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186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页码:

18到20总课时数:

课题:

1、秋游

第1课时

主备人:

王增光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前面练习1中所学过的《秋天到》,你们还会背吗?

请同学们齐背一下。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呢?

(秋天庄稼和果子长得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3.秋天这么美,你们喜欢吗?

想出去看看吗?

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出去秋游。

二、板书课题

1.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2.齐读课题。

3.‘秋游”什么意思?

看了这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秋游上哪儿玩?

他们看些什么?

玩些什么?

)学生一边提问题,老师一边在课题旁打“?

”)

三、指导看图

1.下面我们来看这幅图

2.图上画了什么?

从上到下观察一下,看一看,秋天的天空、田野是什么样的?

小朋友又在于什么呢?

(引导学生用(f有的……有的……有的….””来回答问题)

四、初读指导

L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

(1)标上小节号.

(2)画出带有田字格中生字的词语.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学们读得不错,看看你们画的词与老师画的一样吗?

(出示)凉了郊外一望无边几只绵羊忙着追逐叫喊

(1)自己先读读这些词语。

(2)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字音:

凉:

是边音,不是鼻音。

追、逐:

都是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凉、望、羊、忙:

都是后鼻音。

(4)同学们讲得不错,指名读词,开火车读词。

(5)现在老师把拼音擦掉,你还会读这些词吗?

自读,指读,齐读。

(6)你能给这些生字组一个词或组一个成语,或说一首带有生字的诗?

3.同学们,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生字词,你们会读吗?

(出示二类词)绵羊稻子高粱棉花打滚儿逮蚂蚱嗓子

(1)“高粱、逮蚂蚱”中“粱”、“蚱”字音有什么区别?

(单独读“粱”是第二声,“蚱”是第四声,读成词时读成轻声)

(2)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3)会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4)如果把拼音去掉,你也会读吗?

齐读。

4.把生字词带人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时想一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5.指名朗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指导。

五、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提了什么问题?

(教师指题目旁的小问号),现在你们能回答了吗?

2.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出示每节的意思,但是已打乱了顺序。

(出示)

()同学们玩得很开心。

()农田丰收了,非常美丽。

()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秋游。

()天空一望无边,非常好看。

想一想,给每个自然段选择正确的意思。

如果想不出,可以再读读课文。

3.指名回答。

4.同学们已经初步把课文读懂了,让我们齐声再把课文读一遍。

六、教学生字

1.读生字,巩固生字的字音。

2.自学课后笔顺表,把生字按笔顺描一遍。

3.你在字形上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凉:

两点水旁,与“冷”有关,不能写成三点水旁。

4.刚在描红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些生字比较难写呢?

谁来帮助这些同学。

5.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郊:

左边的“交”捺改成点。

望:

左上方的“亡”第三笔是“’”(竖提),下面是个“王”,不能写成“土”。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

7.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

8.反馈,让学生评析。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

()同学们玩得很开心。

()农田丰收了,非常美丽。

()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秋游。

()天空一望无边,非常好看。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教材页码:

18到20总课时数:

课题:

1、秋游

第2课时

主备人:

王增光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新授

(一)教学第1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教师故意读成:

天气渐渐凉了,秋风起了……)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问:

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读?

(因为是秋风先起的,天气才变凉的)

3.出示:

天气凉了。

天气渐渐凉了。

(1)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

(2)第二句加了“渐渐”,好在哪里?

(说明天气并不是一下子凉的,而是慢慢变凉的。

(3)作者用词多么准确,让我们齐声有感情读这句话。

4.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5.指导朗读。

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

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了什么景象呢?

(二)教学第2~3自然段。

1.自读2~3自然段,想想天空、农田美在哪里?

还可以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用“——”画下来。

2。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3.在学生自由评说交流时,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

(1)“蓝蓝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出示多媒体课件)一望无际蓝蓝的天空。

你们还可以为“蓝蓝”换个词吗?

(蔚蓝、碧蓝、瓦蓝)

(2)天空还是怎样的呢?

(一望无际)

还有哪些词也表示“一望无际”这个意思?

(出示)一望无垠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边

齐声读读这些词语。

(3)天空中的白云又是什么样的?

读读书上的句子。

(出示句子)看,天上的云真是变化多端,姿态万千,继续想像,或根据你刚才看到的画面,用“有时像……有时像……”把白云姿态继续说下去,看谁说得更美、更生动。

(4)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进行指导、纠正。

(5)可真美呀!

我们也要把这美景读出来。

注意:

“蓝蓝的”、“白”这两个写色彩的词要读重音,“一望无边”、两个“有时像”要读得慢,读出同学们正驻足细看的神情,“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的心情。

学生自读,指读,评析,齐读。

4.农田也很美,你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出示:

稻子黄,高梁红,棉花白。

稻子黄了,高梁红了,棉花白了。

(1)这两句的意思相同吗?

为什么?

(两句话的意思有点不同:

上面一句只说了庄稼的颜色,下面一句除了说颜色,还有表示这些庄稼都成熟了).

