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第一次群内联合统一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2596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第一次群内联合统一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第一次群内联合统一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第一次群内联合统一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第一次群内联合统一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第一次群内联合统一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第一次群内联合统一测试.docx

《四川省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第一次群内联合统一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第一次群内联合统一测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第一次群内联合统一测试.docx

四川省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第一次群内联合统一测试

 

2017年12月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

西华师大公考第一次群内联合

统一测试

转发信息获得统一测试答案详解任务:

转发如下消息到其他4个四川省教师公招群可以获得每次统一测试的答案详解:

欢迎加入四川省教师公招公开课讲课群:

597572177、根据复习安排,我们决定在11月9日上午9点到11点举行2017年12月四川省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第2次群内联合统一测试,执行统测规则,拉通排名,对前三名进行奖励。

作弊的或者采用非正常手段获取高分的,一经发现,直接清理出群。

转发任务完成后直接截图给我,我们在发答案的时候就会为您发答案详解,而不是答案简报。

(转发内容到此为止)

测试时间:

2017年11月2日上午9点—11点

参与范围:

西华师大公考交流所有群及相关群

是否排名:

是否奖励:

统一测试注意事项(重要,务必仔细阅读):

2017年下半年四川省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群内联合统一测试试卷上午9点准时上线,考生通过QQ群作业系统或者群文件下载试卷,完成后一定不要把答案提交到QQ作业系统,务必要将答案直接私聊发给我,我收到你的答案后会为您反馈答案简报。

在今天晚上10点前提交的,可以获得答案反馈。

所有同学必须如实反馈分数,发现作弊的,立即清理出群。

11月3日晚上24点4本套执行540的价格,目前为520元。

最新四川省教师公招4本套购买链接:

(包括教材,同步练习册,模拟试卷,案例分析及判断简析专项训练4本)。

购买4本套即可参与我们后续所有的网络直播培训课程,我们的培训课程包括第一轮直播培训讲课、案例分析培训直播讲课、模拟试卷直播培训讲课、考前5天5晚串讲及预测直播讲课,所有课程直播后均有备份,可以重复听。

我们的讲课服务一直持续到2018年上半年考试结束,资料在18年上半年不做更新。

 

一、判断题(共27题,每小题1分,共27分。

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T)

2、谈话法的最大优点是对个别学生的影响。

(F)

3、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结果表明成熟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大。

(F)

4、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信度。

(F)

5、“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F)

6、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他强调各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T)

7、一般情况下,班级中的正式群体对学生的发展都起着正面的影响,而非正式群体则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负面的影响。

(F)

8、某教师为了维护课堂纪律,把两个在课堂上随便讲话的学生赶出教室,该教师的作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T)

9、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结束后实施,用以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区分学生的优良程度。

(F)

10、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F)

11、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识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T)。

12、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重要特性。

(T)

13、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等主张是人本主义理论。

(T)

14、乘法口诀掌握后可广泛迁移到各个情景中,这是一种垂直迁移。

(F)

15、接受学习等同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等同于有意义学习。

(F)

16、埃里克森人格理论认为12-18岁阶段人格发展表现为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T)

1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前摄抑制。

(F)

18、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T)

19、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次大约能记住7±2个组块。

(T)

20、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功能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指向教师本身。

(T)

21、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教师执业许可制度。

(T)

22、立法解释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作的解释。

(T)

23、教育法规的指引作用就是指能够向人们传播规范,并转化人们的行为。

(F)

24、自然人是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最基本的形态。

(T)

25、“亲其师而信其道”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品德形成催化和激励作用的写照。

(T)

26、“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为人师表的要求。

(FT)

27.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民办学校,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F)

二、单选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学生具有“向师性”和较强的模仿性,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要求教师劳动必须具备(D)。

A、复杂性

B、创造性

C、主体性

D、示范性

2、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的学者和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坛的学者分别是(C)。

A、培根夸美纽斯

B、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C、培根康德

D、杜威卢梭

3、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D)。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4、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D)。

