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赏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2595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诗歌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诗歌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诗歌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诗歌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诗歌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诗歌赏析.docx

《中考诗歌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诗歌赏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诗歌赏析.docx

中考诗歌赏析

荆门2011年中考诗歌赏析(九年级全12首)  

2011-04-1907:

42:

34|  分类:

备战中考|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永远的守候《荆门2011年中考诗歌赏析(九年级全12首)》

 

九年级上(8首):

《望江南》(梳洗罢)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评析]:

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

望的结果是肝肠寸断。

  1.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楼、帆、斜晖、江水 、白蘋洲等。

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

  2.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两句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过尽千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之长。

“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

“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江水悠悠,预示着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

等待是充满渴望的,又是苦恼无奈的,其情之深之真,可想而知。

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毕现。

  4、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

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

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

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

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

“独倚望江楼。

”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

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

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

“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

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

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

船尽江空,人何以堪!

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

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

它像一组电影镜头:

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

 

5.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   写到    ;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              、白蘋洲等。

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    以至最后的     。

(6分)  

6.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4分) 

5.清晨 黄昏 楼、帆、斜晖、江水  失望 肠断(前两空和后两空,每空1分,中间1空,共2分,共6分)  6.(画面形象.具体3分;语言简洁优美1分,共4分,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评析]:

描绘了萧瑟肃杀的边塞秋景,展现了雄奇壮阔的边地风光;写出了宋军将士因边乱未平、长期戍边不能还乡而产生的浓郁乡愁,而其中又蕴含着作者希望剿平敌寇、保境安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风格豪放苍凉。

  1、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并答题。

①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

__雁云___、__边声 __、__长烟____、__落日__、___孤城__,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②词的下片抒情,“将军白发征发泪”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虽思家但更愿报国之心)

  2.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4.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答: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6、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1、长烟|落日|孤城闭

  7、全词的上片写景,“异”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孤寂荒凉的特点。

  8、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9、典故: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

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

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10、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 ,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1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

 答:

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12、赏析《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远望重重叠叠的关山,苍茫的暮霭之中,落日的余晖之下,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城。

这是“异”于内地的边城,一座被西夏军包围的宋朝将士守卫着的孤城。

这是多么悲壮的氛围,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

表现守边将士英雄气概,全词苍凉悲壮又豪放慷慨。

  13、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

“酒一杯”“家万里”,借酒销愁是人之常情,即使如此思乡,也没有忘了为国建功。

“燕然未勒”是多么伟大,多么豪壮啊,将士们又是多么向往啊。

然而此时“未勒”,当然是无法言归了。

可见思乡和为国建功是并不矛盾的。

  14、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将士们都没有睡觉,听着悠悠笛声哀婉动人,满地的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

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以及如此长的艰苦生活,交织在一起,人怎么能入睡,人怎么能入睡?

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记载着宋代帝王对外软弱,消极防御,长期征战无果的史实。

有人认为此词可以作为“词史”来读,是有道理的。

15、《渔家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

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

但不能因为思乡忘了为国分忧。

接着写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纪功、班师回朝,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

词人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

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3.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

(2分)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

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13.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4.C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评析]:

这首词通过对独特奇异的边塞秋季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可亲的人间真情,展示了作者所具备的报国雄心及对边关生活实际的深切感受。

全词上阕极力表现边塞秋季风光的“异”,为下阕的抒发感情作铺垫;下阕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以情写景,以景衬情,思乡和忧国交织在了一起。

全词由景物深入到人物的精神境界,悲壮而不悲观,意境浓郁,沉雄而不消沉,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

  1、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并答题。

①本词上片以__叙述_为主,下片以_抒情_为主,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

②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

擎 卷 挽 射

  ③全词的点睛之笔是: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3、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

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

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

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

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6、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7、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

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

言外之意是: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8、“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看孙郎,亲射虎”,显示抱负不凡。

  9、“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人为自己勾勒了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 挽弓劲射的英雄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11、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 豪放派词篇的典范。

上片表现词人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举止神态  胸怀,抒发了 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12、说说“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13典故:

①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典故:

遣冯唐——据《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

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14、主题:

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感。

  15、[名句赏析]“亲射虎,看孙郎”的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持节云中,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6、《江城子、密州出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这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击。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17、①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分)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 ③、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有什么好处?