(2)庄稼丰收了,此时农民的心情怎样?

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5.稻子、高粱、棉花在秋天里干什么呢?

秋天,农田里的景象(插图)

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出示)农田里,稻子(),高粱(),棉花()。

(这里引导学生描绘景物,不仅可以用上表示颜色的词,也可以用上表示事物状态、动作的词)

过渡:

刚才是同学们亲眼看到的秋天的天空美,农田的美,那么他们玩得怎么样?

让我们也去感受一下。

(三)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这一段里有几句话?

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是“向着天空亮开了嗓子”?

谁能来试试?

4.指导朗读。

读好“打滚儿”、“逮蚂蚱”,同学们多么高兴啊!

教师引读:

大家……多开心啊!

(第二句话)

5.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了“大家……”。

想一想:

虽然都是写同学们高兴,但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呢?

(先具体后概括)

6.指导朗读。

第4自然段中的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要逐次加快,最后一句中的“大家”、“多开心日”要重音轻读。

读得缓慢,充分表达孩子们尽情玩耍时的兴奋心情。

师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三、总结全文

1.读了全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秋天的郊外多美,同学们玩得也开心,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景留在脑海中,好吗?

3.齐声有感情朗读全文。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

打滚儿”、“逮蚂蚱”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教材页码:

18到20总课时数:

课题:

1、秋游

第3课时

主备人:

王增光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谁能读读描写美丽的秋景的课文《秋游》?

2.谁能读出更好、更美的感受?

二、指导背诵

1.读得真好!

愿意把这美丽的秋景永远留下来吗?

让我们把这篇课文背下来。

2.可以看板书或看图背诵。

3.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

三、指导仿写一段话

1.再读第4自然段,体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种先具体后概括的写法。

“有的……有的……还有的……”一般会用在什么情况下呢?

2.提供句式说话。

(1)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大家,玩得多开心呀!

(2)放学后,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多!

3.学生自由讨论,还有哪些场景、事物可用“有的……有的……还有的……”

这种先分后总的写法来写?

(1)讨论交流:

农贸市场商场里过年家里热闹的景象……

(2)自由说,同座位互相说,互相纠正。

(3)指名说。

四、指导小练笔

1.同学们,你们在春天或秋天时出去玩过吗?

2.可以仿照课文由景到人,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写你所看到的景象?

我们来

评评谁写得最好!

五、教学生字

1.读生字,巩固生字的字音。

2.自学课后笔顺表,把生字按笔顺描一遍。

3.你在字形上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喊:

左边的“口”字要写得窄一点,与独体字的“口”不一样,右边的笔画较多,更注意匀称,也应写得左窄右宽。

4.刚在描红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些生字比较难写呢?

谁来帮助这些同学。

5.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

7.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

8.反馈,让学生评析。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

“有的……有的……还有的……”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教材页码:

21到23总课时数:

课题:

英英学古诗

第1课时

主备人:

王增光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o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能背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2.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把学到的古诗讲给奶奶听的故事。

二、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

“诗”:

是整体认读音节,读翘舌音。

2.边说边书写两个生字。

3.齐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

1.(出示投影片)图上有什么人?

他们正在干什么?

小结:

英英正在和奶奶说话,两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叫对话。

2.学习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的名字和他所说的话之间必须用冒号(力隔开。

(板书:

冒号:

)齐读“冒号”两遍。

请你找一找,文章中说话的人是谁?

她说话内容是什么?

3.我们现在再读课文就不会觉得奇怪了,我们已经看懂了对话的形式了。

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小节号和生字词。

4.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①自己读读词语。

②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英”、“静”、“层”:

是读后鼻音,不读前鼻音。

“诗”:

是整体认读音节s川,要读准翘舌音。

“思”:

是整体认读音节si,要读准平舌音。

“首”、“照”:

是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

“层”:

是平舌音,不能读成翘舌音。

“背”:

是个多音字,既可读“”,也可读“”。

用这两个字音分别造句。

③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④去掉拼音后,齐读生字词。

⑤给生字找朋友。

(即给生字组词)

(2)(出示二类词语即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词)

①自读,齐读。

②去掉拼音后再次齐读词语。

6.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带人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自读,同座位互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指导、纠正。

7.同学们既然喜欢读,下面两人自由组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1)两人互相读。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分两个大组对读。

四、初步理解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英英和奶奶共有几次对话呢?

3.小结:

英英和奶奶有问有答,话说得多么清楚!

以后我们说话也要这样。

五、指导写字

1.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

2.出示打乱顺序的词。

指读,齐读。

3.看笔顺表里的生字,自学后描红。

4.反馈检查。

5.有什么字觉得比较难写?