A、尊重

B、赞赏

C、合作

D、服从

5、(C)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A、课程计划

B、课程设计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6、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

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于(C)。

A、学科中心课程

B、学生中心课程

C、社会中心课程

D、活动中心课程

7、以下关于教学评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通过课后习题进行评价可以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情况

B、教师通过课堂练习题进行的评价不是总结性评价

C、教师的课堂点评属于定量评价

D、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可以了解和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8、关于隐性课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隐性课程以间接,内隐的非公开形式呈现

B、隐性课程是学生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

C、隐性课程的实现往往表现出非计划性,非预期性

D、隐性课程从本质上是无法进行研究的

9、孔子提出的“力行近乎行”这一观点体现的德育原则是(C)。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0、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D)。

A、演示法

B、实验法

C、探究法

D、观察法

11、认为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或榜样的行为的观察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及习得复杂动作,这一观念是(A)提出来的。

A、班杜拉

B、桑代克

C、布鲁姆

D、布鲁纳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C)。

A、改革正规教育

B、发展成人教育

C、实施终身教育

D、推行回归教育

13、(A)利用黑猩猩做了一系列实验,证明了黑猩猩的学习是一种顿悟,而不是尝试错误。

A、苛勒

B、托尔曼

C、斯金纳

D、魏特海默

14、下面哪一选项是迁移(D)。

A、学生学习解决一元二次方程,老师测验一元二次方程

B、学生学习古诗文后,老师让学生默写

C、学生学习欧姆定理后,老师让学生解一道运用欧姆定理解答的题目

D、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作业是两位数加法

15、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是知觉的(C)。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16、李天升入初中后学业成绩“屡战屡败”,他表现的一点也不在乎,经常说“我就破罐子破摔了”“听天由命吧”一类的话,李天的状态被称为(D)。

A、焦虑

B、认知功能障碍

C、抑郁

D、习得性无助

17、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人生的三大境界,其中第二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相当于动作练习的(c)。

A、起始阶段

B、起伏阶段

C、高原阶段

D、突进阶段

18、认可自己的实力和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和评价,重视权威和名誉等,反映了哪种需要(D)。

A、安全需要

B、社交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9、儿童在其发展早期,往往会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后来,当他们看到越来越多会动的东西(如纸飞机)并没有生命时,就会修正自己原来的认识,这种建构知识的方式是(B)。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20、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在一种新型的建设的人际关系中,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以及助学的形式,良好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了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叫做(B)。

A、心理活动

B、心理治疗

C、心理咨询

D、心理辅导

21、维果斯基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C)。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22、“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目的观是(C)。

A、个人本位论

B、文化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科学本位论

23、有学者强调,教育要根据一个民族的固有特性来进行,这种观点体现了(C)。

A、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B、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C、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D、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24、将大班教学、小班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道尔顿制

B、特朗普制

C、设计教学法

D、文纳特卡制

25、教师对学生充满了信任、关心、真诚地鼓励和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学生因此学到正面的价值态度和行为。

这种学习属于(AC)。

A、观察学习

B、自主学习

C、参与式学习

D、接受式学习

26、如果学生已学习了“胡萝卜”、“芹菜”、“黄瓜”等蔬菜,再来学习“蔬菜”的概念,进行的是(A)。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平等学习

27、下列哪一项属于“问题解决”(B)。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用一个词来造句

C、想象自己的未来生活

D、买东西

28、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9-11岁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通常处于(BC)。

A、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B、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D、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29、当一名教师在工作中,经常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

”、“同事如何看待我?

”、“领导是否认可我?

