任务

任务一:

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会认识“祸、乃、侵、蚀、垦、亩、营、扣”8个生字。

任务二:

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

任务三:

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3分钟)

一、以图为媒,引入课题。

1.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2.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板书课题。

(完成目标一)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感知文本内容(10分钟)

3,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4,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板书课题。

5,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6,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板书课题。

(完成目标一)

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发言。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理清文章脉络(10分钟)

1.课文主要讲什么?

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

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完成目标二)

指名说。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8分钟)

二,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

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

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2,想解开这个疑问吗?

请默读第4,5,6,7自然段。

3,小组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4,班上交流。

(1)指名说,师生共同完善表格内容。

(2)指名看表格复述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完成目标二)

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发言。

(评价目标二)

1、5,小结。

2、

(1)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感悟“反复、终于”)

3、

(2)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

下节课我们再来阅读探究这些问题。

(完成目标二)

附:

板书设计

蝙蝠和雷达

《11蝙蝠和雷达》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

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

大自然的启示

课时:

2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

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3)基于写作

对学生来说,写作文是难点,苦于没有素材,苦于表达的单调和枯燥。

在平时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的素材,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用笔写下来。

2.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收获。

3.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

并且学生思维活跃,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用网络留言板进行写作,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非常感兴趣朗读能力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所交流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感悟很局限。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说出三次试验的条件、过程及结论。

2.通过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理解课文,能说出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关系。

评价任务

任务一:

可以说出三次试验的条件、过程及结论。

任务二:

能说出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关系。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导入(5分钟)

活动1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进入新课

2.出示蝙蝠图片

3.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完成目标二)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目标二)

 

环节二

精读感知(13分钟)

活动2.

二.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2.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4--6自然段,根据表格,边读边思考。

(大屏幕出现表格)

3.师:

人们为了弄清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在一间小房子(),绳子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做了三次试验。

(完成目标二)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由朗读并交流

(评价目标一)

5.那么综合三次试验,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

(蝙蝠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6.同学们,你们再细读三次试验,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生说并总结他们试验的条件都是一样的,只是方法和结果不同,这样写有详略之分,清楚明了。

7.我们在写作时,遇到相同的情况可以先详写后略写。

你能按照这张表格有详略的复述这三次试验?

8.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理解“配合”)。

那么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完成目标二)

 

指名生说、全班齐说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拓展延伸(12分钟)

活动4四.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1.同学们,科学家由蝙蝠获得启示发明了雷达属于近代的一门科学——仿生学。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动物身上获得启示而进行的小发明,你们搜集到了吗?

(完成目标二)

小组讨论交流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布置作业

活动5

五.作业

1.你想发明什么?

(完成目标二)

小组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