(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7、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8、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

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

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己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评析]:

写这首词时,词人已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等不幸遭遇,她的处境异常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就是当时词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本词极言作者内心的沉重哀愁,词中用“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语,欲抑先扬,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理婉曲地表尽。

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

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

“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

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

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

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2、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

示例1:

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

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

示例3:

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3、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

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①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

示例1:

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

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

示例3:

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②                                                                       

 ②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评析]:

风格豪放,悲壮。

(从其诗句及气氛可看出)如:

沙场战后,醉中舞剑,号角震天,铁骑冲锋,收复失地,统一天下……。

“可怜白发生”点题。

因受投降派排挤,空怀斗志,事业不成,只赢得两鬓苍苍,满头银发。

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赏析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并答题。

①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奏乐 、点兵 、杀敌等。

②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

“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3、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或“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5、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8、典故:

①八百里——指牛。

据《世说新语?

汰侈》载:

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②的卢——良马名。

据《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形象的描写了军旅的生活和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

  9、[名句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这是词中回忆往昔军中生活的名句。

首句有两物──“灯”与“剑”,有两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

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这一“看”,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金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啊。

“梦回吹角连营”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结句一个“沙场秋点兵!

”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军威赫赫的场面。

  10、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首句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

词人悲愤焦灼的形象,渴望早日奔赴杀敌前方的心态便跃然纸上。

宝剑的寒光闪耀在醉后的灯下,军营的号角吹响在梦中。

绵延的兵营中响起了号角声、军乐声,战旗飘扬、兵士饱餐,这一切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容。

词人选取前方将士宴饮和阅兵这两个场景,出语雄壮悲凉。

  11、赏析“沙场秋点兵”五个字紧凑有力,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我们仿佛看到,威严的将帅正站在高高的检阅台上,披坚执锐的战士神情肃穆,随时准备去各敌人撕杀,一个“秋”字,更给整个场面增添了肃杀之气。

  12、赏析“可怜白发生”词意急转。

“可怜”两字至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示出极大的愤慨。

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反衬了这一句的分量,这也正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

以这五字作结,词尽而意不尽,正是大家手笔

  1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赏析:

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14、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15、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16、①、请结合全词,解释“壮词”的含义,并从中找出体现壮词的语句。

(壮词:

激昂奋发、豪迈壮烈的言词语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②、此词借酒后梦境表达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出壮志难酬的悲愤。

③、读了此词,你心目中的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豪放词代表人物;南宋爱国词人;兼具文采和武略;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等)

 

《商山早行》

 

《卜算子·咏梅》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九年级下(4首):

《登楼》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以下不属于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是(  )(2分)

A.常年客居他乡

B.浊酒难以解忧

C.国家动荡不安

D.自身困苦多病

8.诗歌的前四句描画出一幅深秋     的画面,后四句触景抒怀,渗透出诗人      的心境。

(2分)

7.(2分)B    8.(2分)空阔浩渺   愁苦悲凉

 

  这是一首伤时感事的诗。

代宗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侵入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出走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

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陷剑南、西山诸州。

广德二年(764)春,品性与诗人相投,具有文才武略的严武重为剑南节度使,治理蜀中。

诗人当时在阆州,得此消息,以为时局有所好转,随即重返成都草堂,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先写登楼望见繁花似锦,春色无边,面对国家多难,风云变幻的形势,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写唐王朝就象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即使吐蕃入侵,灾难也是暂时的,也难改变大唐的国运。

最后表现出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和匡时济世之志。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在国家多灾多难的危急时刻,流离他乡的我触目伤怀,登上此楼,虽是繁花似锦,春光无限,却叫人更加黯然神伤。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纵目远望,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忽起忽灭,千形万态,正象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大唐政权如同北极星一样,光芒四射,将永远普照大地,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了。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重用宦官的昏君,竟也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享受后人祭祀!

在夕阳西下,暮色苍茫之中,我也像诸葛武侯出山之前一样,高声诵读乐府诗篇《梁甫吟》。

  

  全诗感时抚事,即景抒怀,融自然景色、万方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表现了诗人对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