”等,这说明该教师处于(A)。

A、关注他人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30、学生在阅读时对注意力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B)。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条规定: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这体现了教育法的(C)原则。

A、方向性

B、平等性

C、公益性

D、全面性

32、平常我们说“保护儿童”、“爱护花木”指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或物,而是具有其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反映出思维的(B)。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形象性

33、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旧知识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C)。

A、比较性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先行组织者

D、固定点

34、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学习材料的两端记忆效果相对较好,而中间的记忆效果相对较差,解释这种现象的遗忘理论是(B)。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动机说

D、同化说

35、(C)的人一般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型。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6、张良同学偏爱数学,喜欢个人钻研,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自信心强,他的学习风格最可能属于(B)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37、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A)。

A、严谨治学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理论联系实际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扶持和发展(B)。

A.老年人教育事业

B.B、残疾人教育事业

C、体育特长生事业

D、流动人员事业

3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依法聘任校长的部门是(B)。

A、省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部

D、县级人民政府行政部

40、下列属于运用最广泛的行政处罚的是(A)。

A、财产罚

B、申诫罚

C、人身罚

D、行为罚

41、学校派张老师参加省里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但按学校的相关规定,应扣除张老师的500元绩效工资。

学校的这项规定(D)。

A、节约办学成本

B、体现按劳取酬

C、加强经费管理

D、侵犯了教师权利

42、杏坛小学六年级二班的张帅同学不但不完成作业,而且经常欺负其他同学,扰乱班级秩序,导致老师无法正常上课,该班其他同学的家长联名要求学校开除张帅。

经过讨论,有以下几种意见,你认为哪些意见符合相关规定(B)。

①要求张帅家长将其领回家反省,直到彻底悔改后再让其回校上学

②让张帅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公开检讨

③要求张帅家长对其严格管教④学校成立专门帮扶小组,对张帅进行帮扶教育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4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下列情况属于“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的是(C)。

A、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B、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C、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D、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44、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每年都向李老师送礼。

而李老师从教多年,从不“恃教而骄”,收受家长的礼品,两袖清风,体现了教师的(A)职业道德规范。

A、廉洁从教

B、爱岗敬业

C、依法从教

D、为人师表

45、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指的是(B)。

A、教师的工作态度

B、教师的职业道德

C、教师的教学方法

D、教师的教育观念

三、判断简析题(共8小题,1、3、5、7题每题一分,2、4、6、8每题两分共12分。

先判断,正确的选“√”,错误的选“×”,然后选择支撑你观点的选项。

2、4、6、8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一、根据材料,回答1—2题

【材料】小陈是某中学初三学生。

临近中考,学校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并划定了分数线,规定凡低于这个分数的学生都将被班主任“劝退”,不能报名参加当年的中考。

考试结果出来,小陈的名字赫然在被“劝退”之列。

1、学校的在做法是否正确?

cuo

2、为什么?

BCE

A、中考属于选拔性考试

B、侵犯了小陈的受教育权

C、学校没有权利“劝退”小陈

D、学校不能对学生进行摸底考试

E、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能仅仅以“分数”做为劝退学生的依据

二、根据材料,回答3—4题。

【材料】小明是一名初二学生,成绩十分优异,多次参加各种学科比赛,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被学校老师称为“小神童,小天才”,小明自己也自学了初三的内容,并通过了相应的考试。

今年初,其父母因意外事故撞成重伤,需要长期休养,家中经济拮据,因此父母做出决定,暂不让小明继续上初三,让她留在家中照顾父母,等经济好转再继续上学,学校因其成绩优异,执意不肯让其弃学回家,认为其父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要求小明的父母让小明返回学校上课。

3、学校做法是否正确?

dui

4、为什么?

AD

A、小明父母应该让小明继续上学,完成义务教育

B、学校无权对小明的父母提出要求

C、小明成绩优异,已达到义务教育相应的毕业程度,已经完成义务教育

D、家里出现困难不能作为不让小明完成义务教育的理由

E、小明的父母未违反义务教育法

三、根据材料,回答5—6题

【材料】一位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

“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

”教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

“就你多事,那不是你要学的范围,你只要记住韩愈是八大家之一就行了。

5、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cuo

6、为什么?

BCD

A、学生学习时应该严格依据考纲进行

B、教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C、这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

D、教师的做法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E、老师应该马上告诉学生唐宋八大家的名字,并要求他们机械的记忆下来

四、根据材料,回答7—8题

【材料】某年12月5日9时45分,某地发生4.8级有感地震,相邻的某市在同一瞬间震颤。

正在给学生讲课的王老师惊喊了一声:

“地震啦,大家快跑!