教师指导。

静:

左边是青字旁,跟读两遍。

“月”字的撤要改为竖。

整个宇要写得左窄右宽。

教:

左右同宽,左部件上大下小,右部件上紧下松。

意:

上中下紧凑,“立”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中间扁日横落在竖中线上。

诗:

右部分的三横间隔距离相等,中间横最长,两笔竖不在同一条竖线上,竖钩偏右。

6.学生描红、仿写、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

静教意诗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教材页码:

21到23总课时数:

课题:

英英学古诗

第2课时

主备人:

王增光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o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

“静夜”是什么意思?

(静静的夜晚)

“思”是什么意思?

(思念)谁来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

过渡:

诗人会思念什么?

2.(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谁?

(1)从课前的预习中,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2)此时他正在干什么呢?

(李白正在静静的夜里思念家乡的亲人)

3.学诗句。

(1)指名读诗句。

(2)诗共有几句呢?

下面我们通过英英的话来理解诗句。

第一句:

①自己读读英英的话,想一想这一句诗句是什么意思?

②“疑”是什么意思?

(好像、如同、就像)

看,这里的想像是多么奇特!

独特的想像就是李白诗句特有的风格。

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诗句。

第二句,

①还是自己来读读英英的话,说说第二句诗句的意思。

②(指着图)此时,李白看见的就是这轮明月,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③在中秋节里,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呢?

④是啊,中秋夜正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可是假如你此时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样呢?

(伤心、难过)

⑤是啊,(教师指着图)此时此刻,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想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⑥同学们说得真好,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勾起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

⑦现在,谁愿意来当李白,有感情朗读第二句诗句呢?

(3)同学们可以看图,来当诗人边表演边吟诵诗句。

自读,指名读诗句。

(4)朗读指导。

朗读节奏:

(“/”为句中停顿)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光”、“霜”、“乡”读时要清晰些,停顿时间长一些。

(5)指名上来演吟诵诗句。

(6)指导背诵。

二、巩固诗意

1.谁愿意来当一回英荚、奶奶,把她们之间的对话演一遍呢?

要把诗句解释清楚哦!

自由组合表演。

2.分角色表演课文。

三、指导用“思念”造句

1.谁在什么情况下思念谁呢?

2.就连小动物之间也可以用“思念”呢

3.指名造句,师生共同纠正。

四、小结课文

1.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2.同学们,学过课文后,你们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

可以谈谈。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教材页码:

21到23总课时数:

课题:

英英学古诗

第3课时

主备人:

王增光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o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诵《静夜思》.

2.谁能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呢?

二、拓展知识,积累古诗

1.这首古诗写得非常生动,非常细致地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思乡的深情,其实我国不少诗人都写过思乡、思念亲人的诗呢,你知道吗?

念给大家听一听。

2.老师这儿也有两首思乡的古诗。

(显示)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九月九曰忆山东兄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教师范读诗。

(2)学生熟读古诗。

(3)教师简介两首古诗的背景及诗意。

(4)有感情练读古诗。

三、实践活动

1.你可以选一首你喜欢的古诗,找一个同学合作,仿照本课对话形式,把这首古诗意思、作者说出来。

2.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3.指名表演。

4.评选最佳。

四、学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交流。

3.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4.反馈写字情况。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教材页码:

24到26总课时数:

课题:

3.乡下孩子

第1课时

主备人:

王增光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有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第2、3小节。

教学准备:

词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4、乡下孩子。

2、乡下孩子:

农村里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读音部首笔画组词笔顺

曾曾经未曾

编编织编写

含含义含笑

挖挖土挖苦

猪猪皮小猪

串一串串门

3、理解词语。

欢唱:

欢乐地唱。

编织:

本课指编成故事。

含:

将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

动听:

好听。

4、各人练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含:

上部“今”,不能写成“令”。

挖:

右下部不能写成“九”。

串:

下面一个“口”应比上面一个“口”宽些。

偏:

左窄右宽。

坏: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四、当堂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怀()灶()扁()

坏()肚()编()

3、完成习字册上本课内容。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

怀()灶()扁()

坏()肚()编()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教材页码:

24到26总课时数:

课题:

3.乡下孩子

第2课时

主备人:

王增光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有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第2、3小节。

教学准备:

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书空下列字的笔顺。

串猪曾编挖含

2、说出下列偏旁的名称及含有该偏旁的字。

二、分析理解。

(一)1、指名读。

2、理解“曾是”。

(曾经是,以前是)

3、“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

(这里比喻,说明自己在幼年时就会在妈妈怀里唱歌了。

4、“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

(这也是比喻,指自己幼年时就被爸爸背着到处跑。

5、野菊开在什么地方?

6、齐读。

(二)

1、指名读。

2、看图:

女孩身旁空中飞舞的是什么?

它们飞舞的姿态怎么样?

为什么捉一只蝴蝶,就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呢?

3、指导读。

突出“捉蝴蝶”“编故事”“含草叶”“吹歌曲”。

体会孩子嬉戏时的活泼愉快和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三)

1、指名读。

2、“撑圆了小猪的肚皮”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逮了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乐坏”是什么意思?

4、这一段体现了乡下孩子什么样的特点?

三、当堂巩固。

1、有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