”就率先冲出教室。

结果最后只有他们班的三个同学在慌乱中受伤。

7、王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cuo

8、为什么?

ABCD

A、王老师没有做到离开教室时不给学生制造恐慌情绪

B、王老师没有做到组织好学生有序撤离

C、王老师没有做到关爱学生

D、王老师没有做到优先组织学生撤离

E、王老师此时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有权优先撤离

四、案例分析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一、根据材料,回答1—2题

【材料】在进行《乌鸦喝水》的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乌鸦为什么喝不到瓶子里的水?

”经过探讨,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原因有两个:

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

但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

“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

”老师一愣,随之一笑:

“坐下,再仔细读读课文。

”学生满脸不解地坐下,可是不到两分钟,学生又举手了:

“老师,我说的书上没写。

”被打断教学的老师有点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

“既然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必须想清楚再举手,坐下吧!

”学生欲言又止,却又不肯坐下,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上……

1、根据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DE

A、该教师持有“静态教学观”

B、该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C、该教师的行为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D、该教师的行为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E、该教师的行为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结合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D

A、教师应根据各科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要求制定多维的课程目标

B、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以内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C、要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裁判者

D、学生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E、老师应该随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将教材上正确的知识点告知学生

二、根据材料,回答3—4题

【材料】某中学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以及部分基础型课程实行走班教学。

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班级”,分成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

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

3、关于学校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A、将不同的学生分别对待,未能做到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

B、兼顾了个体的差异性,有利于发扬学生的个性

C、脱离了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

D、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E、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分层化

4、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BE

A、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B、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程”

C、学校应该坚持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

D、教学评价需要关注被评价者的差异性

E、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

三、根据材料,回答5—6题

【材料】班上王哲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教初二语文课的林老师想读给大家听听。

朗读了那首的确很美的诗后林老师注意到王哲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

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

后来,当问及王哲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中学生诗歌比赛时,出乎意料他说不想写了,因他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5、王哲不愿意参加诗歌比赛的原因是?

BCD

A、马上就初三了,学业繁忙,的确没时间来写诗歌

B、班上其他同学给了他无形的压力,害怕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挤

C、林老师没有考虑到王哲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具有“自我中心,嫉妒心较强”的特点

D、王哲心理抗压能力不强,和其他同学相比,心理更加脆弱

E、王哲写诗在班上的确还算可以,但要参加全市比赛就差远了

6、假如你是林老师,你应如何处理?

AB

A、私下鼓励王哲或者帮助其发表诗歌

B、在其他同学面前小范围的王哲,让其他同学变嫉妒为羡慕

C、以任务的形式将参加市上诗歌比赛分配给王哲

D、批评王哲态度不端正

E、在其他同学窃窃私语时,对所有同学进行批评。

四、根据材料,回答7—8题

【材料】有一个经典的实验,先让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儿童做一种滚木球游戏,作为奖励,他们在游戏中得到现金奖券。

然后,把这些儿童分成四组,每一组有一个实验者助手扮的榜样参与。

第一组儿童和一个自私的榜样一起玩,这个榜样像儿童宣传要把好的东西留给自己,不必去救济他人,同时也带头不把得到的金奖捐献出来。

第二组儿童和一个好心肠的榜样一起玩,这个榜样向儿童宣传得到的好东西还要想到别人,并且带头把得到的兑换券捐献出来。

第三组儿童和一个言行不一的榜样一起玩,这个榜样宣传说人人都该为自己考虑,实际上确把兑奖卷放入捐献箱,第四组儿童的榜样要把得到的兑换券捐献出去,实际上确只说不做,实验证明,第三、二组的同学捐献的兑换券比第一、四组捐献兑换券的儿童多。

7、根据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劝说可以显著的影响儿童的实际行动

B、劝说更多的是影响儿童的口头行为

C、行为示范可以显著的影响儿童的实际行动

D、行为示范对儿童的实际行动影响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